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位优秀的⼈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是店铺整理的⼀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本班学⽣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的兴趣,能根据⾃⼰的感受⼤胆的描绘。完成作业的速度不⼀,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还停留在幼⼉园的⽔平。 ⼆、教材分析:
本学期⼀年级使⽤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1、“造型、表现”(即运⽤多中材料和⼿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 的学习领域)
2、“设计、应⽤”(指运⽤⼀定的物质材料和⼿段,围绕⼀定的⽬的和⽤途进⾏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的学习领域。)
3、“欣赏、评述”(指学⽣对⾃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美术欣赏能⼒的学习领域。) 4、“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美观,贴近学⽣的⽣活,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 三、教学要求: 1、 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各种平⾯形、常⽤⾊。
(3)运⽤形和⾊,进⾏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各种简易绘画⼯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能⼒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的想象⼒和创造⼒,积极促进从⽆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胆⽤笔⽤⾊,⿎励⼉童通过绘画表达⾃⼰的情绪情感。 (3)提⾼⼿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对⾊彩美、形状美的能⼒。 3、 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民的感情。
(2)让学⽣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四、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课时
1 七彩飞虹 ……………………………………………………… 1 2 飞旋的纸条 ……………………………………………………… 1 3 民间玩具……………………………………………………………1 4 ⼩⼩⼿………………………………………………………………1 5 ⽉亮⾛我也⾛…………………………………………………………1 6 蝶⼉飞飞……………………………………………………………1 7 划划印印 …………………………………………………………… 1 8 踢踢腿弯弯腰………………………………………………………1 9 纸拖鞋…………………………………………………………………1 10 泡泡乐……………………………………………………………… 1 11 彩球滚滚…………………………………………………………… 1 12 ⼩树快快长……………………………………………………… 1 13 折纸动物…………………………………………………………… 1 14 ⽠果飘⾹…………………………………………………………… 1 15 由⼩变⼤的画…………………………………………………… 1 16 蚂蚁搬家……………………………………………1
17 ⿎⼉响咚咚………………………………………………………… 2 18 办家家……………………………………………………………… 1 19 ⼩动物 ⼩⼈物……………………………………………………1 20 你的家 我的家……………………………………………………1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2 ⼀、学⽣情况分析:
1学⽣由幼⼉园转⼊⼩学,习惯⽐较差,易失去注重⼒。 2学⽣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来说是⼀个新奇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4学⽣来⾃不同的幼⼉园,所学技能与⽅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共⼆⼗课,以素养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的全⾯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学以致⽤”为原则,选择符合⼀年级⾝⼼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三、教学⽬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对美术的爱好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观察能⼒,想象能⼒,形象思维能⼒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新能⼒等。 五、提⾼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练习,以开发学⽣丰富的想象能⼒,并能把⾃⼰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动⼿能⼒的练习,把⽣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能应⽤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3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的各种表情以及各种表情的不同表达⽅式,学会⽤多种形式描绘喜怒哀乐,提⾼敏锐的观察能⼒。 【过程与⽅法】
学⽣通过赏析、探究、创作,能够理解⼼情与表情的关系,能够运⽤夸张、变形等⽅法来表现⼈物的不同神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学会欣赏有不同⾯部表情的艺术作品,提⾼对不同情感的体验和解读能⼒,更加乐于观察⽣活的点点滴滴。 【教学三维⽬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喜、怒、哀、愁等表情的特征以及对应的情感,并能够⽤线条描绘⼀种⼈物表情。 【难点】
根据已有知识创作⼀幅肖像,并且⽣动刻画五官。 三、教学⽅法
⽰范法、讲述法、情境法。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铅笔、橡⽪、画纸。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欢笑、啼哭、叹⽓、怒吼等声⾳,引导学⽣猜表情并进⾏表演。随即,教师板书课题——《喜怒哀乐》。 (⼆)讨论交流、初步感知
1.教师分别将喜怒哀乐四种表情展⽰出来,学⽣之间相互讨论: ①这四种表情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联系⽣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有这四种不同的表情?
2.师⼩结:喜怒哀乐分别给我们⾼兴、愤怒、伤⼼和愉悦的感受;通常情况下遇见⾼兴的事情会喜、遇见⽓愤的事情会愤怒、遇见伤⼼的事情会哀伤、遇见突如其来的惊喜会乐。
师:那么如何将喜怒哀愁融⼊到绘画作品中呢? (三)欣赏作品、体悟情感
每位同学的课桌上都有事先准备好的喜怒哀愁表情卡⽚,⽼师播放⼀幅作品时,学⽣迅速找出与之对应的表情卡。⽼师提问:画作中分别体现了什么情感?画家是如何塑造这种情感的?
1.《微笑》: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南海岩的作品,他笔下的藏民通过微笑给我们传达希望、虔诚和勤劳的美好情感。
2.《林黛⽟》:这是我国艺术家刘⽂进的作品,在《红楼梦》著作中,林黛⽟因得知宝⽟和宝钗成婚,最后⽓郁⽽死。画⾯中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林黛⽟的哀愁、幽怨的⽓息。
3.《张飞》: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是⼀个脾⽓⾮常暴躁的形象,这幅作品通过对张飞五官特征的塑造,把他暴躁鲁莽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4.《吉普赛⼥郎》:是哈尔斯的代表作,通过画⾯中荷兰的民族姑娘的单纯开朗的微笑,我们能感受到⾃由开放⽓息和时代精神在这位少⼥形象上的反映。
(四)游戏体验、加深印象
1.游戏中思考探索不同情绪下的五官特征。
⽼师在⿊板上贴好四个没有五官的⼈物头像,请四组同学上台将不同的五官特征贴在相应的表情下。完成后请其他⼩组同学进⾏点评,⽼师先不做揭⽰。
2.教师讲解后揭⽰答案。
①教师出⽰古代画决:画⼈喜,眉开眼弯嘴上翘;画⼈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怒,⽴眉瞪眼⽛紧咬等。 ②根据之前学⽣拼出的五官,⽼师给予相应的调整。 (五)教师⽰范、学⽣实践
1.教师拿出材料进⾏作画步骤的⽰范,学⽣认真观察。 ①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轮廓。 ②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③画出眼睛、眉⽑等造型结构。 ④完成整幅头像的描写。 2.学⽣动⼿实践
①作画要求:写⽣⼀幅⼈物头像,表情要⽣动,可以⼤胆运⽤夸张变形等⼿法。 ②学⽣创作,⽼师巡视指导,个别同学进⾏重点指导。 (六)作品展⽰
1.学⽣将⾃⼰的`作品贴在⿊板上,围绕构思、内容和⼈物神态进⾏⾃评、互评和师评。 2.⽼师将学⽣作品贴在教师的艺术⾓。 六、课堂延伸
⽼师播放其他艺术作品,让学⽣感受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如雕塑、版画作品等。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4 ⼀、学情分析:
新⼊学的学⽣第⼀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年级学⽣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且新⽣⼊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理因素也不⼀样,在绘画上⼯艺制作上⼀定有着⾃⼰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和⾃⼰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致性习惯不统⼀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烦
因此,对待这些刚进⼊课堂的⼩朋友,我们在情感态度上要做出很⼤的努⼒,⼩学⽣在思维的想象⼒创新⼒⽅⾯发展的空间很⼤,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们对美术学习的爱好,让孩⼦们能发明美,有创新美的想法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22课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常适合⼀年级⼩学⽣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形式多样有趣,为学⽣设置了很有趣味的情
境,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度的尝试和体验,有利激发学⽣的学习爱好,还能让学⽣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创作学习,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促进学⽣全⾯发展中的积极作⽤,关注学⽣健康成长。为使教学更⽅便有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便安排,适当补充利⽤本地可利⽤资源充实教学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对美术的爱好与爱好
熟悉⾊彩,了解美术学习⽤具,掌握涂⾊的基本⽅法和技巧,并能使⽤⼯具进⾏简单的美术活动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热爱⽣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观察能⼒想象能⼒形象思维能⼒等 四、教法学法
认真备课,精⼼打算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打算⼯作
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特点,明确地向学⽣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动作要规范化,给学⽣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氛
选择富有⼉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纳⽣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学习美术的爱好 运⽤讲故事猜谜等⼿段,激发学⽣学习美术的爱好 多⽰范多激励采纳多元化评价⼿段
注重学⽣的情绪,语⾔要亲切,⽓氛要轻松,要积极激励学⽣动脑筋,⼤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和创新能⼒ 五、检测及评价:
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占30% 2.学习态度(⼯具的打算)占20% 3.期末测试占50%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年级现有学⽣19⼈,男⽣9⼈、⼥⽣10⼈。经过上学期的系统学习学⽣具备了⼀定的美术技能,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的兴趣,能根据⾃⼰的感受⼤胆的描绘。完成作业的速度不⼀,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还停留在幼⼉园的⽔平。 ⼆、全册教学⽬标: (⼀)绘画
1、学习记忆画、想象画的画法,⽤这些形式表现⾃⼰熟悉的、喜爱的事物,体会表现的喜悦。 2、⽤硬笔线描的⽅法,绘制简单动植物。 3、继续学习以平涂为主的硬笔着⾊⽅法。 (⼆)⼯艺
1、学习简单的纸⼯、泥⼯、拼贴、拓印等技法。
2、⽤撕、折、拼贴等⽅法,制作以纸⼯为主的简单图形。 3、⽤团、搓、压、捏、拉、接等⽅法,制作简单的泥⼯模型。 (三)欣赏
1、观赏有趣的动、植物。 2、欣赏富有童趣的⼉童画。 3、欣赏⼉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三、全册重难点: (⼀)重点:
1、⽤⽔彩笔或蜡笔的形式进⾏平涂作画,描绘观摩、记忆、想象中的动植物,线条要求流畅,⾊彩丰富,构图饱满,造型⼤胆、夸张,⽣动活泼,富有⼀种童趣。
2、传授折纸的⽅法和步骤,并进⾏⼀系列练习。 3、学习⽤费材料进⾏简单纸⼯制作练习。
4、欣赏⼤⾃然中的动、植物及优秀⼉童美术作品。 (⼆)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达到线条流畅,⾊彩鲜艳丰富,构图饱满,造型⼤胆、⽣动,富有⼉童情趣以及创造性。 2、在⼯艺制作中,培养学⽣的造型能⼒,识图能⼒,培养良好的动⼿习惯,以及动脑创新能⼒。 3、在欣赏过程中,提⾼欣赏表达能⼒,培养初步的鉴赏美的能⼒。 四、教学情况分析:
该年级段学⽣在前⼀学期教学情况来看,这些学⽣学习接受能⼒较强,想象⼒丰富,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同时对⼯艺制作⼤感兴趣。 但也有存在以下问题:
1、学⽣在绘画上构图能⼒较差,⾊彩运⽤不够丰富,画⾯排放不够整齐,有零碎感,态度不够仔细。 2、⼯艺制作上精细度不够,意图能⼒较差。 3、优、差⽣差异太⼤。 五、措施:
1、加强对学⽣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构图、上⾊、勾线等)的渗透。 2、要求在构图时饱满、⼤胆、略有夸张,富有童趣。
3、通过课堂讲评优秀作业与较差作业之间区别,让学⽣有互相学习的机会。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6 ⼀、教材内容特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的教学体系,确⽴以审美教育为核⼼,绘画、⼯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培养⼩学⽣的审美情趣。根据⼩学⽣的⾝⼼特点,注意联系⽣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美术教学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然美、⽣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的情操,培养学⽣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迸思想品德教育。
3 、量⼒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法应适合⼩学⽣的⽣理、⼼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学⽣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的想象⼒,启发、⿎励学⽣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教学应联系学⽣的实际,教师讲述与学⽣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眼、⼿、脑协调并⽤。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年龄特点和每个学⽣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向全体学⽣,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与后进学⽣的情况,采取⾯向
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法。
三、教学过程中和学⽣成绩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与应⽤性,使学⽣学好常⽤的、必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 2 、教学中应注意将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画画、玩玩等活动和绘画、⼯艺、欣赏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在教学⽅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的⾃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4 、各地应努⼒创造条件,配备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搞好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作。
5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应有利于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克服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的唯⼀标准的倾向,应以⼩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标为依据,对学⽣的认知、技能、思想情感等⽅⾯作全⾯客观的评估,使教学充分发挥育⼈的功能。学⽣学习成绩的考查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平时考查应注意⿎励学⽣想象⼒和独创性的发挥。美术学业成绩宜以平时为主,期末进⾏综合评定。2014年⼩学美术教学计划 四、每堂课的结构分析
1 、每课的教学⽬标⼀般包括认知⽬标、技能⽬标、思想情感⽬标。认知⽬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了解指对美术常识的初步认识,能再现和再认;理解指初步懂得所学知识的涵义,能作出简单的说明;初步掌握指能应⽤所学知识于简单的审美和创作活动。 技能⽬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练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简单的技法、能⼒训练;“初步学会”指在简单的美术实践中,能初步独⽴地运⽤所学的基本技能。思想情感⽬标分接受、初步具有两级。接受指对教学中所涉及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的教育有认同的⼼理倾向,并初步影响⾃⼰的⾏为实践 ; 初步具有 ( 兴趣、感受)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对⾃然美、⽣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较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并以此指导⾃⼰的⾏为实践。
2 、课时安排是以必学内容为依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3 、课前准备份教师和学⽣两个⽅⾯,提及的⼀般为本课需要准备的特殊物品。纸张、铅笔、蜡笔或油画棒、橡⽪、⼩⼑等常规⽤品,虽未提及,亦需准备。
⼀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 篇7 ⼀、指导思想:
美术是向学⽣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学⽣审美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学⽣的观察能⼒、想象能⼒、形象能⼒和创造⼒的学科。为了让全体学⽣⽣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学⽣的审美能⼒,使学⽣成为有健全⼈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才,特制定本期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和要求:
⼀年级使⽤的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题设计中充分挖掘课题主题的⼈⽂精神内涵,从和⼩学⽣密切相关的⽣活中选择⼈⽂主题,并注意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三、学⽣基本情况分析:
⼀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1)班有学⽣⼈,⼀(2)班有学⽣⼈。美术是⼀门⾊彩鲜明、绚丽多彩⽣动活泼的学科,⼤多数学⽣喜欢画画、素描、⼿⼯制作等,对美术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四、具体实施与要求:
1、认真上好每⼀堂课,明确重点、难点。
2 、⼤量采取范画、⽰范步骤图、教具、多媒体等这些直观教具,边⽰范边讲解。 3 、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认真辅导学⽣作业。
4、注重对各种能⼒的培养,尤其是审美能⼒,⼒争美育贯穿全过程。
5、在教学⽅法实施上,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法,实⾏多种⽅法相结合。
6、根据学⽣的个性特点进⾏随堂辅导,要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的积极性,启发学⽣创造思维及想象⼒。 7、做好每节课的⼩结,针对性地进⾏作业评讲。【⼀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教案(精选7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