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试卷(B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专业: 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A 2.C 3.C 4.D 5.A
二、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并说明原因。每小题3分,共15分)
1.√ 2.×
改正为:当时间片过小时,进程调度时间所占比重加大。若仅回答:时间片越小,响应时间可能加大,给1分。
3.×
改正为:就绪队列为空,等待队列可能不空。 4.× 5.√ 三、填空题(每空 2 分,共20 分) 1、程序员接口,操作员接口
2、工作区(数据块),PCD(进程控制块) 3、动态重定位
4、为实现设备的独立性和将应用程序中的逻辑设备名映射为物理设备名 5、输入输出设备,相同 6、临界区_
四、解释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1、“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简称“多道系统”,即多个作业可同时装入主存储器进行运行的系统。在多道系统中一点必须的是系统须能进行程序浮动。所谓程序浮动是指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不影响它的执行。多道系统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2、抢占式进程调度:属于优先级调度算法的一种。任何时刻都严格按照高优先级进程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原则进行调度,既优先级高的进程可抢占在处理器上运行的优先级低的进程的处理器而优先运行。
3、程序的并发执行:指两个程序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叠的。并发执行是现代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原理(B)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
的一个基本特征。
4、记录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再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记录式文件可以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项。每个记录可以独立存取。
5、进程上下文:是进程执行活动全过程的静态描述。具体说, 进程上下文包括计算机系统中与执行该进程有关的各种寄存器(如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寄存器PS等)的值,程序段在经过编译后形成的机器指令代码集(或称正文段)数据集及各种堆栈值及PCB结构。
五.计算题(第一小题8分,第二小题12分,共20分) 1.解:(1)电梯调度算法的处理次序为: 5 8 1 4 3 6 2 7(得4分)若写出5 8(得1分)若写出5 8 1 4 3(得2分)
(2)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的处理次序为: 5 8 6 2 7 1 4 3(得4分)若写出5 8(得1分)若写出5 8 6 2 7(得2分)亦即:前2个对(得1分)前5个对(得2分) 2.解:(1)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最佳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7;(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6。(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可以降低缺页次数。(2分)
(2)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9。(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10。(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对先进先出算法而言,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反而出现缺页次数增加的异常现象。(2分)
六.综合题(第一小题4分,第二小题6分,共10分)
1.解:逻辑地址[0,65],对应的主存地址为600+65=665。
逻辑地址[1,55],因为段内地址超过段长,所以产生段地址越界中断。 逻辑地址[2,90],对应的主存地址为 1000+90=1090。
逻辑地址[3,20],因状态为1,即该段在辅存中,故产生缺段中断。 2.(1)可能会发生死锁(2分)
例如:进程P1,P2和P3分别获得资源S3,S1和S2后再继续申请资源时都要等待(2
操作系统原理(B)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3页)
分),这是循环等待。(或进程在等待新源时均不释放已占资源) (2)可有几种答案:
A.采用静态分配(2分)由于执行前已获得所需的全部资源,故不会出现占有资源又等待别的资源的现象(或不会出现循环等待资源现象)。(2分) 或B.采用按序分配(2分)不会出现循环等待资源现象。(2分)
或C.采用银行家算法(2分)因为在分配时,保证了系统处于安全状态。(2分)
操作系统原理(B)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