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黄艺娟 (平和县第一中学,福建平和363700) 摘 要: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愉快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教育者应当以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适应时代的发 展,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愉悦中把握自己,主动发展。高中政治课作为提高学生的品德素 养、普及政治常识的学科,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回归。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习积极性 学习效果 笔者调查发现.一些高中生对政治学科不重视。在课堂 上不积极。学习兴趣较淡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政治课不 是主科,高考分值低,听不听,学不学对自己影响不大,认为 些理论性的东西很枯燥,没意思,不感兴趣。一些教师没有 认识到政治课的重要性,认为是副科,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精 一高,并争取成功。政治教学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针对学生 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身 体验到身边的政治,并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 有当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才会主动学习,自主 发展。 四、激励性教学——唤起学生的表现欲 激励教学是一种心理上的驱动力.它驱使学生积极投入 力学习。学习的重心应该放在主科上。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这 种思想传递给学生。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新的教育理 念并未深入人心.部分教师对其认识处于肤浅阶段.教学手 段、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味,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对本学科 的厌学。课堂上老师讲得多。总是让学生画书、记笔记、背书, 只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让其知道为什么,造成老师在前面有 条不紊地讲,学生在下面干什么的都有:做别科作业的、睡觉 的、讲话的,等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 率,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 呢?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该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 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但是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采 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关心学生学与不学;教师按自己 的教学思路,讲了还是讲,学生被动地听了还是听。在这种状 况下,学生无学习主动性,更无乐趣而言。要真正解放学生, 一学习生活中,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当全体学生都受到激励时, 课堂组织才富有生机与活力,其课堂教学才会卓有成效。由于 学生年幼,阅历浅,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因此,长远的目标 和抽象的追求往往不能成为持久的动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 大,后进生偏多,往往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抽象的知 识缺乏持久、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关注这 些学生,只让个别学生回答或活动,让尖子学生或教师的思维 代替了全体学生的思维,那么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就会淡薄,后进生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因此,教师不但要 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形象地、鲜明 地揭示教学内容,通过政治课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后进学积极参与,获得成 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同时.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要有针 对性地评价,并及时奖励学生,如热烈的掌声、一句表扬的话 、使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把“一 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胆参与,积 极发言,各抒己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 生张扬个性。 二、情境教学法——燃起参与欲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 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 培养。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 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对于刚进入高中的 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引入情境 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 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语、一点小礼品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被动的学生积 极参与。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法——诱发学生的激情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生动、形象和直观,高中生的思 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境、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创造有 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想象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 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活动教学法——提高参与的热情 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乐于参与,而且积极性很 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 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 与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M] 140 [1]郑玉慧.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2(17). 『2]张舒文.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 生的主动性[J].新课程学习,2013(06). 『3]王昌水.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 培养[J].山西教育,2014(02).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慕谷.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 [4]邝丽湛.谈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趋势[J].课程・教 材・教法,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