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羌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羌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来源:意榕旅游网
羌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羌族在青藏高原发育成熟,并取得相当成就后逐渐向外迁徒。其分布遍及中国西南、西北广大地区。传说羌人的\"炎帝\"部落较早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原农业文明的先驱。\"禹兴于西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后氏,也是以羌人为主体并与唐虞两个联盟部族在黄河流域完成的统一大国。进入中原的羌人炎帝族群,历春秋战国之际与中原其他族群融合,共同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中原羌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而留居于西部地区的羌人,仍保存其传统文化。\"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后汉书·西羌传》)。因其畜牧业发达,以\"牧羊人\"著称于世。据汉文献所载羌支部族户籍和兵员数额推测,其时羌人人口在1000万以上,相当于汉王朝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他布区域北达今新疆、内蒙古,南到四川、云南。他们在这片广阔的高原、山地间放牧牛羊,从事山地农业生产,丰富和发展其传统文化,为祖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进步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以后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羌人若干分支由于诸种条件和因素,逐步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各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地区建立\"后秦\"、\"西夏\"政权的羌人也渐次融合于汉族中,至今在一些羌支民族中仍部分地保持着羌文化的一些因素,仍自认是羌人的有约100万人。

春秋战国时,以河湟为中心的羌人部落发展了生产,经济发展需要

向外扩张,而东阻强秦,只能向西南及西北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已先后迁到岷江上游等;至迟在西汉时,羌人已由西北南下到岷江地区。秦汉以后岷江上游一带即一直有羌族居住。之后的宕昌、邓至羌在其势力扩张后都曾统治过岷江上游一带。这些再度迁入的羌人部落与当地原有的羌人部落,其后逐渐混合共同构成了现在岷江上游一带羌的祖先。

西北羌人南迁,是因强秦压迫,受挫而回撤。其影响固然不小,但他们绝不是首先进入西南地区的拓荒者,当地早有其同族居住。

自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包括岷江上游在内的川西广大地区,存在一种\"石棺葬文化\"。专家认为,这一文化由青海羌文化发展而来。以时空对照的方法来看,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主人就是司马迁称为\"冉、駹\"的族群,他们是奠定今天羌族族源的基础。之后白马羌、牦牛羌、白狗羌、邓至羌、常项羌也都先后到达过岷江上游,共同成为今天羌族的来源。唐宋以后,中原王朝对羌区的统治更加深入。明代推行土司制度,清代实行改土归流。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时,曾成立北川、茂县、汶川、理县苏维埃政府。解放后,实行社会改革,建立一个自治县。1987年,茂汶羌族自治县撤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