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1.11.21.31.4
考前知识浏览
宁夏师范学院招生简章......................宁夏师范学院专业目录........................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第二章2.12.22.3
宁夏师范学院专业综合介绍.................宁夏师范学院专业就业解析.................宁夏师范学院各方向对比分析.......
第三章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3.23.3
报考数据分析..............复试信息分析..............导师信息了解........
第四章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4.24.3
参考书目分析..........真题分析................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第五章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5.25.3
政治英语复习技巧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
第六章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复试6.16.2
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
宁夏师范学院(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研究(地方文学文献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指导老师:虎维尧赵耀峰唐宋文学指导老师:赵耀峰冯敏元明清文学指导老师:刘衍青
中国古典文献研究(地方文学文献研究)指导老师:田富军安正发
【学科概况】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本学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古
代文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科上作出创新性的成果的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国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但在提升素质,升华思想,增加内涵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是在文化节大有用武之地。相较于文学类的其他专业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的就业率比其他专业要高,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少高校都是热门的专业报考人数众多。
【就业方向】
在全国各级机关、新闻出版单位、大中专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工作。
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的考试范围为:
2020年宁夏师范学院招生简介: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
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宁夏首所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学校。2016年成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自治区“互联网+教育”重点建设单位、自治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校,是“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会议成员单位、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深深扎根宁夏南部山区,以服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几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0000余名,被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8434.16平方米,
教学行政用房12075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59900平方米。实验楼面积25218.8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94万元。图书馆馆藏中外纸质图书81.94万册,生均图书拥有量105册,纸质报刊1057种,电子图书86.5万种,拥有国内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现有教学单位12个、科研单位2个、直属单位4个、党群行政单位18个。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重点实验室1个,宁夏“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1个、重点学科3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2个,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2个、培育平台1个,自治高校新型智库1个。有校级重点学科17个、研究(工程)中心6个、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7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547人,其中专任教师381人,另有外聘教师56人,折合教师总数409人。专任教师中,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94人,占77.17%;高级职称教师200人,占52.4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7人,占80.58%;区外高校学缘教师242人,占63.52%。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区第四批“国内外引才312计划”1人,自治区第五批“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3人,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人,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自治区优秀青年骨干人员1人、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人,自治区“塞上名师”1人,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10”人,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9·奖章5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人,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1人,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1人,固原市“六盘英才”1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截至2019年6月,有全日制本科生7113人(含公费师范生1099人)、本科预科生161人,专业学位研究生82人,成人教育业余学生1238人,折合在校生人数7768人。学校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与宁夏大学实施联合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
学、青海大学、湖北大学、西安音乐学院、韩国又松大学、斯里兰卡东南大学、印度夏尔达大学、突尼斯国家高等教育学院、新西兰马尔伯勒理工学院、波兰琴希托霍瓦技术大学、马来西亚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屏东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86所国(境)内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20多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和服务合作协议。
学校先后2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连续五年获固原市“平安校园”称号,被固原市评为“园林式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战略,以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为契机,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对接社会行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宁夏、面向西部、辐射周边,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是宁夏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2012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2018年,养资格,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教学单位12个、科研单位2个、直属单位4个、党群行政单位18个。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8434.16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2075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59900平方米。实验楼面积25218.8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94万元。图书馆馆藏中外纸质图书81.94万册,拥有国内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547人,其中专任教师381人,专任教师中,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94人,占77.17%;高级职称教师200人,占52.4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07人,占80.58%;区外高校学缘教师242人,占63.52%。。
学校与宁夏大学实施联合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北京师范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台湾屏东大学等86所国(境)内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20多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和服务合作协议。
【招生类别与专业领域】
招生类别: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中国语言文学、化学;
【专业领域】:
注: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计划数为准。【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四)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五)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
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方能报考,且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已进修完六门或六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并有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②有公开发表的与学士学位水平相当的本专业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③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④同等学力考生须在网上报名后向我校提交能证明本人具有报考资格的材料原件。⑤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同等学力报考,报考须符合前款(3)中②、③、④、⑤项条件,并须提供本人本科期间不少于12门的课程成绩单(由教务部门提供)。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的证明,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6.非应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须具有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或幼儿园等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经历。
(六)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名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报名方式】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2019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时间:每天9:00-22:00。
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在此期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网填写、提交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期间,教育部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认证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提交报考点核验,请考生提前做好自查及认证工作。
2.现场确认时间: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或复印件。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23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
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考试】
1.初试时间: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2.报考我校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科目如下:
【体检】
体检安排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具体要求在复试前通知。体检标准:依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复试及录取】
1.报考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分数B类线要求后,我校将适时组织安排复试。复试、调剂、体检、录取等工作将根据教育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办的安排和部署,按照“按
需招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与我校有关的初试成绩查询、复试通知、录取及通知书发放等信息,考生届时可登录我校研究生处网站。
教育部对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求如有变更,我校将及时予以调整并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发布相关信息。
2.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学费、学制、学习方式与学习年限】1.我校硕士研究生学费为:8000.00元/年。
2.我校学术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5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4年。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学生完成所修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奖助体系】
我校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6000元/生/年)、学业奖学金(具体以自治区、学校当年文件标准为准)、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等方式,建立多元奖助体系,为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复试分数线】
2019年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复试最低分数线是355,公共课的最低分数线为51分,专业课的最低分数线为77。
下面讲讲我的复习经验:
先简介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跨专业报考的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此我想对有志于跨专业报考古代文学的师弟师妹们说,如果真的喜欢就去勇敢地追求自己所爱,要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我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从7月开始正式复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上岸成功。当然我的政治和英语的基础还算可以,因此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专业课的复习。
说到专业课,就不得不提我在《星河文学考研》公众号里认识的李亦明老师,全程我都是跟着李老师安排复习安排复习的,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自制力,确实需要有个人来管着我,不管怎样,非常感谢李老师的,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谢谢啦!
宁夏师范学院大概从10年开始以702文学基础和809语言基础综合两门大综合的形式进行考察
一、所用教材
宁夏师范学院是不提供参考书的,因此我采用的书目是在网上查找的基础上参考了师兄师姐的意见。
①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红皮(也看了一遍游国恩的版本,但是基本没记住)②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大出版社白皮(也有师姐推荐绿皮高教社程光炜的,但我知道的时候因为已经十月了所以没有更换)③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大出版社黄皮④外国文学史黄晋凯宁夏师范学院出版社大本(宁夏师范学院本科上课用的是郑克鲁的两册本,同样由于知道的时间太晚没有更
换)⑤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张少康北大出版社蓝皮⑥文学理论童庆炳高教出版社红皮⑦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教出版社红皮(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由于又厚又难啃看了很久,最后基本什么都没记住……)⑧亚非文学宁夏师范学院出版社花皮(浏览,约等于没看)
在此我想要强调的是,教材的版本并不重要,其实知识都是固定的,即使体系或观点有所不同,以前几年的考察情况来看也造不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真正的重点在于吃透所选定的教材,读三本不同的书不如同一本书读三遍。当然,我是由于时间不足基础全无只能抓紧吃透一种,大家在时间精力充足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有所扩展,特别是单独考察的中国文学史。
二、大致复习流程
从大体上说,我算进行了四轮复习。7月到8月中旬是第一轮,把所有的教材都看了一遍,由于是跨专业,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这遍看起来只能形成粗略的了解。在看的过程中,我会先看一遍,等到看完一节再从头把这一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都用笔画出来,关键词圈出来。
同时我比较注意教材的行文逻辑,会把最关键的词用记号笔画出来,这样以后再看对每个章节讲了什么扫一眼就会一目了然。顺便提一句,其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西方文论史,而且看着很头疼,由于后来没有再看过,基本什么都没记住,考试的时候其实也没有用到这本书的知识。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自己的信心和毅力,之
后再看任何一本书都有曾经沧海的感觉。8月下旬和9月上旬算是一二轮之间的过渡吧,对第二轮如何复习比较迷茫耽误了一些时间,再加上学校开学等事宜,基本没什么进展。
9月中旬和10月正月、11月初的几天算是第二轮。这一轮用了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在整理笔记,以文学基础为例,看一章书要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整理笔记却要同样乃至1.5倍的时间。我整理的主要是框架式的笔记,列出最主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都写成了大括号的形式。相比之下,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可漏点而不可漏面,提到一个朝代就可以清晰地列举出主要的人物,给出一个文学现象就要明确地写出它最重要的几个点。
主要依据的是教材的章节构建的知识体系,基本都只看加写了一遍,只有中国文学史因为单独考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整理了两遍,根据教材的体系按朝代整理了一遍,又把四本教材放在一起自己根据文体整理了一遍;文学理论因为实在不熟悉和不喜欢,在整理完了整本书之后,又以最最简洁的方式看着自己的笔记整理出了最基本的框架。
11月到12月上旬是第三轮,出于求快的考虑,再加上是跨专业的原因不知道怎么答题,所以选择了这套把知识点整理成答案形式的资料。当然,由于有几科所用的教材版本不同,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期间状态并不太好,有好几天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天谈得高兴了就一晚上没有学习,所以这一轮推进得比想象中慢了不少。
12月中旬进入了第四轮也就是最后一轮的复习。这一轮我选择回归教材,同时对真题再一次地进行了研究,对最容易考察的知识点
进行了重点关注。在此期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作息,原来每天将近八点起床到现在七点强制起床,甚至采用了父母电话叫早的方式。
三、公共课
英语:真题真的很重要,真题我主要用的是《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出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这本书把真题里的长难句分析的极为透彻,更好的帮助你理解真题。而且这上面的作文很不错,每篇作文有分三个水平等级范文,作文写得很好,直接背背这个就OK。这些模板作文能让你多了解一些特殊词汇和写作范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看一看。我没有特别针对性的复习完型填空,新题型和翻译,我觉得这都是阅读理解的变形,不过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要自己把握。我认为做人做事都是要守正出奇,所以我不认同那种猜答案的方法,我也没有这样准备,我觉得你把文章读懂了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听他们讲课我也没感到什么用处,英语我几乎没看过视频。我是基本上三天刷一套真题,从头到尾不挑题。单词是你从现在必须开始背的,一直到考研结束。
建议:4月复习长难句分析,5、6月看看真题的分析,每天两篇俩月两遍没问题,前期可能比较慢,到后期很多东西你都会了,速度会很快。剩余时间就是做真题,前期错的多也不要灰心,可以两三天刷一套真题,一遍一遍的会有收获。10月就要开始准备作文了,划分不同的主题方向,我就是根据《蛋核英语公众号》总结的。
政治:虽然基本每天都看没怎么断过,但是一直没有花时间背诵
记忆,只停留在看看大纲做做选择的程度,大题几乎都没写过。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没有好好休息。考试前一天从近乎郊外的校区折腾到市中心的宾馆,再加上住宾馆、看考场,状态非常不好,下午五点多睡了一觉缓解了头疼,但实际整个人的精神都不是上佳。第二天就考试了才发现自己的大题都没有背过,肖四这样的模拟还一套都没做,因此七点多吃完饭回来就开始背肖四的大题,背到一点多挺不住了睡觉,第二天五点起来接着背,更悲催的是如此背的肖四今年大题押得并不准。
政治大题由于之前没有写过,时间分配非常不合理,第一道题用的时间几乎是后面两三道题加起来的时间。同时英语小作文考了通知,而我写的通知格式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只有三个多小时的睡眠导致考政治的时候非常简单的题都反应不过来,下午考英语做阅读的时候觉得脑子是不转的。
四、关于答题方法
非常惭愧地说,考场上是我第一遍答专业课的题,文学综合122分、中国文学史专业课131分算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在于答题时间的分配。由于今年是第一年改革,在考场上才能知道考察的题型。我在答题之前先浏览了一下题型分布,制定出每道题大概的答题时间,最后基本上是踩在最后一分钟答完的,而且每道题的时间分配得都很均匀。比如中国文学史最后有一道50分的论述题,占总分的三分之一,我就留了一个小时,本以为时间会多,结果最后是刚好够用的。虽然复习的过程中没有自己写过题目,但是我
大概总结了一些答题的套路。比如针对某个文学现象的名词解释,就要把它产生的朝代、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受谁影响又影响了谁等等(并不是很全,大家还要依据参考答案自己对照总结)。等到简答或者论述等大题,可以把当时的朝代背景和文学背景先答上作为第一自然段,会比较加分。另外要注意这个文学现象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即上承了什么下启了什么。
对于文学史的几个学科,不论中外古今,尤其是单独考察的中国文学史,都要把握朝代和文体两条脉络。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真题的把握,近几年的真题一定要做到完全掌握。举个例子来说,去年宁夏师范学院考了话本的名词解释,我觉得肯定今年不会考重复的题就没有重视,结果没想到今年有又出了这个名词解释。
今年之所以初试分数都偏高的原因之一,应该是文学综合的简答可以八选四。不过希望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有选择就可以放弃一些不太好掌握的知识,毕竟无法确定明年是否会再有改动。
还想说的两点是,首先,宁夏师范学院从来不会避忌重点,越大的点越要掌握扎实,像今年文学综合和中国文学史都考了古文运动。第二,考过的题非但不能从复习范围中排除,反而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因为宁夏师范学院常常出重复过的题。
通过真题来把握考查重点,比如外国文学就很爱考察某某主义这种,比如浪漫主义、自然主义都考过;现代文学就很喜欢考察社团,像创造社和今年考了的新月派。大综合从10年开始所有题都要掌握,
09年之前的其他科目了解就好,但是古代文学的题都要会。最好把真题做一个统计,每个学科最爱考察的方式、知识点、详细程度等,在后期开始看每一章前可以先找到对应的真题。
不知道本专业的同学是否会存在不太会答题的情况,像我一开始是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答题的。所以后期看了齐鲁书社出版的一系列考研真题,书中有参考答案可以借鉴,另外也可以了解一下其他学校的考查重点。
五、其他
最后补充一些非知识性的吧。考研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天早上开始学习之前我都会列一个简单的计划,大概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基本按照这个来执行。我基本每天七点多起,九点开始学习,不到11:30吃午饭。中午会午睡一下,看一些作品选或者做耗时比较短的任务,比如一往文学的古代文学终极笔记就是用几个中午睡前的时间看完的。
顺便提一句,我觉得躺在椅子上睡的睡眠质量要比趴在桌子上高很多。大概两点左右开始复习,到五点多晚饭。晚上七点回来看书到十点图书馆关门。其实算下来我每天的学习时间并不多,上面列的时间常常都达不到,只是保证在学习的时候效率比较高。每周至少要保证休息大半天。我常常在去吃饭的路上默默回想刚才的半天都看了什么,如果有遗忘吃完饭回去再看一下。
也希望大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能由于真的对古代文学很感兴趣,所以复习过程虽然辛苦我却并不觉得枯燥。同时父母虽然不在
身边,但是时常和他们打打电话也会觉得很幸福。很幸运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常常一起谈天说地心情特别放松,常常是笑着在复习;同住的同学也很体谅我,考研过程中还获得了几位师姐和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的几位同学的不少帮助,可以说复习的这半年我有非常良好的心态和心情,这也是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吧。还有就是一定要加强锻炼,我在考前的二十多天感冒了一次,导致之后的一周状态都不太好,真的是挺着急的。
最后说几点我觉得做得很不够的地方吧,如果能重来一次一定会加强这些。首先是作品选,我看的特别少,不论从应试还是真正学习文学的角度讲,都应该重视对作品的阅读。其次,政治英语专业课都要保持感觉,每天都看一些,哪怕只是很少的一点也没关系。最后就是考前不要熬夜,一定要休息好。
现在想来其实考研的时光还是很美好的,那样心无杂念只要学习的日子很纯粹,而且学习是一件只要付出了就能有所收获的事。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好好利用并且享受这段时间,提前祝愿大家都能得偿所愿考取理想的学校!
附上我用过的真题:
以上,就是我的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专业课相
关经验,个人觉得已经相对比较全面了,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研资料,其中有买的,有自己整理的,还有当初准备考研时候各种渠道搜集的,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在high研app上联系我,我可以免费提供。
这些资料大体包括:
1.《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的错题笔记2.课后习题及答案3.专业课重难点详解4.上届研究生笔记
5.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6.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历年期中期末试题7.课后习题及答案
8.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预测题9.专业课部分教师用课件及ppt
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名校真题汇总及解析11.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提纲
12.宁夏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本科生课堂笔记(部分)13.《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电子图文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