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认真观看、认真试探的良好适应。

二、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进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式。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学生试探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时安排:6时

第一时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普遍性。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看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欢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爱好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适应。

三、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此刻已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超级漂亮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

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咱们就一路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形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漂亮,并通过故情形节将小孩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情愿观看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讨活动

、任意观看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别离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址?把你的发觉告知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份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爱好地观看,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进展——数就存在于咱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欢乐。)

二、探讨数数规律

师:适才你们的汇报都超级好,可是教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依照必然的方式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如何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量小的,再数数量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侧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以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势?你们以为别的小组方式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址?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式认真观看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相互启发进程中感知熟悉,完善熟悉,并感受到如何评判自己、评判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进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搜集信息的机遇,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堂成了学生探讨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丰硕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切

、寻觅躯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相互观看、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觅校园里的数(可率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进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类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讨,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量的意识,使学生在彼此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制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时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忙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看,试探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二、选用哪个钉子好?

(依照生活体会,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索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式和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可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看,试探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看,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必然的生活体会,因此上的成效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犯错。

第三时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慢慢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明白得。

二、教学流程:

、指导学生观看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题。

二、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以为哪个重画“”,哪个轻画“≈ties;”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你学到了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