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对策分析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对策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18卷第1期 2010年3月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V01.18 No.1 Mar.20l0 DOI:10.3969/j.issn.1672-0032.2010.O1.007 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对策分析 耿清书 (东营市交通局,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应急物流是为突发事件发生地提供所需救援物资,目标是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提出 了应急物流是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效益,同时分析了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对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采取的对 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应急物流;构成;对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32(2010)01—0026—03 中图分类号:F252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从2003年的SARS意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并且开始 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2006年底,经国资委、民政部批准,国内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 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从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认识到,我国在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保障体制等方面的不足是阻碍应急物流建设的因素之一;汶川地震中的抗震 救灾应急物流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也暴露出一些应急物流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因而,对应急物流进行 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指导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势在必行,应急物流建设工作更是刻不容缓。 1 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 对物资、人员、资金等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在界定应急物流概念的同时,引出另 外一个名词——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 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 2应急物流系统的构成 应急物流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结构。从应急物流功能实现的角度,将应急物流系统 划分为指挥系统、采购系统、物资储备系统、运输系统、配送系统、信息系统、应急物流理论和专业人力资 源8个部分。 1)指挥系统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做好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而 建立的一个特殊的指挥中心 。指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预测和协调,是应急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 2)采购系统的功能是在突发事件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所需的特定物资进行大批量采购,应急物 流需求的急迫性和应急物资的重要性决定了应急采购必然对供应商的供货时间和供货质量提出较为苛 刻的要求。 3)物资储备系统是平时将应急物资储备于固定的救援物资储备库中,以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 收稿日期:2009—12—23 作者简介:耿清书(1966一),男,山东曹县人,东营市交通局高级经济师 第1期 耿清书: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的对策分析 27 物资可以立即起运。物资储备系统直接影响到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大量物资的储备会产生较高的 库存成本甚至浪费。 4)运输系统必须在保证货运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环节、压缩运输时间,保障流程的通 畅,运输系统是应急物流系统的血液。 5)配送系统在应急物流活动中完成的是“最后一米”的任务。应急配送的对象分散,需要政府、军 队、物流企业、群众、医务人员等共同完成高效率的物资发放工作。 6)信息系统要保证应急物流运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无缝衔接和准确无误地反映每一时刻需求、路况 的变化,及时下达指挥决策和实时反馈执行情况。一个功能完备的信息系统,能够随时搜集和传达所有 有用信息,使整个流程可视可控。 7)应急物流理论是有关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 8)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应包括指挥决策、科研、技术、操作等各类人才,是应急物流系统的能动力量和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素质专业人员的参与对系统的有效改进和高效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3 对 策 3.1 制定可操作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明确如何筹备组织指挥机构,如何分工完成各项物流活动,采取哪些 步骤、措施、程序等。制定应急预案时,涉及全局、危害严重、重大事件的应急预案,应聘请有关部门的领 导和专家参加。应急预案制定后,应进行几次演练,总结经验教训后形成几个备用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并 要经过上级政府部门的批准;如果是各地区的一般性应急预案,也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存在 的安全隐患和灾难性事故,综合分析制定。 3.2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增加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当以西部地区为重点,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突 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等历史数据确定不同的储备量。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品种由单一 的帐篷逐渐增加到主要生活用品,如衣服、食物、火炉、炊具、医疗药品、卫生消毒用品等。不同地区的物 资储备种类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中,国家是主体,军队是骨干,地方是补充,市 场是辅助,家庭是基点 j。所有的国家级应急储备物资均由国家常设的应急物流指挥机构进行统一管 理,有效避免不同部门管理带来的混乱与物资保障成本上升的问题。 3.3构建军地一体化的应急物流系统 军地物流一体化包括2个方面:一是将军事化管理思想渗透和运用到地方的企业,提高公司尤其是 物流企业对紧急状况的反应能力。二是军地兼容,在突发事件到来之时,军队充当主要救援力量,地方物 流同步完成应急物流配送等保障工作。建立权威指挥机构领导下的高效运行机制,保证军地物流一体化 的战略效果迅速显现;军队和地方在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和实用技术的共同研发上加强合作,为软实力的 协同打下坚实的硬基础;通过建立共用信息平台、通讯系统和相关数据库实现军地信息共享,双方尽可能 保持步调一致的合作进程;在一定范围内将军队的物资储备系统与地方物资储备库连通起来,使军队的 过剩资源在应急物流和地方物流建设中充分利用。 3.4建立高效的微观应急物流体系 微观应急物流体系是指以各个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企业专门建立的不 同于平时的一套固定体系,在突发事件爆发时,既要保证完成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任务,又要保证员工的安 全。微观应急物流体系在我国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国家应从政策上引导物流企业重视应急体系的建 设,微观物流体系建设的成效将促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的平衡发展,并且同时提高整个物流业的竞争力。 3.5完备法律、法规和标准 汶川应急救援行动使我们认识到,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实施指挥调度不能满足突发事件对应急物流的 垄 查銮望兰堕兰堡 ! 箜!!堂 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统一、协调一致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我国应急物流法律建设的任务,是 将应急情况下物流资源的有效调度规范到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上升到制度层面的高度,克服法律效力层 次不一、责任机构各自为政的弊端,明确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在应急物流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3.6专业队伍建设 物流业本身就具有重经验和操作的特点,因而应急物流系统的指挥决策、操作执行、专业技术人员都 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处理 并化解危机。指挥决策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经验之外,还应有较为全面的交通运输、信息沟通、地理条 件、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中高屋建瓴,运筹帷幄。除了物流专业队伍,工程技 术、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人员也是应急行动必须的专业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所使用的物资与他们 本身都是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至灾区的,要提高应急物流效率,也必须与他们有效沟通,密切配合。 3.7培训与演练 这里讲的培训与演练分为2类,一类是专业人员的演练,如国家有关应急机构的工作人员、物流企业 的员工等。这类人员的培训和演练都是有针对性的,负责的物流阶段不同,需要培训和演练的内容也不 尽相同。但是,培训的目标是相同的,即熟悉应急系统、提高操作执行速度,在实际中能高效完成任务。 另一类是针对群众的培训与演练。其主要目标是提高人们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和居安思危的意识,传 授应急知识,使人们运用这些知识自救的同时也配合救援人员,变单向救援为双向应急,极大地提高应急 物流系统实施的效果。 3.8理论创新与应用 我国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而由于各个地区环境的 差异很大,整体的实行方案往往不具备通用性。所以应将研究重点转移至中观、微观层面,针对某一具体 区域提出应急方案,可增强其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因而区域应急物流中心选址及其配送研究设计显得格 外重要。由于之前总是片面研究,致使突发事件之前没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结论,之后的应急工作 总是仅仅依靠政府领导,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配送中心的选址缺乏科学分析,配送网络的设计也成为临 时决策。这样使得应急工作效率不高,造成了事后的巨大损失。_5 应急物流理论的研究还应当充分借鉴相邻学科已经得到实践论证的理论成果,如日本的应急配送借 鉴供应链管理理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理论研究可以将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理论框架与我国具 体国情相结合,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理论。理论的创新应以可行性为基础,保证在得到广泛认可之 后能够快速转化为应急物流建设的动力,并且能在实践的考验之中不断改进与充实,最终形成我国特色 的应急物流理论体系。 4 结语 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死者安葬、伤 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否则受灾面积、人员、损失将会扩大,灾害有可能会 演化为灾难。为使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极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保 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1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注解与配套[M].1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3]徐东,黄定政.应急物流系列讲座二: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13(8):94-96. [4]姜玉宏,颜华,王丰.应急物流保障与军地物流一体化[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23(1):88--91. [5]方静,陈健校.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8):75-78. (下转第37页) 第1期 王兆铭等:自锚式悬索桥端横隔板应力分析与与优化设计 37 [2]邵旭东,邓军,李立峰.三汊矾自锚式悬索桥锚箱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6,26(1):74—77. [3]许长青,阴晓云,薛卫杰.扁平钢箱梁横隔板应力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9,17(6):47-49. [4]朱慈勉,沈祖炎.薄壁柱相关屈曲分析的混合有限元模型[JJ.同济大学学报,1997,25(I):Il—I6. Analysis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Side Diaphragm Stress of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WANG Zhao—ming,DONG Hao (College of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aken the cons truction of Huai River Bridge of Daqing Road in Bengbu City,the local stress analysis of the side diaphragm of the steel box girder anchorage zone on the main bridge(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was conduc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de diaphragm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optimized design were employed for the steel components at high stress leve1.A solution was designed to decrease the stress of the side diaphragm and handle the previous design problems by the way of cutting of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eb plate and diaphragm and increasing the plate S thickness. Key words: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ide diaphragm;stress analysis;desin optimization g(责任编辑:杨秀红) -+一+-+一+ +-+・・+-— 一+- +一+w+・ (上接第28页) Strategy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mergent Logistics System GENG Q 一shu (Dongying Communication Bureau,Dongying 257091,China) Abstract:An Emergent logistics offers break-down materials for the place where an accident happens.The goal of the emergent logistics is to pursue the maximum of time eficifency and minimum of disaster loss.By improving efficiency to gain the practical benefit,the concept of the emergent logistics is put forward.The composition of the emergent logistics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y which should be adopted by Chinese emergent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Key words:emergent logistics;composition;strategy (责任编辑:李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