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三生教案
【篇一:幼儿园教师三生教案与反思】
可爱的珍惜动物
——活动主题的选择源于幼儿的生活
大班教师王增伟
春游活动我们去了圆通公园,见到了很多孩子们喜欢的动物,许多孩子对观察动物、了解动物非常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等讲给好朋友听,所以,我们结合本学期“三生教育”的主题“可爱珍惜的动物”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幼儿时期对于其所生活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浓厚的探索兴趣,尤其对于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可爱的小猫、机灵的小狗,憨厚的乌龟??在孩子们眼中都是如此的可爱、有趣,是他们童话世界中的人物,也是他们童真世界中的一部分。这次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惯,初步认识人类与动物共存共荣,为爱护动物和维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加自强了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一.活动进程
在本次主题中,我们相继开展了“可爱的动物”、“熊猫”、“珍稀动物”等等的一系列的活动。小朋友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如:刘兴霖带来了泥鳅,小朋友一来就围着
泥鳅在看,有时,孩子们还回留一些饭喂小泥鳅。有一次吴雨辰问:“小泥鳅生长在哪里?”刘兴霖认真的说:“小泥鳅喜欢生活在泥潭里。” “那为什么喜欢在泥里呢?”小朋友们都问刘兴霖,刘兴霖挠挠头,看看身边的
我,我摸着他的头说:“这个问题,让丁丁回家查一下资料,明天来告诉你们。”“我也回家去问我爸爸,他一定懂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的说开了。第二天,孩子们就相互交流有关泥鳅为什么要生活在泥潭里的知识。活动在探究中、讨论中一步步深入,在 “三生教育”中使领域间相互渗透、融合。
二.师生互动
活动不仅让孩子积极的参与进来,孩子和老师也一起互动起来了。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了什么是珍稀动物、导致动物稀少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珍稀动物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小朋友的交流探索能力,同时也让老师在活动中更加地去关注幼儿,使活动内容、形式更加贴近孩子,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三.家园互动
在这次的主题活动中,小朋友不但积极地参加,家长也帮忙收集了许多珍惜动物的资料。有些家长收集了穿山甲和鸭嘴兽的图片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图,有的收集了老虎、蛇、藏羚羊、熊猫的照片,我们把家长收集的资料都贴在了墙壁上,使小朋友能够随时看到他们想认识和了解的动物。有的还带来了家里的小金鱼和小金鱼爱吃的东西,我门把小金鱼放在了教室的动物角,小朋友可以自己来喂小动物吃动西。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物,就带他们去参观动物园和花鸟市场。许多家长还带来了许多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各种可爱的小动物。通过这些活动,使小朋友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各种动物。让家长也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
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四、活动反思
活动主题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去圆通动物公园,见到了自己很喜欢的动物,他们对于动物的兴趣十分浓厚,常常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等讲给好朋友听,就这样一步一步生成我们这一活动的主题“可爱的珍惜动物”,主题网络就这样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在这个主题中,每一次的探索活动都是幼儿所感兴趣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都十分投入,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和交流讨论,可以说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在主题进行中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依据来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一边实施一边及时调整。我们也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可爱的珍惜动物”主题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发动家长帮助我们收集有关的资料;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共同制作各种动物;帮助收集废旧材料(空的盒子、饮料罐等);利用上学、放学的机会,向幼儿说说讲讲自己喜欢的、看到的、了解的小动物,及时地向幼儿传授一些知识,解答幼儿的疑问。这种一对一的亲子交流对幼儿来说非常有益,幼儿会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弥补了教师不能全面顾及的缺陷。家长真正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坚强后盾,使我们开展的主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生教育----------防震减灾教案
中一班:曾梅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幼儿园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在幼儿中开展防震知识普及和防震演练,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
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
1、请幼儿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事情?(地震时的声音) 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二、幼儿自主进行撤离演练
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做观察记录。
三、幼儿评价自己的撤离演练
四、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教师从幼儿的撤离路线,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五、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篇二: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
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教学内容: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 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
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1=c
1 23 4 ︱ 5- ︱ 5 43 2 ︱ 1- ‖
师:小 朋 友 们好! 生:老 师 您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 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 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不靠近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有秩序的在户外滑滑梯并注意幼儿的表现。
2、歌曲《滑滑梯》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在外面玩什么啦?怎样玩的?咱们又是怎样进的活动室?引导幼儿说出排着队,有秩序的滑滑梯、进出活动室等。
二、欣赏歌曲
教师告诉幼儿有一首歌曲也叫《滑滑梯》,请幼儿欣赏并尝试学着跟唱歌曲。
三、提问幼儿理解歌词
歌曲《滑滑梯》中,小朋友是怎样滑滑梯的?为什么要排好队,不推也不挤?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推挤容易将小朋友推倒、磕伤。
四、讨论: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应注意排好队?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哪些时候容易发生挤撞,如:进门出门时;上下楼梯时、荡秋千时等等都容易推倒,发生意外伤害。
教师小结:大家集体出动、活动时都应排队,懂得谦让,有秩序的活动,反之,很容易发生危险,也是不礼貌的。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如:集体入厕、集体喝水、进出活动室、集体游戏等都给幼儿渗透排队、不推不挤、有秩序的进行活动。
家长工作: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上下楼梯、进出门、公共场所等情景对幼儿进行相互谦让、遵守公共秩序等的品德教育。
着火时怎么办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着火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从中帮助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课件:碰到火灾、怎样打电话报火警、。
2、ppt:碰到火灾逃生的方法。
3、《学习活动》操作材料包4–5岁第9页《着火时怎么办》人手一份;铅笔;橡皮等
4、园内备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
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影像,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仔细看,把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先不要说出来。能做到吗?
2、幼儿讨论小朋友刚才看仔细了吗?我们看到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播放flash动画(碰到火灾正确逃生的方法)
1那真正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呢?(幼儿相互商量讨论)
2、幼儿讲述商量讨论的办法(打电话时一定不能着急,要说得清楚。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报火警的?----模拟火灾报警)
3、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了很多保护自己的办法,那我们再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播放正确逃生演示)
三、老师总结:介绍方法
我们小朋友能用那些办法来保护自己呢?(边讲边演示图片)
1、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要是我们没有毛巾怎么办?)
----鼓励幼儿说出把水浇在自己身上
3、拨打119
4、逃离火灾现场
四、幼儿操作
1、小朋友,你都记住了吗?接下来,让我们考考自己。
2、分辨图中的方法的对与错,找到正确的方法,用笔圈出来。
3、和好朋友说一说,为什么是对的。
五、延伸活动:
找一找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预防火灾的消防设施。----影像画面
(楼梯口的消防拴(灭火气)、花坛里的消防水龙头、安全出口标志。)
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初步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2.教育幼儿不玩火,避免发生火灾。
活动准备:
1.蜡烛2根,打火机一个,水、沙子、湿布、扇子等。
2.有关灭火的录像。
3.人手一份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在着火的时候,几个小朋友采取的不同的灭火方法)。动过程:
1.游戏:灭蜡烛
教师出示蜡烛,点燃。
“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把蜡烛熄灭呢?”
幼儿想出办法后,教师提供备有的材料,请幼儿到前面试一下,教师小结。
活
2.讨论:“出现了火情,该怎么办?”“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火情,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出的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但小朋友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拨打119电话。
3.请幼儿看录像。
“前几天,有个地方着火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想出的办法和我们想出的办法一样不一样?” 看完录像,提问:“他们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些办法是我们没想到的?”(开窗,捂着嘴、鼻跑出烟火区)。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看操作图片,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着火的时候采取的不同的办法,每幅图的左下方有一个圆圈,你认为办法好的就在圆圈内打上“√”号。
讨论: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小朋友想一想,爷爷、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用扇子轻轻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来灭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
5.怎样避免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对我们的危害特别大,房子没有了,人也受伤了。那我们平时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呢?”
幼儿讨论回答。
地震自救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活动准备: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内容: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2、ppt图片1: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地震的书〈〈地震自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ppt图片2、3:观察图片,说一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些什么样东西,它们是怎样的?
ppt图片4、5:观察图片,说一说“某一天,在你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的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篇二:幼儿园小班游戏区域教案
活动名称:图书区《常规培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习惯,学习翻阅、摆放书籍的方法。
2、让幼儿体验读书的乐趣。
材料准备:
各类书籍、坐垫、图片等。
活动指导:
1、教师介绍区域规则,幼儿进区摆放进区卡,找到合适的位置,找自己喜
欢的书。
2、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取、放书籍,知道书籍的摆放位置。
3、引导幼儿认识书的封面、尾页等,指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一页一页
的翻)。
4、指导幼儿在看图时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
5、观察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幼儿进行适当
的指导。
6、活动结束时,提醒幼儿将书摆放整齐,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7、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表扬遵守区域常规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名称:美工区 《学习涂色》
活动目标:
1、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意参与此活动。
2、懂得用各种好看的颜色进行涂色。
3、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方法。
活动准备:
油画棒 、画好水果图案的涂色卡
指导要点:
1、指导幼儿进区游戏规则,提醒幼儿涂色时所要注意的问题。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以及握笔的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正确的涂色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色。
4、教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
5、活动结束后提醒幼儿要将物品归类摆放整齐。
活动反思:
活动时间:2012年9月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名称:生活区《摆扣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动手进行操作。
2、能根据不同的数字进行摆放钮扣。
3、学习一一对应。
【篇三: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两个小娃娃打电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通过歌曲激发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音乐不陌生,会一些拍手、点头等简单动作。
2、物质准备:《两个小娃娃打电话》的伴奏音乐;电子钢琴。
3、环境准备:营造欢快的气氛,创设幼儿熟悉的音乐环境和幼儿园环境。
三、活动过程
1、 让幼儿在《两个小娃娃打电话》的伴奏音乐下,随着老师做简单动作。
2、提问互动
a、刚才和老师一起跳舞开心吗?我们跳舞时的那段音乐好听吗?小朋友们喜欢吗?
b、小朋友们来幼儿园已经两个月了,那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和自己没有在一起上学的小伙伴说吗?(老师这时要把幼儿向“有话对小伙伴说”引导)那我们告诉他你现在在哪里,在干什么,好不好?
c、那小朋友们现在在哪里呀?——幼儿园
我们在干什么呢?——(幼儿的回答丰富不一)。接下来,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唱歌,那我们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们在学唱歌好不好?
d、那谁来告诉老师,你打算怎么告诉你的小伙伴呢?(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多样的,但老师得尽量向“电话”引导。如果在众多答案中,如果有孩子回答“用电话”,老师可以说“我们小朋友说的方式都很好,那今天我们先用打电话的方式告诉小伙伴,好不好?如果孩子们的答案中没有电话,那老师可以通过对幼儿的提示,引导出电话。)
3、 那现在我们开始吧!让我们在刚才跳舞时的那段美妙的音乐中告诉我们的小伙伴:“我在幼儿园,我在学唱歌。”好吗?
4、 老师作示范。老师一边弹琴一边唱歌,让幼儿先整体听一遍。
5、幼儿整体听完之后,老师提问,和幼儿互动。
“小朋友们喜欢听老师刚才唱的歌曲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听到老师唱的歌曲中有两个什么呀?他们在哪里呢?他们在干什么呢?”老师在幼儿给与不同的答案之后,让幼儿带着刚才的问题细心的再听一次,老师依然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然后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刚才的问题,大概的“复述”歌词。
6、老师手上打着节拍,嘴上说着准确的歌词,让幼儿一边随着老师打拍子一边跟读。
7、老师弹一句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依照此种方法重复三次整首歌曲。
8、老师弹琴,引导幼儿和自己“同时”“一起”唱歌。依照此种方法重复三次整首歌曲。
9、鼓励幼儿脱离与老师的“合唱”,师幼分工合作,老师弹琴伴奏,幼儿集体唱歌。 教师评价:表扬大胆唱歌的幼儿,鼓励唱歌声音小,不善于与老师和其他伙伴互动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也可以表演给自己家人听。
五、附:活动材料
两个小娃娃打电话
35 3 2 ︱360 ︱ 3 5 3 2 ︱ 3 60 ︱两 个
两 个
5 0
喂
喂
2 0
诶
诶 小 娃 娃 呀 正在打电话呀 小 娃 娃 呀 正在打电话呀 5 0︱5 -︱3 3 2 5︱ 3 - 喂 喂 你 在哪里 呀 喂 喂 你 在做什 么 2 0︱ 2. 3︱5 6 3 2︱ 1 -诶 诶我 在 幼 儿 园 诶 诶我 在 学 唱 歌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