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来源 执教时间 物质运输的载体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课型 设计者 授课对象 新授 七年级 一、课标陈述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活动建议: 1. 观察血涂片。 2.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3. 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二、课标分解 1.学什么: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血液、血管、心脏三部分,分两节课进行学习。血液的组成为第一节内容,血管和心脏为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部分:第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作为本章的第一课时,学生首先需要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有哪几部分构成组成,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对循环系统有一个整体认识,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 第二,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性质和功能,依据血液各成分的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血液分类——ABO血型系统及其对应的输血原则,这是本节课标的一个难点。 2. 学到什么程度: 析 “描述”为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再认或回忆知识,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识别、辨认实事或证据。 在本节课中,针对第一部分学习内容,学生能用概念图呈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能类比交通网说出循环系统的功能。第二部分内容则需要学生利用模型再现血液的组成成分并说出血浆的功能;能在显微镜的物象中分别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用表格对三种血细胞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能运用所学的血液各部分的功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中的异常数据,分析身体的健康状况。第三部分则需要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或家人的血型,及需要输血时可以接受什么血型的血液?为什么?认同义务献血是每个18到60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3.怎么学: 通过观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小视频和观察系统示意图,画出循环系统的思维导图;类比交通网络图分析循环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总结循环系统的功能。对于认识血液组成,可借助两个实验:“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通过对实物的仔细观察将抽象事物具体化。至少收集三份血常规化验单,一份为正常数据,两份存在不同异常数据,学生运用所学血液各成分功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出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认识血型与输血则主要输血的发展历程和学生自身的血型为切入点,通过四种血型血液之间的凝集关系图,目标课确立分依据 1
能找到输血前为什么必须要先鉴定血型,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1.地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章)和大气中的氧(第二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这些都需要借助血液循环系统才能完成,本章内容可以将前面学生学习的疑问点和模糊点补充完整,将消化吸收、呼吸、循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2.内容: 本节课教材的编排为两部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和“输血及血型”。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教材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为了认识三种血细胞,教材又设计了“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教材分析 实验,将肉眼看不到的血细胞通过显微镜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生物学直观教学的原则,也符合学生由感知到形成表象,再到概念的认知规律。在学生明确了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后,教材设计了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来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但教材中化验单的素材相对简单、陈旧,和学生去医院看到的化验单差距较大,所以在素材的选取上,教师可以收集几份真实化验单,或让学生带自己以前的化验单。在此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一定要隐去姓名、医院名称等信息,保护好他人隐私。 “输血与血型”部分教材以医生用输血的方式抢救病人创设问题情境。简要介绍了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施泰纳对血液的研究过程后,通过四种血型血液之间的凝集关系表格,让学生分析规律,总结归纳输血原则。这里表格看起来较为复杂,可以先让学生先分析自己的血型可以输什么血,来降低学习坡度。 学前检测: 检测内容: 1. 你知道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吗? 2. 你是否有过抽血或出血的经历?你看到的血液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你能说出它的组成吗? 3. 若你验过血,你有没有仔细看过化验单?能否找出上面异常的数据?还记得医生拿到化验单是如何判断你身体健康状况的吗?(医生说的话) 4. 你知道自己及家人的血型吗? 5. 你在大街上有没有见过献血车或看过献血的公益广告?能说一说献血的意义吗? 6. 假如一个A型血的人做手术时需要输血,你知道应该给他输什么血型的血吗?为什么? 7. 请你写一写显微镜的简要操作步骤。 全班共43人参与检测。 数据采集: 学情分析 2
项目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正确率 18%的学生能正确、完整写出。54%只写出部分。 2.血液的颜色、状态、组成 100%的学生有过抽血或出血的经历,都能说出血液是红色液体状;但只有21%的学生能写出血液的组成,48%的学生只写出红细胞。 3.化验单 4.自己和家人的血型 5.献血的意义 6.给A型血的人应输什么血型的血?为什么? 7.显微镜简要操作步骤 46%的同学仔细看过化验单,能看到化验单中标注箭头的异常项目。约有7%的同学记得分析化验时说的话。 有71%的学生知道自己的血型,33%的学生知道两个家人的血型。 85%的学生见过献血车或者广告、传单,能说出是救治失血过多或者做手术的人 78%的学生认为输A型血,原因不明确,主要是猜测。 86%的学生能回忆起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结合前测可知,18%的学生提前预习过课本,能说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大部分对血液循环系统是什么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所以课堂中需要老师通过视频或图示帮助学生形成框架。对于血液,学生都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知道是红色液体,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误以为血液只有红细胞组成。这里需要组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血液的组成。通过回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看,学生对显微镜较为熟练,为本节课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实验奠定了基础。化验单学生都接触过,但只有一半学生认真的看过,对于异常项目所代表的意义不了解。多数学生对血型有一定了解,知道自己或家人的血型。也见过献血车,也能大体说出献血的意义。猜测为病人输同型血,但不知道原因。 1.通过观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小视频和观察系统示意图,补充完整循环系统组成的概念图;类比交通网络图,说出循环系统的功能。 2.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凝固两种现象,阅读课本,说出血液的组成,能够制作血液分学习目标 层和凝固两种模型。 3.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实验并结合课本,能在物象中分辨出三种血细胞,用表格归纳三种血细胞的形状、大小、数量、有无细胞核和功能。 4.通过“我是家庭小医生”的角色扮演活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5.通过两两混合不同血型血液,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说出同型输血的原则。 1.观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小视频和观察系统示意图,独立补充完整循环系统组成的思维导图;类比交通网络图,小组讨论,分析循环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在概念图中填充循评价任务 环系统的功能。(针对目标1) 2.阅读课本,能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及血浆的功能;观察血液分层、凝固两种现象的演示实验,小组合作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出血液分层、凝固两种模型。(针对目标2) 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辨别视野中的三种血细胞;阅读课本,小组采用表格的形式 3
归纳三种血细胞的形状、大小、数量、有无细胞核和功能。(针对目标3) 4.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我是家庭小医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的测量值与参考值,分析相应病症及应对措施。(针对目标4) 5.观看输血发展历程视频,知道人的血液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小组合作,两两混合不同血型血液,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完成表格,总结输血原则。(针对目标5) 教 学 环 节 现代交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可以将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也可以将产自潍坊的萝卜运到北京,这些都依赖于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同样,在我们的身体内也需要进行物质的运输,那么我们依靠的是什么呢? ——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 1.通过观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的小视频和观察系统示意图,补充完整循环系统组成的概念图;类比交通网络图,说出循环系统的功能。 2.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凝固两种现象,阅读课本,说出血液的组成,能够制作血液分导入 呈现目标 层和凝固两种模型。 3.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的实验并结合课本,能在物象中分辨出三种血细胞,用表格归纳三种血细胞的形状、大小、数量、有无细胞核和功能。 4.通过“我是家庭小医生”的角色扮演活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5.通过两两混合不同血型血液,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说出同型输血的原则。 板 块 教 学 活 动 评价要点 1. 能正确画出问题预设与 补救措施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认识一下在我们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循环系统。 (一)自主学习 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看视频,然后观察循环系统示意图,板块一:循环然后在学案上补充完整概念图。 系统的组成 2.思考循环系统中各成分与交通网络中车、道路和加油站哪种组成要素的功能类似,试着说一说循环系统中各成分的功能,归纳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 (二)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思考的成果。 循环系统的概念图。 2. 能正确类比,说出血液与车,血管与道路,心脏与加油站功能上的相同点,能说出循环系统的功能。 3. 95%的学生能完成这两个任务。 4
过渡语:本节课我们从认识血液开始进一步走近循环系统吧。
(一)自主学习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43页—44页内容,找出以下问题,并小组内统一答案:
(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 (2)血浆有什么功能?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探究问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简要记录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做分组讨论,解决疑问。
一、探究任务:通过观察各小组试管中的血液分层、凝固两种现象,小组合作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出血液分层、凝固两种现象的模型。
1.能从课本中找出血液成分和血浆功能,并能背过,说出。
2.能正确的用粘土做出分层模型,且各层次颜色及所占比例合适。
3.能正确说出模型中各层次的名称及血浆的组成和功能。能区分血清和血浆。
问题:血浆、血细胞、血清、血块区分不清。 补救:血细胞与血浆是一个组合,血块与血清是一个组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要张冠李戴,一定要记清楚。
板块二:血液的组成
预设:在这个问题中,容易将血细胞与血浆、血块与血清这两个组合弄混。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介绍,并联系日常生活经验。
二、交流展示
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成果。
评价问题:哪个小组派代表上台,用你制作的血液模型来介绍血液的组成及血浆的组成和功能?能说说模型中哪部分是血清?血浆?血块?血细胞?
三、拓展延伸
如果一个人的皮肤大面积被烧伤,输液应主要输什么成分?
点拨语:在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血液的成分,还有血浆的功能,这些知识都是我们以后学习的基础,希望同学们不但要掌握,还要理解。
5
(一)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1. 以小组为单位,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清晰的找到物象,识别视野中的血细胞,仔细观察,说出三种血细胞大小和形状。
2. 阅读课本,小组归纳并比较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有无细胞核、功能等,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要求:学生先明确任务,独立思考,然后通过做分组
1.小组内积极合作,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调出清晰的物象,并在物象中找到三种血细胞并说出它们的形状和大
问题1:学生找到物象后不注意仔细观察细胞形状和大小。 补救: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试着通过小组间竞争提高效率。
问题2:血小板较难找到。
补救:提醒学生移动装片,且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需要特别仔细的寻找。
小。 讨论,解决疑问。
(二)交流展示
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
评价问题:小组合作,每人分别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汇2.小组内分工,报你的收获。例如: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红细胞,我能以第一人称形
板块三:三种式分别完整、流的样子长得不咋地,全都长得……
利的汇报三种血血细胞 Hi~我的名字叫白细胞,嗯……相较于红细胞,它没有
细胞中某一种的
细胞核,咱白细胞有…… 形状、数量、有
无细胞核、功能
等。 (三)拓展延伸
为什么白细胞体积最大却在人血涂片中很难观察到? 点拨语:在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中,要对三种血细胞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构建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才能理解掌握这些知识。
(四)训练
(1) 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2)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
6
关的是( ) A.血小板、血浆 B.血小板、白细胞 C.红细胞、血浆 D.白细胞、血浆 (3)人体内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一)合作探究 过渡语:我们都有过抽血化验的经历,很多同学拿到化验单并不知道化验单上异常的数值的背后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血液各成分的 问题:学生不知道缺少血红蛋白也贫血。 补救措施: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板块四:解读血化验单 功能,让我们重新拿起化验单,看看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进行角色扮演。 一、探究任务:分角色扮演“医生”和“病人”,观察 三份血常规化验单(医院真实化验单,隐去医检者姓名), 小组内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的测量值与参考值,分析数据异常的相应病症,并且“医生”要给“病人”提出 7
相应的建议。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介绍,图文结合并联系日常生活经验。
二、交流展示
组内分享,大胆展示,并能说出理由。
评价问题:请你针对手中其中一张化验单,说一说其中的异常数据是什么?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白细胞可以进行变形运动,可以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所以白细胞也称为吞噬细胞。
过渡语:血液不但能反映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更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若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其总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很早医生们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尝试给病人输血来治疗疾病,但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让我们看一段视频,重温医生们输血
1.能找出血常规化验单中异常数据,并能根据所学说出存在的病症。
数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而血红蛋白合成需要铁和蛋白质,因此医生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关于贫血,从血红蛋白合成方面考虑就能解决该问题。
1.能说出不同血型两两混合后出现的现象。
2.能准确归纳并
问题:课本47页的表格比较复杂,学生在分析时容易出现混乱。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
板块五: 同型输 血原则
治病的探究历程,探寻输血的奥秘。
(一)合作探究 要求:
1.观看输血发展历程视频,重现1907年医生给病人输血前做的试验,即将提前准备的四种血型两两混合,观察发生了什么样的现象?
2.分析实验结果,结合课本四种血型血液之间的凝集关系表试着说出自己和家人受伤需要输血时可以输什么血?
3.小组内交流,汇总各种血型可输血的类型,分析归纳,
8
找出输血的规律。 (二)交流展示 组内分享,并能说出理由。 点拨语:O型血的人是万能献血者,AB型血的人是受血者,其他的血型能接受相同血型和O型血。 说出同型输血原则。 中的知识介绍,帮助学生总结,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1)学习了几个概念? (2)包括几方面内容? (3)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进行反馈,在评断答案时,要多用鼓励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在老师做完观察血液分层现象的演示实验后,利用小组合作动手用橡皮泥制作出血液分层现象的模型,极大调动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 在介绍三大类细胞的功能时,注重了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在解读化验单时,采用了分脚色扮演的小活动,整堂课能采用大量的显性资源,如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多媒体课件等,使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更有趣。但本节课内容多,时间紧,导致课堂学生参与度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使生物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