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美的善举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9.选问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4分)

答: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2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4分)

(1)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答: (2)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笑了:“买得太多了„„”

答:

2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分) 答:

有家无长

请问你的家长是„„? 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则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千年。

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一家之中,谁最最重要?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16. 联系文章回答第8段中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答: 17. 说出第13段中加点词语“家庭大战”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答:

18. 第16段“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意在说明家庭生活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答:

19. 第17段中,把一家之长比喻成一头常人常常讽刺、挖苦并鄙视的猪,其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分) 答:理由是

好处是

20. 仿照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仍然以“家”为对象,再写出一组句子,表达出你对“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4分)

例句: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 答:

19.(4分)“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2分)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2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从用词或修辞方法角度赏析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1.(4分)(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意思对即可)

23.(3分)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指出写法并举出例子2分,分析作用1分)

16.(4分)答:无限的“支付宝”、免费的“家政工”、全天候的“出气筒”等。(必须答完整才能得4分) 17.(4分)答:确定某个家庭成员为最重要和核心之后而引发的激烈的矛盾冲突。 (答出“最重要和核心”2分,答出“矛盾冲突”2分)

18.(4分) 答:不能用圣人、伟人的操行标准作为依据来指导家庭生活,不能用书记、省长的行政命令作为要求来组织家庭生活,不能用专家学者的学术理论作为教条来规范家庭生活。 (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3分,答到三点给4分) 19.(4分)

答:理由:他(她)本来就在“家”,《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1分),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堪当此任。(1分)

好处:恰好突出了家长地位低下、角色尴尬,但又不可缺少;这个比喻一反常态,新颖独到,不落俗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反思。(分号前后各得1分,意思相符即可)

20.(4分)

答案示例:家应该是明媚的春天,是美丽的花园。可有时家也是阴晦的冬天,荒凉的沙漠。 (符合仿写要求,酌情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