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产业集聚空间外部性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产业集聚空间外部性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产业集聚空问外部性的 微观经济学分析 ■ 鲍丽洁博士生(武汉理2E.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430070) ◆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这种集聚现象。马歇尔(1920)提出外部 内容摘要:产业集聚是一种有效的区 规模经济,用来指外在于企业、内在于产 域经济空间组织形态,所形成的集聚 经济具有正的空间外部经济特征。本 业(区域)的加总的规模经济。这种外部 文在界定集聚经济和产业集聚空间外 经济本质上就是空间外部性,是企业在空 部性概念的基础上,从共享、匹配和学 间接近过程中产生的效应,产业集聚的外 习三个方面对产业集聚的空间外部性 部经济理论是把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进行了深入的微观经济分析。 看作是某种外部经济在空间上的反映,或 关键词:集聚经济空间外部性微观 者说是空间91、部性的结果,也就是说个人 经济分析 和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邻近是为了从企业外 集聚经济的内涵及其基本形式 部获得某种节约或效率。马歇尔认为外部 经济划分为三种形式: 产业集聚是~种有效的区域经济空间 一是市场规模扩大的91、部性。同行业 组织形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效应一 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 般被称为集聚经济。所谓集聚经济是指企 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 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所带来的 活动,节约了原材料成本和单位运输成 经济效益和成本的节约。企业在集聚过程 本;集聚带来的外部效应增加了投入资料 中,由于知识外部性、中间投入品共享、风 或中间产品的可获得性;市场容量越大, 险分担、基础设施共享的作用,以及其他不 分工越细,并具有正反馈效应,具有累积 可分性的存在,会在产业层面形成规模报 循环的过程;建立共同销售中心,降低了 酬递增,虽然企业层面可能是规模报酬不 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成本,使平均成本 变的。随着整体规模的扩张,所有企业的平 明显降低,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 均成本都会随之下降,从而获得更高的生 二是劳动力供给市场。~方面,随着集 产率和竞争力。 群的扩大,通过本地人员培训就业、吸引外 胡佛(1937)提出集聚经济的三种基 地技工,从而形成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区域性 本形式:一是企业层面的规模经济,即内 市场;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区域内企业间自 部规模经济;二是地方化经济,即同一产 由流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变换率也高,劳动 业的不同企业集中在一个地方生产带来的 力快速流动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加大,也促进 经济效应;三是城市化经济,即各种类型 了信息、思想的传播和扩散,所以在数量和 经济活动集聚在一个地方带来的经济效应, 质量上提高了集群内劳动力供给的效率。 这种产业集聚的好处体现在城市范围区域, 三是信息交流与技术扩散。集群内企 城市起到了“仓储系统”的作用,在城市 业可以免费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业 范围内规模报酬递增。 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 空间外部性的内;iti ̄D基本形式 好地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 场开拓状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集聚经济的实质是91, ̄B经济,是针对 集聚区域内的微观集聚主体——单个企业 资源共享性 而言的。生产者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有 【一)共享中间投入品 许多优势,而这些优势反过来又可以解释 中间投入品的共享有利于生产的专业 化和规模化,如果中间投入品生产规模报 酬递增,即使最终产品生产是规模报酬不 变的,中间投入品的共享也会引起加总的 规模报酬递增,即总产出相对于总投入以 更快的速度增长,那么平均生产率将随着 总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因此,中间投入品 的共享是集聚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 假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最终 产品i的生产满足 y,:/f Ix ) (1) 其中(1+£ )/E 表示中间投入品的常 替代弹性;x (h)代表中间投入品h的使用 量,n 代表均衡时所使用的中间投入品的种 类数,同样也是中间投入品生产企业的数 目:两者都是内生决定的。 根据Ethier(1982),中间投入品是由 Dixit—stiglitz(1 977)的垄断竞争企业生 产。每种中间投入品的生产可以通过以下 生产函数来描述: Xj(h)=p Jli(h)一。(i (2) 其中I J(h)表示企业的劳动投入,B i为 劳动力的边际产出,OC 是企业i的固定成 本。从这一简单的生产函数就可以看出,每 种中间投入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基于式 (1)和式(2)的生产函数,得出企业i的 生产函数为: ,_[ ,(向)】 =( (3) 其中,L】表示中间投入品i部门的劳动 力的总投入,满足L J=n Jl J。 显然,式(3)是一个具有规模报酬递 增的生产函数,即表明最终产品的生产在 部门水平上满足总规模报酬递增,因为部 门i劳动投入的增加意味着中间投入品种 类的增加ni。由式(1),我们发现,可获 得的中间投入品的种类数越多,最终产品 的生产率也越高。 (二)劳动力的专业化分工 假定最终产品的总生产函数为: {n ) 删 (4) 其中,每个工人被赋予一单位的劳动 投入。任何工人都花单位的时间来生产产 品h,即 x(h)=p【I(h) 。 (5) 其中B是生产率参数,e衡量了工人 在专业化分工中的受益强度。显然,产品 h的生产满足规模报酬递增。值得一提的 是,l(h)可以理解为专业化水平的测度,因 为越多的时间配置在产品h的生产中,也 就意味着越少的时间做其他的工作。与中 间投入品共享模型相比,式(5)对应于前 121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一模型中的式(2),在式(2)中,每个产 品(中间投入品)的生产都存在规模报酬 递增。但是,这两个模型规模报酬递增的 来源是完全不同的。此处的规模报酬递增 来自于工人自身而非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企 业,而工人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则是缘于专 业化劳动分工。 基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生产 函数为: y=p n (L) 。 (6) 与式(3)一样,该生产函数也表现了 供需匹配性 假定经济中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在现 减,但递减的速度随着空缺岗位和失业工 人数量的增加而减慢,达到极限时,该函数 呈规模报酬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匹配的矛 盾是由于工人在决定申请岗位时缺乏协调。 实经济中,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 水平并不相同,劳动力与企业的供需匹配 需经一定的搜寻过程。显然,劳动力和企 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改善匹配质量、 提高匹配机会,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供需 匹配是导致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重要机制。 (一)改善匹配质量 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加总的生产 知识的模仿学习性 (一)知识的产生 Duranton和Puga(2001)将产品生 命周期理论引入集聚经济模型,将产品的 市场划为实验阶段和大规模市场阶段,当 个厂商决定从事某一产品的生产时,会 加总的规模报酬递增。然而,必须注意的 函数可表示为: 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程度由劳动力专业化 = (,at一 )=( 一√ “/c)c (10) 水平(以e衡量)决定,而不再是E(式 其中,n为企业数量,L为总劳动力, (3)中的中间投入品的替代弹性)。即劳动 均衡时满足1=L/n; 为固定成本,B为边 分工的细化能够提高生产率,并实现加总 际产出,u为不匹配成本,自由的进出机制 的报酬递增,总规模报酬递增系数由单个 使得均衡时利润为零,所以在均衡时企业 劳动者专业化分q-N酬递增效应的强度决 数量满足: 定。另外,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劳动 ,z=√ L/ (11) 者之间更为细致的分工,那么劳动分工的 同样,式(10)在加总水平上表现了 收益将由劳动力市场的容量决定。然而,这 规模报酬递增。这一加总水平上的规模报 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即劳 酬源白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当总劳动 动力市场规模的无限扩大,能导致分工的 力(L)增大时,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无限细分,从而提高生产率。 企业数目并没有成比例的增加,最后每个 (三)风险分担 企业雇佣了更多的工人。由于生产过程中 Marshall(1920)认为,当地企业由 的固定成本的存在,更多的工人提高了每 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而收益,因为它能够 个工人的人均产出。同时可以证明,劳动 获得稳定的劳动力(技能)供给。假设在 力市场出清时工人的预期工资为: 竞争的同质产品的市场上,每个最终产品 E(r,J1: 一5/4√ “/ (12) 生产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由此可见,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的扩 ( )=lP+ ( )】,( )一÷zlt(h)l (7) 大,每个工人的人均收入也得到提高,这 其中,1是企业的劳动投入;B是劳 不仅是固定成本存在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竞 动的不变边际产出;y反映了报酬递减 争引起的,也与匹配外部性相关:随着劳 的程度;E(h)是企业面对的;中击或者不 动力市场的发展,企业数目增多,从而使 确定性,其值在[一E,£]之间变动,均值 得每个工人能够找到与其技能更相匹配的 和方差分别为0和o 20假设每个企业面对 工作,即改善了匹配的质量。 相同的冲击,但相互独立,并且企业是工 (二)提高匹配机会 资的接受者,按劳动者的边际产出支付工 扩大劳动力市场可以增加工人与企业 资。可以证明,劳动力市场出清的预期工 之间的匹配机会。最普遍的途径建立在代 资为: 理人之间不协调的随机匹配过程中。该模 E(w)=p—y(L/n) (8) 型的核心思想为加总的匹配函数,即劳动 其中L为总就业,n是企业数量。 力市场的预期匹配数目为失业人员和空缺 而企业的预期利润为: 岗位数的函数,更为通俗的讲,就是预期 E(丌)=(y/2)(L/n ̄+(n-1/nXo 2/2y)(9) 成功匹配数目为劳动力市场买方和卖方的 式(9)右侧的第一部分反映了没有冲 函数,可以表示为: 击时的企业利润,随着报酬递减系数y的 M(U,V)=V[1一(1—1/V) ] (13) 增大,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之间的差距也 其中V表示可获得空缺岗位总量,U表 越大,企业的利润也越高;第二部分反映 示失业工人总量。并且假定所有的空缺岗 了劳动力共享后风险分担的收益,在;中击 位对每个工人的吸引力都相同。也就是说 方差既定的情况下,企业数量的增加将增 每个失业工人申请任何一个空缺岗位的概 加企业的收益。 率为1/V。虽然式(13)表现为规模报酬递 122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2年6期 面临多种生产流程的选择,企业要通过多 次实验才可以找到最优的生产流程,如果 该企业周边地区存在很多种可以参考的生 产流程,则此企业可以逐一模仿这些生产 流程从而节省实验的成本。显然,企业可 以参考的生产流程种类越多,其实验的成 本越低,因此不同种类产业集聚于一地有 利于降低实验成本、促进创新。厂商自多 样化城市中提高了知识创造效率的同时, 大量企业的集中也增加了城市的通勤成本 和土地租金等负外部性。因此,一旦企业 完成了实验阶段,进人大规模生产阶段,企 业就会考虑重新选址,即转入专业化城市。 (二)信息和知识的溢出 一般假定地区S的生产率是各地经济 活动密度的加权衰减函数,确切的说是产 出函数为标准生产函数与外部环境因子的 联合函数,其中外部环境因子为其他地区 产出的加权总和,其中的权重为衰减函数。 为了阐述的方便,令y。为地区S同质的制 造业产品的产出,则: 7s:【Ig(s,s3b[r(s’)】 ’J ( , ) (14) 其中p(Is,r )是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生 产函数,投入为劳动力l和土地r。g(s,S、)b [y(s、)ds、]是外部环境因子;其中g(s,S、)表 示空间衰减函数,它随着地区S和地区S、之 间的距离递减;b[y(s、)]为地区s的企业分 布密度。显然,这一函数在城市层面上呈 规模报酬递增,因为不论是通过城市经济 活动密度的变大还是城市地理面积的扩展 而引起的企业数量的增加,都可以实现规 模报酬递增地方化。 1埃德加・M・胡佛,王冀龙译区 域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90 2魏江,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 层解析【I].中国软科学,2004(1) 3.刘长全.基于外部性的产业集聚与 集聚经济研究——国外城市经济理论 研究综述f11.上海经济研究,20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