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单元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畅游文本
秀山县龙池镇中心校 杨 菲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将带领着孩子们畅游祖国的大江南北,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家乡的情感。读着那些简短却美丽的文章,我真是“身未动,心已远”,我出窍的灵魂在那些景色优美饱含民族特色的地方尽情的游历,那份惬意那份悠然并不亚于亲临其地。于是,我思考着如何让孩子们也如我一般放飞自己的心到那些美丽的地方去畅游一番。我决定以“旅游”的方式让孩子们进入文本,以“观光者”的身份与文本对话。既是“旅游”,孩子们就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向,他们的选择就完全有可能不与我同谋,为了自己在课堂中不至于被动,备课时我整合了整个单元,不再如往常扯散一个单元把每篇课文孤立起来;上课时也不再按常规出牌,而让学生自主选择每天要学习的课文,即:学生选择到其中的哪个地方旅游,我就带着大家学习相应的课文。回想整个单元的教学,真感觉是惊喜多多,收获多多。
一、层层激情,勾起学生游览美景的欲望。
在课件制作时,我制作了一张仅有红色的“中国”二字的幻灯片作为单元总导入的第一张幻灯片,并让孩子们带着中国人的气势读 “中国”二字,轻轻的触碰了孩子们那颗幼小的爱国之心。接着,我播放了奥运会开幕式和阅兵式的截取视频,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中国的强大,也切实感受生在中国的光荣与自豪,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开始膨胀。紧接着,课件打出我国东、西、南、北、中最具影响力的名胜古迹幻灯片,辅以我动情的介绍,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早已蓄势待发,心也早已飞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于是,一句简单而平常的“想到咱们中国的大江南北去看看祖国河山的美丽与壮观吗?”轻松的带着孩子们迅速进入了文本。
1
二、整合贯通,在对比中感受各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
四篇课文介绍了不同的美景与不同的民俗文化。因此,一堂课中我让孩子们不拘泥于某一篇文章的孤立学习,而是让孩子们拉通四篇课文对比着学习,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去品读异地、异景不一样的美丽,感受异风、异俗不一样的风情。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升华。
三、收集资料,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
简短的四篇课文轻松学过,孩子们的心依旧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穿越,不愿停留,这个说如果能到九寨沟去摸摸彩色的水就好了,那个说我真想到海南去吃点新鲜的椰子拣点漂亮的贝壳……是啊,孩子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指导他们去收集自己所向往的美景资料,介绍那里的景、物、人已不是难题,激情已到,只需点拨。孩子们的能力也着实让我不可小觑,特为此单元开展的“我心中的香格里拉”班会课上,有的如讲故事般声情并茂的描述着海边拾贝的快乐,有的扮演成导游为大家介绍长城的雄伟并简单介绍长城的建造历史,有的还请父母帮忙打印了三峡大坝的图片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了大坝开闸的壮观……孩子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介绍得也不专业,但我却看见了孩子们的成长,我暗自高兴!
四、小小练笔,让孩子们放眼祖国胸怀家乡。
放眼祖国,满目的美景佳地。轻轻的点拨一句“我们的家乡——丰都也有那么多美景,让我们夸夸咱们的家乡吧!”孩子的心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收集和发现身边的美!于是,滨江路、雪玉洞、南天湖这些熟悉的名字开始被孩子们频频提及。我在“夸家乡”口语交际课中首先大量的投影了丰都最具特色的鬼城名山、南天湖风景区、雪玉洞和新县
2
城夜景图片,然后利用课件展示丰都的特产:三元柚子、栗子大米和仙家豆腐乳,接着又投影丰都人民劳作、生活的图片,让孩子们从丰都景美、物美、人美三个层面去夸自己的家乡,孩子们在图片的提示下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真切而实在的赞美着自己的家乡。一堂课下来,大家意犹未尽,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并让孩子们回归课文学习写作方法:可以仿照《北京亮起来了》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写咱们的家乡丰都;也可以仿照《葡萄沟》各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丰都的景、物、人;还可以仿照《难忘的泼水节》具体的介绍丰都的民俗,比如开庙会时的情景;当然也可以仿照《日月潭》具体的介绍丰都的美景。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自己最想介绍的内容和方式。练笔中,孩子们积极的状态让我倍感欣慰。
初尝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让我这个小学教育的中年“实习生”真切的感受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看来,在教学中,邓小平的“管他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的理论也是通行的。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