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案例分析

“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案例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孩子”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本学期,本人新任三年4班的班主任。开学一周,班上情况一切正常,可以是从第二周开始,异常情况就出现了:

开学时,小浩准时回校参加开学典礼,似乎与其他孩子没有任何异样。第二周,却是有意思的一周,这孩子居然隔天地上学,又或者是只回下午,这真让我纳闷,他在学校一切都好啊,无论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课后纪律,他都挺乖巧的,唯一就是上课缺乏主动性,写字抄笔记有点马虎。我认为,这都是可以逐步引导,很快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于是,我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致电孩子的家长,了解原因,并从委婉到直接给他们讲述缺课对孩子身心的害处,可家长不但充耳不闻,给出的回应是:“孩子没事,只是不想上学,我们不想逼他,我们要让他自己懂得“我要上学”而不是我们要他上学!”这真让我哭笑不得“这是在放任自流啊!”我再想说些看法,可家长已经挂断电话了。

我掰着手指数着每一天,一直到周四,我再也忍不住了,又拨了电话过去,家长显得特别不耐烦,当听到我询问孩子情况时,他说:“他不想上学,我总不能扯他吧,对他心理影响不好啊,万一他不回家了怎么办?学校负责么?你们负责得起吗?”情绪十分激动。我只能耐心地解释:“引导孩子按时回校学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您不要急,我们一起来努力啊!”“啪!”的一声,已经把电话挂断了,家长不讲理,可是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于是,我想到了向孩子的前任科任老师请教。从老师们的口中了解到小浩家里两兄弟,他的哥哥是父亲前妻所生,而小浩是父亲现任的妻子所生,家庭相处应该还算融洽。但是,这个孩子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不愿意按时上学,班主任多次与家长联系,开始还好,后来均受到家长的指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孩子对上学这么抗拒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家长对老师这么反感呢?我觉得应该马上去他家里走一趟了解情况。

我马上致电家长,表示想去家里坐坐,了解孩子的环境,家长这次却表示十分欢迎,这让我发现:其实他们很希望我们的帮助,只是碍于面子,难于启齿,我想,我们应该用我们的言行去感染他,打动他,想办法让家长和孩子都接受学校和老师。

可来到小浩家里,家长的欢迎态度已经被“板着脸孔”取而代之,这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之前的电话联系中,家长也是表现情绪反复。俗话说的好:开口不骂笑脸人。我依然笑脸向之,热情地打招呼,家长似乎有点尴尬,这才连忙招呼我们进屋。

坐下后,我们便开始拉起家常,借此打开家访的话题,每每说到孩子的优点时,家长会马上变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说儿子在家很有主见啊、喜欢看书啊、拼装玩具很棒,很有创造思维啊……看来,家长是十分疼爱

1

孩子的,我微笑着并认真地聆听他的每一句话。可一谈到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时,家长顿时犹如惊弓之鸟,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就是他不愿意上学,我们能硬着把他拉扯回去?”我听后笑口盈盈地给他解释:“您不用急,任何事情都会有前因才会有后果的,您可以告诉我们您知道原因吗?如果您也不知道的话,我们愿意陪您一起来寻找答案的。”“总而言之,自由惯了。老师你就告诉我,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处理就行了!”家长瞥了我一眼,不耐烦的说。我端正了坐姿,严肃地说:“其实,我们一直很关心您的孩子,也很关注他的成长,不然,我怎么会每天都致电与您联系呢?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与您商量解决孩子的问题,所以,只要您不放弃,我们绝对不会放弃!”见我态度这么坚定,家长怀疑的眼神慢慢转变了,他叹口气说:“我对这个儿子还是有信心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又不想孩子给耽误了。以前的班主任只认为他是个难搞小孩,我都不愿意多说。如果早知道你对小浩这么真心实意地关心,我也不至于这么抗拒你的。”顿时,我信心备增,趁热打铁道:“我真的很想帮孩子重新树立回校读书的信心,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孩子会有所改变的。”这是我与孩子家长达成的第一次共识。 二、案例分析

为更解决这个孩子不愿意上学的问题。我首先通过分析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并进一步与其家长联系,与科任老师联手,与孩子谈心,分析孩子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制定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

(一)分析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1、当今社会背景分析

孩子不愿意上学是“厌学”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当前的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百分之3.4%;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

经了解小浩的家长是学历水平低,但经商意识强,家庭经济条件好,能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没有什么时间管孩子,经常请亲戚或保姆来照顾孩子,缺少对孩子的管理,却有很强的“望子成龙”意识,却希望儿子成材。

2、家庭原因分析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

2

器。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我发现孩子产生不愿意上学这种想法,其实是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的。家长的主要表现为:

(1)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

小浩的父母都经商,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请了奶奶在家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每次上学都是由奶奶背着书包带他到教室,甚至到他所坐位置,把椅子搬下来。他把自己的奶奶当成佣人般使唤。因此,他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连整理书包、系鞋带等小事都不会。而且小浩还是个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与奶奶的过分溺爱,导致他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父母要面子,态度粗暴

小浩父母对孩子平时放任自流,但是当老师告状后,很要面子的他们又过份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每次老师告状,小浩都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没有家长辅导,上课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加上基础比较差,使他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因此,学习成绩下降得更厉害,久而久之,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尤其对上学也产生了恐惧。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小浩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在与前妻离婚后,父亲带着大儿子,与小浩母亲组成新家庭。小浩的哥哥总认为自己母亲与父亲的离婚是由于新母亲造成的,因此一直对新母亲怀恨在心,经常在父亲面前恶意毁坏新母亲的形象,以各种手段制造父母之间的矛盾。使得小浩父母感情日益不合,经常在两个儿子面前吵架。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3、学校、老师原因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浩小由于学习成绩差,也经常受到老师的当众严厉批评,这让小浩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对老师也产

3

生抵触心理。而且由于老师的经常告状,使他受了父母不少的皮肉之苦,这也让他对老师很是反感。经常在父母面前恶意毁坏老师在的形象,让父母误以为老师一直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成见。

4、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小浩长期以来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而小浩正是缺少学习动机,缺少学习的动力。 (二)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

学生的厌学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为此,我们应该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通过分析,小浩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

配合,综合治理,才能纠正其厌学心理。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与其父母一起,制定出一系列方法,力图改变这个孩子不愿意上学的状况:

1、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家访、经常性的电话访谈等形式向家长沟通孩子近期的情况,并向其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并把一些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例子告诉家长,让其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好的家教方法,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让家长明白溺爱、打骂、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让其改变以往对孩子放纵自由,把孩子交由奶奶管理的状况,两夫妻轮流多抽时间回家与孩子相处。当孩子学习情况不好时,不要直接施以简单粗暴的打骂。让家长改变在孩子面前经常性吵架的情况,蕴酿和谐的家庭学习生活氛围。通过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小浩消除厌学心理。

2、教师改变态度,舒解学生压力

因为小浩长期对缺乏学习动机,而且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相比,成绩落后很多。父母老师长期给他的学习压力,使他精神紧张。要使他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老师要调整对待他的态度,并从减轻他的学习负担入手。

为此,我相对地压缩了他的做作业时间。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业上,对他的要求,都比对其他同学的要求要低。而且细心关注他的动态发展,当他有进步时及时给予大力的表扬与鼓励,从而舒解了学习对他的心理产生的压力。让其重新树立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同时,鼓励并指导他制定好每天的学习计划表,让他

4

在学习之佘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他的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3、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因此,我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

通过经常与他谈心,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他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形成长远的间接性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兴趣之芽萌生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天大树。

(2)鼓励他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他看到知识的价值

其实小浩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许多知识他一学就懂,只是长期的在课堂学习上的失败让他产生极大的挫折感,从而影响到他参加其他课外活动的信心。于是,我创造许多机会,鼓励他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把他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

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要从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着手,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 三、结语

通过了大半个学期的实施,小浩渐渐地在改变了:逃学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由原来一周5、6次,变成现在一周偶尔1、2次,而逃学的原因,不再是因为不想上学,而是睡过头,不好意思回校;由原来在学校一看到我就躲开,变成现在经常主动找我聊天,通过与他的聊天,得知他的父母现在也抽了比较多的时间陪他和哥哥,家庭沟通越来越多,而且父母打骂他的次数少了很多,让他很愿意与父母相处;在课堂上,他由原来的一言不发,变成现在时不时会举手发言;在课间,也会参加同学“红绿灯”、“救人木”的游戏,渐渐也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不再独行……

通过以上案例,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身上责任的重大,在教育的路途上,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关心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在关心学生的品德发展,帮助我们的学生走出一些行为上的误区,学生可能会因为你的努力而改变,这种改变,对学生来说,也许是一生受用的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