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六个矮儿子》是沈百英所作的儿童小说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
2、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3、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懂得长大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六个矮儿子》是一篇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充满快乐与幸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6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将6个矮儿子赖以生活的动植物以几只“脚”出现,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易感染吸引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生活中、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积聚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其行为趋向真、善、美。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丰富学生有关动植物特征与成人劳动方式的经验 教学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出课题
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底靠什么生活呢?(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
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问:(一)6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 (二)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根据矮儿子的劳动特点,说出“8只脚”、“6只脚”、“4只脚”、“2只脚”、“1只脚”、“没有脚”所代表的6种事物,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6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他们的名称,你们却能听得出来,那么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6个矮儿子到底又是怎样靠这些东西生活的?让我们走进故事。
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三)、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争当“六个儿子”,深入感悟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六个儿子吗?愿意演演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进入梦想剧场环节。
(一)小组合作
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儿子的故事表演,可以自由组合表演,
可以个人表演。
(二)交流汇报表演
在表演中,老师以采访的方式询问学生他们劳动的感受,适时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个矮儿子是怎样劳动的,感受他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1、6个矮儿子离开爸爸、妈妈时是怎样说的?
2、大儿子是什么时候去捉“八只脚”的?
3、二儿子是怎样照料“六只脚”的?(理解词“搬”,并用动作表现)
4、三儿子饲养的“四只脚”长得怎样?为什么会肥肥壮壮?(理解词汇“肥肥壮壮”)
5、五儿子要在漂亮的草房上铺上马粪,他嫌脏了吗?
6、六儿子饲养“没有脚”是怎样做的?看着“没有脚”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7、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体验6个矮儿子劳动的快乐及老爷爷老奶奶欣慰、喜悦的心情。
A、为什么老爷爷老奶奶说6个矮儿子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 B、你喜欢6个矮儿子吗?为什么? 8、小结
小朋友,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能过上好日子,其实用的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聪明勤劳,人们只有靠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让我们凭我们的聪明勤劳,去描绘了一幅幅未来五彩缤纷的蓝图吧!
五、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创编6个矮儿子今后的劳动故事。
(2)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2 一、导入。
(打开幻灯片)你们看到这个孩子了吗?其实,老师叫他孩子是不合适的,因为他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都是大人了。不过,请同学仔细观察,他和你们的爸爸、妈妈有不一样的地方吗?(学生从身
材,神态等观察)是啊,在当今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里,身材如此矮小的他该怎么做,该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帮他找到答案吧。(板书课题:六个矮儿子)
设计意图:出示一个小矮人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助人欲望,激发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领会文本中主人公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走近文本。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解决掉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提示:读课文时要边读边画,把难读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概括文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初步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1—2自然段,整体了解六个矮儿子。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几句? 2、(幻灯片)出示第一、二句。体会老爷爷、老奶奶的心情。(伤心、难过、着急等)读出自己的理解。
3、齐读第三句(幻灯片),读出矮儿子们的懂事、自信、孝顺。 4、想象老爷爷、老奶奶离开儿子们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当儿子们回来时的心情。(幻灯片)指名读。加上“终于”一词再读,体会其中的不同。
5、课文里用了那个词表现老爷爷、老奶奶的心情?(乐呵呵—齐读卡片)读出两位老人的高兴。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合理的想象,初步对六个矮儿子有了整体的认识。
四、品读3—12自然段,分别走进六个矮儿子。 1、第一个矮儿子。师生分角色朗读。 学生思考:A这个矮儿子是干什么的?
B你对哪几个词印象最深?(比如:“从早到晚”体会到矮儿子的辛劳。)
C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个矮儿子。师生朗读,重点指导。 A这个矮儿子是干什么的?
B找一个动词(搬)(幻灯片)感知木箱的“沉重” C教师读情景,学生闭眼想象,体会矮儿子的辛劳。 D读出你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3、总结方法。(幻灯片)学生自学剩下的四个矮儿子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后,再走进文本,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读出内涵,学习读书方法,体验读书过程。
4、预设学生汇报
第三个矮儿子:(1)他是养猪养羊的。(四条腿、十多只、三十多只)
(2)重点词:肥肥壮壮(卡片) (3)读出这个矮儿子的自豪与辛苦。
第四个矮儿子:(1)他是养鸡养鸭的。(尖尖嘴、扁扁嘴) (2)重点词:(好多好多) (3)读出这个矮儿子的自豪。
第五个矮儿子(1)他是养蘑菇的。(一只脚、小伞) (2)草房(分两层、上面铺了牛马粪,漂亮) 比喻句。“一把把”与“一把”的区别。 (3)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六个矮儿子(1)他是养鱼的。
(2)重点词(天天、快活)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这两个词。 (3)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点明中心,走出文本。
1、夸夸六个矮儿子。(老爷爷、老奶奶夸,老师夸,学生夸) 2、回顾六个矮子都是干什么的,思考他们身上有没有一样的东西?(板书:勤劳、辛苦、快乐)读老爷爷、老奶奶说的话,把这句话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送给你身边所有的人。
3、思考自己勤劳的双手能干什么。
3、你想对(幻灯片)这个人或自己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让学生体验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别人及自己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学了这篇课文以后的内心感受。 2、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所有的人。 3、推荐一本书《张海迪的故事》。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六个矮儿子各自靠什么生活,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准备 1、识字、词语卡片。 2、投影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生活着一家人,老爷爷老奶奶有六个儿子,可是这六个儿子都非常矮。他们虽然个子不高,但却非常有志气,有一天,他们告别了爸爸妈妈决定自己出去生活。
2、故事听到这,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找找你们想了解的事情。 3、齐读课题。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认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己认读。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教师反馈。 粗 顺 箱 扁 稻 喂 食 矮
读词语时要进行评读并指导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什么了。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3、教师范读,学生想想:六个矮儿子各自靠什么生活?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5、小组反馈:他们都是靠什么生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6、请你读读书上的句子。 7、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8、根据他们六个人的表现,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孩子? 9、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四)分组表演,深入了解课文。
1、请一个小组上前表演,其他同学认真看并进行评价。 2、体会词语:乐呵呵、笑嘻嘻 3、再请一个小组上前表演。
4、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儿子,你会怎样做?说说你的想法。 5、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6、指导学生朗读。
(五)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词,反复朗读。
2、把你最喜欢的词语画出来,抄在本上。 (二)自主识字,掌握会写的字。 1、组内记生字。 2、小组反馈。 3、扩词练习。 (三)指导书写。
1、请同学观察生字字形,掌握每个生字的结构、分类。 2、描红体验,掌握占格位置,看看哪一笔不好写。 3、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红。 指导提示: 扔:最后一笔是撇。
壮:右边两横上面一横要略长。 4、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5、实物投影展示、评价。 6、再写一个,展示、评价。 第二篇:《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程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
2、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3、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懂得长大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文,大致了解文的梗概。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六个矮儿子》是一篇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充满快乐与幸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6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将6个矮儿子赖以生活的动植物以几只“脚”出现,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易感染吸引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生活中、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积聚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其行为趋向真、善、美。
教学准备: 1、教学
2、丰富学生有关动植物特征与成人劳动方式的经验 教学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出题
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底靠什么生活呢?(引出题,齐读题)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
学生听文录音,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问:6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6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他们的名称,你们
却能听得出来,那么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6个矮儿子到底又是怎样靠这些东西生活的?让我们走进故事。
三、读通文,了解内容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文,学生评议。 (三)、讨论交流。 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争当“六个儿子”,深入感悟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六个儿子吗?愿意演演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进入梦想剧场环节。
(一)小组合作
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儿子的故事表演,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可以个人表演。
(二)交流汇报表演
在表演中,老师以采访的方式询问学生他们劳动的感受,适时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个矮儿子是怎样劳动的,感受他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1、6个矮儿子离开爸爸、妈妈时是怎样说的?
2、大儿子是什么时候去捉“八只脚”的?
3、二儿子是怎样照料“六只脚”的?(理解词“搬”,并用动作表现)
4、三儿子饲养的“四只脚”长得怎样?为什么会肥肥壮壮?(理解词汇“肥肥壮壮”)、五儿子要在漂亮的草房上铺上马粪,他嫌脏了吗?
6、六儿子饲养“没有脚”是怎样做的?看着“没有脚”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7、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体验6个矮儿子劳动的快乐及老爷爷老奶奶欣慰、喜悦的心情。
A、为什么老爷爷老奶奶说6个矮儿子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 B、你喜欢6个矮儿子吗?为什么?
8、小结
小朋友,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能过上好日子,其实用的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聪明勤劳,人们只有靠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让我们凭我们的聪明勤劳,去描绘了一幅幅未来五彩缤纷的蓝图吧!
五、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创编6个矮儿子今后的劳动故事。
(2)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板书: 4六个矮儿子 聪明 勤劳
第三篇: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六个矮儿子》是一篇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充满快乐与幸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6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将6个矮儿子赖以生活的动植物以几只“脚”的形式出现,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易感染吸引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生活中、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积聚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其行为趋向真、善、美。[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语。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事物的名称。 4、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5、能够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仿写对话。[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PPT;
2、搜集有关劳动致富的一些事例。[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谜语:
①一物生来真奇怪,光吃树叶不吃饭。每天吐丝又纺线,织成漂亮的绸缎。——打一动物
②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打一水果
猜一猜,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小结:抓住关键词句,根据事物特点,猜出事物名称。今天我们还要运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
3、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5、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读,相机理解“肥肥壮壮”等词语。矮小 聪明 粗绳 集市 辛苦 酿蜜 勤劳 撒上(二字词语)笑嘻嘻 乐呵呵 牛马粪(三字词语)肥肥壮壮(四字词语 积累AABB式词语)
3、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相机正音。
过渡:故事讲的是山脚下住着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他们有六个矮儿子,总是长不高。一天,矮儿子们对爸爸、妈妈说“我们虽然矮小,可是有聪明的头脑,我们要自己出去过日子。”一年过去了,六个矮儿子回来了。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六个矮儿子究竟靠什么过日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第一次合作学习: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2——11段。(1)课件出示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填写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第()个矮儿子是靠()过日子的。我是从()、()、()等词语中知道的。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3)指名小组汇报反馈。(4)集体评议纠正。
小朋友真聪明,六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你们却能抓住关键词语,根据事物的特点猜出来。
2、第二次合作学习:你最佩服哪个矮儿子?认真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努力读出自己的精彩。
(1)学生选择自己最佩服的矮儿子的故事练习朗读。
(2)汇报朗读。可以个人朗读,也可以自由组合朗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
(3)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第二个矮儿子和第五个矮儿子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赞扬他们的聪明和勤奋。预设一
出示句子:我等春暖以后,把它们搬到田头,六只脚就开始采花酿蜜,那生活别提多美了。
读一读句子,看蜜蜂采蜜图,说说矮儿子是怎样养蜂的? 为什么要用“搬”,而不是拿或放?(一个“搬”字就把蜂箱的沉重和二儿子养蜂的艰难写出来了)教师范读——同学生一起读——生独立读
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矮儿子怎样艰辛的画面?(想象:搬箱子搬得满头大汗,被蜜蜂蜇得满头包,风里来雨里去,天南海北地赶花,渴了,累了,困了……)
(播放养蜂人劳动和生活的画面)你看,这就是矮儿子养蜂的艰辛画面,用心感受其中的艰辛和幸福。
齐读,师述:养蜂是辛苦的,却能换来甜蜜的生活。预设二: (1)出示句子: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
指名读,师生扮演角色访谈。
矮儿子,你要在漂亮的草房里铺牛马粪,不怕脏吗?(想,评价)矮儿子,你天天在草房里干活、吃饭、睡觉,不怕臭吗?(说,评价)
矮儿子,你造草房、铺牛马粪、撒种子,天天细心地照料,才能
长出那么多蘑菇,你不怕辛苦吗?(说,评价)
(2)填提示语,展示个性朗读:第五个矮儿子()地说:“我造了一座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牛马粪,撒上种子。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自豪、开心、大声、美滋滋……)(3)男女学生分读。(4)师生分角色读。
(5)有大有小,像一把把白色的小伞,真好看!(比喻句) 3、六个矮儿子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过上了好日子,真聪明!但是仅仅是靠聪明就能过好日子吗?请找找描写六个矮儿子勤劳的词句,用线划一划。
4、读一读六个句子。
5、小结: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过上了好日子,其实他们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聪明与勤劳。(板书)
四、质疑问难,梳理课文
1、回顾课始提出的三个中心问题:六个矮儿子靠什么过日子?为什么要出去过日子?结果怎样?指名简单地说一说。
2、引导学生根据提纲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五、拓展延伸,仿写语言
1、说一说:如果老爷爷和老奶奶有第七个矮儿子,又会怎么过日子?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组对话,不能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但要根据事物的特点,用上关键词把劳动的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你是靠什么生活的。
大家问第七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活?” 第七个矮儿子笑眯眯地说:“我呀。”
3、出示一组劳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可以参考图片内容写,也可以自己展开想像自由写。
六、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后让我们也学着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吧。[板书设计]
六个矮儿子 聪明 好日子 勤劳
第四篇:《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六个矮儿子》是一篇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充满快乐与幸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6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将6个矮儿子赖以生活的动植物以几只“脚”出现,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易感染吸引幼儿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生活中、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积聚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其行为趋向真、善、美。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
2、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3、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活动准备:
1、图片一张(其中螃蟹、蜜蜂、猪、鸡鸭、鱼、蘑菇用相同大小的白纸遮好,待讲述时依次展现)
2、富幼儿有关动植物特征与成人劳动方式的经验。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引出课题。
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底靠什么生活呢?
2、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注意用不同语气表情表现出老爷爷、
老奶奶及矮儿子的特征)提问:
(1)6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根据矮儿子的劳动特点,说出“8只脚”、“6只脚”、“4只脚”、“2只脚”、“1只脚”、“没有脚”所代表的6种事物,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过渡:小朋友真聪明,6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他们的名称,你们却能听得出来,那么6个矮儿子到底是怎样靠这些东西生活的。
3、结合图片讲述故事。(讲述过程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幼儿理解6个矮儿子是怎样劳动的,感受他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1)6个矮儿子离开爸爸、妈妈时是怎样说的?(2)大儿子是什么时候去捉“八只脚”的?
(3)二儿子是怎样照料“六只脚”的?(理解词“搬”,并用动作表现)(4)三儿子饲养的“四只脚”长得怎样?为什么会肥肥壮壮?(理解词汇“肥肥壮壮”)
(5)五儿子要在漂亮的草房上铺上马粪,他嫌脏了吗?(6)六儿子饲养“没有脚”是怎样做的?看着“没有脚”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7)听完6个矮儿子的话,老爷爷老奶奶是怎样说的?
4、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体验6个矮儿子劳动的快乐及老爷爷老奶奶欣慰、喜悦的心情。
(1)为什么老爷爷老奶奶说6个矮儿子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2)你喜欢6个矮儿子吗?为什么?
5、借助配乐故事录音,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欣赏故事,并可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角色行为。
活动延伸:
(1)幼儿学习复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表演游戏。(2)引导幼儿创编6个矮儿子今后的劳动故事。附:故事《六个矮儿子》
六个矮儿子
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老爷爷和老奶奶有六个矮儿子,总是长不高。一天,矮儿子们对爸爸妈妈说:“我们虽然矮小,可是我们有聪明的脑袋,我们要自己去过日子。”
一年过去了。六个矮儿子回来了。
老爷爷老奶奶乐呵呵地问:“你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呀?” 第一个矮儿子说:“我从早到晚都为八只脚忙。我傍晚提灯到湖上,投下一条粗绳,八只脚看见灯光,就顺着绳子爬上来。到半夜能捉到二十多只,拿到集市上,可以卖不少钱呢!”
第二个矮儿子说:“我呀,我是靠六只脚生活的。”老奶奶笑着说:“是不是苍蝇呀?”“不,苍蝇多脏呀。我等春天暖和的时候,把小箱子搬到田头,六只脚就开始采花酿蜜,那生活可美了。”
大家问第三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活?”“我是靠四条腿过日子的。去年我买了十多只四条腿,今年已经有三十多只了,都养的肥肥壮壮的。我白天很忙,只是辛苦一点。”
老爷爷老奶奶说:“为了生活,辛苦一点是好的。光吃不做,活着才没意义呢!”
第四个矮儿子说:“这话很对,不过靠四条腿还不如靠两只脚好。”他又说:“我养了几百只两只脚的东西,它有尖尖嘴,也有扁扁嘴。我每天可收好多好多蛋呢!”
“哈哈!”大家笑着转向第五个矮儿子。“我说呀,养两只脚不如养一只脚好。”“世界上哪有一只脚的东西?”大家好奇地问。
“我造了一个漂亮的草房,分两层,上层铺些马粪,撒上菌种。不久,一只脚就长出来了,有大有小,像一把把小伞,真好看!”
最后,大家看着第六个矮儿子:“你是怎么生活的呢?”第六个矮儿子笑嘻嘻地说:“我专养没有脚的东西。只要有个池塘,春天放下一桶苗,天天喂些食料,看着没有脚在水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听了六个矮儿子的话,老爷爷老奶奶开心地笑了:“你们真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
活动评析: 引导幼儿领会作品内容,产生与作品基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是故事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设计者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确立了明确的活动目标,为幼儿感受理解作品把准了方向。整个过程,设计者抓住六个矮儿子“靠什么”和“怎样靠”六种动植物生活这一主线,帮助幼儿领会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为6个矮儿子今后的生活想办法,使幼儿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引起了对6个矮儿子劳动方式的关注,为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做了有力的铺垫。
第一遍讲述后,幼儿已大致判断出“靠什么”生活,此时,教师没有急于点破结果,而是以赞许的方式引导幼儿体味作品的诙谐及自我发现的愉悦,轻而易举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引导幼儿理解6个矮儿子怎样靠6种动植物生活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重难点,教师抓取了六个儿子“傍晚挑灯到湖边”、“搬箱子到田头”、“铺马粪”、“天天喂”等行为,通过对比设问,动作体验等方式让幼儿体验6个儿子不辞辛苦、不怕麻烦,珍视劳动成果的美德。同时挖掘6个儿子语言中“可美了”“真好看”“快乐极了”等情绪词,引导幼儿与6个矮儿子同共体验变苦为乐、劳动为美的情感,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6个矮儿子。
至此,老爷爷老奶奶“你们真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的夸赞与幼儿的感受产生了共鸣。6个儿子尽管很“矮”,但很“可爱”,幼儿对“美”与“丑”的理解得到了辩证统一。
最后,教师与幼儿在已激发起的愉悦情绪中,再次欣赏表现作品,进一步体会作品所带来的美好享受。这种感受将深远地影响着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第五篇:《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能依赖父母,要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创造生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六个矮儿子各靠什么生活。 教学方法:
故事激趣法、游戏法、竞赛法、复述法。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找一找八只脚、六只脚、四只脚、两只脚、一只脚、没有脚的生物有哪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故事,思考问题。
1、听录音故事《六个矮儿子》,想想他们都靠什么生活? 2、指名学生回答。
3、听了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音读准。
2、学习小组给字找规律,认读生字、生词。 3、组际互动,认读生字、生词,互相检查。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5、细读感悟。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哪个儿子最聪明?为什么?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个儿子聪明?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出来。
3)看来这六个儿子都很聪明,那么他们只靠聪明就能自己过日子吗?(还要靠辛勤的劳动。)你从那些地方知道的?读一读。
6、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2、游戏巩固识字。(火眼金睛游戏、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库。注意知道理解:乐呵呵、笑嘻嘻、春暖花开 4、训练说话。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有感情。 2、小组竞赛读课文。(分段) 3、配乐齐读课文。 三、编演课本剧。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语言加工,然后分角色,由教师指导,编排出小型话剧。
选出几组上台表演。 第三课时 一、童话故事会。
1、这样的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2、说说听了这些的故事的感受。 二、自主积累词语。
把自己积累的词语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三、指导写字。 1、读读要写的字。 2、教师示范板书“远”字。 注意指导书写“走之底”。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