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1 F4月 中,j『j孚轭辅导 谈高中历史的课内外阅读重要性 @仇小军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 形式。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 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因此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 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的重要性;方法;指导;习惯 生已经过了纯粹看故事的年龄,也许一节课两节课,他们会喜欢看课本, 但如果没能真正的打动他们的心灵,要长久地让他们产生兴趣,那是很 难的。比如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 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 在历史课内阅读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导读示 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不断实践,逐渐让学生 掌握阅读的方法。如学习必修一教材时,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目录一 专题导言一学习建议一课前提示一正文这种顺序进行阅读。学生打开 目录后,就很清楚地看到,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 中的重要内容,有9个专题,前5个专题所包含的内容基本上与中国历史 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种不 同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政治线索和特征。后4个专题主要反映的是lI} 界历史的政治线索和特征,时间从古希腊罗马直到20世纪末。通过自 己的阅读学生就很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专题的基本思路,为今后的学习打 下良好的基础。选修三和选修四每节课的导入内容都很有趣味件与实 用性,建议教师可以做一个导读,从而带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思维。 例如选修四《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节,教师可以深情地导读:“记住这 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 人”,激发学生对华盛顿的认知,而实现认知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的自 主阅读。仅有阅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好读书笔记。这个方式已经被 很多人遗忘,尤其是9O后的学生可能是不屑的,但是做笔记也恰恰足一 种阅读的方式,抄写的文字可以带来知识,带来愉悦,带来记忆。读和 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在阅读 历史材料时,用笔做好记号和批注,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阅读方法,使学 生在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融会贯通。历史新教材知识 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因此学习的每个环节都应有融会贯通的观念与习 惯。在读第一遍时,就不忘融会贯通。当读过一课、儿课、一个专题、儿 个专题时,想想所学的每个知识点有无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能 把 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一种贯通是发散思维、扩展思维。这种发散、扩展 式的贯通,就是变少为多,就是“把薄书念厚了” 。特别在历史复习课中, 运用融会阅读,效果会更佳。 一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内容丰富,一节内容包括课前 提示与导入、正文、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课外延伸等 等,特别是新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地图、历史故事等,再加上网 络、多媒体等新信息平台的出现,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学习材料可谓异彩纷 呈。本文就历史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两方面谈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阅读指导 阅读心理对阅读和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心理会带来良好 的学习效果,不良的阅读心理会带来不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对于学习目 标不明确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扩 大见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对于用心不专的学生,要指 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倾注到阅读对象上面,做到眼到、手到、 心到,尤其要加强思维器官的活动,造成大脑的兴奋中心,把精力集中到一 点上,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在训练中教师先作阅读示范,再让学 生不断实践。通过教师反复示范和学生不断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阅 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一些阅读和 笔记的基本方法,比如阅读的剪辑法、文摘卡片法、批注法、跳读法等,笔记 的摘要式、提要式、心得式和索弓f式等。而且提醒学生要养成定期整理的 习惯。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上课可以挑一个片断,有 感情地读,让学生感觉文字和历史的魅力,课后,他们自然会自由地传阅。 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节教学中,笔者收集了一段张学良的百年 传奇,朗读了其中的一小段,强烈激发了学生对张学良的兴趣,课后他们 争相要求传阅。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 具体指导。具体的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阅 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达到阅读的目的。当然,不同的学生也可 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这就是“读无定法”。对于历史 学习而言,因为知识点繁多,所以兴趣是最好的导航仪,为了增加学生的 兴趣,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高中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第一中学748500)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高银芳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 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 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人手呢?我通过长期的教 一游览儿童公园,并布置学生回来写游记。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观赏 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 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l_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 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 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以“学雷锋” 为中心的学英雄、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我设计了“读介绍英雄的书 籍”、“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唱颂扬英雄的歌曲”、“学英雄的优秀品质” 等系列主题活动。“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书籍,利用 课余时间自学阅读。讲“有关英雄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会上人人讲 个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内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脱离书本,声情并 茂;“唱颂扬英雄的歌曲”,要求学生每人唱一首颂扬英雄的歌曲。“学英 雄的优秀品质”,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做学校 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在社会上做好人好 事,送温暖。然后举行系列活动事迹报告会和成果展览。通过开展这些 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好了铺垫。 2.参观访问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 地去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有 小学就写有关儿童公园的作文时,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可觅,他 们平日对一些景物观察没有留心。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再次 一、一园中的花草树木,逐个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名称、特点,认真观赏圃中悬 挂的字牌,重点观察几处并作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 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 3.观察积累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足从 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 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 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 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末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 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 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阅读积累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 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 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 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 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5.创设情境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 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 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 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二、加强交流。让学生打好写文的基础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 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 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环 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 ・l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