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一:学会估计,认识厘米尺

学习内容: 书上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估计出物体大概长度。 认识厘米尺,米尺、卷尺等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会估一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借用物体估出物体的长度,并正确认识厘米尺。 教学难点: 正确估出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卷尺,米尺,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情景导入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操作,学会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什么叫估计(估一估) 1、小兔子拔了一根萝卜,想知道自己的萝卜有多长,他有一些工具,你能用这里的工具帮助他量一量,大概有几个这样的工具长呢? 知道量的方法 2、你能用这个方法量量数学书的一个边大约有多长吗?可以选用盒子里的工具量一量 汇报结果 讲解:刚才大家得出的这种测量物体大概长度的方法就叫估计法。 板书:估计(估一估) 1、P2—1、3 看懂题意 明白“大约”就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可以用些方法辅助自己。(手指等) 2、p2—2 清同学们小组内用整支铅笔估计量出桌子的 长边短边和高的大约长度。 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 同样长的边为什么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不同?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测量工具呢? 板书:尺子 1、 出示直尺 这一学习用具叫什么? 板书——直尺 2、 观察直尺,你发现上面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数字 刻度 字母 操作中展示量的方法 边沿着边量,大概需要几个 萝卜大概有()个工具长。 操作 认真看图和文字,讲讲看懂了什么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组动手操作 用的工具不同,有长由短。 尺子 直尺 有数字、刻度、字母 1

二、估计方法 进一步探究估计物体长度的方法。 动手操作, 质疑引出刻度尺 三、认识厘米尺及厘米 认识厘米尺

四、扩展 五小结及作业 (1) 观察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按顺序读一读 尺子最左端是几?0表示什么? 我们给他起个名字:0刻度 (2) 观察刻度线,你发现什么? 长刻度线对准的是几,就是刻度几 (3)字母是什么? Cm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厘米的英文缩写。板书:cm 讲解:厘米是一个常见的长度单位。 从0,1,2„„安从小到大的顺序 0, 表示没有;开端起点 刻度线有偿由短 cm 介绍其他的测量工具 你还知道那些测量长度的工具,知道他们都可以介绍其他长度单位 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米尺,三角尺,卷尺等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厘米 cm 数字

刻度 0刻度 字母

课题二: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学习内容: 书上第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通过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量一量活动获得1厘米,1米的长度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刻度尺正确的量出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的用刻度尺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纸条,直尺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导入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估一估 直尺 1、 出示P7-6的第一竖列 2、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刻度尺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估计出结论 直尺 2

二、认识厘米尺及厘米 认识1厘米的长度 认识几厘米 1、演示1厘米有多长?请同学表述 讲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请大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 小结: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3、 试一试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概由多长? 师范(先量出哪个手指头是1厘米 在用右手拇指食指帮助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1、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么3厘米呢? 3厘米有几个大格? 5厘米呢?8厘米呢? 2、你能从直尺上找到3厘米的长度吗?你还能找到几厘米的长度? 小结:几厘米就是有几个大格 1、 你能估计这张纸条大约是几厘米? 2、 究竟准确的该是几厘米呢,我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请看书p3讲的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自己操作并填上数。 3、 其他测量方法 这种作左端对准0刻度是最好的测量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有同学可以介绍吗? 4、 测量 数学书短边和长边的长度 铅笔的长度 1、 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度 2、 活动操作1米100厘米 1米长的卷尺,同学有10厘米长的纸条,用纸条一个接一个量出结论。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从0刻度到1刻度 找出并表示 讨论 操作 0刻度到3刻度的长就是3厘米 从尺子上指出长度 三、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估计长度 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发散思维,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小练习 操作后汇报结果 独立学习,讲解方法。互相补充 介绍,左端对准任意数。 活动得出结论 全班合作活动测量 结果:1米=100厘米 四、 认识米尺的作用,活动中理解单位换算 五小结及作业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厘米 cm

米 1米=100厘米

3

课题三:认识线段

学习内容:书上p5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的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线段,明确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刻度尺, 学具准备: 一些直的物品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1、 演示课件 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为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1、请拿出盒子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2、 这些物品里那些是直的? 3、 3、请大家再看看摸摸这些直的物品,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小结: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另一端,我们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4、你能演示出哪些直的物品的两个端点吗? 5、黑板出示 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 铁管直,还滑„„ 感受线段的直 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结合实物骨感知端点 实例理解线段 学具准备的物品 有直的,有弯的„„ 迅速找出认为是直的物品,互相纠正 说出自己的发现 书本的边,直的吸管„„ 1名同学用赤字,其他两名随4

练习 结合生活实际 使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 估计线段长度 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及作业 练习 扩展练习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请同学把两点用线连起来。 哪条像书本的边?为什么? 请读读p5做一做图下面的文字。 小结并板书:我们把这样的现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线段 直的 两个端点 练习p7—7 6、你能在教室中找出线段吗? 还有什么问题吗? 1、 线段可以测量吗? 2、量出p5三条线断的长度 3、出示横竖俩条同样长的线段,哪条长哪条短? 量量看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可以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候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需要通过测量来的得到正确的结论。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觉得竖这方比横着方长,这是视觉误会,大家要在生活中注意这个问题。 1、 用手势表示出3厘米的长度 2、 独立学习p5—4华线段的方法 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说方法 1、 练习话几个线段 2、一个3六厘米长的断尺,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怎么办? 今天有什么收获 便连。 第三条,因为直的,有两个端点 判断哪些是线段 举例 提问互相解答 可以,因为他有长度,有两个端点又是直的 独立完成后介绍测量方法 估计并说理由 测量后得出一样长的结论 手势表示,说出方法 独立看书学习后边画边说说方法 自己说自己画 讨论完成并汇报结果 可以用一问一答对形式进行 板书设计: 直的 3厘米 线段 两个端点

5

课题四:练习

学习内容:练习一的基础联系和扩展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对厘米的认识及进一步巩固测量和画线段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的大量的时间操作活动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测量和画线段

教学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图,练习题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基础练习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巩固画线段和测量线段的能力,并能正确数出图形中线段的数量 1、下面有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1) 上面组成的图形一共有()条线段? (2) 量出每条线段有多长 重点指导数线段注意方法和细心,不丢 2、画线段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怎么理解“比5厘米长2厘米”) (3)画一条比5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怎么理解“比5厘米少2厘米”,少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短、缺) 线路图(教案书)p21 1、 小名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你认为走那条最近? 2、 这条路线需要走多少米呢? 注意: (1) 指导看图 (2) 充分看懂每条路的情况 (3) 符合题意解答 这节课明白了什么? 画线段 按要求完成内容,并说出解决的方法。 按要求画线段 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二、扩展练习 结合生活实际,扩展延伸所学知识 看懂图意:地点有小名家,少年宫,学校 三点之间都有什么线路。 选出线路计算出路程。 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板书设计: 画线段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

6

课题二:3、连加连减何加减混合

学习内容:书上p26—例1、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掌握连加连减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细心的完成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完成列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解决例1、2 预期目标 用主题图创设情境 图、表格和问题看完整,再说怎么想的 教师活动 学习例1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出示表格和问题 2、将题的意思说完整 3、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怎么想? 4、列式 看书学习竖式计算的两个方式 5、练习 竖式计算46+25+17 学习例2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2、将题的意思说完整 3、要求还剩多少个怎么想? 4、列式 口诉计算过程 5、练习 竖式计算75-28-19 小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 出示4组 , 1、计算,说说你观察到什么? 2、将每组的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3+8= 5+9= 11+2= 14-7= 15-8= 18-10= 7-4= 8+5= 完成p27做一做1、2 学生活动 看懂图意 明确图、表格和问题的意思 少先队员搬西瓜,第一组办了28个,第二组搬了34个,第三组搬了23个,求一共搬了多少个? 28+34+23= 选择喜欢的方式完成计算 看懂图,明确意思 农民伯伯有85个西瓜,先运走了40个,又运走26个,还剩多少个? 85-40-26= 选择喜欢的方式完成计算 说出发洗 写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 3+8+2 5+9-7 15-8-4 18-10+5 二、小活动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能正确竖式计算 完成内容 7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今天有什么收获? 连加、连减 28+34+23= 85-40-26=

课题二:3、连加连减何加减混合

学习内容:书上p26—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掌握巩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细心的完成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例题,明确解决的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解决例3 预期目标 用主题图创设情境 将图文写出文字 图和文字看完整,再说怎么想的 教师活动 学习例3 1、 出示主题图指导看图 确定什么样的是上车的人,什么样的是下车的人以及上下车的人数 2、出示文字,将题的意思说完整 板书出文字内容 3、明确文字题钟的重点自学生活动 看懂图意 说出确定的方法 明确题的完整意思 车上原来由67人,上车28人,下车25人,现在有多少人? 也可以说成车上原来由67人,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8

及句的意思 原来什么意思 67、28、25分别表示的是那部分人,请指出来。 现在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的现在? 4、怎么想? 5、列式 板书 二、扩展练习 通过圆片扩展学生思路。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 先画出20个圆,再画出4个,然后划掉5个。 提出问题:现在有多少个? 现在什么意思? 怎么想? 列式 板书 1、完成例3的列式计算 2、完成p28做一做 今天有什么收获? 没上车也没下车的时候 67原来没上车也没下车的时候的人数 28 式上车的人,25是下车的人 原来由67人,又上了28人,有下了25人,这时候的人数就是现在的人数 28+34+23= 原来的67人中加上上车的(多了的)28人,再去掉下车的(少了)25人,剩下的就是现在的人数 原来的67人中去掉下车的(少了)25人,再加上上车的(多了的)28人,剩下的就是现在的人数 67-25+28 67+28-25 自由说完整的意思 现在就是还剩。 先画出20个圆加上又画出4个,然后去掉5个。就是还剩多少个 20+4-5 完成内容 三、巩固练习 能正确竖式计算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车上原来由67人,上车28人,下车25人,现在有多少人? 也可以说成车上原来由67人,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现在有多少个?

9

课题二:练习五 解决图文题和巩固计算能力

学习内容:书上p29练习五的第2、3、4、5、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巩固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细心的完成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题,明确解决的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预期目标 读懂题意,说出思考过程 明确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从而帮助自己理解 重点放在理解50,25及求的表示的是什么部分 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 题高算能力 互相学习、促进 教师活动 3、红星小学参加与活动的情况 看懂图表的意思。 总计是什么意思? 怎么想? 列式计算出得数 6买东西图 看懂图的意思。 说出图意思 50,25是什么?求什么? 怎么想? 列式计算 2、 完成竖式计算 4、独立口算 5、小笔算,看谁计算正确,写的漂亮。 7、完成竖式计算 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游泳的28人,跳高的11人,跑步的59人。求三项运动共多少人? 三项运动一共的人数 游泳、跳高和跑步的人数和在一起就是总数。 我和妈妈买书包,妈妈又50元,一个书包卖25元,售货员改找回多少元? 50是总数,25是花了的,求美花的 总数减去花了的,剩下的就是没花的 作业本上完成 写书上,集体订正 互幻书完成 作业本上完成 二、巩固计算能力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0

课题二:加、减法估算

学习内容:P31——例4及练习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哦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到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到的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体育用品图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预期目标 创设具体的情景, 培养联系生活的能力 估算过程 给出估算的概念 教师活动 语言激发:生林小区开运动会,买了许多的运动器材,我们一起来做个菜价格的游戏 1、依次出示运动器材:猜一猜下面每样用品大约多少钱? (相机给出什么是大约的钱数,就是大概,这个数的左右,相差不多) 2、有100元,买这些运动器材够不够? 汇报结果 3、教师:大家刚才的过程就是估计出钱够不够,这样的方法就叫做。 板书:估算 我们现在解决的就是加减法的估算 补充完板书:加减法 学习例 4 1、依次出示物品的图片,学生猜价钱。 2、妈妈带着100元买这些商品,带的钱狗吗? 根据学生说的估算过程板书出方案及方法。 3、巩固练习 p31做一做 p32—2 1、小游戏((电脑演示)p32—1: 小小估算家 学生活动 猜价格 小组讨论出结果,并说出过程。 二、用学到的发发解决实际问题 用学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自主探索、合作意识。 多种方案解决问题 猜价格 小组讨论估算结果,说出估算风法和过程。 三洋商品价格加在一起看有没有到100元,或超过100元;用100元来一此间驱散样商品的价钱,看够不够减等多种方法,来判断带的钱够不够。 说出估算的过程 快速估算,说出方法 11

三、巩固练习

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看谁能按要求快速估算出结果, 2、完成p32—3 重点在估算方法上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今天有什么收获? 加、减法的估算 大约 大概 说出估算的方法

课题二:复习和整理

学习内容: P33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第二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在笔算加减法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算理上。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快速的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家减两位数。能结合生活世纪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第二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求比一个数少几(多几)的数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预期目标 在独立整理的基础上(回家)小组内加流出结果 尝试自己编题,巩固计算法规 教师活动 小组内交流整理第二单元学习内容。 1、根据汇报相应板书主要内容 2、互相补充 1、独立编题:请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何不进位加,退位减何不退位减的算式 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 小组活动 汇报结果 笔算加减法,加减法的估算,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编题 12

计算 总结计算法则 巩固练习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判断竖式计算的对错,提高能力 2、计算出结果 订正时提问 (1)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2)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呢? (3)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呢? (4)赛一赛 完成p34—3 3、啄木鸟医生 出示题,看谁小医生党的又快友好。 1、p35—6 看懂图,可以提问什么?列式计算 教师提问:10年后,爸爸比孩子大几岁? 2、p35—7 看懂题 明确求谁?(大数还是小数) 怎么想? P34—1、2 计算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是要相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简要向十位借一, 加减号,竖式计算完要让得数回家 完成计算 判断对错,说出错在那里。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世纪解决问题 爸爸比孩子大几岁,孩子比爸爸小几岁 列式计算 说出思考的过程,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 求大数运小数加差 作业本 作业

13

课题二:实践课

学习内容: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的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创新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点: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能正确测量 教学难点:合作完成 教具准备:厘米尺。米尺 学具准备:厘米尺。米尺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 预期目标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举行测量大赛 1、考考大家,这些是什么? 出示厘米尺和米尺,他们大单位分别是什么? 他们是测量物体长度的。 2、测量时注意什么? 1、 小组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米 、2米的绳子或纸条 2、 小组互换,检查测量结果 3、 量2米的绳子时,问除了直接测量还有什么办法?拿3米4米呢? 1、 测量课桌的长宽高 2、 测量身体 出示表格,测出结构田入 3、 选择你喜欢的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汇报活动结果 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呼应 厘米尺和米尺,单位分别是厘米和米 找到物体的两端,做短对准0刻度,尺子吆喝物体保持水平 量出 互换,检查测量结果 拿1米的绳子在对折初和他同样唱的就是2米 方法一样 测量并说出结果和方法 小组选一个人,测量出结果,汇报 开始活动 二、开始活动 按要求开始完成测量 互相检查,巩固测量技能,提高能力 总结方法 三、测量 大量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来能力,培养词昂兴趣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我长高了 14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课题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学习内容:书上p8---10及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的笔算

教具准备:小棒、班级卡片(写有班级和人数)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找到解决途径 预期目标 用主题图创设情境 大胆估算 李解体意思 带领解决一个,帮学生复习竖式计算的过程。 多种方法验证想法 小结明确学习内容 正确计算 能查出错误 教师活动 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2、估算如何安排。贴出班级卡片 (1)理解题意: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什么叫“准乘”70人 (2)说出安排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些方法行吗? 1、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2、 笔算准备怎么算? 3、 我们来集体验证一个方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看大家还记得怎么竖式计算吗? 验证二(1)和二(2)班 列式计算结论 重点竖式计算过程 4、 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其他的安排 汇报结论 (二、1和二、3不讨论) 5、 小结学习内容 这节课文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家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板书 1、 完成p9、10做一做内容 2、 小小医生活动 出示题,请小医生们检查,看作对了吗?不对的帮助改正。 做题方法:检查竖式中数是否抄对 按正常的计算一遍,找出错误 改正 完成内容 学生活动 明确意思 估算并说出安排 就是可以、只能乘坐70人以下,比70多一个都不行。 口算,笔算,小帮 竖式 列式:36+30 竖式计算 结论 开始验证 二、验证想法,引入算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计算 说出做错的原因 15

四、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和生活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1、 出示p13—1的图,编图意,列式计算 2、 比比谁聪明 3 7 4 5 + 2 ? + ? 5 5 9 7 0 说出方法 今天有什么收获? 编图意,列式计算 说处理由 五、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两位数家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 6 + 3 0 = 6 6 (人) 3 6 + 3 0 6 6 二、1和二、2可以做一辆车

课题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学习内容:书上p11及练习二第3、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的笔算

教具准备:小棒、班级卡片(写有班级和人数)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16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引入 二、验证想法,引入算法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安排 可以 口算,竖式计算,小帮 小组开始验证 36+35 小棒满十了捆一捆 用主题图复习 1、看主题图,说说如何安排乘坐 引出解决的问题 2、二、1和二、3可以合作一辆车吗?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多种方法验证想法 小结明确学习内容 正确计算 能查出错误 1、大家想出了3种验证的办法,小组内验证一下。 验证二(1)和二(3)班 汇报结果 (1)口算说出如何算得 相应板书口算过程 (2)竖式计算 相应板书过程。 列式计算结论。 重点竖式计算过程,个位满十相十位进一 (3)小棒 演示出想的过程 3、 结学习内容 这节课文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家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 1、 完成p11做一做内容 2、做 p13—3、5 3、小小医生活动 独立完成p14—6 做前复习做题方法: 完成内容 今天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计算 检查竖式中数是否抄对 按正常的计算一遍,找出错误 改正 说出做错的原因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两位数家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3 6 + 3 5 = 7 1 (人) 3 6 + 3 5 7 1 二、1和二、3不 可以做一辆车

17

课题二:练习二 解决图文题

学习内容:书上p14练习二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巩固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题目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要求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理解解决实际问题 预期目标 读懂题意,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活动 1、 出示p14—7 读懂了什么? 2、 说说准备怎么解决? 重点指导:会看图表中表达的信息。 要求用语言表达出知道什么,求什么。 3、完成题 1、 出示4件玩具的图片及价钱 问;看懂了什么? 2、 出示问题 (1)小花要买一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需要多少钱? 怎么理解?也就是求什么?怎么解决? (2)小领有50元,可以买那几样玩具? 理解:“买那几样”的意思 就要有估算在里面,先估一估。 (3)香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那两样? 理解:“华最少的钱”和“买两样玩具”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思考的过程 今天有什么收获? (1) (2) (3) 学生活动 题的意思 求什么 说解决方法 二、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重点指导解决这类型题的方法。 小结明确学习内容 什么玩具及价钱 一家玩具飞机的价钱和一辆玩具汽车的价钱合起来就是买这两样一共化的钱。 买那几样,就是可以一共买几个,都是那几个。 两个条件同时存在 从思考中鼓励肯定。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18

课题二:1、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学习内容: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得题 2、过程与方法:理解 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得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具准备:图片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引入 预期目标 形象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为后面的文字题做辅助。 给出学习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提高独立解决能力 1、出示 (1) 比 多 ( ) 比 少 () 表达说完整话说说怎么想的? (2) 苹果比香蕉多( )个 香蕉比苹果少( )个 怎么想的? 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研究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题 1、出示文字题 小花有18块糖,小明有9块糖,小花比小明多几块糖? (1)理解什么是小花比小明多几块糖? 怎么帮自己想? 实物摆一摆,(小棒也行) 画图(实物图和线段图) 列式计算 (2)还可以问什么? 借助刚才的实物图和线段图帮助理解 2、 小东 花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有6个圆片,4个方块,元片比方块多几个?方块比圆片少几个? 一个一个对应. 有苹果24个,香蕉10个,苹果比香蕉多几个?香蕉比苹果少几个? 二、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读懂题, 可以借助实物摆一摆,可以画图,可以列式算一算 18 – 9 = 小明比小花少几块糖? 19

观察后引导小结 三、巩固练习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12张 7张 看懂图 可以求什么? 板书: 可以求辆人一共有几张邮票? 小动比花花多几张? 花花比小动少几张? 借助什么帮自己思考? 独立解决题 引导观察发现:多的比少得多的那部分,就是少的比多的少的那部分。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姓名 王方 李力 10 8 票数 如何计算? 今天有什么收获? 谁比谁多 少 小东有1张邮票,花花有7张邮票。 可以求辆人一共有几张邮票? 小动比花花多几张? 花花比小动少几张? 借助小棒图或线段图帮助思考 列式计算 王方和李力一共多少票? 王方比李力多几票? 王方比李力少几票? 列式计算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二:练习(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学习内容:巩固谁比谁 多,谁比谁少 教学目标:

20

1、知识与技能:巩固解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得题

2、过程与方法:巩固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李解体一,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题目的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图文练习 预期目标 读懂题意,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活动 1、 可以题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说明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2、 桔子 梨 20筐 30筐 可以题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说明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文字题 1、养鸡场今年养了70只鸭子,去年养了60只,今年比去年多多少只鸭子? (1)读懂题意 怎么想,借助什么帮助理解? 列式计算 (2)你能换个问题吗? 怎么解决 2、劳动评比,一年级的了20票,二年级的了15票,二年级比一年级少多少票? (1)读懂题意 怎么想,借助什么帮助理解? 列式计算 (2)你能换个问题吗? 怎么解决 学生活动 月亮有7个,桃心有3个, 月亮和桃心一共有多少个? 月亮比桃心多多少个? 桃心比月亮少多少个? 桔子和梨一共多少筐? 桔子比梨少多少筐? 梨比桔子多多少筐? 读题,明确求什么? 借助小棒,实物图,线段图帮助理解 70 – 60 =10 (只) 答:今年比去年多10只鸭子。 去年比今年少多少只鸭子? 过程同上。 读题,明确求什么? 借助小棒,实物图,线段图帮助理解 20 – 15 =5 (票) 答:二年级比一年级少5票。 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票? 过程同上。 二、文字练习题 重点指导解决这类型题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解决的能力

21

课题二: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学习内容:书上p16、17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 , 主题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预期目标 用主题图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小结明确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1、 出示票数统计图片 问:说说你们从哪知道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多少票? 北京56票,巴黎18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多少票? „„ 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北京56票,巴黎18票,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 2、这些加法问题我们可以用钢学过的笔算来计算。 小结:加法笔算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项十位进一。 (2)哪56—22有该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位书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说计算过程,板书出 56 — 22 = 34 5 6 - 2 2 3 4 注意什么? 1、完成p19做一做1内容 2、完成P20---1、2、3 今天有什么收获? 呼应 自由设问,在引导下列出算式 56+22= 56+18= 56-22= 56-18= 独立笔算后交流 可以口算 50-20=30,6-2=4 30+4=34 可以笔算 说计算过程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计算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巩固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

两位数减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22

计: 56 — 22 = 34 5 6 - 2 2 3 4

课题二: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学习内容:书上p18、19及练习三第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棒、主题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 二、观察实践,探求新知 预期目标 用主题图创设情境 寻求多种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 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北京56票,巴黎18票,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1、 计算56-18= 小组活动,这道题如何计算? 板书 56-18= 口算,小棒,竖式计算 活动后清成员演示计算过程 板书出竖式计过程 列式56-18= 小组活动 口算 把18分成6和12,56-6=50 50+12=62 „„ 小棒演示想的过程 23

学生活动

解决问题 小结明确学习内容 5 6 - 18 = 38 4 5 6 - 1 8 3 8 这就是今天我们就学习的两位书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笔算方法 板书 小结:减法笔算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 (2)哪50—24有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独立板书出 50 — 24 = 26 4 5 0 - 2 4 2 6 注意什么? 1、完成p19做一做2内容 2、完成P20—5、6 今天有什么收获? 说计算过程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独立计算 三、巩固练习 巩固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计算 四、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位数的退位减法。 5 6 - 18 = 38 4 5 6 - 1 8 3 8 50 — 24 = 26 4 5 0 - 2 4 2 6

24

课题二:练习三

学习内容:书上p21练习三的第7——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巩固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题目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巩固计算方法 预期目标 正确计算 教师活动 P21—7 说说十位上是几? 怎么想? 注意:做完一定要检查 P21—8 邦小鸡找妈妈 理解题意。计算后找的数相同的算式 P21-9 依次计算的数 认真计算,旁边有竖式 P22—11、12 明确12题的方法 算式要写出的书,在比大小 1、 P22—10 看懂图意, 知道什么? 要求什么? 50,38,逾三千分别是什么? 要求雨伞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怎么求? 列式计算 2、 P22—13 看懂图意, 知道什么? 可以题什么问题? 选择几个,解决 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计算一遍,确定十位的数 先计算 再找的数相同的算式 一定要竖式计算 准备草稿 正确计算 二、结合生活世纪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指导解决这类型题的方法。 小花买雨伞 知道有50元,找回38元 要求雨伞多少钱 50是总数,38是找回的,也就是没花的钱,雨伞钱是花了的。 就是求花了多少钱 总数50去掉找回的(也就是没花的)就是花了的(雨伞钱) 明确意思 提出问题 列式解决 三、小结 小结学习内容

25

课题二:4、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书上p2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解决过程 教具准备:图,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预期目标 用图创设情境 大胆估算 李解体意思 教师活动 1、出示图创设情境 我校开运动会,有跳绳、跑步、踢健,拍球你喜欢那个运动项目? 统计人数,写黑板上 喜欢什么运动的人最多? 2、我在三年级也做了统计,想不想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运动?每项都有多少人呢? 出示图(统计图) 呀,图坏了,能不能看出喜欢运动的人数 我记得,蓝色代表跳绳,黄色代表跑步,红色代表踢健。拍求得有5人。每一格子代表1人,你能求出其他人数吗? 1、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喜欢拍球的是5人,喜欢踢健的比他多3人,可以用加法 喜欢踢健的是8人,喜欢跑步的比他多4人,可以用加法 喜欢跑步的是12人,喜欢跳绳的比他多2人,可以用加法 P23——做一做 出示图 理解 提出问题 1、 你能算出足球、排球、篮球的价钱吗? 2、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今天学习了什么? 学生活动 举手表示,统计人数 相机答处 不能 听明白 小组讨论 5+3 8+4 12+2 说图意,看懂了什么? 说想的过程 提出问题,解决 二、观察实践探求新址 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理解图意、正确计算 四、小结 26

板书设 喜欢拍球的是5人,喜欢踢健的比他多3人,可以用加法 计: 5+3=8 喜欢踢健的是8人,喜欢跑步的比他多4人,可以用加法 8+4=12 喜欢跑步的是12人,喜欢跳绳的比他多2人, 12+2=14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解决过程 教具准备:图, 教学过程:

1、 基本计算 P24——3、4、

2、完成题

人工野鸭导去年有35只鸭子,今年比去年多28只,今年有几只?

二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人看电影?明白什么是“后退了8张”,秋的“二年级有多少人看电影”优势什么?

3、图文结合 P25——6、7 (1) 看懂图意

(2) 说出完整的题,明确每部分是什么,求什么? (3) 列式计算

4、小活动P25——8

课后小结“

27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学习内容: 7的乘法口诀 p72— 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惩罚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书记口诀 2、过程与方法:会比较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到乘法算式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具准备:小邦,图 学具准备:小邦,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学习得到7的口诀的过程 预期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1、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海,快看这是什么? 出示 你发现什么? 2、我们把一条鱼当作一组,这是几个几? 1、出示表格 学生活动 一条鱼 用7个三角摆成得一条鱼 1个7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出7得乘法口诀 2 3 4 5 6 7 鱼 1 块 7 小组内借助鱼图完成7得乘法口诀得得出过程 小组完成 汇报结果 2、把书上的内容填好。 1、 用小棒摆一个7边形, 2、 边摆变说说这是几个几,验证口诀是否正确 指导,加强个别指导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板书 7的乘法口诀 摆 前面一个同学摆,说 其他同学一起做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及作业 五、 用小棒摆6边形,验证口诀是否正确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7=7 7×1=7 二七十四 2×7=14 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 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 7×4=28 五七三十五 5×7=35 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 七七四十九 7×7=36

28

学习内容:练习十六 ——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用7的口诀计算, 2、过程与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的用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上上练习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熟练用口决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1、 先口算 p73—3 p74—6 2、 再笔算 p74—6、8 p73—3 3、 小比赛(笔算) 完成p74—11 4、小游戏 (1)教师出示的数(积) 看谁能谁对还完整 (2)对口诀 教师说前、后 小组互练 口头计算 书上笔算完成 看谁有队又快 说出谁乘谁等于这个数 学生说后、前 二、理解能力 通过图提高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P73—3 P74—9 P73—4 P74—10 1、 看懂图意,说出图意(可以编成文字题) 说出完整的文字题 2、 怎么想 判断出示几个几。 3、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 教师指导个别生

29

学习内容:练习十六 和同步训练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图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解决问题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决图文结合的问题 解决文字题,读懂文字,理解关键词 P75—13、14、15 1、 看懂图意,说出图意 2、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怎么想,为什么用乘法? P75——15 作扩展,演示 一认作售货员,一人买蜡笔, 每盒5元,买的盒数不同 同步训练 p42—3、5 1、 读懂文字题,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么想? 重点理解:第3提要注意单位名称,第5提要注意理解消鸡有几只脚。 独立完成上面得题 巡视指导 说成文字题 也可以用加法,但是写乘法算式简便 同学们说出文字题,解决。 二、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发信问题指导 独立完成

30

课题:8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p80——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过程与方法: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能记住每句口诀,用乘法算式进行简单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引入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中复习知识 1、 对口令 教师:三七 ()()十四 2、 抢答 4×3 5×2 6×3 2×7 „„ 通过图案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摆一摆,探索乘法形成过程 在前面已有知识基础上独立探究出8的其他乘法口诀的读出的过程 一、通过操作得出乘法算式 1、用8根小棒摆出一个图案 摆图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几? 乘法算式 板书:1×8=8,8×1=8 2、像刚才这样在摆一个 这时是几个几? 板书出: +8 8 16 乘法算式 板书:2×8=16,8×2=16 3、后面还有几句口诀? 请小组内独立完成口觉得读出。 边摆边说,边写出加法、乘法、口诀 汇报结果,相互质疑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8的乘法口诀 背诵口诀 4、完成书上p80内容 二十一 二七十四 12 10„„ 观察老师摆出,独立摆 8根,1个8 1×8=8,8×1=8 2个8 8+8=16 2×8=16,8×2=16 6句 小组完成 汇报结果 二、探究乘法口诀 三、游戏背诵 多种方式背口诀 1、 读熟练,达到背诵 2、 理解背诵 3、 游戏背诵 对口令 自己背 同组互相背 31

抢答计算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巩固看图理解图意,运用口诀计算的数 1、 P81—2 2、 P82—6、7 今天有什么收获? 运用口诀计算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8 +8 8 16 24

1×8=8,8×1=8 一八得八 2×8=16,8×2=16 二八十六 „„

学习内容:练习十八——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8的乘法口诀得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计算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背诵8的口诀 运用8的口诀进行计算 1、 辈出8得乘法口诀 对口决游戏 师说口诀 师说算式 2、 P82—8,P83—14 同步训练P44—1、2 说出2个乘法算式 说出口诀 32

二、解决问题 解决图文结合得题 P81——3 P82——9 1、 看懂题,说出意思 2、 得出是求几个几,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计算用那句口诀 3、 观察用那种方法计算简便? 乘法计算简便

课后小结:

学习内容:练习十八 和同步训练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图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解决问题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决图文结合的问题 解决文字题,读懂文字,理解关键词 P81—4、 P83—13、 P83—15、 1、看懂图意,说出图意 2、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怎么想,为什么用乘法? P83——15 第(2)让学生提出多的问题 注意提出问题,当时解决,并板书出 同步训练 p44—3、4 1、读懂文字题,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么想? 重点理解:第3提要注意理解“每盒装了8个”是什么意思。 第4提要注意理解图所隐含的已知条件 独立完成上面得题 巡视指导 说成文字题 说解决办法 同学们说出文字题,解决。 独立完成 二、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发信问题指导 33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学习内容: 9的乘法口诀 p84— 例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书记口诀 2、过程与方法:会比较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到乘法算式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具准备:小邦,图 学具准备:小邦,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学习得到9的口诀的过程 预期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1、 你能用9根小棒摆一个图案吗? 2、我们把者团当作一组,这是几个几? 1、 活动 小组内操作演示的出9的乘法口诀 要求: (1)通过摆图案,得到几个记,列出加法算是,乘法算是,从而得出乘法口诀 (2)得出一个口诀,再进行下一个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4)最后展示成果——图、算式 小组内借助图得出9得乘法口诀 汇报结果,互相质疑 2、把书上的内容填好。 动手摆 1个9 小组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出9得乘法口诀 三、游戏背诵 多种方式背口诀 1、读熟练,达到背诵 2、理解背诵 3、游戏背诵 对口令 抢答计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板书:9的乘法口诀 自己背 同组互相背 四、小结及作业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34

学习内容:练习十九 ——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用9的口诀计算, 2、过程与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的用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上上练习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熟练用口决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观察表格形式,理解内容,再田出 游戏被口诀 1、先口算、在笔算 p86—5、6、7 p87—14 2、表格中巩固计算 p85—3 p87—10 3、小游戏 (1)教师出示的数(积) 看谁能谁对还完整 (2)对口诀 教师说前、后 小组互练 P85—2 1、看懂图意,说出图意(可以编成文字题) 2、怎么想 3、独立完成列式计算 教师指导个别生 口头计算 观察表格,填出 看谁有队又快 说出谁乘谁等于这个数 学生说后、前 说出完整的文字题 判断出示几个几。 二、理解能力 通过图提高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习内容:练习十九 和同步训练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35

2、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图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解决问题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决图文结合的问题 解决文字题,读懂文字,理解关键词 P86—8 P87—13 1、看懂图意,说出图意 2、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3、怎么想,为什么用乘法? 第8题注意能表达清楚是关键 第13题注意单位 同步训练 p45—3、4 1、读懂文字题, 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么想? 重点理解:第3提要“每隔”可以画图帮助理解, 第4提要注意都是卖2支,但使用的钱不同,一个是9元一支的,一个是6元一支的, 独立完成上面得题 巡视指导 说成文字题 也可以用加法,但是写乘法算式简便 每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这样的9个空有多少米长。 同学们说出文字题,解决。 二、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发信问题指导 独立完成

学习内容:练习二十 ——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用1——9的口诀计算, 2、过程与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的用口诀计算

36

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口诀表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乘法口诀表,理解横着看和竖着看 观察表格形式,理解内容,再田出 观察解决 1`、出示乘法口诀表,横者看,发现什么?竖着看,发现什么? 2、 能试着横着背背和竖着背背 3、 在观察还发现什么? 1、表格中巩固计算 p89——1 发现什么规律 2、思考 p89——3 一个一个厨师,说说怎么解决 (1)观察数字和符号 (2)说说方法 (3)独立完成 3、p89——2 (1)读懂文字 (2)尝试制作 练习 横着和竖着背口诀 说发现 填出 说发现 说方法 小组完成 互相练习计算 二、 理解 二、作业

学习内容: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复习巩固7——9的乘法口诀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整理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7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整理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理笨本单元学习内容 多种方式被口诀 1、这单元我们学习什么了? 板书 7——9得乘法口诀 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情况不能用乘法解决 2、看乘法口诀表 这样是横着被口诀,可以试着数着背,跳着背,写者被 找找口诀表的规律 计算竞赛 p91——1 解决实际问题 p91——2、3 1、 出示图,看懂 2、说想法说说如何解决 重点是:怎么想的 2、 独立完侧 看看书,边看变小结 加数相同得简便计算方式就是乘法 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 二、做题巩固 巩固计算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队又快 说想法 板书设计: 复习整理 7——9得乘法口诀 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统计

学习内容: p94、p95内容 教学目标:

38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生活引入 预期目标 生活中的调查要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 教师活动 1、出示4种小动物,你喜欢那种小动物? 2、你才我们班喜欢那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办法就能知道呢?我们就来统计一下 板数:统计 1、 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统计一下 讨论出方法 板书:画正字,数数,表格„„ 2、用每种方法试验。 集体活动:数数 画正字 表格 汇报结果,互相质疑 3、观察这些方法,你发现什么? 表格中还要注意什么?(每个格的单位要灵活,根据情况定) 4、独立完成书上p94内容 你还可以提个什么问题? 1、 p95——做一做 独立调查统计完成(范围小组内) 2、书上p96—1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 发表意见, 统计(说不出没关系) 二、探索新知 讨论统计方法 收集整理数据 总结活动结果 体会如何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复习巩固 讨论出方法 举手就可以输出 一个一个询问 明确:一个个代表多少,也就是每个格的单位 数数人少好用,人多不方便 画正字比较适合人多的统计 表格最明显发现统计后的结果。 完成,提问,解答 完成 三、复习巩固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统计

数数 画正字 表格

39

第七单元:统计 练习

学习内容: p97、p98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巩固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巩固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巩固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

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统计技能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看懂题在完成 学生活动 解决练习题中的P97——2 数据统计和整理 1、 理解表格记文字意思 2、 重点看懂表格中单位(一个格代表几个数) 3、 独立完成,将给大家 你还可以提个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独立调查统计 P97——3 P98——4、5 调查统计活动 要求: 1、 看懂题,明确做什么 2、 设计好自己的调查统计方法 3、 收集数据后整理成表格形式 4、 汇报,互相质疑 独立完成数学同步训练侧内容 二、操作活动 讨论出方法 明确要求后开始活动 汇报 完成 三、复习巩固 四、小结 复习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练习

40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

学习内容: p99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横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操作体会 预期目标 情景导入,展开教学 实际操作中理解有几种买法 教师活动 1、 大家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去数学广角去看看,板数:数学广角 看小导游来接我们了,不过 要买门票,门票是多少钱? 出示图 2、出示准备好的钱拿我们就准备买票吧,你会怎么卖票 2张2角的纸币 5隔一份的硬币 1长5角的纸币 1张1元的纸币 互相质疑 板书出过买票的方法 1、我们继续逛数学广角,这里有1、2两个数字,要组成一个两位数,你行吗? 展示组合的数 2、哪要是有1、2、3三个数,要组成一个两位数,有几种组成方式呢? 展示组合的数 3、你试试1、2、3、4四个数,要组成一个两位数,有几种组成方式呢?谁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些规律。 1、 书上p99—做一做 1 你们能通过实践得出答案吗? 操作演示 2、完成p101——1——3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 各抒己见 学生每人5角 展示买票的方法 二、操作中体会排列组合 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鼓励自主活动 尝试,展示 尝试,展示 说发现,什么程度都可以 三、小活动 握手游戏 完成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排列组合

41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猜一猜

学习内容: p100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试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国策,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猜测、试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国策,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操作体会 预期目标 情景导入,展开教学 实际操作中理解有几种买法 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鼓励自主活动 巩固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1、今天带来一个球,放在哪个盒子里呢?你能猜出来吗? 好,提示,不在蓝色盒子里 你们怎么那么快就说出来了? 总结:这就是简单的推理 板书:推理 2、1多花,没放在左手里,哪在那只手?你怎么知道? 书上100页 小组内设计活动。 要求:看懂书上内容, 可以适当加入自己设计内容 展示 互相猜测质疑 上p101—4 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数训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 各抒己见,不能,老师给电梯是把 在红盒子 说想法 学生每人5角 右手 说推理过程 小组活动 完成 二、操作中体会排列组合 三、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推理

42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角的初步认识(一)

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生活种的角和平面当中的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横的观察操作抽先想象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直角、钝角、锐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什么是直角、钝角、锐角 教具准备:三角板。自制教具 学具准备:三角板 自制学具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生活引入 二、学习新棵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活中的角 引出学习内容 1、 你在生活中见过角吗?能举例啊? 根据回答纠正什么是角 2、 今天我们学习平面的角 板数:角 2、 出示三角板,问那个角是直角? 直角就是三角板上那个直直的角 2、用直角测物体,那个角是直角? 小组活动 汇报结果 小结 3、用学具表示直角 师示范 4、师画直角 (先画顶点,在画两条边) 1、 用学具,把直角变小, 讲解这就是锐角:板书 锐角,小于直角 问:什么叫锐角? 2、 用学具演示 3、 师画锐角 (先画顶点,在画两条边) 学习钝角,方法同锐角 1、 再用学习三个角(什么是) 2、 用学具出示 桌子角等 学习直角 两张小纸条用图钉盯着一个边 学习锐角 用学锐角的方法学习钝角 复习巩固3个角 找自己三角板上的直角 小组在指定去徐测量 用学具表示 观察 小于直角的叫锐角 和老师一起做 说名称 43

学习叫个部分名称 三、复习巩固 四、小结 复习巩固 3、教师说角, 1、 顶点、边 边指出变说 2、角有3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2条边 2、 p42——1 是角,为什么? 2、书上p42—2、3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摆学具 板书设计: 直角 锐角 钝角

小于直角 大于直角

学习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巩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用三角板画出直角、钝角、锐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理解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横的观察操作抽先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三角板正确画出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直角 教具准备:三角板 学具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角个部分名称 1、 你学会了那些角? 2、 什么样是直角、钝角、锐角? 直角、钝角、锐角 44

二、学习画角 学习画锐角 学习画顿角 学习画直角 1、顶点 注意:要轻 多画几个 (先画顶点,在画两条边) 2、把叫开的大写 (先画顶点,在画两条边) 再画几个 3、p41——2 表各种画直角 3、 之上画直角 4、 p42—4、6 p42——7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用自己三角板画的锐角 用自己三角板画的顿角 说名称 摆学具 三、复习巩固 四、小结 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

直角 锐角 钝角

45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看图明确乘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列出加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数数的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列出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能看图说出是几个几,列出加法算式。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

学具准备:图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共同摆圆片,体会乘法意义几个几的问题,学会按群数数的方法。 师生共同动手,进一步巩固意义 学习如何根据图列出加法算式 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根据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学习内容 创设情景学会按群数数的方法。 小熊有一些饼干,他想数数有多少个,你们想帮帮他吗? 1、出示 先出示2个圆,你看到什么? 在2个2个出示完6个圆,你看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你发现什么? 教师(边画边说)每组有2个,共有3组,就是有3个2 2、师生一起操作 这是几个几?怎么判断的? 这是几个几?怎么判断的? 这是几个几?怎么判断的? 小熊特别谢谢大家帮他数出了饼干得个数,他也是小学生了,想列出加法算式,你能帮帮他吗? 为上面4图列出加法算式 集体订正 1、出示图片,说出图意,几个几,列出加法算式 p46 p47 p48 p49 2、小游戏(摆一摆) 有2个饼干 一共有6个饼干 一个一个数的,2个2个数得 每组都有2个,2个2个得数 每组都有2个,有这样的3组 4个2, 每组有2 个,有这样的4组 5个2, 每组有2 个,有这样的5组 4个3, 每组有3 个,有这样的4组 第一个同学一起列. 其他有同学在黑板上列出,有自己写出 说出图意, 几个几, 列出加法算式 46

二、看图列出加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师说几个几,生摆出图来 (用小棒或圆片) 2个3 2个4相加 „„ 每堆摆3个,摆6堆 (2)请学生来说 四、小结及作业 今天有什么收获? 说出图意, 几个几, 列出加法算式 其他摆 板书设计:

3个2 4个2 2+2+2=6 2+2+2+2=8

5个2

2+2+2+2+2=10 4个3

3+3+3+3=12

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p45-47例1、2、3 及做一做和练习九的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懂得吧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数数的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吧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吧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

学具准备:图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47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引入 预期目标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新学内容 出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表示几个几, 加法算式 说出为什么这样列 有几个组,每组有几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二、学习例题1、2、3 学习如何根据图列出乘法算式,然后根据加法计算乘法得数 学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明确如何读乘法算式 1、 根据第一副图,列出乘法算式 (1)明确意义,列出乘法算式 3个2 ,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用3×2 或2×3 来计算。 板书:3×2或2×3 (2)从加法算式出发,列出乘法算式 2+2+2,3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事也是3×2或2×3 , 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乘号× 乘号前面和后面得数都是因数 ,得数叫积。 板书出:乘号 因数 积 算式读做:3乘2 2乘3 板书;3乘2 2乘3 (3)如何计算 3个2相加得6,那么3×2或2×3就的6 板书完: 3×2=6或2×3=6 板书完:3乘2等于6 2乘3等于6 2、 把后2副列出乘法算士并计算 1、看图说图意思(几个几),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p46 p47 p48 p49 p50 2、完成p49——8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练习 理解图的意思,把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小结 四、小结及作业 板书设计:

3个2 2+2+2=6

2 × 3= 6 读做:2乘3等于6 3 × 2= 6 读做:3乘2等于6 因 乘 因 积 数 号 数

48

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把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巩固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熟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数数的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把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把相同加数求和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

学具准备:图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巩固计算部分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p48—3 p49—6、8 p49—7 2、 小活动 p50—10 要求:看懂给出的卡片,一一找家 看清算式,说说怎么写 找家 小组内订正 说出图的意思,有几个组,每组有几个。几个几 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1只七星螵虫有7个点 2只是2个7 4只是4个7 5只是5个7 二、 巩固看图列式题 看图明确图意,说出示几个几组成的,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1、2、3、4 开阔学生思维,激励大胆发言和细心的观察 P50—11 看懂题,看懂给出的内容 怎么观察,怎么想? 今天有什么收获? 三、扩展练习 四、小结及作业 收获 板书设计:

49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得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归纳5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棒

学具准备: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引入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明确加法到乘法得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几个几 2+2+2+2 3+3+3 4+4+4+4 说出乘法算式 师:乘法算式中得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这样把加法写成乘法,求和再写到积的位置上,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编出口决来,牢记口诀,计算起乘法来就又快又对了。 板书:乘法口诀 一、通过操作得出乘法算式 1、通过演示得出1×5=5,5×1=5 (用5根小棒摆出一个小三的图案) 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几? 乘法算式 板书:1×5=5,5×1=5 2、通过摆一摆得出2×5=10,5×2=10 3×5=15,5×3=15 再摆出一把小伞,共有几把小伞?几个几? 观察老师摆出,独立摆 5根,1个5 1×5=5,5×1=5 共有2把小伞,2个5 50

二、探究乘法口诀 通过图案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摆一摆,探索乘法形成过程

在前面已有知识基础上独立探究出4个5和5个5的过程 通过乘法算式得出5的乘法口诀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板书出: +5 5 10 2×5=10,5×2=10 再摆出一把小伞,共有几把小伞?几个几?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板书出: +5 +5 5 10 15 3×5=15,5×3=15 3、独立完成得出4×5=20,5×4=20;5×5=25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完 +5 +5 +5 +5 5 10 15 20 25 4×5=20,5×4=20;5×5=25 二、通过算式得出乘法口诀 1×5=5,5×1=5 都的5,把这两个算式变成口诀:一五得五 解释:一五得五表示1×5或5×1,一般把小数放在前面 谁能根据算式编出口决 背诵口诀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 板书完:5得 5+5=10 2×5=10,5×2=10 共有3把小伞,3个5 5+5+5=15 3×5=15,5×3=15 4个5, 4×5=20,5×4=20 5个5, 5×5=25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三、游戏背诵 多种方式背口诀 4、 读熟练,达到背诵 5、 理解背诵 6、 游戏背诵 师说一五,二五„„ 师说口诀 师说2个乘法算式 巩固看图理解图意,运用口诀计算的数 3、 P51—做一做 4、 P53—8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己背 同组互相背 接得五,一十 „„ 说2个乘法算式 说口诀 理解每句话,能说出是几个几及乘法算式,运用口诀计算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 +5 +5 +5

5 10 15 20 25 1×5=5,5×1=5 一五得五 2×5=10,5×2=10 二五一十 3×5=15,5×3=15 三五十五 4×5=20,5×4=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1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练习十及同步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5的乘法口诀得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或小棒 学具准备: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计算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背诵5的口诀 运用5的口诀进行计算 通过摆一摆解决图文结合得题 3、 辈出5得乘法口诀 对口决游戏 师说口诀 师说算式 4、 P52—3,P53—7 同步训练P27—1、2 同步训练P27——3、4 4、 读懂题 5、 根据题用小棒或圆片摆出内容 6、 得出是求几个几,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计算用那句口诀 7、 观察用那种方法计算简便? 说出2个乘法算式 说出口诀 二、解决问题 乘法计算简便 板书设计:

52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觉得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2、3、4的乘法口觉得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复习引入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明确加法到乘法得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1、口算练习 2、写出乘法算式 3个5相加 3×5 5×3 一个因数是6,一个因数是2,积是多少? 2 ×6 6×2 2个因数都是5,积十多少? 5×5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4的乘法口决 板书:2、3、4的乘法口诀 一、学习2的乘法口诀 1、出示2个圆片 表示什么?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板书出: 1×2=2,2×1=2 一二得二 2、再出示2个圆片 表示什么?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板书出 2×2=4 二二的四 二、学习3的乘法口诀 1、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几根小棒?就是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 板书:1×3=3,3×1=3 一三得三 2、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你能带领大家学习3得口诀吗? 根据学生学习辅助出口诀 板书出 2×3=6 3×2=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三、学习4的乘法口诀 1、摆出一个四边形(正方形)一个正方形有几条边?表示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 2、再摆出一个正方形,表示几个几?加法算 1个2 1×2=2,2×1=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的四 1个3 1×3=3,3×1=3 一三得三 独立完成口诀学习,互相补充 1个4 1×4=4,4×1=4 一四得四 53

二、创设情景,探究乘法口诀 通过摆图案激发学习兴趣,在操作中探究出2的乘法口诀 通过摆一摆探究3的乘法口诀 在前面已有知识基础上独立探究出4得乘法口诀的过程

三、游戏背诵 式,乘法算式,口诀 后三句口诀独立学习 根据内容板书出: +4 +4 +4 4 8 12 16 2×4=8 4×2=8 二四得八 3×4=12,4×3=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独立学习完成4得口诀 多种方式背诵2、1、读熟练,达到背诵 3、4的乘法口诀 2、理解背诵 3、游戏背诵 师说口诀 师说2个乘法算式 巩固看图理解图意,运用口诀计算的数 通过乘法口诀积决实际计算 解决主题图中的问题 1、 向日葵幼苗 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计算 2、长高向日葵 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计算 (1、 每行;2、每课得叶子) 3、想想1×1 得多少?为什么?口诀是什么? 今天有什么收获? 自己背 同组互相背 说2个乘法算式 说口诀 理解每句话,能说出是几个几及乘法算式,运用口诀计算 可以通过摆圆片或小棒得出1得口诀:一一得一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板书设计: 2、3、4得乘法口诀 1×2=2,2×1=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的四

1×3=3,3×1=3 一三得三 2×3=6 3×2=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1×4=4,4×1=4 一四得四 2×4=8 4×2=8 二四得八 3×4=12,4×3=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54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2、3、4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2、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2、3、4的乘法口诀得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2、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或小棒 学具准备: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计算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背诵5、2、3、4、1的口诀 运用5的口诀进行计算 1、背出1——5得乘法口诀 对口决游戏 师说口诀 师说算式 2、 书上p57—1、 3、 同步训练P28—1、2 p29—1、2、3, 同步训练P28——3、4 1、读懂题 2、根据题用小棒或圆片摆出内容 3、得出是求几个几,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计算用那句口诀 说出2个乘法算式 说出口诀 完成 二、解决问题 通过摆一摆解决图文结合得题 重点理解几个几 板书设计:

55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p56—例5 (乘加乘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乘加乘减得题 ,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血色和初步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不同方法解决乘加乘减得题

教学难点: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具准备:主题图,圆片,小邦 学具准备:圆片,小邦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预期目标 观察主题图 教师活动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上都看到什么? 1、根据这个画面提出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提出问题直接列式 2、板书出:还剩下多少个玉米? 带着学生观察 3、小组讨论怎么解决,怎么想? 板书出列是: 3×3+2 4×3-1 3+3+3+2 根据算是说想法 4、讨论是否合理 小动物们分桃子,宽帮他们酸酸有几个桃子啊? 1、出示作一做 提出问题 你怎们想怎么列式? 2、边摆变说 你是小兔子,拿出3盘萝卜,每盘有4个,还有一个判例有1个 提出问题 你怎们想怎么列式? 拿出4盘萝卜,每盘有5个,还有一个判例有3个 提出问题 你怎们想怎么列式? 3、巴刚才练习得题,在本上列学生活动 3只青蛙,玉米„„ 3指青蛙共有几只眼睛?2×3=6 3指青蛙共有几条腿?3×4=12 一共有几株玉米?1×4=4 小组讨论,说结果 3×3+2 每客商有3个,有3克,多出来2个 4×3-1 每客商有3个,有4课,少1个 3+3+3+2 加法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太子? 5个3少1 5×3-1 4个3多2 4×3+2„„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3个4多1 4×3+1 4个3少3 4×3-3„„ 4个5多3 4×5+3 5个5少2 5×5-2„„ 完成 56

提出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板书主要问题 解决 讨论验证 巩固学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

式计算。 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及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 作业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2 每客商有3个,有3克,多出来2个 4×3-1 每客商有3个,有4课,少1个 3+3+3+2 加法计算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一 4、5、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乘加乘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乘加乘减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巩固计算 二、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到算是计算出结果 巩固乘加乘减的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出示算式计算结果 3×4+2 5×4-1 2×4+3 3×3-1 4×4-4 5×3+2 一、表达清楚 P58—4 1、图上观察到什么?问题是什么? 2、怎么想? 3、列式计算 用和上面相同方法过程完成p58—5、6 二、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答题 巡视批改,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今天我们巩固的是用不同方法解决乘加乘减得]实际问题 计算,说出计算过程 一共有多少人? 3个4多3 3×4+3 4个4少1 4×4-1 独立完成 三、小结及作业

57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人? 3个4多3 3×4+3 4个4少1 4×4-1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同步训练p30—1、3、4

1、知识与技能:巩固乘加乘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乘加乘减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教具准备:图片、同步训练测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理解算是意义 二、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 不计算,找出结果相同的算式。 3×4 2×3 2×4-2 5×2+2 3+3+3+3 4×4-4 2+2+2 3+3 一、表达清楚 P30— 1、图上观察到什么?问题是什么? 2、怎么想? 4、 列式计算 用和上面相同方法过程完成p30—3、4 二、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答题 巡视批改,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今天我们巩固的是用不同方法解决乘加乘减得]实际问题 说出方法 巩固乘加乘减的问题 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共有多少朵花? 2个4多2 2×4+2 3个4少2 3×4-2 独立完成 三、小结及

58

作业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朵花? 2个4多2 2×4+2 3个4少2 3×4-2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p59—例6 (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乘法意义,解决实际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提出乘法问题,能根据实际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提出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图

学具准备:小邦圆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出示小象图 1、看懂图上的内容 2、提出乘法问题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解决 出示动物图 1、看懂图上的内容 2、提出乘法问题 板书出提出的问题 5、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解决 (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 一共有几头小象?1×3=3 一共有几根木头?2×3=3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答题 一共有多少歌喉子? 一共有多少个小鹿?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一共有多少棵树?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看解决简单的图 图提出问题解决一) 二、看解决复杂的图 图提出问题解决(二)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歌喉子? 一共有多少个小鹿?

59

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一共有多少棵树? 一共有多少朵花?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练习十二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解决乘法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2、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愿望 教学重点:独立解决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乘法意义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独立解决问题 二、摆图解决问题 三、独立书写

60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P60—1、2 出示图 1、看懂图的内容以及提出得问题 2、怎样想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解决 解决问题,互相订正 实际操作,帮助理解,进一步巩固解决乘法问题的能力 根据老师提出要求,摆出图(小邦圆片都可以) 然后再 1、看懂图的内容以及提出得问题 2、怎样想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解决 巴刚才的图列式计算答题 巡视指导 独立完成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练习十二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解决乘法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2、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愿望 教学重点:独立解决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乘法意义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独立解决问题 二、自己提问解决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P60—3 出示图 1、看懂图的内容以及提出得问题 2、怎样想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解决 解决问题,互相订正 进一步巩固解决根据图自己提出问题 乘法问题的能力 板书问题 然后再 1、看懂图的内容以及提出得问题 2、怎样想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解决 巴刚才的图列式计算答题 巡视指导 三、独立书写 独立完成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 6的乘法口诀 p61— 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会比较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到乘法算式题

6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由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到乘法算式题 教具准备:小邦,小三角形,图 学具准备:小邦,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学习得到6的口诀的过程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学习内容 1、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海,快看这是什么? 出示 你发现什么? 2、我们把一条鱼当作一组,这是几个几? 1、出示表格 鱼 个 1 6 2 3 4 5 6 一条鱼 用6个三角摆成得一条鱼 1个6 小组完成 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出6得乘法口诀 小组内借助鱼完成6得乘法口诀得得出过程 汇报结果 2、巴书上的内容填好。 用小棒摆6边形,验证口诀是否正确 3、 用小棒摆一个6边形, 4、 边摆变说说这是几个几,验证口诀是否正确 指导,加强个别指导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板书 6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及作业 五、 摆 前面一个同学摆,说 其他同学一起做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1×6=6 6×1=6 二六十二 2×6=12 6×2=12 三六十八 3×6=18 6×3=18 四六二十四 4×6=24 6×4=24 五六三十 5×6=30 6×5=30 六六三十六 6×6=36

62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三 ——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用6的口诀计算, 2、过程与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的用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上上练习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能熟练用口决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 4、 口算 p63—7 p62—2 5、 笔算 p62—1、3、4、9 6、 小比赛(笔算) 完成p63—7 4、小游戏 (1)教师出示的数(积) 看谁能谁对还完整 (2)多红旗 p64—10 P63—5、6 4、 看懂图意 5、 怎么想 6、 独立劣势计算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口头计算 书上笔算完成 看谁有队又快 说出谁乘谁等于这个数 二、理解能力 三、小结及作业

通过图提高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说出完整的文字题 判断出示几个几。

63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三 和同步训练 ——积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图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解决问题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解决图文结合的问题 列集重点词和句子 独立完成,发信问题指导 P64—11 1、看懂图意 2、怎么想,为什么用乘法? 同步训练 p31—1、3、4 1、看懂图意 2、怎么想? 重点理解:每条船上做6个人 p32—3、4 1、看懂图意 2、怎么想? 重点理解:每人6块糖,每个班认养一棵班树 什么叫“班树” 求一共有多少个班就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上面得题 巡视指导 也可以用加法,但是写乘法算式简便 每组有6个人 班认养得树 一共有多少棵树,就有多少个班 独立完成 二、独立完成

64

课题一:2、2——6的乘法口诀

学习内容: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复习巩固1—6的乘法口诀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整理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独立解决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整理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理笨本单元学习内容 多种方式被口诀 1、这单元俄哦们学习什么了? 板书 1— 6得乘法口诀 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情况不能用乘法解决 2、看!—6得乘法口诀表 这样是横着被口诀,可以试着数着背,跳着背,写者被 找找口诀表的规律 计算竞赛 p66——1 解决实际问题 p66——2 3、 出示图,看懂 4、 出示问题 说说如何解决 重点是:怎么想的 5、 小英拿出20元钱,卖5张票购吗? 重点帮助学生回答,为什么够? 独立写出上面的题 巡视指导 看看书,边看变小结 加数相同得简便计算方式就是乘法 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 二、做题巩固 巩固计算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队又快 说想法 答:20元购买5张票。因为一张票3元,5张票才15元,小英有20元,所以够拿出15元来买票。 板书设计: 复习整理 2— 6得乘法口诀 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情况不能用乘法解决

答:20元购买5张票。因为一张票3元,5张票才15元,小英有20元,所以够拿出15元来买票。

65

第五单元:

课题一:观察物体

学习内容: 书上第6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使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发展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现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辨认到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物体的后面看 教具准备:物品,图片 学具准备:物品,图片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情景导入 预期目标 故事导入 教师活动 1、 讲“盲人摸象” 的故事,你又帮助他的办法吗? 2、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确的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1、 观察物品 (1)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每组留一个 (2)小组内的4人仔细观察,在你看到了物品的那部分,互相说说 汇报情况 (3)环位置,在观察,你看到的是那部分。 汇报情况 2、 引导探究 (1)出示恐龙图,3个小朋友看到的恐龙图什么样?你能说说吗? 相机讲解前面,后面,侧面看到的图是什么。 (2)完成作一作内容 说出自己是在什么位置观察到什么? 3、 小组拿出带来的物品,成员从不同位置观察,像大家展示你们观察到的。 注:可以互相提问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摸完耳朵摸别的地方,摸全身„„ 互说 汇报 积极发言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明确探究的物体 动手操作, 质疑引出刻度尺 五小结及作业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后 后面 侧面

66

课题二:图形对称

学习内容: 书上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活动,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对称舟的含义,能互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对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纸条,直尺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图片导入 二、认识对称图形和对郴州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发现 观察图片,找出特点 出示准备的图片,观察后,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这些图片左右都是一样的, 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多称图形的特点 通过观察操作刚才剪出的对称图形来认识对郴州 认识几厘米 练习重巩固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内容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点 (1) 出示树叶,对这后发现什么? (2) 小结:这就是对称图形,板书 (3) 将长方形纸对折,发现什么?画出图形。猜是什么?(一半) (4) 剪出图形(不打开) 你能想办法知道它的完整样子吗? (5) 照着老师刚才的方法,你自己设计一个 2、认识对称轴 (1) 观察刚才剪出的图形,你发现什么? (2) 这个折痕就叫对称轴(板书) 我们可以画出来,示范。 (3) 你能画出来吗? (4)对话出的进行评价 1、 完乘作一作 2、 看书,讲以讲。 3、说说生活中看到的对称图形。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两边一样 长方形是对称图形 照左 实践,发现打开就是完整的图形 中间有个这痕 画对称轴 操作后汇报结果 举例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及作业 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对称轴

67

课题一:镜面对称

学习内容: 书上第69页内容 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检验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检验活动,初步理解镜面对称的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的左右是发生变化的现象.

教具准备:大镜子一面,数字卡片,课件,字母卡片,

学具准备:每人一面小镜子,数字卡片,字母卡片,水果一个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激趣导入 预期目标 通过猜谜的游戏形势导入,激发学生关注和学习的兴趣,并给出学习主题. 通过给出结论,激发学生通过实践去验证结论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验证的方法。 巡视指导中,发现学生中可以引出知识点的有效资源。 在活动中理解难点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谜语(配乐)请大家猜谜 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只要对着它,喜怒全知道。 (打一生活用品)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和镜面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镜面 1、课件出示判断题,判断对错 照镜子 (1)小熊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小熊向后退一步。 (2)图(蘑菇头向上),镜子里的蘑菇是这样的图(蘑菇头向下) (3)图(小女孩举起左手),镜子里的小女孩举起的是右手。 2、引导出通过验证来得出正确答案。 教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结论呢?我们怎么办? 提要求: (1) 可以选一个或多个你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实践验证 (2) 验证你的观点必须通过操作让我们大家清楚的看到,从而证明你的观点。大家可以提出质疑 (3) 个人或合作以及用到的物品依据你的需要。 巡视指导 3、学生演示验证过程及总结出结论,相机提炼出知识点 (1)通过演示判断题的1、2的操作得出结论并相机 你发现什么? 板书出: 前后、上下不变 镜子。 判断出对错。 动手试试 听清要求,开始活动。 演示验证 镜外小猫向前,镜中小猫也是向前,镜外小猫向后,镜中小猫也是向后,镜外苹果把向上,镜中苹果把也该向上。 前后、上下不变, 相应活动 68

学生活动 二、探究新知

辅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中左右是发生变化的。 小结知识点 (2)通过演示判断题3的操作时进行辅助活动 一名学生做镜外人举起左手,另一个人做镜中人(这人背后是镜子)举起的是右手。 你观察到什么? 请学生贴出“左右”字样。 再请一组同学演示。(可以伸出手) 总结结论及板书出:左右 变 4、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和镜子里的前后、上下、大小不变,但是左右却发生变化。镜外伸出左手,镜子里伸出的是右手,镜外伸出右手,镜子里伸出的是左手。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课题补充完:对称 1、游戏一:边活动边表述 (1)师生同活动 师做镜外人,请全体学生做镜中人。边活动边表述:蹲下,起立,向前走,向后走,左手挠挠头,右手手竖起大拇指,两手分别作不同的动作。 (2)猜一猜: 一名同学做镜中人,师做镜外人闭右眼,生闭左眼。 其他学生只能看见镜中人,猜出老师闭的是哪只眼睛?说出猜到的理由 2、游戏二: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 出示图案的半边,判断出是什么. 有什么办法?能操作出来让大家看清楚吗? 3、游戏三;看镜子找数字 出示数字,找出相应的镜子中的数字。 说说怎莫找出的。 再出示4、5、6的镜面数字,写出数字 尝试小结好方法。 教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看看字母、汉字、钟表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等。 1、今天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生活中还有一些镜面对称的现象,(演示课件) 你从哪发现镜面现象了?(哪些是实物也就是镜外景物,哪些是镜中景物,镜中景物生活中叫什么?)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镜面对称 镜外人举起左手,镜中人举起的是右手。 左右却发生变化,镜外伸出左手,镜子里伸出的是右手,镜外伸出右手,镜子里伸出的是左手。 三、练习活动 利用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重难点 练习利用镜面对称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9师写镜中数字的难点。 课外延伸 小结学习内容 生做镜中人边动作边表述:镜子里的赵老师„„ 猜出师闭右眼。生闭左眼,老师和他相反。 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 操作 用数字卡片照着镜子找的, 区别6、9总结方法 用数字再照镜子 有个简单的验证方法。拿镜中的数字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真正的数字。 观看课件。 这些河中的倒影也是镜面对称的现象。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前后 不变 左右 变 上下 相 反

69

综合练习:同步训练侧

学习内容: p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观察物体,对称图形、镜明面对称的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的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一、练习 预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练习题来复习整理观察物体,对称图形、镜明面对称的相关知识内容 总结方法后 通过摆一摆,观察,画出观察内容 扩展练习 1、 完成同步训练侧p35—1,p37—1、3 p38—1、3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 完成p39—1——4 检查的形式完成,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1、完成p36—2、3 p37—2 p38—2 先摆一摆,观察后,再照着画一画 2、p40—5 仔细观察后说说方法,尝试画出内容 (不强求,左尝试) 1、 自己设计几个对称图案,互相交流 2、 互评 今天有什么收获 说方法 二、动手华一画 摆一摆,观察后,再照着画 设计,交流,互评 三、设计图案 四、小结及作业

自己设计对称图案 小结学习内容 作业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