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题问卷调查报告

课题问卷调查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参天大树不能在温室中培养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

调查分析报告

潘集区潘集中心学校党支部

2012年10月14日

第 1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参天大树不能在温室中培养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

调查分析报告

潘集区中心学校党支部课题组 王李

一、问卷调查背景:

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求知(85.95%),求知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素质总排到了首位,而孩子的实践(40.86%)、创新(39.24%)、审美(36.80%)等素质却被忽视了。

二十一世纪是学习型社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被推到了教育的前沿,素质教育替代了应试教育,逐渐形成了一种“大教育”的观念,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摒弃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学校教育。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错位、不到位现象比较普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生存能力的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子女的教育不容忽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子女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调查目的:

1、了解现行农村家庭教育对子女性培养的观念、做法。

2、通过调查、比较、分析出原因,做出推断及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并提出改进性的建议。

三、调查过程与方法 调查时间 2012年9月8日 调查地点 潘集区潘集中心学校 调查对象 一~六年级学生家长(100名) 第 2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问卷选用 淮南市教育局关工委统一设计的《淮南市中小学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 对象来源 随机抽选并召集六年级学生家长100名, 调查过程 1、通过现场分发问卷、家长集中答卷、现场收取问卷 2、个别直面交谈 四、问卷结果统计:

现场分发问卷100份,现场收回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达100%;经课题组成员现场对问卷查看,家长所作出的回答不仅符合答题要求并能做到切合实际,问卷答题有效率达100%。

2012年9月9日上午,课题组成员对100份问卷进行了详细地数据记录与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淮南市中小学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结果统计表 答题 答题 情况 项目 题 题 目 型 题号 单 选 题 1 2 家庭 基本 情况 3 4 5 6 7 家 庭 教 家庭 8 教育 9 观念 10 A B C D E F G H I 一年级家长15人,二年级15人,三年级15人, 四年级15人,五年级20人,六年级20人。 58 31 1 4 1 22 17 1 11 10 2 43 6 9 53 8 工人5人,农民人,教师1人,经商5人。 96 95 24 33 39 27 6 4 11 45 60 36 23 17 8 第 3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单 选 题 育 情 况 家 庭 教 育 情 况 11 12 13 家庭 14 教育 态度 15 16 17 18 家庭 19 教育 方法 20 21 22 家庭 23 教育 24 内容 25 26 家庭 27 教育 氛围 28 29 30 31 家庭 32 教育 程度 33 34 35 36 37 38 49 47 3 19 28 15 6 2 76 71 22 80 10 87 4 9 4 8 4 19 1 22 19 11 36 5 17 11 41 5 72 14 21 14 28 9 61 18 4 12 74 91 80 3 18 81 16 52 49 72 39 33 12 9 56 3 69 66 17 6 20 17 2 20 1 22 16 31 39 39 37 26 32 38 17 16 40 17 33 73 2 7 23 2 58 39 36 46 41 32 19 5 49 59 44 11 13 3 8 12 25 10 多 选 题 家庭教 育习惯 家庭教 育投入 五、问卷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课题组成员不是仅对调查对象进行单一的问卷调查,还发扬了百问不厌的作风,与家长谈心,从他们的言行里更深入地读出他们对孩子性培

第 4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养的观念,但结果令所有课题组成员瞠目结舌,深感农村孩子的性培养的机会已濒临被扼杀的边缘。通过询问结果与问卷结果的相比,得出农村家庭教育对子女性培养的因素缺失和存在的不足:

1、家庭基本状况分析:

此次的课题是农村家庭教育观的实践研究,调查的是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对我们是一个平台,而我们也天时地利。学区地处潘集区西北,深入农村腹地,间有煤矿,入学孩子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家庭。在现行社会的驱使下,部分家长本着维持生计的想法外出务工,留下孩子跟随祖父母或亲戚照管,结果已经助长了隔代教育的弊端,何谈子女性能力的培养。如4题的统计图和6题的数据可以看出。

120100806040200A城市B农村4、您所在的地区类型是:C矿区

2、家庭教育方法分析:

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而言是陈旧、落后的,加之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家长在孩子的眼中的地位和形象是不可触犯的和亵渎的,自然家长与孩子的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不容乐观的。虽然部分家长想改变这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但由于农活、家务等琐事以及个人素质的影响,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如21题的统计图可以显见:

第 5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706050403020100A做得很好B做的不好B从未有过21、您会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吗?

3、家庭教育内容分析:

孩子的成长往往是离不开外在因素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对于农村家长而言,犹如纸上谈兵,部分家长认为只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就是对学龄孩子的最好待遇,家务劳动不劳其身,这恰恰忽略了子女性能力的培养。如25题的统计图:

80706050403020100A经常劳动B偶尔会让C从来不让25、您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吗?

4、家庭教育程度分析:

追根溯源,新时期的教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历史奠定了现在农村学龄孩子父母的教育观念,虽有改观,却不显见。经济社会发展在前进,物质文明在提升,农村家长们利欲熏心冲淡了对子女的教育,交流、谈心的机会少了,了解孩子的程度降了,孩子几乎被冷落于某一角落,意识如何激起和得到有效培养。如14题和31题统计图所示:

第 6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0706050403020100A1-3次B4-10次C10次以上D没有14、在一个月内您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发展次数为:

5、家庭教育困难分析:

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受学历程度、个人素质、陪孩子的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部分家长是心有意而力不足,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或是交流的机会,往往也是事与愿违。机会可能有,时间却受限,所以对待孩子的教育几乎是不存在的,何况是子女性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困难。如36题所示:

第 7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0706050403020100A聊天B较少交流C一起外出36、与孩子在一起时,你们通常都做什么?

6、不同层次学生类比分析:

农村家庭教育的方法、程度、内容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在一些情况下有了,教育的层次不同,致使孩子后天的成长也出现了不同的层次:性格的差异、城乡差异等等。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纸空谈,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本应该接触的书本之外的新鲜事物。据共青团甘肃《甘肃省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02年)》的数据更能反映出农村孩子出现的层次问题:城市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平均接触电视、广播、书籍、电脑网络等四种媒体的时间达86.7分钟,其中,看电视、听广播为57.8分钟,阅读课外书22.7分钟,电脑游艺6.2分钟。农村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接触四种媒体的时间平均为73.8分钟,平均每天看电视、听广播平均为57.1分钟,阅读课外书15.1分钟,电脑游艺1.6分钟。此项数据只是众多数据中的一项。学生层次上的差别与孩子后天能力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值得反省与剖析。

六、对农村家庭教育子女性培养的建设意见: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更是成才的终身教育,它影响、决定和改变着子女的性培养。虽然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农村家庭教育方法的滞后、教育内容的单一、教育程度的高低等方面严重阻碍了农村子女的性能力的培养。

第 8 页 共 9 页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呈现和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的整合下,对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中子女性的培养研究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1、家长素质亟待提高。父母的一言一行来自于个人的文化底蕴,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行为的标准,家长素质的提高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可继续开展家长学校,适时开办家长培训班。采取教师讲授、座谈讨论、放映家教光盘、电影等形式,讲述成功家庭教育实例以及经验,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民主、和谐、关爱的家庭教育方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

2、消除子女是“皇帝”、“公主”的溺爱教育观。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长,“心肝宝贝”的思想逐渐升温,子女的成长是“手心里捧出的、嘴里含出的”。祖辈的传统思想与父辈的现代教育观正发生激烈的碰撞,无形中给子女创造了一间“温室”。温室中怎能长出参天大树。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农村家长为了生计、随应潮流外出务工,将子女托付寄养,留下了一个个急需父爱、母爱的孩子独守孤寂。缺失了严父的教诲、慈母的呵护,心灵受到创伤进而产生扭曲,结果不堪设想,意识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随风而散。此时的学校必将发挥家长的作用,“手拉手”“结对子”、谈心交流、辅导帮助的形式应运而生。教师需要耐心,家长需要反省。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子女的成长值得重视。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参天大树不能在温室中培养。人生之路是自己的路,需要独自一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性的养成是保证,是基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试想一个连抬步都不会的人,如何去从容地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