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2.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归类认识带有虫子旁的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表演,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朗读课文。(学生)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找一找:上边是虫字旁,下边分别是“青、廷、马、义、知、朱”。 卡片出示: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结网忙。请同学回答。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游戏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遇到感兴趣的图片会积极表达、乐于表达,从而抓住契机,训练说话,既突出动物的主题,又与课文内容建立联系,巧妙地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拓展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韵律、读出韵味。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是以此来停顿的。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记。 3.打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4.同桌互读,学习轻松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把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5.想想、说说儿歌的句式与刚才我们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的话有什么不一样。 明白儿歌句式特点:谁(两个字)哪里(两个字)干什么(三个字),所以整首儿歌读
1 / 2
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6.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朗读与背诵。如什么空中展翅飞?蜻蜓空中展翅飞。 7.全班朗读韵文。 三、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和儿歌: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以及他们的活动地点,想象他们的活动像干什么,引导学生用儿歌的句式来表达。如蜜蜂花间采蜜忙,蜗牛墙壁画地图。
2.结合几个学生的发言,引导调整修改,编成另一首与课文儿歌类似的儿歌。 3.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齐读自创儿歌。 四、资料补充
1.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
当发现食物时,蚂蚁会立刻返回蚁巢,它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它回到巢穴后,立即与其他蚂蚁交流信息,然后带领大家沿着这种化学物质的气味去搬运食物。
2.益虫和害虫。
益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帮助或有好处的昆虫,如蚕、蜘蛛、蜜蜂、蜻蜓、蚯蚓等。 害虫危害人类生产或破坏人们生活、危害人们健康的昆虫,如苍蝇、蚊子等。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