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1期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1,2008 (总第101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llege Gener ̄.NO.101 基于创新教育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马兵 (仪征市职教中心。江苏仪征211400)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五年制高职机械类学生的主干课程,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该课程建 设和改革的重点。教师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中,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 心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学;机械设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TH1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958(2008)01—0153_02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索质教育之核心。如何培养 和机械零件两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分别讲授。学生在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当务之 学完该课程后,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机械产品的完整形象, 急。《机械设计基础》是五年制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 这显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 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 打破这两部分内容的分界线,着力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整 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 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中,我首先 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 将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进行讲解,然后沿着机构的演化 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路线将后面的几个机构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将各部分内容串 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 起,列出总结图表使学生能抓住全章内容的基本线索及精神 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实质。同时,还增加了工程问题的讲述,把零件部分的内容融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合到原理部分中去,如启发学生观察促使电风扇摇头的双摇 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或理念。创新 杆机构的结构和具体组成零件等。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 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 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 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 识,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后,又有了统筹思维活动能力,更启 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 二、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思考和创新意识的摇篮。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 创新精神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勤奋、百 定情景下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 折不挠、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与生 感交流、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上师生 俱来,而是后天训练养成的。 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创新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 意识的形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 创新精神。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 的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 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灵活地选 地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 的关键。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 长期以来,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一般把机械原理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敢于批 收稿日期:2007_-.(}7-31 作者简介:马兵(1981——)。男,江苏仪征人,讲师,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机电类专业的理论和实习教学。 —-153-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判、勇于创新的精神。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 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 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 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 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 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精神 的重要方法。 际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四、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即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 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 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克服 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 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课堂教学 如关于“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的内容,就可以提出这样 一中,教师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着重启发和诱导学生 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使他 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能否直接套 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转化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可以套 们在一事多论,一知多用,一题多解的学习活动中放射出智 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吗?如何获得转化轮系?“反 慧的火花。 转法”的实质是什么?行星轮系中各个构件与其转化轮系中 如在“减速器的设计”教学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在给出 相应构件之间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教材中行星轮系传动 工作机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环境、工作机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等 比计算公式是把从一个具体例子得出的结论进行推广而获 原始数据的同时,还给出传动方案。如果改“给出”传动方案 得的,这用的是什么方法?该方法可靠吗? 为“不给出”传动方案,并代之以问题:“以工作机能正常工作 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时,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的教 为宗旨,传动方案可以有哪些?”情况又会怎样呢?这个“一题 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学 多解”的问题必然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是 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 采用定轴轮系还是采用行星轮系?若采用定轴轮系,应采用 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 几级降速?每一级降速,采用何种传动类型?各传动类型前后 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 的顺序应该怎么安排等诸多问题。学生只有在对传动方案的 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注意肯定。要给学生以自我学习 初拟、分析、质疑、讨论、改进的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充分开动 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 脑筋,才有可能成功制定出几套合理可行的传动方案。 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可见,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讲授各 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种常用机构的原理、应用和基本设计方法时,要以常见的生 创新能力也就是创造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 活用品如电风扇、洗衣机、自行车中的机构为例,并根据功能 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要求引导、鼓励学生打破一般思维的常规惯例,从多方面、多 职业教育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 角度、多层次提出各种新原理、新机构、新方案。尽管有些方 须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以雄厚扎 案并不切合实际,但它们是创新设计的出发点。由此激发了 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娴熟的实践技能做保证。因此。《机 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开放实验教学。使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创设开放的 兴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个性化。这是加强实验教 教学环境.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并注意 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运用求异思维,定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并不断地激发 的重要措施。 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经济建设急需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培 的创新型人才。 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 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训练,多让学生看一 参考文献: 看、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获 [1】 庭谨.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得知识,发现知识,提高能力。 2003. 实验课,不能仅仅要求学生重复老师的示范,而要促使他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们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在拼装实验中,教师给出要完成相应 2Oo2. 运动原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随意拼装, [3】李利.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创新U】.邯郸职业技 并判断出机构搭配的合理性,使学生对于机械设计时应综合 术学院学报,2006(6):35—36. 考虑的各种因素有完整的了解。在一些机电产品的拆装实验 [41李晓雪.《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教育U】.内 中,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知道某种结构 蒙古煤炭经济,2006(6):42—43. 为什么必须是这样,动力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的传动方式实 现。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又使学生的实 口编辑/杨子立 —_15午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