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word

(某某卷)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某某、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13.戴震主X“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X相似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

1 / 9

word

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与戴震的“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一致。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14.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某某、湖广客贩米船,由某某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某某 B.某某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年间,浙西所产的米不足供应本地人吃,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A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了某某、湖广客贩米船由某某接济,但不能体现某某是交通枢纽,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但体现不出开始,C项错误;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粮食作物的种植减少,经济作物增加,D项正确。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品经济发展

15.光绪十六年(1890)某某海关在报告中说:“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材料现象( )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答案】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

16. 1919年8月《某某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2 / 9

word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即能够体现B项。A项“报刊报道”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其表述具有片面性,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立场”,排除C。D项“加入个人猜测因素”不符合材料“亲历者”信息,排除D。 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新某某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概况及认识

1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图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甲 乙 丙 丁 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18.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3 / 9

word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五计划

19.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某某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某某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B.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C.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D.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内容论述的不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它论述的是商业的发展对罗马政治的影响,A项是错误项,B项是无关项,C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反映了元老院的元老们经商,并且有很多的工商业奴隶主也进入政权里。,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及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某某制 D.无产阶级专政

4 / 9

wor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题目的关键信息是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是1877年的当前政体,而不是1789年,只要读清题意的时间限制即可,法国在1875年确立了议会某某制,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西方某某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某某政治的扩展·法国

21.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某某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某某。这一主X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某某改革

22.“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X,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 【答案】B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23.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

5 / 9

word “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可见,美国( )

A.丢掉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 B.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 C.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并不能说明美国放弃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故A项错误;“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并不是其认为合作不重要,而是其单极格局思想的反映,故B项错误;其放弃“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思想是其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反映,故C项正确;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X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材料与此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摘自《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X。

6 / 9

word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某某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8分)

(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12分) (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6分) 【答案】

(1)特点: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教育与国家的法律规X相结合。(4分) 同:建立了监督官吏的机构,颁布了严惩贪赃的法律;(2分) 异:明朝对贪官污吏惩治的力度远比唐朝大。(2分)

(2)补充说明:①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 ②制定严格而完善的反腐败法律,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X; ③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 ④加强道德规X。 (12分)

(3)认识:遏止腐败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遏止腐败必须从预防腐败抓起;遏止腐败是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反腐败机制;要从根本上遏止腐败,必须从制度的层面展开;完善和健全某某政治制度等等。(每点2分,只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6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同等评分。)

7 / 9

word

不同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反腐制度·表现;近代西方某某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近代西方政治·反腐制度

39.(26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X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 ——著《新某某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12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X?(9分)

8 / 9

word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在某某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5分) 【答案】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儒家思想影响。(6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6分) (2)态度:全盘肯某某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3分)主X:提倡某某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

(3)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形成了思想。(5分)

(3)回答该问的难度在于将的斗争实践和材料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回答。因此需要与思想中与外国理论借鉴形成的内容回答,否则会将答案答偏。结合井冈山斗争的相关史实,即可以得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早期启蒙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