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2020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0分)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盘盂(yú) 丑恶(wù) B.雨雪霏霏(yǔ) 花蕊(ruǐ) ....C.华罗庚(huà) 鲍浩然(bào) D.追悼(dào) 剥削(xiāo) ....2.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耽搁 赴汤蹈火(汤汁) B.脆弱 见微知著(明显) ..C.严峻 无济于事(帮助) D.顷覆 锲而不舍(雕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老师的故事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B.经过一节课的紧急大扫除,我们学校立刻万象更新。 ....C.刘叔叔特别喜爱唐诗,一首首经典,他总能信手拈来。 ....
D.直到残灯末庙,春节才算是接近尾声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学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B.他坦诚地接受并认可了同学们给出的合理建议。 C.在毕业典礼方案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D.这种不珍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非常可耻的。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即兴演讲前,应该先打腹稿,理清思路和重点,同时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B.《金色的鱼钩》一文,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 革命的高贵品质。
C.《两小儿辩日》一文,展现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物形象。
D.《真理诞生子一百个问号之后》接时间顺序,依次引用了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发现“大陆漂移学说”“酸碱反应”“脑电波的变化”等具体事例,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联系语境,看拼音,写词语。(5分)
6.男孩蹲在地上,无助地看着xī shuài( )蹦来蹦去,母亲jīng huāng( )地把孩子拉进怀里,不住地道歉。男孩yī wēi( )在母亲怀里,阳光照射在他zhì nèn( )的脸上,不远处的chuī yān( )袅袅升起。
三、积累、理解与运用填空(18分)
7.漫漫人生路:“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_______,被初阳_____________了……”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感叹时光飞逝,却没有消沉颓废的情绪,与苏轼《院溪沙》中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精神振奋。 8.拳拳爱国心:司马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张思德同志为_________________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李清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体现了这样的伟大生 死观。
9.悠悠离别情:“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
1
“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___。”在即将毕业之际,我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四、“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7分)
10.结合《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四本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介绍一下《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不超过50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具体事例说说《骑鹅旅行记》中小主人公尼尔斯的缺点和优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小说三要素,说说这几本外国名著的共同点。(至少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不觉中,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过这句话,你能用两个词语形容《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特色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分)
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1.在横线上补全古诗。(2分)
1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中“衙斋”指的是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对比两首古诗,都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竹石》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志 向,《墨竹图题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情感。(3分)
六、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练习。(10分) 材料一:
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6.76%的学生在家上网,上网所用工具为手机的占71.14%。显然,这与本世纪初,学生主要是在网吧里沉迷网络的情況已大不相同。使用固定电脑终端时的沉迷状态比较容易被发现,而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时的沉迷状态却变得更为隐蔽。正是这种更隐蔽的沉迷,让学校和家长失去了对孩子使用网络的掌控能力。
材料二:
对青少年而言,其认知发展并不完善,行为自控能力薄弱,不加引导地让他们纵身于纷繁 复杂的网络世界,必然会出现难以甄别是非善恶、无法有效趋利避害的恶果。可怕的是,我们 对互联网和手机使用的监管,无论哪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如果不能“亡羊补牢”,可以想 象,后果会更槽糕。
材料三: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长管杰指出:“家庭教有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根基,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为重要。”亲子关系不和睦的家庭中,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孩子在缺少现实交往,为寻找寄托的情况下,更容易沉迷网络。专家指出:“家长要对孩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识别与解决,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此外,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行为,家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堵”或“施压”,应以“疏”代“堵”。作为最接近孩子的人,父母才能进行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管与保护。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手机的使用使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变得更隐蔽更严重。 B.认知发展完善、自控能力较强的青少年可以自由使用网络。 C.父母对于孩子的网络行为能进行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管与保护。 D.材料一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5.以上三则材料都与青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有关,材料一侧重于介绍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侧重于介绍其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侧重于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则材料环环相扣,发人深省。(4分) 16.材料三中引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的话,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7.认真阅读材料三中的画线句子,你认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疏”的方法有哪些呢?请列举两种。(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临刑前的较量》,回答问题。(12分)
临刑前的较量
隆隆的炮声由远至近,解放军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重庆近郊。阳光即将照进白公馆集中营。特务头子徐鹏飞出现在关押共产党人许云峰的地窖门口:“许云峰许先生!”
侧坐在地窖深处的许云峰,回转过瘦弱无力的身体。苍白的脸色,隆起的颧骨,在他的脸 上显得十分突出。他已被折磨得衰弱不堪了。可是,他的两只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带着永不熄 灭的威力,毫无畏惧。
“我特地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徐鹏飞笑了笑,“国军全线溃退,重庆已经危在旦夕。 我想,你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
“当然高兴。”许云峰毫不掩饰,由衷地笑了。 “事实完全如你所料,但我们已准备好了炸药,共军一旦进入市郊,重庆这座有名的山城, 就不存在了。”
许云峰忽然朗声笑了:“我丝毫不担心,在黎明前消失的不是山城,而是见不得阳光的鬼 魅!雨过天晴,山城必将完整地归还人民。
笑声使徐鹏飞心头一惊,他更加不安了。
“还有个消息,我也不想隐瞒。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但你是看不到了,此时此地,许 先生又是何心情?”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
许云峰淡淡地笑了笑:“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我选择了革命的道路,我感到自豪。我 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为了人民奋斗牺牲,我感到无穷的力量。人生 自古谁无死?我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 此时此地的心情。”说完,他慢慢站了起来,直视着徐鹏飞:“你此时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听到这意外的问话,徐鹏飞茫然不知所措。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许云峰不屑再讲下去,他神色自若地站在高 高的石阶上,忽然回头,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大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本文节选自《红岩》)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临刑前的较量”中许云峰听到的三个消息。(各不超过8个字)(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1自然段中,“阳光即将照进白公馆集中营”一句,有什么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对许云峰的外貌描写中,“瘦弱无力”“衰弱不堪”与“炯炯有神”等词语之间是否有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认真阅读短文最后一句话,完成练习。(4分)
(1)筒要分析这句话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以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30分)
八、习作。(请另附纸)(30分) 22.题目: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拼搏、理智、宽容、乐观……”;
(2)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感情真实,500字以上。不出现真实的校
名、人名。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