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组:吴丁盟
核心素养的提出最根本的目的是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它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改变当时过分强调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弊病。核心素养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质量观念,阐明人才培养要求,实现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环节中我们也要将这种育人目标框架与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探究实践,这也就决定了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实际上,初中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大多是从丰富的实际背景中抽象而成的。比如说在生活中常常看到三角形图案,就可以让学生探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出租车的收费问题,可以让学生建立分段函数的数学模型;运用相似比估算埃及金字塔的高度、方程及方程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商业方案问题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等。这些都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同时也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以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一般认为,数学有三个显著特点,这就是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害怕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的现象。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数学知识的难易,学生智力因素等造成的,还与我们在平常数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关。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会观察、勤探索、敢质疑、善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数学中很多定理和结论一开始都是源于数学家的猜想,然后一步步给出证明之后形成了现在系统的数学理论,比如我国中南大学大三学生刘路解决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番猜想”。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我们在教学中都会给学生提出这么个问题: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采取先让学生自己画图、观察、分析、动手做实验,再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比如在我们学习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有的同学就会提出质疑,他认为如果在球面上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大于180度,而凹面上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和小于180度。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动手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实上我们初中教材上之所以这么给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默认为欧几里得几何有时单指平面几何。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培养学生担当意识
现在六环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各年级广泛应用,魏校长指出六环模式课堂的两大支撑之
一就是高效的小组建设,而小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分工合作又能提高组员的责任担当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即除非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学习获得成功,否则该成员自己的学习也不算成功;
(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成绩记录;
(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是否良好,并明确以后应怎样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步骤。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六环课堂教学为途径上好每一节课,为我校的升级版做出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