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郭震诗歌

浅谈郭震诗歌

来源:意榕旅游网
考试周刊2014年第99期 浅谈郭震诗歌 张婷婷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江苏涟水郭震(65E ̄713),中国唐朝将领,宰相、诗人。字元振,魏州 贵乡(今河北: 名县)人。年轻有大志,十八岁考中进士,做了 通泉县尉。后破武则天看中提拔为右武卫铠曹参军。还被派到 吐蕃当裁军大使,从此后官运亨通,一路做到宰相。后被唐明 皇流放到了广东新兴,最后死在南方。 郭震诗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根据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及 诗的类型,将 们简单归为以下类型。 咏物诗 托物言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诗作表现手法,郭震善于通 过吟咏事物表达情感。最著名的应该是他的《宝剑篇》:君不见 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 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 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 黯黯青蛇色,:(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 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 能夜夜气冲天。 这是一首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则天览 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从此,这首诗 广传于世。“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 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 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 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 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 一223400) 、出来。这首诗j尤.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 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二、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寄寓或阐发 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如 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郭震有几 篇例如《云》: {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 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这首题为《云》的小诗,流畅通俗,并无多少生涩的典故。 但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这首诗说:云彩在虚空中聚来散去, 山野之人(也许就是诗人自许)倚着竹杖悠然而观,他轻蔑地 哂笑,这些云彩不知道自己是飘浮无根的东西,却作张作致, 弄出许多姿态遮住皓月明星。 这首诗想说的理是什么呢?这要从它的写作背景说起,有 人说是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胡乱封官,一干小人上蹿下跳, 只手遮天,导致朝中乌烟瘴气,因此郭震才有感而发.写下这 首诗,可见郭震想阐述的哲理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副 小人得志的样子。要本分,要正直。 这样的哲理诗郭震还有几首例如《野井》、《蛩》、《萤》等通 过写这些小生物讽刺当时的一些人。表达诗人对当时一些现 象的不满与愤恨之情。 三、爱情诗 爱情诗就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爱情诗自《诗 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我们看 看其中的一首:《子夜四时歌六首・春歌》陌头杨柳枝,已被春 风吹。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青楼含日光,绿池起风色。赠 子同心花,殷勤此何极。 这首诗开头写春风吹拂着小路头的杨柳枝.第二句写女 子为因思念男子而肠断,这一句中的“断绝”二字用得可真是 绝,充分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感情之深,但是男子却不懂,下 句又是写青楼.绿池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春日里的阳光明 媚、微风佛面的意境,下一句诗人再次抒情,写女子赠予男子 同心花,而且女子为心爱的男子所做的事还有许多。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看出郭震在豪爽的性格下还隐藏着细腻 的一面。他能从女子的角度阐述女子对男子喜爱与思念之情。 四、边塞诗 这类诗或抒发戍卒思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 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这类诗 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反对战争、向往和 平的主题:有的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 暴本质。郭震的边塞诗主要表现出对战士的同情。看一首具有 一代表性的《塞上》:塞上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 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塞上》是乐府诗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写边塞战争。此 诗以自身的深切体验,描写边关将士的辛劳和郁闷。诗歌的首 联写生活在塞外的吐蕃、突厥等少数民族长年侵扰中原,在武 威境内.唐帝国和吐蕃连年战争不断。“玉剑”指玉具剑。“死生 随玉剑.辛苦向金微”意谓出征之人苦不堪言,死生难料,一场 血战下来,能活着自然是好事;然而,如果死去,则一切美好都 将幻灭。冷铁寒光相罩,身外无物,唯有随身的宝剑不离不弃。 至此.凄然之感顿上心头,看着驻守边城的将士慢慢老去,战 《陇西地理》是尺度最小的区域地理,教材编写采取常规 章节方式,主要内容通过描述陇西县的自然及人文地理要素, 较为全方位地深化对陇西的认识。 第一章“ 山以西”说明陇西概况.首先通过标题明确地 理位置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面积、交通、行政区划、人口等; 重点设问“防西——文峰经济开发区交通地理条件的优越 性”;设计巩昌滇与文峰镇民族构成调查问卷。 第二章“巩昌雄镇”侧重陇西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 等自然地理要素,明确陇西自然地理特征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认识“水土流 ”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产生的自然及人 为原因,通过垦;外观察与调研,能够提出基础解决对策。 第三章“活力陇西”重点讲陇西经济建设,描述工农业发 展条件及现状,对诸如“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炼铝 厂、酒精厂等传统工业企业的衰落原因”等问题做广泛社会调 查与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理解近几年众多知名中药材加工 企业在陇西安家落户的原因,并对将来陇西经济发展方向提 出自己的设想.以及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四章“魅力陇西”讲解本县独有的旅游资源,著名的旅 游景点分布:打造以“威远楼”和“李氏文化”为双核心的多元 化旅游发展.思考如何带动陇西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五章“宜居陇西”从人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出发,指出近 年陇西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从而树立保护农业 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化,发展宜居城市的理念,回归人地和谐 发展.建设美好陇西。 《陇西地理》乡土教材始终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 原则.教材中除了地理常识普及外。更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社 会问卷调查、野外实地考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切实提 高学生全面观察地理现象.充分挖掘地理信息,科学分析地理 规律.认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9 2014#(-g99Jlkl考试周刊 从拂晓到 日 出 浅析雨果《明天,清晨》和莫奈《日出,印象》的意象特点 崔馥微 (合肥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 要:从时间角度而言。拂晓和日出是两个很邻近的 对于“当我来到你墓前的时候.我将献上?一束常绿的冬 时刻 从艺术流派而言,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两个流派也是接 青与鲜花盛开的欧石南”这一句。冬青喻指生命,欧石南喻指 替登上历史舞台。本文选择一首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诗《明天, 孤单的状态,当作者到达墓前之时,手捧一束欧石南,其实是 清晨》和一幅印象主义的代表画作《日出,印象》作为具体的切 为女儿送上他孤独的灵魂,他热爱生命,但更想和亲人共度美 入点.分析这两个艺术流派相继出现的原因及必然性。 好时光,诗歌中传达的这一动作背后,蕴含作者和女儿超越生 关键词: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主观性 死的精神交流。 阐释诗歌是一项比较难的工作.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诗歌 《明天,清晨》这首小诗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于1847 中语言和意象的不调和。也就是在他们中间建立显性联系比 年怀念亡女所作的,小诗是作者在清晨拂晓时分的寄语,寄托 较困难。因为作品是作者主观思想的化身。正如法国著名诗人 了他的思念之情。与此同时,该作品彰显了浪漫主义注重诠释 阿兰所言:“当一个诗人让大家感觉神秘不可及时,在他身边 自我的特点。给读者营造了强烈又具有反差的氛围。然而,正 探究,不要走得太远,任何秘密都能在他的身体和思维中找到 如法国当代作家Eugene Guillevic所说:“诗歌是静态的。使人 答案,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发现诗歌语言呈现的最初来源。” 可以空无一物的思考。”这首诗也是同样,反差和强烈的感情 与此同时。我们把视角转向绘画.它同样是一种对现实世 寓于宁静之中。这个特点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另一种静态的艺 界的艺术再现形式。这种所谓的再现如果用印象主义加以诠 术模式——绘画.它和诗歌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似性?是否可以 释就会更贴切.因为印象主义被看做是绘画领域的自由之风. 在它们之间做对比? 主要体现在绘画的主题选择和作画方式上。印象主义画家永 《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流派得名的代表作,他的作者莫 远不会和现实世界脱离。他们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意 奈是该流派的杰出人物。这幅画作简单直接再现了画家的个 象作画,我们甚至可以说印象主义画派使绘画回归本真。 人视角,加之一些主观色彩。主观而言,我们在这两个作品中 《日出,印象》,莫奈选择了太阳作为创作意象,画家用不 间发现了联系性,这种联系是否止步于此?我们就这种联系展 同的颜色和光影描绘眼中的太阳。从这幅画的构图中,三分之 开分析具有什么意义? 一是天空,三分之二是港口和大海,看似平常却寄寓画家所 1.诗意语言与画作呈现 念。正如画家所言:“我只画自己所见,而不是为了吸引观众所 诗歌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一般的评论文字不 画。”从这点可见,印象主义的确使绘画艺术回归了原有最初 同,评论文字倾向于摆观点,引导读者或听众得出某个结论: 真实简单的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某些环节的缺失不会影响这种结果;与此相 我们从诗歌和画作的各自特点分析作品的异同之后.继 反.诗歌语言和图像描绘有些许类似,对现实世界实施艺术 续深入探寻“拂晓”和“日出”的联系。 蒸腾。然而,诗人和画家是有差别的,他不会勾勒空间的具体 2.话里话外和画里画外 ・ 线条抑或描绘颜色。也不会直接展现作品效果。诗歌和绘画 每个艺术作品都是有灵魂的。失去这个精神层面的意义, 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对物象的自然表征和艺术永久性上有异 诗歌将会丧失神秘的外衣.成为简单的文字陈述;画作将会成 曲同工之妙,即艺术家从未在作品中实现完全施展,随时给 为照片的同义词。现在我们把所谓艺术作品的“灵魂”转换为 观众留有空间。 一个更好理解的词,称之为“主观性”,这样,每个作品都是具 下面我们看看诗歌语言具体是如何呈现的。首先诗是一 有主观性的.下面我们看看两个作品中的主观性问题: 种语言,靠文字书写内容,对内容进行加工,根据作者的思想 我们已经提到诗歌语言是对生活片段的真实反映,这是 进行改变或移位。作品《明天,清晨》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将既 它具有客观性的一面。这种客观性说到底是主体发挥作用的 不凝望那西下的金色夕阳,也不远眺落向阿尔勒尔的黄昏的 载体。在《明天,清晨》中,开头句“明天清晨,当发白的原野一 帷幔。”金色夕阳和阿尔勒尔的帷幔看似毫无联系,实则这两 迎来黎明”,是对客观时间的描述,却是诗人思绪开始的时刻。 个物象均为作者思想的存放点.由他的思想凝聚处出发。将这 如果我们把这句和后面的语句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句话 两个物象相连。 可以算是诗歌的导言,是情节的开端,后面的语句更倾向于主 马因长年征战而瘦得皮包骨头。“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既 “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样直白,却于沉悲之处给人以种种启示。 是作者的自悯,又是作者在悯人。显而易见,此处用了互文,在 郭震的诗歌虽然《全唐诗》收录的只有一卷,但是每一首 久戍边地的军旅生活磨炼中,人马俱老,人马俱瘦。最后一联, 读来都有特别的味道。他的分类不仅仅这几类.还有咏史诗例 诗人从对塞外将士的描写,进行空间转换。将镜头移向千里之 如《王昭君三首》,通过写王昭君远嫁匈奴后的心理由对家乡 外的酒泉作特写:将士们常年出征已经百般辛苦,疲惫老弱, 的怀念和自己身世的悲痛到知道汉朝国君对自己的重视之后 忽然又报来酒泉战事又起,敌我双方已经进行了数轮交锋。 的心甘情愿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为民族的团结而牺 诗中既写出了征战之频繁、守戍之漫长、战线之长远,又 牲自己的奉献精神的赞美。还有一些哲理诗例如《萤》,它的大 写出了戍边官兵之辛苦,人马之困乏、战争之惨烈,字里行间透 概意思是秋风凛凛吹来,月儿照依依。身躯在高高梧桐树影下 露出了戍边官兵对战争的厌倦之情,然而却又不得不战。诗中 分过。黑暗之中如果让我与他物相同,那么世人怎会有人知道 的“频”、“久”、“长”、“仍”、“已”都说明了战争之艰苦与惨烈,反 小小的萤火虫。郭震想说的理是什么呢?应该是世上常有人以 复使用。使读者对战争及战争之残酷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体会 人废言,也常以貌取人,每一个个体在成就之前,都是一样的 作者创作此诗时的沉重忧虑感情。使读者对这些卫国将士抱 渺小不为人知.因而谁也没有权利妄白菲薄,每个人都应发挥 以深深的敬仰与悲叹。细读郭震的诗,不像“可怜无定河边骨”、 作用。由此可见郭震的诗风格之独特,内容之丰富、全面。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