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4-12-29T14:20:59.7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3期供稿 作者: 李亚梅 盛国荣 王健[导读]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我所的特色制剂,由盐酸利多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薄荷脑和莫匹罗星等组成。李亚梅 盛国荣 王健(通讯作者)
(江苏省南通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江苏南通 226006)
【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例,治疗组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前4周每日2次,然后2周每日1次,最后2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对照组外涂肝素钠软膏,用药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65.00%(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激素类外用制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皮炎 激素依赖性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45-0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我所的特色制剂,由盐酸利多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薄荷脑和莫匹罗星等组成[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也可用于其它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并得到了动物药理、药效学的实验支持[2]。为了进一步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近期我们进行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并与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市售非激素类外用制剂肝素钠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入选80例患者,均来自我所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的皮肤科门诊病例,按就诊先后并以抽签形式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组男6例,女34例,年龄16~52岁,平均(33.2±8.7)岁,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2个月~4.5年,平均(7.9±3.2)月;肝素钠软膏对照组男5例,女35例,年龄18~51岁,平均(32.9±8.2)岁,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2个月~5年,平均(7.6±2.9)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使用外用激素制剂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超过1个月,停用激素后2~10d原有皮损复发或加重,症状有皮肤瘙痒、灼热、刺痛、干燥不适、紧胀感、热敏感等;检查可见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脱屑、结节、皮肤萎缩变薄等。
1.3 入选和排除标准 临床上明确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愿意接受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且能遵守治疗方案的病人入选。排除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其赋形剂过敏者;患有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病者;近2周使用抗组胺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史者;局部有临床感染或合并其它皮肤病者;嗜酒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有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疾病史者;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禁忌症者。
1.4治疗方法 停用护肤品,避免日晒。治疗组每日早晚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次,连用4周后改为每晚外用1次,6周后隔日晚上外用1次,至8周后停药。嘱患者使用乳膏时要均匀且薄薄地覆盖在皮损上,同时告知患者避免过度揉搓。对照组患者外用肝素钠软膏(商品名:海普林软膏,山东正大博士伦制药有限公司),用药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1.5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症状:灼热、瘙痒、疼痛、干燥感分别按无、轻、中、重计0~3分;体征中红斑、潮红、水肿、炎性丘疹、脱屑、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分别按无、轻、中、重计0~3分;皮肤激惹症状(发生频度、不适症状)按无、轻、中、重计0~3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病情积分-治疗后病情积分)/治疗前病情积分×100%,基愈为皮损和自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为皮损大部分消失,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90%;好转为皮损和自觉症状部分减轻,疗效指数20~59%;无效为皮损和自觉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20%。治疗后皮损和自觉症状减轻,疗效指数≥20%时为起效时间。于治疗后每周进行起效时间评价;于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2结果
2.1起效时间比较 两组激素依赖性皮炎在起效时间方面比较显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起效时间为(10.02±2.53)天,肝素钠软膏组起效时间为(14.23±3.91)天,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羌月软膏组。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经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或肝素钠软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x2 P 治疗组 40 14 21 4 1 87.50 5.5910 <0.05 对照组 40 6 20 10 4 65.00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有3例在治疗开始1周内皮肤出现烧灼感加重症状,有2例在治疗开始1周内皮肤出现瘙痒加重症状,均为一过性,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影响疗程的进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有4例在治疗开始1周内皮肤出现烧灼感加重症状,有2例在治疗开始4周后局部出现痤疮,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054,P>0.05)。 3讨论与小结
由于外用激素(特别是含氟激素制剂)的广泛及不规范应用,颜面部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率逐渐增多,此类患者停用激素后会出现难以忍受的瘙痒、烧灼感及皮损反跳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方中薄荷脑能抑制3α-羟基甾醇脱氢酶,该酶是糖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有抑制作用的酶,从而可使3β-羟基甾醇脱氢酶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生成更多氢化可的松,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具有拮抗组胺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的作用。两药合用通过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从而对皮肤红斑、丘疹、脓疱等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莫匹罗星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耐药金葡菌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毛囊的微生物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细胞因子在激素依赖性皮炎与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致性,因此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同样可移植到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所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采取长疗程,规律性、低浓度且逐渐递减的方法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增加治疗依从性,解除对激素的依赖。不良反应少而轻,主要表现为烧灼感或瘙痒感加重症状,但均发生在用药早期,且为一过性,继续用药后不适症状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盛国荣.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处方优选[J].中国药房,2009,20(28):2182-2184
[2]盛国荣.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抗炎镇痛和抗过敏止痒的实验观察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217-2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