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百花园小学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导读生成单
班级:___ 姓名: ___ 组别:___
一、回忆《乌鸦喝水》的故事。 二、说一说。
咱们教室或者身边,哪个物体比哪个物体大?哪个物体比哪个物体小?那些容器放东西多?那些容器放东西少?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三、 比一比
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呢?
1、 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 将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在两个量杯中。
两个杯子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
归纳小结:什么是体积?说说你的理解。
四、想一想。
两个杯子哪一个装水多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归纳小结: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自我评价:___ 小组评价:___
城关镇百花园小学 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工具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训练拓展单
班级:___ 姓名:___ 组别:___
一、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 ),叫做容器的容积。 二、对号入座。
1.微波炉的体积( )它的容积。
A .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求汽车油箱能装多少油,就是求该油箱的( )。 A . 体积 B. 容积 C. 表面积
3、把一个长方体分割成两个小长方体后,它的体积( )。 A . 变大了 B. 变小了 C. 不变
4、手工课上,小花把一团彩色的橡皮泥捏成一只大公鸡的样子,橡皮泥的体积( )。 A . 变大了 B. 变小了 C. 不变
三、下面的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四、解决问题
1、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2、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自我评价:___ 小组评价:___
《体积与容积》导学案
授课 五年级 年级 课型 科 问题解决课 课时 学 数学 题 1课时 上课日期 主 《体积与容积》 任课 王娟 教师 2012年3月13日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 学 目 标 ②能够知道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①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重 点 、 难 点 关 键 问 题 教 学 方 法 1.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2..问题训练法:通过学生尝试《问题训练单》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实现全优的教学效果。 。 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 《问题训练——评价单》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体(例如:水果、各种盒子、食物等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要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愿意上来演示生兴致勃勃的讲故5 创设情境情景引入激发一下? 事,积极实验,使其引入主题 分钟 兴趣 师:把石头放入水中,对新课充满兴趣。 出现了什么情况?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1. 发放《问题生成——评学生小组内实验、讨价单》。 自主合作20分创设思维情境 论,组内探究,并展初步探知 钟 2. 生生、师生共同讨论完示汇报。 成。 问题训练5分根据课后“试一试”,教师进小组长组织组内完创设评价情境 小组评价 钟 行指导。 成,全班评价。 1.学生自主完成,小1.教师发放《问题训练——组评价。 规范指导8 创设规范指导评价单》。 提升能力 分钟 情境 2.小组竞赛,全班评2.教师进行规范指导。 价。
1.(教师旁白)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中你1.生总结知识点。 总结归纳4 创设反思情境 有何收获与体会? 提升意义 分钟 2.谈体会。 2.教师补充。 板书 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教学 反思 1、故事导入,再现情境,在激趣中质疑。 《乌鸦喝水》是学生们儿时非常熟悉的故事,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勾起了学生的回忆。这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会踊跃举手发言。我因势利导,老师这里有石头、量杯和水,谁来演示一下。再现情境,疑问随之而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们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说:石头把水压出来了;有的说:石头把水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空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不用教师再多的解释与讲解,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接着老师问:\"苹果占空间吗?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是)再问:“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对空间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2、联系实际,逐步渗透,使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容积概念的教学和体积的方法是一样的,逐步渗透,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要理解容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容器?教师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装饮料、盛水,装茶叶。教师总结:容纳物体。这就是容器。教师不必多说什么,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容器,学生会说出各种各类的容器,如:瓶、盆、罐、盒等等。这样的讲解很清楚也很简练。接着让学生比较前面三样容器,谁容纳的物体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会发现:不同的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此时,容积的概念也悄悄的走入学生的脑海中,教师抛出问题:“茶叶罐的容积是什么?”学生们不约而同:“茶叶罐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茶叶罐的容积”什么是容积?相信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很好的概括出来。两个抽象的概念在老师循序渐及的引导下,在同学们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各个击破,难题迎刃而解。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形式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然后小组发言人在全班交流中,大大方方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再次提出疑难,再次解决。注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