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文选集——班级德育教育案例

论文选集——班级德育教育案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论文选集——

班级德育教育案例

再平静的湖面也会泛起涟漪,惊涛骇浪亦是大海的常态。我们又怎能要求这个由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来自不同环境的,有着不同经历的孩子组成的集体平静如一呢?总会有几个孩子让我们安宁的集体变的宣泄,让我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术去平息宣泄,去感化那一个个或是胆怯、或是懒散、或是倔强的“丑小鸭”,让他们蜕变为人人喜爱的“白天鹅”。

一、案例描述

李某同学,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从小由奶奶扶养,父亲和奶奶对其相当溺爱,物质生活上总是给予最好的。活泼好动、贪玩、课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不写作业、做事拖拉、喜欢恶作剧、偶尔滋事打架。学习上惰性极其严重,经常不做作业,课堂上老师讲过的习题,他也懒得动笔改正。经常说谎,比如作业没写,还硬说是写完了放在家里了,让中午带来,中午到校后又说是忘记了。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说假话,还总能表现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说是自己做了,只是找不到了。逼急了就将其他同学的作业名字改成自己的,滥竽充数。

二、案例分析

1.父母离异使李某从小就失去了细腻的母爱。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使他显得孤僻、自卑、易怒、冷漠。父母的疏于管理使他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及自觉性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父亲也是“唯成绩论”,只让他学习,不让他参与其它活动。教育起来不是打就是骂,这使得李某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奶奶对李某又很溺爱,使得李某对自己的错误常常不以为然。

2.李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总是受到批评和指责,无缘于表扬和称赞,是大家眼里的“丑小鸭”。他自己也从心底认为老师和同学们都轻视自己、排斥自己,逐渐对老师、同学和家人产生了冷漠感和疏远感,对学习和集体丧失了兴趣。因此,面对批评和指责,他要么是沉默,要么就是无所谓。

三、教育措施及方法

针对李某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对他的教育上应将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取得家庭的支持,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1.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在向他父亲反映情况时,我先肯定李某近期的进步,表明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让家长树立起教育的信心。在与他父亲和奶奶沟通交流时,我告诉他们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平时应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克服一切困难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陪伴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弥补孩子的缺失和对孩子的愧疚,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尊重孩子,让他参与他喜欢的活动,比如文艺演出、班级管理等;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入情感交流;对孩子的教育和感化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耐心引导,真情感化。

(1)当李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不再指名道姓的大声责问,而是以各种方法予以暗示。要么长时间的注视他;要么停留在他的座位前;要么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在关注中学会自控,在成功回答问题时感受喜悦,增强自信。

(2)课余时间,我和李某就他的错误行为常常谈话,对他进行正确引导,启发他反省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下次不会再犯。

(3)借助一切机会激发他改变自己的动力,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有一次,班上文化墙上的班牌掉了无人张贴。我在班上大发雷霆,训斥道,这么多同学就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愿意贴上去吗?没想到下课后就见李某和几个男生在门口张贴了。我甚是感动,在班会课上大力表扬了李某。那一刻我留意到了他验上自豪的笑容,也感觉到同学们看他时不一样的眼神了。

(4)利用他的长处帮助他培养自信心,赢得同学们的尊重。李某爱好唱歌,而且唱的不错。于是在合唱比赛中,我让他策划并主唱,他果然不负众望,取得了佳绩。从此,他对班级事务热心了,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5)巩固教育成效,反复抓,抓反复,避免李某又犯老毛病。 四、教育成效及启示

通过近一学期的感化和教育,李某思想态度上不再那么冷漠,无所谓了。他得到了同学及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对同学热情了,对班级事务主动了,对自己要求严格了。时常能看见他主动捡拾垃圾的影子,他还主动为班级增添了卫生工具。生活及学习习惯上不再懒散、被动了,能将自己的桌面及桌框收拾整齐,课前两分钟也可以安稳的坐下来了。学习上,家庭作业基本能每天完成,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许多。在本次期末考试中,他的各科成绩都有所提升,进步明显。

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对班级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调动家庭、班级及各代课老师,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长期、耐心、细致的去对他们纠正和引导。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转化为心理健康,品质优良的学生。让我们助力“丑小鸭”,使他们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粪斗勾起了我的童年往事

今年清明节回到乡下,我又望见了挂在屋檐下的粪斗。

粪斗,这种木制农具,状如长方体,口微敞,两侧凿了眼,以便系拴上背带,粪斗装满肥料,可用大碗一碗碗散入犁沟。现在这种落后的施肥方式基本消停了,人们直接把肥料用铁锹散入地里,不必再用粪斗折腾。因此粪斗这种农具就退居农业二线了。我家的粪斗就挂在屋檐下,躲在被爱遗忘的角落里,里面盛着一些零碎的籽种什么的,永远没人去过问它。然而我却永远忘不了粪斗。

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是生产队里的种田好手。父亲施肥时,先在一堆堆土肥顶端用脚踩个窝,再把籽种和化肥按计算好的标准散入,不用铁锹,捋起袖子,像打太极拳的动作那样,几下子就把土肥化肥种子和匀了。一块地里有几十个小粪堆,父亲一一按这种方法和匀,已是大汗淋漓了。然后开始播种,父亲走在耕牛前面,胸前斜挎着粪斗,左手在粪斗底下托着,以减轻背带对肩膀的勒力,右手用一只粗瓷大碗,边走边撒,约三步一碗,种子和肥料均匀地从碗里流出,流进犁沟,形成了均匀的弧形。父亲的这种动作是相当潇洒自如,没有功夫和经验是练就不成的。

有一回父亲病了,哥哥替父出工,背上粪斗,走了步子却不会撒肥,撒了肥却迈不开步,押住了耕牛,影响了播种的速度。那次队长才给哥哥记了五分工。等到一半月禾苗长出来,父亲播种的地里整齐匀称,就像插的秧一样。哥哥那回撒肥,禾苗长出来有的地方一堆堆,有的还空着,稀稠不均,路头路尾的社员笑话议论了半个夏季。春种一结束,粪斗成了弟弟的摇篮。我的任务是看管好弟弟。队长几声长长的口哨,天还黑魆魆的,社员都早早出工了,还有我的父母。然而我却不必着急,等到太阳暖暖地照在大门旯旮里,我才给弟弟穿好衣服,在粪斗里铺上棉衣,然后把他放进这个舒适的摇篮。弟弟躺在粪斗里,掌一块高粱面饽饽,或端上半碗煮红薯片,暖暖地晒着。他正咿呀学语,看墙根的麦牛爬上草尖又掉下来。这时候,我可以放心到村头折花摘榆钱和酸杏。录旺和润子几个就散坐在地上抓“五子”。这样玩久了,恍然间感到自己的职责,等我跑进院子,弟弟已爬出粪斗,粪斗斜倒在一旁,弟弟大哭着,我家那口瘦猪正抓紧时间抢吃着弟弟的饽饽。我像闯了大祸。如今提起来,心里很内疚。北风一吼,除了食物,最让人慰藉的就是热炕。那时候农村很少见到煤,煤是公家人和城里人用的,因此牛粪和驴粪在农村人眼中是最温暖最珍贵的,这样拾粪的担子就压在了我的肩上,父亲交给我的任务是,每天要拾到一粪斗驴粪,这些驴粪一晒干,积攒下来,抵抗没有棉裤的严冬。

春天到了,桃花杏花开遍山头地垅,我们一群野孩子都挎着粪斗和箩筐埋伏在村前村后,嘴里塞满榆钱,等待眼前有几个牲畜走过,盼望它们屙下一串串珍贵的粪。要拾到粪,就得守在田间地头,这是我和录旺几个几天来观察得出的结论。石大爷是生产队里的扶犁好手,他从不骂我们这些守在田头的孩子。犁过的地里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我们渴望石大爷的这一对牲畜尽快屙下粪来,太阳老高了,我的粪斗还空空的。正在灰心丧气了无指望时,突然间我先发现石大爷

的一对牲畜中的一头,尾巴翘起来了,我提起粪斗拔腿就往驴跟前跑,但来不及将粪斗按在驴尾巴下,一串串黑色的珍贵诱人的驴粪被埋进了犁沟……我们都能如愿以偿,每个伙伴都能拾到半筐子。当然有个别不屙粪的牲口,我们永远怨恨它们,一旦从我们身边经过,一定要抽它一鞭子。经过春夏秋,迎来冬,驴粪更加值钱。二叔是饲养员,牲口圈里的驴粪攒起来,分给每家每户填炕。我家多少能得到二叔的一点恩惠和照顾,有些家口大的填两眼炕,常常因填炕不足,趁着夜色朦胧和饲养员熟睡的机会,潜进牲口圈,将驴粪洗劫一空。

后来,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父亲用的那个粪斗就分到了我们家,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一到下种季节,粪斗还是照常被请出窑洞,挂在父亲的肩上。只是父亲再不是农业社里那么得劲自如了,他弯腰装满粪斗时,站起来已相当吃力,在犁沟间的行进几近蹒跚,洒肥的抛物线已不再均匀,年龄不饶人啊!粪斗后来就挂在弟弟肩上。

我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和妻抽空到老家去看看。记得那天天气异常晴好。到家门时大门锁着,我和妻就直奔我家的地头。我老远看见父母正在田里锄草,太阳毒花花的,地头还放着我家的那个粪斗,粪斗上面盖着个草帽。父亲说,你们回来了。我说,我们回来了。他指了指粪斗那边说,那里有水和馍,歇歇吧。我和妻走过去,揭开粪斗上的草帽,嗬!里面躺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她正香甜地做着梦,完全还没有醒来的意思,妻用手指拨弄了一下婴儿的小嘴,她吮了吮,有点烦恼了。我慌忙夺过草帽,轻轻盖上粪斗,我不想惊扰女儿的梦。夕阳带了一抹晚霞从山尖要离去,父母说,我们回家吧。妻把母亲搀起来,我把粪斗轻轻挎上肩膀。母亲因行走不便,在麦田里跪了一天,已直不起身来,妻就挽着她。父亲一路上问寒问暖问工作,我和妻应答着。我背着这个粪斗连同孩子,感觉很沉重,我觉得肩上背的和妻搀扶着的连同我年迈的父亲,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今年清明,倒不是雨纷纷,天气晴好,我开着车,一到村头,驴粪一堆堆的,任车辙将其碾成碎末也无人去拾,石大爷和父亲都过世多年了,曾经和我一起拾粪的录旺到城里打工去了,润子嫁到了山那边,听说生活还过得去。我曾背着粪斗守候的那段陡坡就是我的童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