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溶溪镇中学 张宗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大概内容。
(2)了解与本文主要人物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品味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体会智取生辰纲的“智”。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而掌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与现代语不完全一样的白话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知道吧?从何得知?(电视剧、原著)那老师就来讲一段。
话说张无忌一行人那日从山上下来,迎面碰到一女子,腰佩倚天剑,那女子正是赵敏,于是一行人来到了赵敏的绿柳山庄。众人步入山庄,只觉布臵精巧雅致,水池清澈,池中花不多,清香拂人。水阁上已设两桌宴席,众人落座,赵敏先干一杯,说:“这是十八年陈酒,各位请喝。”杨逍等处处小心,细看酒杯酒壶并无异状,便去疑心,放怀饮食。赵敏豪爽,菜必先尝。席间,张无忌问:“赵姑娘这剑不知从何而得?”赵敏解下剑放在桌上,说:“我不胜酒力,进去换件衣服,片刻便回,各位慢用。”也不取剑就离开了,众人等了良久不见赵敏回来,按奈不住,周颠取剑,觉得很轻,拔剑一看,并非金光闪闪削金如泥的倚天剑,乃一柄木剑,是檀香木所制,发出阵阵幽香,周颠还剑入鞘。众人告辞出庄,赵敏相送出山庄。众人策马驰骋,杨左使总觉不对劲,周颠笑说:“赵敏只是女孩子家胡闹,杨左使光明顶一战之后,变成惊弓……”语音未落,倒下马来……
张无忌一行人怎么中的毒? (荷花的香气和檀香木的香气混在一起就是剧毒)
这与我们哪篇课文情节非常相似? (智取生辰纲) 杨志一行人中的什么毒? (蒙汗药)
第 1 页 共 7 页
如果也用什么加什么就是剧毒来表示呢? (好酒加蒙汗药) 荷花的香气和檀香木的香气本身无毒,可蒙汗药本来就有毒啊?
其实真正迷倒杨志一行的是人。 (卖枣子的加卖酒的!)
是的,七人加一人就成了剧毒。《水浒》是古典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浒》的“智取生辰纲”,来看看杨志一行人怎么中的迷药,失了生辰纲? (板书、出示课题、作者)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为复述作准备。
同学们,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纲”是成帮结队地运送货物的意思。杨志以前曾为皇帝运送过奇花异石,那叫“花石纲”。“生辰纲”就是运送寿礼,梁中书为了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置办了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准备派武艺高强的杨志押送去东京。
2、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情节,要求说话要简洁清晰,内容要完整准确。
出示课件: 请你讲故事! 要求:说话要简洁、清晰,内容要完整、准确,处理好详略。 让一位学生复述后,其他同学点评并作补充,教师再引导共同梳理主要情节: 出示课件: 主要情节 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 三、精读课文,赏析小说的人物、环境
1、梁山好汉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他们的英雄气质是小说中最吸引我们眼球的东西。刚才听了吴用等人的下毒情节,你觉得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让学生默读相关语段——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明确: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试结合孟子这段话,分析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里?
① 智用天时(天气炎热):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何以见得?有何用意?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说得太好了!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 生:环境描写。 师:有何作用?
生:引出杨志与厢禁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 2 页 共 7 页
生: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打,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双方在炎炎烈日下赶路】
过渡:好!我们继续老话题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还体现在哪里?
②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林):
【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烈日下的黄泥冈】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受害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P140第2段)“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过渡:分析得有道理。还有发现吗?
③ 智用矛盾(运送队伍内部不合):
还智用杨志一行人的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
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之前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心内自恼他。在松林中休息杨志又来打,但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老都管也来干涉,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师:老都管干涉,杨志为什么不回击?
生:杨志虽是押送首领,但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师:何以见得?
生:P137倒数第5行,军汉们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表明他才是真正主人。
生:从P139—140老都管的一番话,尤其是一个“喝”字也可看出来。 【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杨志逼军士赶路】
教师小结:由此看出,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过渡:分析得真好,智用了天时、地利和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那最终让杨志一行迷倒的是──
④ 智用计谋(乔装惑敌、卖酒诱敌):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 3 页 共 7 页
智用计谋 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教师小结: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却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由此可见,晁盖一伙真是足智多谋。 【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巧放蒙汗药】
2、杨志失陷生辰纲,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如果说有,那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明确:变时辰 逼赶路 斥虞侯 顶都管 审枣贩 防酒客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本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明确:
① 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 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 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 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 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板书)
展示课件(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第 4 页 共 7 页
逼赶路、斥虞侯、顶都管、审枣贩、防酒客„„ 三、理解作品主题
1、如此看来杨志并非无“智”,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老江湖啊,他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 出示课件:
探主旨 杨志并非无智,那么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明确:
外因:天气炎热 对手高明(斗智) 内部失和(关键)
内因:性格方面(暴戾、专制) 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 思维方面(思维定势)
① 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展示课件: 军健 虞侯 老都管 无不怨恨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欠理智,人不和。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② 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之计比青面兽杨志之智来得高明,棋差一着,束手束脚。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课件: 杨志失败的内因:粗暴蛮横 急功近利 欠理智 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外因:天外有天 棋差一招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杨志更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说他“蛮横”是不错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军阀作风,棍棒纪律,以致他的饿部下一路怨声载道,离心离德。他在押送队伍中没有威信,呀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事前他没有把道理讲明白,不把纪律规定好,当然无法使大家齐起心来,战胜困难。单靠打骂,最后黔驴技穷,指挥陷于僵局,他们行到黄泥岗时,杨志已彻底陷入孤立。
“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
2、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杨志最终妥协,和他的人生理想有很大关系,他“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我们来看看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
第 5 页 共 7 页
杨 志 1、杨志失花石纲丢官; 2、汴京城杨志卖刀; 3、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4、杨志比武获重用; 5、杨志押送金银担(生辰纲); 6、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三代将门之后”,本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已渐衰落。然而他身怀绝技,岂能屈居人下?虽然现实困窘和仕途失意,但他并没有过“落草为寇”的想法。他实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因而他只得走一条投靠并效命于朝廷权臣的道路,以便日后能光耀门庭。他巴结、依附梁中书,为押送生辰纲一事恪忠尽职,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他的失败,不仅从反面衬托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机智,更说明了奴才道路破产的必然性。 教师补充介绍:
人称“青面兽”,是杨老令公杨家将之孙,三代将门之后,武举出生,官至殿司制使,不想命运多桀。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秋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超,提拔他为监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不料又被晁盖等所劫。走投无路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3、从杨志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愿意落草为寇吗?(不愿意)
《水浒》中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哪些?林冲(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宋江(怒杀阎婆惜)等
从这些梁山好汉的经历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品的主题思想,四个字表示──官逼民反。
出示课件: 主题──官逼民反 4、简介施耐庵及《水浒传》 施耐庵及《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他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五、激发课外阅读
第 6 页 共 7 页
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杨志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课外请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衷心祝愿同学们走进古典文学殿堂,收获知识宝藏!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导入
文章叙述了哪两种矛盾?
二、结构特色
1、你觉得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2、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假若从晁盖、吴用等角度来叙述故事,应该怎样叙述?作者为什么不选这个角度?
三、语言特色
《水浒》的基础方言是元代的江淮话,又是古代文人所著,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通话不尽相同。试从课文中把这类词语圈出来,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辨析。
四、创新阅读,思维训练
如果你是押送生辰纲的杨志,你有没有办法用你的慧眼发现吴用一伙貌似天衣无缝的表演?
五、拓展
1、话说《水浒》
关于《水浒》的歇后语、谜语、绰号、精彩片段。 2、辩证看《水浒》
“义”与“法”的辩证关系,“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衬托
杨志(个像) 吴用等人(群像) 送 取
智
失 得
精明能干 小心谨慎 用心良苦 天 地 人 谋
粗暴蛮横 急功近利 足智多谋
随机应变 团结应战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