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二年级的教案4篇
学校音乐二班级的教案 篇1
二班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喜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唱歌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老师带着同学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第 1 页
2、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同学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同学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同学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识后,可将同学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走边唱。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假如自己感到满足,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上一朵大红花。
其次课时
一、倾听《森林水车》
1、老师不加以任何指导,让同学留意听音乐。倾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老师可结合图片向同学简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同学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同学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第 2 页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其次次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老师范唱,小声跟着唱歌词。
4、听老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关心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同学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第三课 音乐会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白鸟朝凤》、《小乐队》,唱《欢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二、能用活泼欢快的心情,光明柔软的声音,完好精确的表演歌曲。
三、能为歌曲编动作,用字母谱编创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3 页
第一课时
一、表演《欢乐的音乐会》
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
3、问:歌曲唱出了那些内容?
描述歌中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4、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仿照乐器演奏。
5、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歌,留意咬字吐字。
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同学中绽开互评,看哪一组唱“奏”得好。赐予掌声鼓舞。可齐拍手。
二、倾听《百鸟朝凤》
1、悄悄细听乐曲。初听后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同学熟悉演奏乐曲得乐器——唢呐。 问: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时,提示同学留意唢呐仿照的不同的鸟叫声,有多少种?试着学一学。
第 4 页
其次课时
一、表演《唢呐配喇叭》
1、用听唱法学唱《唢呐配喇叭》。听录音感受旋律。
2、提示同学,歌中的“里乐拉”唱得轻快,有弹性。
“喇”、“唢”在歌中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演唱时可将同学分成,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同学用打击乐伴奏,肯定要留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同学倾听和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
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
二、倾听《小乐队》
1、老师引导同学看课本上得乐器图,让同学感受乐器。
2、初听歌曲。3、复听时仿照演奏乐器。
三、创编与活动
第 5 页
1、结合《唢呐配喇叭》一课,引导同学用口风琴当做唢呐或喇叭。同学分组在空格处填上字母谱奏一奏。
2、唱一唱,看谁得旋律好听,由同学评出奏与唱精确的同学。。
第四课 《咯咯哒》
教学内容:倾听《公鸡 母鸡》〔管弦乐〕表演《母鸡叫咯咯》〔德国民歌〕
教学目标:1、 观赏《公鸡 母鸡》能够通过倾听、表演,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并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宠爱之情。
2、通过倾听、嬉戏、演唱等多种方式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并把母鸡可爱、勤劳
的形象自信、大胆地呈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1、感受观赏曲中公鸡母鸡叫声的不同特点
2、能用自然、甜蜜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预备:钢琴、公鸡和母鸡的头饰、教学光盘、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第 6 页
师:请小伴侣学着小鸡可爱的样子进教室。
〔随《我的小鸡》音乐,到教室后老师喂食物给小鸡们吃,小鸡们相应做出不同的吃食动作。〕
二、 倾听《公鸡 母鸡》
1、导语:小伴侣们好,欢迎来到“欢乐农场”做客〔课件〕。你们瞧,农场里的小动物们都急着出来欢迎你们。你听,谁出来了?
2、播放公鸡和母鸡的叫声,让同学仿照它们声音和动作。
3、初次倾听乐曲。
要求:
A、你能辨别出乐曲中仿照的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吗?
B、乐曲开头时是“公鸡”叫声还是“母鸡”叫声?
4、复听乐曲要求:
边听音乐边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5、分组表演要求:请1、2组的小伴侣戴上公鸡的头饰,3、4组的小伴侣戴上母鸡的头饰,当听到表现自己形象的音乐时站起来表演。
第 7 页
三、表演《母鸡叫咯咯》
1、 导语:母鸡为了显示对小伴侣们高涨的热忱,还唱起了一首歌,让我们认真倾听!
2、 倾听录音范唱。听后问:
A、 你能听出歌曲中母鸡在干什么吗?
B、 母鸡为什么叫咯咯?〔观看图片,关心同学了解母鸡下蛋后兴奋、骄傲的心情〕
3、 再次倾听歌曲,让全体同学跟音乐仿照母鸡下蛋时向人们报喜的样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
4、按节奏朗读歌词A、重点: 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欢乐
B、朗读形式:小组分角色、男女分角色、师生分角色等
5、填词跟琴学唱歌曲
6、分形式完好演唱歌曲
四、 接龙嬉戏
1、导入:师:小伴侣们的表现可真棒,嘉奖一下,我们来玩个轻松的音乐接龙嬉戏,好吗?
第 8 页
2、师讲嬉戏规章 师:嬉戏叫“接龙下蛋”,先由一个小伴侣来当母鸡,其他小伴侣都当母鸡肚里的蛋,做出双手抱腿鸡蛋的样子。音乐开头,这个当母鸡的小伴侣就开头在大草窝里自由地走动表演,当歌曲唱到最终一句“鸡蛋已生落”时,母鸡必需走到一只鸡蛋面前,把鸡蛋抱住,然后母鸡与蛋交换位置,同时互换角色,由蛋变成母鸡的小伴侣再接着表演去找下一只蛋,以此类推。
3、嬉戏开头〔放音乐〕师:我也想来玩这个嬉戏,让我先来当母鸡,鸡蛋们预备好了吗?
五、小结教学内容
其次课时《公鸡 母鸡》
倾听《公鸡 母鸡》〔管弦乐〕
表演《母鸡叫咯咯》〔德国民歌〕
教学目标:
1、观赏《公鸡 母鸡》能够通过倾听、表演,感知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并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宠爱之情。
2、通过倾听、嬉戏、演唱等多种方式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并把母鸡可爱、勤劳的形象自信、大胆地呈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第 9 页
1、感受观赏曲中公鸡母鸡叫声的不同特点
2、能用自然、甜蜜的声音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教学预备:钢琴、公鸡和母鸡的头饰、教学光盘、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师:请小伴侣学着小鸡可爱的样子进教室。
〔随《我的小鸡》音乐,到教室后老师喂食物给小鸡们吃,小鸡们相应做出不同的吃食动作。〕
二、倾听《公鸡 母鸡》
1、导语:小伴侣们好,欢迎来到“欢乐农场”做客〔课件〕。你们瞧,农场里的小动物们都急着出来欢迎你们。你听,谁出来了?
2、播放公鸡和母鸡的叫声,让同学仿照它们声音和动作。
3、初次倾听乐曲。
要求:
第 10 页
A、你能辨别出乐曲中仿照的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吗?
B、乐曲开头时是“公鸡”叫声还是“母鸡”叫声?
4、复听乐曲 要求:
边听音乐边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5、分组表演 要求:请1、2组的小伴侣戴上公鸡的头饰,3、4组的小伴侣戴上母鸡的头饰,当听到表现自己形象的音乐时站起来表演。
三、 表演《母鸡叫咯咯》
1、导语:母鸡为了显示对小伴侣们高涨的'热忱,还唱起了一首歌,让我们认真倾听! 倾听录音范唱。听后问:
A、 你能听出歌曲中母鸡在干什么吗?
B、 母鸡为什么叫咯咯?〔观看图片,关心同学了解母鸡下蛋后兴奋、骄傲的心情〕
3、 再次倾听歌曲,让全体同学跟音乐仿照母鸡下蛋时向人们报喜的样子〔伸伸脖子,拍拍翅膀,叫咯咯〕
4、 按节奏朗读歌词A、重点: 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欢乐
B、朗读形式:小组分角色、男女分角色、师生分角色等
第 11 页
5、 填词跟琴学唱歌曲
6、 分形式完好演唱歌曲
四、接龙嬉戏
1、导入:
师:小伴侣们的表现可真棒,嘉奖一下,我们来玩个轻松的音乐接龙嬉戏,好吗? 2、师讲嬉戏规章
师:嬉戏叫“接龙下蛋”,先由一个小伴侣来当母鸡,其他小伴侣都当母鸡肚里的蛋,做出双手抱腿鸡蛋的样子。音乐开头,这个当母鸡的小伴侣就开头在大草窝里自由地走动表演,当歌曲唱到最终一句“鸡蛋已生落”时,母鸡必需走到一只鸡蛋面前,把鸡蛋抱
学校音乐二班级的教案 篇2
学校二班级音乐教案上册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喜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第 12 页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唱歌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老师带着同学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2、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同学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同学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同学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识后,可将同学分成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走边唱。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假如自己感到满足,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上一朵大红花。
其次课时
第 13 页
一、倾听《森林水车》
1、老师不加以任何指导,让同学留意听音乐。倾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老师可结合图片向同学简介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同学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让同学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表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其次次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老师范唱,小声跟着唱歌词。
4、听老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关心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同学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其次课 时间的歌
第 14 页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淘气的小闹钟》,长《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开心的音乐心情,熟悉时间的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加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究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同学依据音乐绽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象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倾听《淘气的小闹钟》
1、倾听《淘气的小闹钟》可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
第 15 页
仆人,小仆人开头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音乐,同学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教。
3、发觉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时间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精确。
其次课时
一、表演《时间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同学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凹凸。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留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晰,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楚,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同学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抱负?
哪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第 16 页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
4、分组汇报,一组同学表演,一组同学唱歌,一组同学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二、表演《这是什么》
1、悄悄地听歌曲录音。
2、听老师范唱,素者老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老师留意指导同学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晰地咬字唱歌。
5、分小组表演歌曲。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的歌声融洽在一起很好听。
第三课 童话故事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颜色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松活泼的饿心情。
第 17 页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熟悉d、r、m,能按正确的姿态、按字母谱精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加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听前可结合画片,用生动语言讲解并描述《天鹅湖》的格式,让同学感受、辨别乐曲的心情。提问: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同学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3、引导同学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4、在适当时机简洁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倾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老师可不将剧情,让同学悄悄地感受音乐的梦幻颜色。
2、复听音乐前,老师可讲解并描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同学的爱好。
其次课时
第 18 页
一、表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同学跟唱过程中留意发觉问题,准时订正。
3、可指导同学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同学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育同学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同学依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作刀道具协作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反复范唱两次,让同学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的读歌词,填唱歌词。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假如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第 19 页
第四课 跳起舞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欢乐,多么美好》、《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族歌声中高亢响亮和快乐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熬炼自己的节奏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映与掌握力量。
三、能精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为歌曲伴奏。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多么欢乐,多么美好》
1、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
2、用兴奋的心情、连贯的饿声音延长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第 20 页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其次课时
倾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同学随着音乐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a、做嬉戏前,老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方法。
b、同学听老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起之前,老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同学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c、同学可在作为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例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育同学的自控,不受他人影响的力量。例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精确率高。
d、在嬉戏过程中,消失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第三课时
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结合地理学问简洁介绍日喀则。
第 21 页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演唱时心情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同学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最好?〕
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倾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假如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同学看图思索,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第五课 开心的劳动
目的要求: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快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熟悉字母谱f、s,并能精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时间活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22 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劳动歌》
1、初听前,可讲解并描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同学听音乐的爱好。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同学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倾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提示;是否去过还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2、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同学明白“赶海”的含义。
3、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4、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其次课时
一、表演《不再麻烦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老师范唱感受歌曲。
第 23 页
2、启发同学表达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苦,指导同学用柔软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长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为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地最好。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同学用坚决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气。另外留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晰;连续的饿两个附点不要忽视;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同学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第六课 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标:
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亮的形象。教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突出本科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培育同学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 24 页
二、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进展同学的想象力,培育同学的制造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表演《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同学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同学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时,留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同学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分小组演唱,相互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晰。
4、启发同学用自己宠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同学发觉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仿照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第 25 页
2、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三、创编与活动:摘果子
1、提示同学观看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上几个果子?
2、让同学分小组商量,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
其次课时
一、倾听《袋鼠》
1、指导同学商量有关袋鼠的学问,描述袋鼠灵敏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感受。
3、复听乐曲。提示同学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学校音乐二班级的教案 篇3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倾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区分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 26 页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分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 学 内 容
倾听《天鹅》
倾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表演《小小摇篮曲》
表演《月光光》
第 一 节 课 时:
12 -1
教学内容:
观赏《月亮河边的孩子》表演《月光光》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倾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第 27 页
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预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头部分:
听音乐问好、入座!
发生练习。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组织同学倾听表演《月光光》的同时选放有关表演《月光光》的多媒体课件完好地倾听歌曲录音。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让同学分析,月光下本来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喧闹了。让同学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悄悄的”主题的不同含义。
2.歌曲很短,老师可采纳听琴模唱的方式进行,先听老师弹一遍,同学再轻声跟唱。
第 28 页
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预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月亮河边的孩子》
1.完好地倾听全曲。
提示:月亮河边的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同学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听歌曲。可让同学用碰钟、沙球伴奏,参加歌曲的表现。
最终结束部分:
小结。
第 二 节 课 时: 12—2
教学内容;歌曲《小小摇篮曲》大提琴独奏《天鹅》
教学目标:1、通过倾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宠爱之情。
第 29 页
2、能够自编动作参加表演。
教学重点:倾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宠爱。自编动作参加表演。
教学预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开头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倾听歌曲《小小摇篮曲》
2.完好地倾听乐曲两次
3.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
4.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
5.完好地倾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心情。提示同学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开心还是哀痛,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
6.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第 30 页
大提琴独奏《天鹅》
三、 编创与活动:
最终结束部分:小结。
学校音乐二班级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育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内容
倾听《加伏特舞曲》
倾听《霍拉舞曲》
表演《假如美好的话拍拍手吧》
表演《哈里啰》
第 31 页
第一节课时:7-1
教学内容:
1.表演《假如美好的话拍拍手吧》;
2.观赏器乐曲《加伏特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乐曲的倾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预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头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第 32 页
1、导入。
2、倾听表演《假如美好的话拍拍手吧》组织同学倾听《假如美好的话拍拍手吧》的同时选放有关表演《假如美好的话拍拍手吧》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同学的爱好。
〔1〕提示同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凹凸不同的声音,仿照给大家听。
〔2〕分声部读一读。
〔3〕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编创与活动;1.这一课的编创与活动中又支配了熟悉la、si唱句的学问,老师可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同学感受、模唱,可结合歌曲学会后,让同学模唱歌谱的方法,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同学将对la和si的熟悉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2.试用la、si与自己学过的音随便编唱。
三、观赏部分:器乐曲《加伏特舞曲》
其次节课时:7—2
教学内容:表演《哈里啰》管弦乐《霍拉舞曲》
教学目标:
第 33 页
1、通过倾听,表现出音乐的宠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加表演。
教学重点:倾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宠爱。自编动作参加表演。
教学预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头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倾听《哈里啰》完好地听乐曲两次
〔1〕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
〔2〕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
2、倾听
第 34 页
〔1〕完好地倾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心情。提示同学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开心还是哀痛,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三、观赏部分:管弦乐《霍拉舞曲》
通过完好地倾听,感受歌曲的心情、旋律,让同学小声跟唱,老师先不要引导同学留意歌曲中的切分音,主要通过精确的范唱来解决。
2.老师可提示同学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再按节奏读歌词、听着音乐填唱歌词,老师提示同学:看谁的耳朵最灵敏,跟唱的精确。商量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歌曲。
3.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表演给大家看。也可选择好的动作排成一个完好的表演动作。
4.用锣鼓和碰钟为演唱歌曲伴奏,留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协作。提示同学:打击乐的声音是否应比演唱的声音大?让同学自己辨别、掌握声音,而不是老师去要求、同学在无熟悉的状况下被动地去做。
第 3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