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research穗藩 【摘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 结合。意境美是舞蹈的灵魂,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 融中创造的。舞者的表演要注重情舞交融,魂在其中,这样才能 使舞蹈艺术的魅力自然和谐地表现出来。 艺术形象能够引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即“象外之象”、“景外之 景”。这就是说意境不在象内,而在象外,即“境生于象外”。 二、舞蹈作品中,创造意境美的五个层次 意境犹如“诗”、“画”。要象“诗”那样感情激越、对比强烈;象 【关键词】创造;舞蹈;意境美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多有描述意韵的美,如“状似明月 一“画”那样,注重神似,力求用概括、夸张、抽象等手法来表现对象 的气质、精神和作者的感情。舞蹈意境的创造,情景交融存在着 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为:景、情、形、象、境。 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气若浮云,志若秋霜”、“缥缈兮翔凤, 婉转兮游龙”等等。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国舞蹈“行云流 水”、“彩云追月”似的形式特征得到继承与发扬,呈现出“形神兼 备”、“绰约闲靡”,极县韵昧的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 很重要的范畴,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样也是舞蹈编导家们 在自己作品追求的。 一1、景:即舞蹈作品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触发人物动情 的外部环境。舞蹈作品中的景,主要靠虚拟、假设性的舞蹈动作 来描绘的。如刀美兰首演的独舞《水》,描绘了一幅澜沧江畔的落 日图:一位傣族少女挑着水罐,踏着落日余辉来到江边,她坐在 岸边洗足戏水,又散开秀发在清亮的江水中涣洗,待徐风中吹干 秀发后,于轻盈的转身中,就盘起了傣家姑娘别具一格的发髻。 后又挑起水罐,向炊烟缭绕的竹楼姗姗走去。这些如诗如画的景 色,都是由舞蹈家运用动态的人体语言加以表达的。这类描叙性 、意境的诠释 意境,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有此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 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意”,犹如一首诗:“境”,犹 的舞蹈作品是通过动态形象加以创造的,而渲抒性舞蹈的景则 是和舞者的“情”与“形”交织在一起.是一种隐性的景。舞蹈作品 看上去似乎没有“景”的描绘,其实并非没有,只不过被编导有意 识地淡化了,从舞蹈《鄂尔多斯》演员舒展的手臂,昂首远望的眼 神中我们看到了大草原的辽阔,从《荷花舞》流动的舞步中我们 看到了一池春水。演员的心中不但有景,而且心中景的明晰度直 如一幅画。舞蹈是一种讲究意境和形式性很强的艺术.它是通过 直观可感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动态的人体来传情达意的。创作 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之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 的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舞蹈是依靠动作、姿态、步伐及整个身体的律动来抒发情 感,表达意境。意境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要求情景交融的 接表现为情的强度和形的真实度。所以,舞蹈作品都是有景的, 《大江周刊.论坛》2009年8月63 ≯麓誊■酗 葛臻磷究Art research 以景造境。 2、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亦是舞蹈作品人物行为的内在驱动 力。舞蹈编导在生活中不动情、无所感,就不可能创作出舞蹈作 品;舞蹈演员表演时不动情,就创造不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物使之然也。南朝梁文学批评家钟嵘在其《诗品》中说:“气之动 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舞蹈之情是舞蹈家客观物 象刺激影响后的心理反映。意境中的“意”,在艺术作品中指的 就是一种情思、情志和情意。如李仁顺编导,崔美善表演的女子 独舞《挚爱》都饱含这舞蹈真挚而淳厚的情感,从而为创造深邃 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舞蹈艺术是表情的艺术,无论舞蹈家 采用何种舞蹈形式进行表演,其本意都在抒发喜、怒、哀、乐之 情,并使欣赏者在审美中为之动情,进而受到思想上的陶冶和感 染。 3、形:即舞蹈的外部特形态。“景、情”都必须通过恰到好处 的形体动作予以展现,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其中之意境。“感 物而动,不觉手足自运”于是“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这种心理 活动下产生的外部形态有两种:一种尚属自然形态,如高兴了一 蹦三尺高,悲伤了捶胸顿足等,虽宣泄了人物的真情实感,但动作 随心所欲,缺乏美感,所以不是艺术;另一种属审美形态,经过舞 蹈演员提炼,有节律,有一定的形式美感。舞蹈作品的创作时,编 导充分的展开想像,舞蹈演员要进入角色。如演员黄豆豆、武魏 峰、王亚彬等舞蹈界的精英,他们在表演中动静相宜,形美情真, 具有神魂完美之功,完成的跳、转、翻、滚及双人舞的托举变换起 伏,配合得当。在节奏轻重强弱、速度快慢的处理上,都可见诗情。 4、象:是形的凝炼和升华,能准确鲜明刻画人物个性的外部 形态,是饱含人物内心激情的外部形态,是姿态造型和运动过程 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象”是一个含意十分丰富的语词概念。青 年舞蹈理论家袁禾在其专著《中国舞蹈意象论》中作了详尽的论 述,择要言者言之,即“象”不是生硬的概念,而是一种活脱脱的能 变化的生命体,其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为人所感知,并在感知的 过程中通过联想、体悟去领受更多、更深的“意” ,有利于人们从 整体 把握对象。舞蹈正是凭借鲜明的动态视觉形象而使其感 情的表现得天独厚。 5、境: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 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废寝忘 食,运用自己的全部心智,集中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能力去寻找 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而和舞蹈形象同时为舞蹈编导所看 重所追求的还有一种更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象外之象”,就是舞蹈 意境。意境,在文艺理论中被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黄 素嘉编导的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中的《春回大地》一段 为例。这段舞蹈用精练、虚拟的手法,对我国7O年代后期实行改 革开放气氛作了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热烈的欢庆场面之后,舞 64《大江周刊. ̄i2))2009年8月 台上呈现出一片新绿,空气是那样清新。在深情甜美的歌声中, 身披绿装的少女,好像是沐浴在春风中的禾苗,敞开心扉,舒展双 臂,翩翩起舞。通过柔美的舞蹈,观众仿佛看到,姑娘们时而劳动 于田野上,时而穿行在绿荫之中。忽然,绿浪淹没了人群,刹那间, 又见林荫成片,绿野无边。下雨了!春雨织成一张银色的网,给禾 苗披上一层水露,给姑娘们缀上满身银珠,她们情不自禁地欢唱, 迎接青春的洗礼……此情此景,不仅从形式上给人以美的愉悦, 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了人们更广阔的联想:春天又降临大地,祖国 和人民又获得新生。它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也创造出一种“象外之象”,展示出一种“超出直接提供出来的事 物的范围”的境界。 三、舞蹈作品中。创造意境美的重要因素 1、编导必须用敏锐的眼光,把握演员的技术含量,不能滥用 技巧,以最精炼的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做到抒言外之意,听韵 外之音,品舞中之情,提供给观赏者以更大的审美空间。编导与 演员必须透析深刻,达到“舞中有真情,有感难言对”的艺术诗 境。演员的表演关键在于舞“神”.“神”是舞之魂,舞无魂形无主, 舞蹈必然失去生命力。做到情舞交融,魂在其中,艺术的魅力就 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2、舞蹈的音乐及舞台上的色彩也是创造意境不可缺少的艺 术手段。舞蹈要善于利用音乐表达情感:(1)从音乐的节奏和旋 律中寻找舞蹈动作的最好设计;(2)从音乐内涵中的因素中,寻 找出情感变化的最佳依据;(3)从音乐的风格中寻找出舞蹈风格 的最妙选择。总之,音乐是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 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的;舞台上的色彩如:红色具有生命力, 它能引起人们热烈、兴奋的情绪;绿色是大自然本身的颜色,象 征美丽、平和;白色明亮、纯洁,似有清冷;黑色深沉、凝重,使人 肃穆…..各种颜色具有不同特性,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3、服装和道具在创造舞蹈的意境方面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在舞蹈作品中,服装以人物的角色定位和性格特征来考虑, 要有助于体态美的展示。舞蹈的道具作为舞蹈构成的延展材料, 它具有造型性、可塑性和象征性。例如我们民间课中学到的东北 秧歌、云南花灯等就用到了道具绢和扇。使用道具是舞蹈表演中 一种常用的表演手段,运用巧妙,能使舞蹈达到美不胜收的良好 效果 【参考文献】 【1l袁禾冲国舞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隆荫培,许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1.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