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 3.知道人类的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哪些。
4.意识到保护土壤及环境的重要性,愿意为保护土壤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土流失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的草皮,水、自制喷壶或烧杯、砖块、2个大的托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盆花,漂亮吗?如果我把花从土壤里拔出,请问:花还会存活吗?师:对,不能,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同样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土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土壤保护的话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已有经验进行探讨: ①土壤里生长的哪些直接提供给我们人类?
1 / 4
1/4
⑵土壤里的哪些被动物们利用了? ③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④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小组讨论: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选择喜欢的问题分小组讨论。 交流并汇报结果
多媒体显示插图,介绍窑洞和鼹鼠。
小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也正是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活动一:了解一些土壤荒漠化的原因
学生看图片,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或猜测。
教师活动:补充土地荒漠化的资料:
3.活动二:实验:了解植被对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
提出问题: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猜想假设: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没有变化/变小/变大)
制定方案:小组实验方案与器具材料准备:泥土、草皮、水壶。
温馨提示:①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土堆的大小、水流的大小、水量的多少都要一样,不同的是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草皮。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的变化和流水经过的痕迹。
2 / 4
(1)小组实验过程。 2/4
(2)小组实验记录。
证实猜想,明辨是非,小组得出实验结论;师小结。 4.活动三: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
提出问题: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小组讨论: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分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引导。 5.活动四:了解人类对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学生自己看多煤机课件的四幅插图,提出问题。 (1)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么?应该怎么做才对? (2)你认为还有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小组讨论:学生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
教师活动:除了同学们展示的其他例子,老师也搜集了许多破坏土壤的例子及造成的危害,同学们来看: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学习,提高对保护土壤重要性的认识。拓展补充:保护土壤无小事
①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②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6.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3 / 4
提出问题: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4 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搞好环保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通过朗诵诗歌总结课文,引导他们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无土栽培的资料以及图片。 4/4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