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卷第3期 竹子研究汇刊 VoI.20.No.3 2 0 0 1年7月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July.2 0 01 中华竹文化概览 关传友 (皖西学院,安徽省六安市,237012) 摘要本文从形上、形下两方面,全面概述了中华竹文化的组成和内涵。 关鬟词中华I竹文化;概览 竹子是中国境内最为习见和广袤的植物资源,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是物质 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社会精神文化之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从而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竹文化。 竹子,往往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中华竹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伟大创造,是 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章,是中国各族人民融合的历史见证。竹于历史和民族的最渊豫的 和最探的底层,流荡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审美意识,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基础。凝聚着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创造精神的各类竹物品、竹工程设施、竹工具、竹图绘画、竹俗、竹文学艺术、 竹的神话传说,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久远、应用最广、内涵最丰富和民俗功能众多的文化 长链。中华竹文化是我国最为习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模式,它体现在物质成就和精神成果 的诸多方面。 就物质文化而言,中华竹文化是一种景观文化。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是世界上 用竹和最善用竹的国家。“羿射日”神话说明远古时代人们用竹制弓箭;女蜗神话传说中,女蜗 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时就用竹制笙簧。新石器时代的浙江河姆渡文化(距夸约7 000年)遗址中发 掘有竹子实物。这些均可以说明原始社会的先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利用竹使身体器官 延长,逐渐学会加工竹材,制造出适合于自身需求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工具,显示了竹在人类文 明的进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竹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载体,对中国文化的积累和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作用。早在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符号,其后的甲 骨文已有竹的象形宇和与竹有关的文字。中国文字最早是见于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其后为甲骨 文、金文。从殷商时期出现至南朝为止,是在竹简上刻字或写字,从而使中国的以象形表意为特 征的方块汉字固定下来,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始出现纸张,并逐步替代了竹 简。但在六朝就发明了竹纸,竹仍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载体,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考 古发掘证实,殷商的甲骨文字,就是用以竹为管毛为颖的毛笔书写而就的。作为书写工具—— 毛笔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对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 献,至夸,毛笔仍作为书画的工具,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竹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人类的生存和 收穑日期t2001—07—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传友 中华竹文化概览 49 从居宅方面看,由于竹具坚、韧、柔、直、抗压、抗拉、耐腐蚀等多方面的特性,是理想的建筑 材料 从原始人的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居宅,到汉代的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清代的粤西竹 屋,以及现代傣族人的竹楼,都是用竹建造的著名竹建筑。竹还是居室装饰的重要材料,体现着 东方艺术的审美风格。 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铜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并 沿用至今。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篦箕、竹箴、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体现了他们对美 的追求。 从食用方面看,竹笋是中国人传统的山珍美味,自周始就是席上珍馔,现代更是国人 的盘中美餐,可烹饪出上千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竹笋还能晒、风、腌翩加工,加工方法 多种多样、十分丰富。竹叶、竹茹、竹沥是优良的中药,可化痰清热 竹实还是历代救荒的重要 食物。 从交通运行方面看,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 繁多的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中,竹是重要的建造材料。竹锎交通设施有竹单索桥(溜简)、 竹双索桥、竹多索桥和竹粱桥;竹制运行工具有竹筏、竹船、竹车、竹轿。竹筏还是交通史上最古 老和使用历史最长的交通运行工具。 从生活器具的使用方面看,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国古代先民就 利用竹制作生活器具。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竹席等竹制品,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 (公元前3300年至前2600年)出土有200余件的竹器实物。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 步,竹铜生活器物的种类也日渐增多。到春秋战国时期,竹制生活器具已成为当时广大民众生 活 养生送死 不可或缺的物品。汉代有竹铜生活器具60余种,唐宋时期就近达200种,明清时 期达到250余种。如炊饮具的竹釜、竹箪、竹笾、竹蒸笼,餐具的竹筷、竹碗、竹勺,家俱的竹臬、 竹椅、竹床、竹榻、竹屏风,盛物的竹筐、竹篮、竹箱、竹笥、竹扑满,消暑避雨用具的竹席、竹几、 竹枕、竹扇、竹伞,装饰用具的竹帘,玩具的竹马、竹蜻蜒、空竹、竹风筝,以及照明用具的灯笼、 洁具的竹帚、扶老的竹杖,等等,均离不开竹子。 以上表明,自古以来,竹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竹在人们的生活中 无处不在,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 在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刨制方面,竹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 等中国传统社会的产业,都有竹制的生产工具和设施。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工具和设施 渔业工 具以及采矿业、兵器制造业、纺织业等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创铜,都是用竹作为主要的铜作材料。 中国文明是以农业文明为特征而体现的。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竹铜工具贯穿在生产过程的始 终,从播种、中耕、灌溉、脱粒、贮藏加工以及捕鱼等工具,都大量地使用竹制工具。在距今2000 多年前,李冰在四川修建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时,就大量使用竹材,创造了竹笼石法截留分 水;汉代竹笼石法始用于黄河决堤堵口的抗洪抢险,历时而不衰 五代时竹笼石法用于东南沿 海地区的海塘堤坝的修筑,防御潮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井盐、天然气、煤、铜的国家,竹工具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开采 技术的完备起了重要的作用。竹工具还丰富了古代兵器的种类,竹弓、竹箭、竹弩、竹矛等竹兵 器,对加速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南宋时期发明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 竹子研究汇刊 2O卷 用竹管内装火药的火和突火的管状火器,前者为近代火炮的前身,后者为火的前身。元 代有人用47支太竹筒内装火药绑在椅子的4条腿上,利用火药喷射的反作用力,使坐在椅子 上的人升空.这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载人火箭”。明代还产生了用竹筒制作的二级 火箭,名称“火龙出水 和。飞空砂筒”。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竹文化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工艺品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科学和艺术的产品。在琳琅繁目的中国工艺品中,竹制工 艺品是极具东方艺术特色的一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类就开始利用竹编织器物。是竹编 工艺的滥稿,春秋战国时期竹编工艺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时至今日.出现了一太批制作精湛、审 美价值极高的竹编工艺品 竹雕刻工艺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六朝时期的文献中有竹雕 刻工艺品的记载。唐代以后,竹雕刻工艺的名家辈出,见于记载的有宋代的詹成、明代的上海嘉 定朱松邻祖孙三代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和金陵的李文甫、濮仲谦等竹刻大家。清代中后期形成 了湖南邵阳、四JiI江安、浙江黄岩、福建上杭等地的竹黄雕刻,成为竹雕刻工艺的主流。清末民 国初期出现北京张志渔开创的北派竹刻。竹还是工艺美术中的表现题材,寄寓着福、椽、寿、喜、 财、洁、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 在中国传统乐器的制作方面,竹是制作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拔乐器很多 是用竹制造的,至今仍得到广泛地使用。竹是古代“八音”之一,对中国音律的起源还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开始,历代都使用竹管定音律。晋代就有以“丝 竹”为音乐的名称,有“墼不如竹 之说,唐代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说明竹是中国音乐 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的内涵更是非常丰富的 原始时代的部族把竹视为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以及自然神灵崇拜的象征物,表 现了原始人的信仰观念,表达了他们借竹之旺盛的生命力和生殖力,祈求部族繁衍昌盛、生生 不已的生殖愿望和能力,达到其部族或民族的血脉探远流长,代代相继的愿望。这种原始的信 仰观念尚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民族习俗中,被视作为神秘力量的象征。古代的巫师和占验家们还 把竹视为沟通天地的法器,关注自身信仰观念的显现,除病免灾、探测神旨、决断行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困独特的自然物性特征。如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清拔凌云、不畏 风霜雪压等,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被人格化,象征着谦虚、气节、坚 贞和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精神。其内涵已形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亲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和历史个性。 在中国文学中,竹是重要的表现题材,从《诗经》时始,历代均有大量的咏竹文学作品 面世,形成了中国文学中独特的竹文学意象和审美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上最有力的中心题材,画竹自古就受到了中国画家们的青睐。中唐时 期,中国画竹艺术已成为专门的画科,宋元时代太盛,并作为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与人物、山水、花 鸟绘画艺术并驾齐驱,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并涌现出一太批杰出的画竹名家。北宋文同开饲 了“湖州墨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李衍、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 绂、夏昶,清代的石涛、郑板桥、吴昌硕,都是树一代新风的画竹大师,促进了 竹艺术的发展。 竹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的重要材料,历代园林中以竹为题材者更是数不胜数 汉代粱孝王 的恪竹园,唐王维辋川别业的竹里馆,宋代司马光独乐园的种竹斋{明代金陵的万竹园、苏州涪 浪亭的翠玲拢、期北寰氏兄弟的 谷,清代扬州个园、广东清晖园竹苑等,皆是其代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期 关传友中华竹文化概览 51 历代的造国家们利用中国丰富的竹类资源和奇竹异品,创造了 竹径通幽”、“移竹当窗”、“竹坞 寻幽”等园林竹景,使人产生了一种“与造物者游布不知其所穷”、“鸢飞唳天者游园息心,经伦 世务者窥景忘返”的园林翥境。 中国的宗教文化与竹文化有很大的关联,道教和佛教出于教义的需要崇奉竹,追求竹所构 筑的环境,进而丰富了竹文化的宗教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竹文化联系着口承文艺和游乐活动,在婚恋、丧葬、节日、歌舞等社群 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竹意象,被枧为生殖昌旺、家族兴盛、归宗敬神、 生活平顺等吉祥象征,构成了民间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正由于竹文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人们对竹颂扬不已。自古以来人们的种竹活动亦 是一种文化行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种竹文化。文献中记载西周初期就有种竹活动,春秋战国 时期出现了远距离的竹子引种,汉代出现了“渭川千亩竹”的种竹专业户,皇家设有司竹监经营 管理国家竹林。六朝时期民闾出现种竹最适日的记载,成为中国传统种竹节的溢牖。唐宋时期 出现种竹护城的种竹活动。盟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大规模种竹造林活动开始兴起。几 千年来,人们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竹类种植经营技术,是中华竹文化宝贵的历史遗产。 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丰富的竹资源为我国古代用竹种竹文化的产生 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中华竹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证实,原 始时期中国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北到黄河流域北部的西太行山区,东至,南及海 南岛。中华文化发源的两大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正在这种竹林生态环境区域之内。 我们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就是在这种竹生态环境下产生和演进的。在中国人社会 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实践中,竹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人类息息相关。竹虽未能如石器。金属器 那样开创一个经济文化时代,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字、生产、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以 及日常生活,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毫不逊于石器、金属器,以致于形成了gq具一格的竹文盟,积 淀成为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的竹文化。 竹是东方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国的文化探探畏透了竹的印痕。目 前,迈人21世纪的中国的竹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时期,竹林开发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正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努力。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充满强烈魅力和生命张力的 中华竹文化,历经效千年的历史发展,在民族精神中流下了深长的历史投影。它正以倔强的生 命力随着文化传统对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实现同现代文化的综合,在新世纪形成中华民族新的 文化意识和品格。 Survey of China Bamboo Culture Guan Chuanyou (West of Wan c。lle Liaan Anhui province,237012) Abstract The article generalized the composition and implication of China bamboo culture from the outlook and connotation of bamboo. Key words China}Bamboo culture;Surve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