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瓶车常见危险现象及其管理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隧道电瓶车运行常见危险现象及其管理对策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黎向平

地铁施工中,电瓶车运输重量大、灵活轻便、速度快,但因其作业的流动性、频繁性往往容易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其事故发生的普遍性和危险性应引起足够重视,只有透过危险现象分析其本质原因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才能确保生产安全。

一、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程序:

机电工程师熟悉掌握机械电气工作结构原理及维修技巧 安全工程师熟悉掌握机械电气工作结构原理 机修工熟悉掌握机械电气工作结构原理,常见故障及维修技巧 值班工程师熟悉掌握机械电气工作原理 电瓶车司机基本熟悉掌握机械电气工作原理及驾驶技巧和应急处理能力 行车故障停车、溜车 停止使用,检查维修 停止使用,报生产厂商维修 正常行车 1

二、常见电气故障危险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和管理对策: 序号 电气故障危险现象 原 因 分 析 1. 蓄电池频繁更换,总电源线随车运动,受到的震动大,接线端接触不良,机械折断或烧断。 2. 保险丝受振动熔断。 3. 振动引起电线电缆的基本走向和连接损坏,电气柜与各控制部件之间联线接头松动。 1. 辅助电源线路接触不良。 2. 插头和插座随车振动造成在行驶过程中接触不良。 空压机的电源线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不规则的震动,松动后造成接头处接触不良,电流过大,熔断空压机电源的接头部份。 按扭损坏接触不良。 辅助电源线路接触不良。 辅助电源线路接触不良。 错接输入、输出的直流、交流电压等级或输入输出的电流。 电气故障专项管理对策 每班前检查机车各种仪表是否正常指示,发现线路的插头、插座、接头等接触不良有熔蚀现象或松脱的1. 要及时紧固或更换。 观察电源指示灯正常发亮后,观察空压机是否工作,压力是否上升,空压机工作额定压力达到额定压力2. 的要求(参考出厂参数证明:如0.6Mpa后是否停机,保压性能是否达到额定时间(如16.5分钟)下降(如0.01Mpa)。 3. 灯光、电铃、指示灯、刹车保持良好状态,灯光、喇叭、刹车不正常工作电瓶车不得进入隧道。 4. 蓄电池应及时检查和充电,避免机车行驶过程中出现电压不足,电瓶车溜车现象。 5. 不得在驾驶室操纵台面板上放置工具和水杯,预防仪表受到破坏。 6. 认清各控制线路的电压等级,预防人为损坏。

三、常见机械故障危险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和管理对策: 序号 机械故障危险现象 1. 2. 3. 4. 原 因 分 析 电瓶车行走的路轨连接板螺丝松脱,路轨错位没有及时复位紧固。 两条直行路轨高低不一。陡坡与平坡成夹角,过度不平滑。 转弯弧度大,渐变比较急,路轨起伏不平,产生离心力。 路轨与压板之间、轨道与轨枕面之间间隙大,行车时跳动摇晃,重心失去平衡。 5. 行车速度过快,没有根据车载重量及时控制车速。 1. 电瓶车整机没有电 电瓶车在行驶过程中时2. 开时停 电瓶车空压机没有电源3. 不能自动充气保压 空压机手动加气按扭不4. 灵 运行过程中有时电气制5. 动刹车失灵 声音和亮光报警信号失6. 灵。 7. 电机仪表烧毁 1. 电瓶车脱轨、翻侧。 1. 制动缸弹簧作用行程没有定期调整,闸瓦磨损到制动行程为零,机车没有任何制动。 闸瓦抱闸不紧,刹车不灵,2. 2. 电瓶车(常闭式或常开式)停留在雨淋、雨天或有油污的坡道上,磨造成整机溜车。 擦力减小,形成下滑惯性。 3. 路轨受到泥浆、油脂、液压油等污染降低了磨擦系数。 3. 电瓶车平板脱节溜车。 4. 电瓶车车轮过度磨损。

插销和连接板没有定期检查,没有及时更换,没有连接保险链条。 路轨变形,车轮变形偏磨。 2

5. 机车不能停车 效率降低、零部件迅速磨耗6. 引起事故。 7. 电机及齿轮损坏。 当手柄意外扳断时没有迅速把启动钥匙拨回零位,使变频器断电。 润滑不良,没有按规定涂润滑脂保养机械。 机车运行用反档刹车。 机械故障专项管理对策 1. 采用常闭的本质安全型电瓶车。在刹车失灵状态下,让闸瓦始终抱死轮子,降低下滑惯性,达到自动停车的目的。 2. 电瓶车前、后配置液压锚具,在发现溜车时及时抛锚,让电瓶车减速停车。 3. 在电瓶车停留的路轨上抛砂,增大电瓶车与路轨的磨擦力,让电瓶车保持静止状态。 4. 及时维修,机械电气设备各部件,使机车运行在安全状态,发现隐患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 5. 机车运行试验严禁用来反档刹车,以免造成电机及齿轮的损坏。 6. 进入盾构机台车前设置一横档,缓冲和阻挡失控的电瓶车。 7. 电瓶车进入指定停车位置时派专人对电瓶车发出电铃警示信号。

四、常见管理失职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和管理对策: 序号 管理失职现象 原 因 分 析 1. 岗位责任不明确,思想麻痹,没有接受机械和电气的安全驾驶技能教育。 2. 作业人员更替频繁,无证上岗,没有做到专人专机,操作失误,经验不足,危机面前,应变能力差。 3. 路轨上有油污或水泥浆。 4. 长期离开机车,没有把主开关断开,没有将手刹扳到制动位置。 5. 电瓶车中途停车不放稳两个挡轨器,电瓶车失控溜车。 6. 路轨尽头停车前2米范围没有设置挡轨器。 7. 机车不使用时,放置在洞内的滴水处。 8. 没有掌握电器常规制动、空气制动、手制动三种制动系统并熟悉其操作规程。 9. 电瓶车连接的专用插销和平板锁链没有检查,插销和连接板磨蚀断裂,造成平板脱落溜车失控。 10. 司机酒后作业,疲劳驾驶,行车时瞌睡或吃东西或看报或听耳机等不利于集中精神驾驶的行为。 11. 非专业维修人员擅自维修、调整原有设备设置好的控制参数,人为造成故障。 1. 电瓶车与作业面立体空间有效安全距离不足,司机疏忽大意,造成交叉作业面受到撞击破坏。 2. 电瓶车司机发现前方作业人员(如:测量人员)后没有及时减速并鸣号警示,作业人员没有及时撤到安全距离避让。 3. 没有按照声、光警示信号和指令操作,违章行驶。 4. 作业人员躲避电瓶车司机的监督,偷搭电瓶车进、出隧道。 5. 作业人员在未停稳的电瓶车上行走、搬运等作业。 6. 在电瓶车行走的路轨内、外障碍物没有清理干净,行驶过程中造成电瓶车脱轨甚至翻车。 7. 在变压器附近和隧道拐弯处没有按要求提前减速,鸣笛,作业人员躲闪不及。 8. 超速不按规定停车,驾车睡觉,两车在同一轨道方向行驶时碰撞。 9. 装载材料时重心偏移没有捆绑。 1. 发现隐患,知而不报,没有及时整改,带病作业,侥幸心理。 3 1. 溜车 2. 电瓶车与作业人员碰撞、摔伤、挤压、辗压。 3. 检查、维修流于形式 2. 机修工对电瓶车、轨道等相关设施检修工作不到位。 3. 没有落实联合检查制度,出现过的故障没有记录,维修质量不具有可追索性,责任心不强。 4. 没有专人检查电瓶车行走的路轨状况和设备与电瓶车的安全距离。 5. 交接班没有在现场共同检查确认后再交接,交接班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管理失职现象专项管理对策 1. 狠抓电瓶车驾驶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人员固定,做到专人专机。 2. 井底司索工负责检查确认每个平板车中所载物件的重量及其外型尺寸并对所运物件捆绑牢固后才准许电瓶车进入隧道,严防所载物件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坠落,甚至碰撞管线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 盾构机台车尾部设置工字钢活动横档,电瓶车进入前电瓶车司机停车检查横档状况,确认安全状态后解锁,进入机头作业面,装卸完成后,离开盾构机尾部时由电瓶车司机对横档进行复位,并闭合红色警示灯。 4. 落实专人巡检轨道,确保轨道状态良好,无障碍物,畅通无阻。 5. 落实检查维修签字制度,保证维修质量具有可追索性。 6. 发现作业人员要鸣笛起警并减速停车避让,遇到不明景物时要停车检查,确认安全时才能通行。 7. 进入复杂路段前100米前设置行程控制开关,触发声、光警报,呜笛示警,提醒司机鸣笛并提前通知前方作业人员紧急避险,预防前方作业人员因躲避不及而造成伤害。 8. 落实维修质量可追索性制度,强化责任落到责任人,杜绝机车带病行驶。 9. 作业人员不得搭乘电瓶车,对违章者进行重罚。 10. 机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相反,应遵循看着速度显示来减挡的原则。 11. 两车在同一轨道方向正常行驶时,相互间隔距离应不小于100米。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