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O8・ 山西医药杂志2013年6月第42卷第6期下半月 ShanxiMed J,June 2013,Vo1.42,No.6 the Second ・I临床护理・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安全使用和护理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071000) 于林艳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周期长,频繁使用化疗药物 等对患者周围血管的损伤较大,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 ripherally inserted lentrd catheter,PICC)技术使用之前因 长期反复化疗而致外周血管损伤的情况非常多见,随着 “差”等为6%;患者“优”等为19 ,“良”等为40 ,“可”等为 21 ,“差”等为19 ;患者家属“优”等为23 ,“良”等为4O , “可”等为17 ,“差”等为12 。 此次调查的情况中,血液科的医生和护士掌握情况较 好,按等级“优”、“良”、“可”、“差”比例分别为:医生为67 , PICC的推广和应用,许多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从中受 益,在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的同时还减轻了治 疗过程中因外周血管损伤而带来的痛苦,目前越来越多的 医生和护理人员选择向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推荐PICC,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PICC。2年来我科已成功开展上 百例PICC,因其可提供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等 的静脉通道,而广受患者欢迎,PICC由于导管尖端定位在 上腔静脉中下段,血流速度可达2 500 mL/min,化疗药物输 注时不与外周静脉接触,直接进入大静脉,并迅速稀释,极 少出现药物性外周静脉炎和疼痛,目前已成为血液科系统 恶性疾病患者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但我们也遇 到了许多问题,如穿刺不成功,感染,导管脱出,血栓形成 等,进一步分析发现许多问题可以避免,其中的原因多由于 相关知识缺乏,护理不当,以及患者未遵医嘱等等。本研究 对血液科的医生、护士、患者或家属、实习医生和护士进行 有关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以便找出问题 的原因所在,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为PICC使用和护 理提供安全保障。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共162例,其中52例使用PICC 的患者,男性29例,女性23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8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2例,淋巴瘤患者9例,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患者3例;年龄26~73岁;52名对应患者的家属; 62名医护人员。 1.2调查方法:我科自制PICC知识问卷,内容包括适应 证、禁忌证、并发症、按压时间、注意事项、手臂活动方法、封 管方式、冲管方法、更换敷料方法与周期、自我护理方法和 院外注意事项。对62名医护人员,52名使用PICC的患者 及其家属,进行PICC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问卷调查。PICC 知识问卷了解的情况分为“差”、“可”、“良”、“优”4等:答对 题数<3O 为“差”,答对题数≥3O 为“可”,答对题数≥ 60 为“良”,答对题数≥90 为“优”。共发放问卷162份, 收回16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 2 结 果 对调查内容进行结果分析:医生“优”等为67%,“良”等为 17 ,“可”等17%为0;护士“优”等为78 ,“良”等为22 ;实 习医生“优”等为33%,“良”等为33%,“可”等为25%,“差”等为 8%;实习护士“优”等为38%,“良”等为25%,“可”等为25%, 17 ;护士为78 ,22 且均无“良”、“可”等级,说明血液科 的医生和护士对PICC的相关知识掌握尚可。这与平时科 室内定期开展PICC的相关知识讲座有关,同时本科的医生 和护士在工作实践中与PICC接触较多有关。 实习医生按等级“优”、“良”、“可”、“差”比例分别为 33 ,33%,25 ,8 ,实习护士为38 ,25%,25 ,65 。 实习医生和护士对PICC的相关知识掌握的相对较差,这可 能由于参与PICC的相关知识讲座较少有关,同时在工作实 践中与PICC接触较少有关。 患者按等级“优”、“良”、“可”、“差”比例分别为19 , 4O ,21 ,19 ,患者家属为23 ,4O ,17 ,12 ,对 PICC的相关知识掌握均较差,经与血液科的医生和护士以 及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充分讨论后,此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 ①非专业人员对PICC的相关知识理解存在困难。②血液 科的医生和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谈话并交代PICC技术的相 关知识过程中,主要倾向于患者家属,部分患者由于身体不 适等情况而不参与此谈话过程,血液科的医生和护士与患 者沟通中主要宣讲的是PICC置管后注意事项,影响患者对 PICC技术的相关知识整体的了解。③部分患者在院内治 疗时使用PICC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不适,从而院外休疗 期放松警惕,未遵医嘱,活动度过大,洗澡时防护不得当,部 分患者擅自延长更换敷料护理时间。综合分析我们感到医 护人员虽然对PICC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在治疗过 程中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不够导致患者及家属未引起足够 重视,经充分沟通和深入宣教,严格遵守PICC护理规定,一 些不良事件还是可以避免的。 3讨 论 3.1重视PICC健康宣教:PICC置管是一项新技术,患者 及家属相关知识的缺乏预防,PICC并发症中很多因素与家 庭和患者在日常生活护理不当有关。由于重视不够以及对 PICC的并发症缺乏预见性,置管后易并发静脉炎、导管脱 出、感染、导管堵塞、缩短PICC的置管寿命,从而增加患者 的痛苦。我们的护理人员应切实把PICC健康宣教重视起 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延长PICC的置管寿命,减轻患者的 痛苦。 3.2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做好PICC 各阶段的宣教工作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息息相关, 山西医药杂志2013年6月第42卷第6期下半月 Shanxi Med J,June 2013,Vo1.42,No.6 the Second ・709・ 应认识到PICC置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操作,PICC置管 前,医护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家庭状况、 3.5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是促进个 体维持身心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适应目的的最有效手段。 自我管理调动了患者对PICC导管维护的责任心[33。医护 自我护理能力等,充分分析患者存在的现有或潜在的风险; 在PICC置管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PICC置管 的重要性、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等,取得患者和家 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 自己是治疗成败的重要参与者,意识到自己在整个治疗护 理中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管理。 PICC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极大方便了 属的理解,并积极配合。PICC置管由专职护士实施操作的 同时也需要医生的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在PICC 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高度的风险,每一个步骤 都存在法律问题,切实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重视与患 者及家属的沟通。 3.3 PICC护理门诊进一步规范化:目前我院PICC护理门 诊以为数百位院外留置PICC的患者提供服务,给广大患者 患者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 保证,加强医护理人员对PICC操作及护理的安全意识,使 其牢固掌握PICC操作技能、加强风险和法律知识。通过 充分与患者沟通交流、电话随访、发放PICC注意事项卡等 施,确保PICC的安全使用,切实为患者治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海燕,宋迪,郑学青,等.预防刺激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和外 渗3种方法效果的比较.实用全科医学,2008,6(1):829. [23沈林玲,金学勤,张雪芳.PICC专科护理门诊的工作模式.临 床护理杂志,2006,5(6):64—65. [3]唐玉梅,许宁,孙晶晶,等.血液病患者经外周嚣人中心静脉导 管院外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 (14):1311-1314. 带来了便利,如何使PICC导管护理更加规范,操作流程的 规范是使护理置管有序、高效、协调运行的保证。PICC置 管必须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证书的专职护士在门诊静脉 置管中心,按静脉治疗组制定的操作标准和操作流程规范 执行。使PICC置管工作更科学、更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 于患者 。 3.4健全患者档案,完善随访制度:建立健全院外PICC置 管患者的详细档案,不仅在置管宣教时告知患者返院护理 时间,在患者返院前提前通知以保证患者能及时返院护理; 对未按时返院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综 (收稿日期:2O12—05—17) 作者简介:于林艳,女,1967年12月生,主管护师,河北省保 定市第一医院,071000 合情况,对有特殊情况不能返院的患者进行院外指导。 危重电击伤一例护理体会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1)顾丽培龚振华 电击伤是由于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的组 下行电击伤创面扩创术。术中清除胸腹部、左大腿部干性 焦痂后,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创面深至肺组织,右侧胸大 肌部分坏死,右第8、9、10肋软骨外露,右侧腹内、外斜肌、 织,引起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俗称触电 ]。电击伤是临床危 急症,易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除可造成大片深度皮肤损 伤、血管、神经易受损,末梢循环障碍、肢体坏死,有时还可 腹横肌坏死,请普外科会诊,行腹腔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 壁穿孑L等,创面予以生物敷料覆盖,并负压引流装置(VSD) 封闭吸引。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lO月23日¨: 以引起心、肺等系统的损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 大。我院收治了1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并胸腹广泛软 组织坏死的病例,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 O0,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治 疗,约2 rain后抢救成功。1O月3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腹 患者男,26岁。工作中操作不慎右手触电,电压6 000 V。当时患者意识丧失,具体时间不详,后立即被送至我科, 部、左大腿创面清刨,去除创面部分坏死肉芽及坏死软骨组 织,同侧逆行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及植皮术,右拇、示指手指 截指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11月15日出院。 2护 理 于2011年10月20日09:10急诊入院。入院后查体:神志 清楚,痛苦面容,创面位于胸腹部及右上肢、左下肢。右侧 胸腹部可见约35 cm×28 cm创面,呈焦痂状,右手创面位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此患者胸腹部广泛烧伤,胸腹 于拇指桡侧呈焦痂状,示指烧焦,中、末节干瘪,左大腿部见 约5 焦痂创面。胸腹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炎性实变右 部CT提示右肺损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腹部 体征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持续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 ②患者入院前有昏迷史,密切观察神志有无变化和波动,有 无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抽搐及面色、瞳孔的变化。③观察 肾功能的情况,严重电击伤后因大量肌肉坏死,大量肌红蛋 侧胸腔积液,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即取平卧位,保持 呼吸道通畅,高浓度持续给氧,建立静脉通路,积极抗休克 治疗,持续心电监测,后于2011年1O月22日在全身麻醉 白及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肾小管阻塞,入院后及时大量 补液、抗休克、碱化尿液、利尿。根据病情需要记每小时尿 通信作者:龚振华,Email:351779500@qq.corn 量,尿比重、尿pH值变化情况。④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