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注氮气泡沫技术的现场应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采油 工程 注氮气泡沫技术的现场应用 刘庆文 ,王 波2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摘要:在介绍泡沫选择性封堵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岩心实验方法,得出注泡沫段塞可提高采收率的结 论,并通过现场试验加以验证。注氮气泡沫技术具有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是高含水期油田 开发的重要措施手段。 关键词:注氮气泡沫;选择性封堵;气液比 大庆油田属于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经过30 1.2提高驱油效率机理 多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人到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 含水超过90%。这表明经过长时问的注水开发后, 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泡沫对 高渗透带产生有效封堵后,后续注人水绕流,产生液 地层的孔隙结构已发生改变,厚油层内产生了水流通 道,减小了水驱波及范围,降低了水驱效率…。精 细地质研究也成果显示:在主力油层和非主力油层的 流转向作用,可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二是 泡沫的液相成分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能大幅度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可提高驱油效率。三是泡沫流具有较 厚油层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剩余油,剩余油垂向上多集 中在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平面上多分布在断层遮挡及 高的粘度,可降低与油的流度比,提高驱油效率。四 是在泡沫破裂后,在重力分异作用下,气体成分上升 到渗透率更低的,注人水难以到达的油层顶部,扩大 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注采不完善的井区。对这部分剩余油,常规增产措施 挖潜难度大。因此,开展了注氮气泡沫控水窜技术研 究。 2岩心驱油实验 1 泡沫选择性封堵及其提高采收率 机理 1.1选择性封堵机理 模拟地层的非均质性,开展三管岩心驱油实验。 实验方法是先水驱或聚驱到含水98%,然后再注 0.3PV的泡沫段塞,最后再注水至含水98%(表1)。 泡沫是一种气泡的聚集物,是不溶或微溶气体分 实验结果:水驱后到含水98%后,再注人0.3PV的 散于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气体是分散相 泡沫段塞,可增加29.66%的采收率,而聚合物驱到 (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 泡沫的微观封堵机理是气泡通过毛细管时会产生 附加阻力,即贾敏效应_2 J。当气泡很多且足够稳定 时,所产生的阻力是十分可观的。泡沫封堵具有强的 含水98%后,再注人0.3PV的泡沫段塞,可增加 13.75%,说明在非均质油层,在水驱和聚合物驱后 都可利用注泡沫段塞来提高采收率。 表1 三管岩心洼泡沫段塞驱油实验数据表 选择性。一是对高渗透带的选择。高渗透带阻力小, 气体会优先进人,占据其包含孔隙的大部分空问,减 少液相的饱和度,从而降低液相的流动能力。二是对 油水封堵的选择。泡沫对含油饱和度比较敏感,在含 油饱和度低的地方,能形成稳定的强泡沫,产生有效 驱油至含水98% 26.87 44.57 注0.3PV的泡沫段塞 l4.02 7.9 三管渗透率分别为 . 0.t29、l_53、3.351 ̄m , 再驱油至含水98% 合 计 15-64 5・85 56.53 58.32 渗透率变异系数0.79 的封堵。在含油饱和度高的地方,不能形成稳定的泡 沫,不能产生有效的封堵。 作者简介:刘庆文(1974一),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机采井管理工作。E—mail ̄lluqing'wen@petroehina.COIl1.cr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注氮气泡沫技术的现场应用 ・33・ 从杏7—1—33井组总体连通状况分析,葡I 3 3现场试验 3.1杏7—1—33井现场试验 和葡I 3,层连通较好,措施期间2口井见效,累计 增油1075t。杏6—4—32井与杏7—1—33井连通关 系最好,受效也最好,措施期间累计增油552t。在葡 杏7—1—33井是基础井网的注水井,葡I组在 3.7MPa吸水300m。/d,在7MPa下注水量超过 I 3,一5层段措施期间产液量稳定在380m /d左右, 产油量由23t/d上升到30lYd,含水由93.9%下降到 800m /d。周围连通油井产液量高,含水高,具有典 型的厚油层高渗透带连通特点。 2004年12月删5年6月,进行了注氮气泡沫控 92.1%,下降1.8个百分点,累计增油459t。在葡I 32层段措施期间产液量稳定在380m /d,产油量由 20t/d上升到23t/d,含水由94.8%下降到93.9%, 水窜现场施工。采用气液地面?昆注方式,累计向地下注 入氮气42.1865×104Nm。,泡沫剂溶液3555m。(表2)。 表2杳7—1-33井现场施工参数 下降0.9个百分点,累计增油93t。 3.2北2一丁2-59井组现场试验 北2一丁2—59井组属于萨北油田北三区一次加 密井网的调整井,由2口中心采油井,3口注水井和 外围的5口边角采油井组成,采用反九点法布井,平 均井距250m,开采层位是葡Ⅱ组和高I组的高渗透 层段。该井组开发层段中葡116—9层段由于注水低 效循环严重,目前采取注水井控制注水,采油井机械 措施后试验层段的启动压力由2.0MPa上升到 封堵的方法治理,采油井含水上升得到控制,但损失 了厚油层的可采储量。 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在井组的3口注水井 上开展现场施工(表3),3口井共施工81天,累计 3.8MPa。试验前后目的层吸水剖面测试资料对比, 同在4.2MPa的注水压力下,试验前注水量200m /d, 试验后降为96m /d,而且各层的绝对吸水量都有所 降低。施工后目的层段启动压力升高,低压下吸水层 数下降,说明已对厚油层的高渗透带产生有效封堵。 注泡沫剂4477m ,注氮气100.7×10 Nm ,累计气 液比1.12:l,注入地下气液总体积9491.24m’。 表3现场施工参数统计表 措施后启动压力提高,高渗透层被有效封堵。北 气泡沫起到了很好的驱替厚油层顶部的作用。 2—1—28井的启动压力由措施前的8.9MPa上升到措 施后9.9MPa,上升了1.0MPa。北2—1—160井的启 动压力由措施前8.7MPa上升到措施后9.3MPa,上升 了0.6MPa。北2—1—076井的启动压力由措施前的 7.8MPa上升到措施后的8.3MPa,上升了0.5MPa。 表4北2—1一o76井措施前后吸水剖面测试数据对比 措施后厚油层吸水剖面调整,油层顶部动用状况 改善(表4)。北2一l一076井在同压(8.1MPa~ 8.2MPa)下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显示,在高渗透的 葡1I6—9层段内,高渗透(0.80p,m )部位相对吸水 量由56.89%下降到23.47%,低渗透(0.36 m )部 位相对吸水量由27.08%上升到32.92%,说明注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采 油 工 程 措施后周围连通油井产液量下降,产油上升,含 日增油3.2t,含水下降8个百分点;该井目前日产液 水下降。9口采油井目前日产液738t,日产油55t,综 49t,日产油4.9t,综合含水90.8%,与措施前相比, 合含水92.60%,与措施前相比该井组日降液109t, 含水下降5.2个百分点(表5)。 日增油3t,含水下降1.26个百分点;效果最好时日 降液1 14t,日增油7.5t,含水下降1.99个百分点。 截至2006年1O月,已累计增油2392t,目前措施继 续有效。 4认识 (1)注氮气泡沫段塞是高含水开发后期一项有效 的厚油层挖潜措施,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带和高含 水层,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 中心油井北2一丁2—6O、59井含水下降后稳定, 产油增加,目前已累计增油893.6t。其中北2一丁2 —6O井效果最为突出,该井效果最好时日产液47t, 表5北2一丁2—60试验区中心井生产数据表 (2)现场试验表明,注入井高渗透水窜通道被有 效封堵,启动压力升高,低渗透部位被合理利用,吸 水厚度增加;厚油层吸水剖面得到改善,高渗透部位 日产油5.6t,综合含水88%,较调剖前日降液12t, 相对吸水量下降,低渗透部位相对吸水量上升,油层 纵向吸水比例更加合理;厚油层的剩余油被动用,连 通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在1:3以上。 参考文献: [1]刘春发.砂岩油田开发成功实践[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7, [2]洪世铎.油藏物理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5。 审稿:王风山编辑:张惠殊 (上接第2页) 7月7日22:25,钻至井深2913m,充气(气量 335m,可进一步缩短钻进周期。 lO00m /h)钻进点火成功。此时总烃含量1.t3%, (2)同时由于氮气设备问题,使得充气钻井降 低的密度有限,如果氮气设备气量加大,钻井速度可 进一步提高。 (3)由于徐深2井产气量118 X 10 m ,徐深6 并持续上涨,最大达86%。此时燃烧管线的气体流 量为6600 m /h,以后持续上涨,最大持续达到 1lO00m。/h,此时达到流量计最大量程。套压升到 7blPa,井底压力27~29MPa,火焰高度15~20m, 井产102 X 10 /m’,该地区即将完成的井均可以作为 气源井,因而具备开展天然气钻井的条件。国内长庆 之后压井,欠压值逐渐减小,7月8日2:O0熄灭。7 月9日15:23,钻至井深3020m时再次点火成功, 进行控制充气钻进,地面流量达到1 1000 m’/h的流 油田、四川油田均进行了天然气钻井。在升深2—17 井试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进行天然气钻井试验。 参考文献: [1]魏武。充气泡沫气体钻井工艺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 量计最大量程,套压达到5YlPa,井底压力28— 30MPa,进行压井,22:0O熄灭。 4结论及认识 (1)通过升深2—17井现场试验表明,充气钻 井与常规钻井相比能提高钻井速度达30%~50%。 该井技术套管下人深度为2517m,如果将技术套管下 入深度缩短为泉三底部21 82m,可增加充气试验井段 2002,11(6):31-33. [2]周英操,翟洪军。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 业出版社,2003. 审稿:周万富编辑:张惠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