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苦瓜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苦瓜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园艺特产yuanyitechan

苦瓜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孙凯,王娜,程艳,于娅,李雪,张海燕,宫国辉*

吉林公主岭136105)(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

近些年来,苦瓜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逐渐加大。随着摘要:苦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很多的药用功效。

有性杂交、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苦瓜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苦瓜优良品种的选育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苦瓜强雌系的选育、杂种优

并对苦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势、品种提纯等育种方法,综述了苦瓜遗传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

展望关键词:苦瓜;育种方法;

基金项目: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62150002)中图分类号:S642.5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7.15.031

(MomordicacharantiaL.)赖葡萄、凉瓜,是苦瓜也称为癞瓜、

后广泛栽培于全球温带地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原产东印度,[1]

在我国自南宋开始已有栽培历史。苦瓜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

有研究报道,物,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很多的药用功效,苦瓜降血糖、养血滋肝、具有清热解毒、养颜嫩肤、增强免疫力、预防

[2]

人们对苦瓜肥胖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的药食同源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苦瓜优良品种的选育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1苦瓜育种方法

1.1品种的提纯复壮

苦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很容易发生天然的杂交。一些

天然杂交会引起生物优良的农家品种,在不断的栽培过程中,

学的混杂,使得许多良种退化。研究人员通过连续自交,可达到提纯目的,一般情况下苦瓜材料提纯需要4~7代才能完成,连续自交3~4代以后,即可选择株系间进行混合杂交,来保持生

可以通过品种的长势和其他优良种性。一些混杂的苦瓜品种,

提纯复壮,培育出优良的地方品种[3]。杂交一代月华苦瓜通过多

最终选育了农优1号苦瓜品种[4]。代的分离和提纯,

1.2有性杂交育种

苦瓜育种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性杂交育种。有性杂交

在杂交后代众多类育种对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

通过系统的选育,直型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行筛选,

到获得优良性状而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形成的新品种要求性状整齐和稳定的遗传。以“黑子大顶”苦瓜作为母本,“百万发”苦瓜作为父本,选择优良单株通过多代的系统选育,获得了“优

[5]

佳4号”苦瓜新品种。1.3杂种优势育种

不同品系间进行人工杂交得研究证实,苦瓜在不同品种、

有时会表现出比父到的杂种一代,能够获得双亲的优良性状,

母本更好的优良性状。杂种优势大多数是利用杂种1代的优良性状,但并不要求在遗传上稳定。育种上通过寻找某种杂交的

以取得经济性状,组合,通过年配制1~4代杂交种用于生产,其

苦瓜是异花授后代并不能够保持遗传上的稳定。而在生产中,

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苦瓜杂种优粉的作物,需要工作量较大,

势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大肉2号苦瓜就是由杂种优势育种育成的,母本、父本分别是由泰国曼谷苦瓜经7代自交分离,定向选育的优良自交系,以及地方品种苏圩苦瓜经过了5代自交定向选育的自交系[6]。白沙早丰3号苦瓜具有抗逆性强、早熟、丰

[7]

产性优等优良性状,也是利用杂种优势育种进行选育。1.4苦瓜强雌系的选育与繁种

在一定程度上杂种优势育种在生产中,需要工作量较大,

而利用雌性系选育会制约苦瓜杂种优势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新品种,可以减少生产中的工作量。强雌系育种杂交一代不需

减少了工作量,降要去除雄花,或者只去除基部极少量的雄花,

低了制种的成本。

进行母本选择强雌系,或者雌花率比较高的变异单株,

连续多代的人工自交处理,结合系谱选择和回交选育等技术

即可应用于苦瓜手段,以获得性状优良、稳定遗传的强雌系,

[8]

证明了苦瓜产育种中。在大量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

[9]

量与雌花的数量正相关。

在新科3号苦瓜的选育中,其母本就是由引种苦瓜的多代自交后选育的强雌系F16-2,雌株率达95%,而且雌花节位

[10]

较低。

1.5单倍体育种

在常规育种中,想要获得一个纯合的株系需要至少5~7年的时间,其中添加南繁过程也需要3~5年,制约了苦瓜育种的进程。

利用单倍体选育苦瓜新品种可以避免人工授粉、隔离等多

可以用作新品种代自交工作,可以较快的获得纯合双单倍体,

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可选育或者选育中间品系等,研究表明,

[11]

降低投入。以缩短育种年限,

利目前,采用未授粉子房、小孢子或者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用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诱导,以获得优良单倍体植株是效率较

[12]

高的手段。1.6诱变育种

针对产利用化学、物理因素诱导苦瓜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

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已有研生的变异群体,按照育种目标要求,

究表明,理化诱变在诱变育种中已有一定的成效[13]。

适宜苦瓜干种子的辐射研究试验得出,在苦瓜辐射诱变中,

是苦瓜种质创新中剂量在600~700Gy之间,而且结合分子标记,

[14]

便捷的手段。但在目前,诱变育种在苦瓜上的应用报道并不多见。

1.7分子标记辅助苦瓜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苦瓜育种,因分子标记和决定目标性状基因具有紧密连锁的特点,所以通过检测分子标记,就可以检测到目的基因是否存在,这样既可以不受环境条件的干扰,还具有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可以鉴别亲本亲缘关系,而且还在杂种优势的预测、品种纯度的鉴定、杂种后代的选择以及回交育种中数量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转移等各个育种环节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国外研究报道,从960对RAPD引物产生的135个多态性标记中,成功筛选出5个与黄瓜霜霉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分别为BC519-1100、BC526-1000、AS5-800、G14-800和

[15]

X15-1100。试验研究表明,已经获得了苦瓜抗P.xanthii生理小种1基因的SRAP分子标记5个,而且已经将1个转化成

引物OPQ-01在碧绿3了实用的SCAR标记[16]。据研究报道,

号以及亲本的RAPD图谱中形成多态性差异,可以应用于碧绿3号苦瓜种子纯度的检测[17]。还有研究利用SSR标记和

结果SRAP标记对苦瓜育种新组合的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

0722017·15yuanyitechan

园艺特产加快猕猴桃生态产业进程树立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西峡县猕猴桃生态产业发展研究——高乐华周琳,岳敬芹,

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

坚持经济生态化”摘要:近年来,西峡县认真履行国家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相关政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以打造坚持品牌化经营”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主导,“全国猕猴桃产业强县”为目标,“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三位一体。本文对猕猴桃产业生态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概述了西峡县猕猴桃市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提出了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速产业化进程,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技术和知识推广等一系列推进西峡县猕猴桃生态发展的对策。

现状;问题;对策关键词:猕猴桃;生态产业;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7.15.032

1西峡县猕猴桃产业现状

西峡县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

区分界线,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为75%,降霜期大约占全年的35.3%,年平均日照天数大约为85天,森林覆盖率为76.8%。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县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具体

适合人工栽培,表现为种植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抗冻害、

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日灼和病虫害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

高。

在种植方面,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县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截至2016年,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面积有15万亩,年可利

种植资源用产量为1000万吨,是世界猕猴桃的天然基因库、

美库、最佳适生区。西峡县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华猕猴桃、

验证利用两种标记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反映苦瓜材料的亲缘

关系[18]。2结语

与其他葫芦科瓜类相比,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情况相对落后,多数品种都是利用有性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完成的。种质资源上并不丰厚。不同地区苦瓜的消费习惯也存在差异。在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上相对落后。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建议考虑或者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加强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

丰富苦瓜育种材料;针鉴定,加强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和应用,对育种进程中的抗逆性、产量性状以及选择培育雌性系等,开

建立完善的单展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辅助完成苦瓜的育种;

相互辅助,以加快育倍体育种体系;加强各个育种方法的结合,

种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心迪.苦瓜核心种质的构建与评价[D].广西大学,2016.[2]陈敬鑫,张子沛,罗金凤,等.苦瓜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01):271-275

[3]李莹莹.苦瓜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1):142-143.

[4]陈亚雪,陈前程,许玉琴,等.农优1号苦瓜的选育[J].福建热作科技,2008,33(03):21+48.

[5]赵建锋,孙玉东,王伟中,等“.优佳4号”苦瓜新品种选育[J].北方园艺,2015(16):151-152.

[6]方锋学,黄如葵,李文嘉,等.大肉2号苦瓜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3(01):21-22.

[7]叶君营,朱美华,郑汉藩.白沙早丰3号苦瓜的选育[J].广东农业科学,2001(06):14-15.

[8]郑岩松,翟英芬,黄红弟.广东苦瓜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J].广东农业科学,2008(08):44-46.

[9]张景云,宛新建,黄月琴,等.苦瓜强雌性系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5(04):183-185.

[10]董炳炎,黄妙贞,关雁桃,等.优良组合新科3号苦瓜的选育[J].上海蔬菜,2005(04):26-27.

[11]M.Lotfi,A.R.Alan,M.J.Henning.Productionofhaploidanddoubledhaploidplantsofmelon(CucumismeloL.)foruseinbreedingformultiplevirusresistance[J].PlantCellReports,2003,21(11):1121~1128.

[12]雷春,陈劲枫.葫芦科蔬菜作物单倍体材料创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6(01):33-36.

[13]刘录祥,程俊源.植物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J].核农学通报,1997(04):187-190.

[14]黄如葵,黄熊娟,梁家作,等.利用辐射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进行苦瓜种质创新[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03):376-380.

[15]THOMASH,STAUBJE,CLAUDETHOMAS.Linkageof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markerstodownymildewre-sistanceincucumber(CucumissativusL.)[J].Euphytica,2000,115:105-113.

[16]米军红.苦瓜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及初步定位[D].广西大学,2013.

[17]张菊平.RAPD技术在苦瓜、辣椒一代杂种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18]王国莉,黄梅花.应用SSR和SRAP分析苦瓜育种新组合的亲缘关系[J].分子植物育种2015,13(09):1993-2000.

蔬菜遗传育种。作者简介:孙凯,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通讯作者:宫国辉,研究员,蔬菜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2017·15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