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无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ì) 竹篾 悲天悯人(mǐn) I 俯瞰 B.告罄(qìng) 妥帖 怏怏不乐(yàng) 矜持 C.忏悔(chàn) 闲瑕 忍俊不禁(jìn) 炽热 D.譬如(pì) 驿路 心有灵犀(xī) 修葺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 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②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足迹。 ③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 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A.压 幽静 忠诚 责任 B.扛 幽寂 忠实 职责 C.压 幽寂 忠实 职责 D.扛 幽静 忠诚 责任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体育总局今年启动实施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包”的计划,针对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技能普及和体育赛事活动服务。

B.今年3月以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多所高校唱响,青年学子献歌新中国七十华诞,展现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C.6月8日9时,随着远望3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一声长鸣,驶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航向南太平洋某预定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D.第七届军运会选择武汉,且将所有比赛项目交由武汉一个城市完成,不仅是因为武汉市民对体育事业的热情,更是因为武汉展现出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能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国家疫苗监管有6项职能:上市许可、上市后监管、批签发、实验室管理、监管检查和临床试验监管,这些监管覆盖了从疫苗研麦到使用的各个环节。

B.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

C.在旅游网上,杏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对于该地的介绍,网上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成为千古绝唱。

D.美国、欧盟和日本于1990年启动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简称ICH),旨在促进新药的同步自报、审批和上市。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 文章,完成5~7题。

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刘慈欣

①对国内大众而言,科幻文学在许多年里都是一个陌生事物。它属于类型文学,受众很少,部分作品还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但过去的一年里,媒体大范围地报道,把科幻文学推到了聚光灯下,有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由来已久的新现象。那么,什么是科幻?

②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科幻文学和主流文学是存在差异的。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相比之下,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③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④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从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⑤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⑥科幻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自然,科幻文学并不能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但它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足以激活我们的创造力,也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事实上,有许多最终走上研究之路的科学家,都曾经受到过科幻文学的影响。

⑦技术旨在提高生活水平,而科学的使命却是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规律。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引力波”,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可能都无法直接作用于现实,但是这项发现却开启了认知未知世界的一扇天窗。也许有人怀疑,人类为何要去仰望那遥不可及的星空?其实,许多当下看似无用的知识,从拉长了的时间维度去看,可能都会意义非凡。在我看来,朝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不仅足以开阔眼界,更能涤荡心灵,使我们洞察到人类文明演进的本质所在。 5.关于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存在的差异,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主流文学类型丰富,有着庞大的读者群;科幻文学由于带有专业门槛限制,受众很少。 B.主流文学大多关注的是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

C.主流文学多是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科幻文学则是将思考投射到必将到来的现实。 D.主流文学的背后有着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6.关于科幻文学的现实性,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科幻文学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 B.科幻文学同主流文学一样,可以在作品中探讨现实问题。

C.科幻文学是最具现实性的文学类型,因而能够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 D.科幻文学的创作也要求作家能够深入现实生活,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 7.关于科幻文学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科幻文学的创作需要作家在了解科技前沿的基础上,寄托思考和想象,进一步发挥创新能力。

B.科幻文学除了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以外,还能通过对科技社会的预言,激活人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

C.科幻文学与科技有着内在的关系,能够使人们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D.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讲古制 好:喜欢 B.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将军 C.沟洫甫成 甫:刚刚,才 D.恒独步庭院 恒:总是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

A.会有土寇自练乡兵 / 与之角 / 全队溃覆几 / 为所禽 B.会有土寇 / 自练乡兵 / 与之角全队 / 溃覆几为所禽 C.会有土寇 / 自练乡兵 / 与之角全队 / 溃覆/几为所禽 D.会有土寇 / 自练乡兵与之角 / 全队溃覆 / 几为所禽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羽冲虽然性情孤僻,但却博览群书,对于古代规章制度研究得十分透彻。

B.刘羽冲因为兴修水利失败而抑郁寡欢,感觉古人欺骗了自己,不久就得重病去世了。 C.刘羽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只会从书中照搬一些知识,而不懂得灵活运用于实际之中。 D.何文勤先生曾教导纪昀,饱读经书会妨害做事,一无所知也会妨害做事,关键在于人的领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12.填空。(6分,每空2分)

①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种点什么 王开岭

①这个世界上,植物是给予者,动物是消费者。而人,作为动物中的动物、猛兽中的猛兽,乃地球史上最大的食客。 ②在超市,将包装精美的五谷杂粮一件件往购物筐里填时,忽然蹦出个念头:我竟然从不种植,一辈子只当终端消费者,一辈子如《诗经》里所说的那样“不稼不穑”,这不奇怪吗?城里人竟然从不生产,只顾埋头大吃大喝。恐怕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某样东西的消费者和它的生产源竟相距如此遥远、隔离得如此彻底。这种冷漠、这种断裂和绝缘、这种老死不相往来,亘古未有。即便一个古代宰相甚至君王,也不会让该逻辑成立。

③如今的城市孩子,谁见过真正的庄稼?嚼黄瓜者有多少人见过秧架上的黄瓜?吃山药者有谁见它被从地里挖出来?谁清楚蒜薹和莴笋藏身的地方?朋友的孩子被带往乡下探亲,在村口迎面撞上一头猪,幼儿吓得哇哇大哭。朋友哄劝:“那不就是动画片里的猪宝宝吗?”孩子拼命摇头:“这不是猪,是熊。”

④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乃我的床头书之一。他说:“倘使你没有一块农田,你将面临两个精神上的危险:一是以为早餐来自杂货店,一是以为暖气来自暖气炉。”此话早已应验了。在如今的孩子眼里,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按流程和说明书来走,世界本来即安装好的这个样子:自来水属于自来水管,燃气属于燃气灶,热水属于热水器,微波炉属于电插孔,蔬菜瓜果属于超市……我听到过两则对话——孩子:“将来我要挣好多好多的钱!”妈妈:“为什么呢?”孩子:“没有钱,人会饿死啊!”妈妈:“不会吧?你可以自己种东西吃的啊!”孩子不解。孩子:“妈妈,春天来了吗?”妈妈:“还没呢。”孩子:“春天来了,电视会告诉我们,是吗?”妈妈愣住。我不敢笑,孩子是无辜的。对他来说,食物的制造者确实是钱,也只和钱发生关系;他的季节信息,确实来自天气预报,而非自己的感官。他的双脚,恐怕从未踏上过泥土,大自然的体温和变化,他怎么能察觉呢?

⑤“身体和精神都染了病的人,快去做五六年农夫吧。”这是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的话,我深以为是。人一生必须吃点亲手种植的东西,必须尝试一点田野劳作。“劳动”,这个伟大的词,我觉得唯有农耕才配得上,现代语境下的种种“工作”与“上班”——都不应争夺和染指这份荣誉。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一个人,即使没书报、没音乐、没电脑,但只要有一捧种子和一柄锨,就能活下去。同时,农耕也最诚实、最无欺,在所有生计行当中,其付出与回报、汗水与果实,最有可能成正比——简言之,它的逻辑最明晰,最能体现命运的公正和积极。所以,人要永远向农业致敬,它应第一个被感恩戴德。

⑥“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陶渊明《归园田居》)古代文人历来崇尚手脚和大脑之双重投入,在诗词的花蕊下,总闪烁着泥土的芬芳。

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孔子平生遭遇的最严厉的嘲讽。亲近农田,熟悉庄稼,这是人之本分。当离这个本分越来越远时,我感到不安、惶恐,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健全的人。即使现代分工给了足够的辩解,但无论如何,消费与生产不该如此隔绝。

⑧一辈子守着消费终端,懒得向另一头走半步,我觉得这样的人生链条是残缺的、不健康的,它一定违反了某种伦理。别忘了,人曾是旷野的一部分,虽然肉体挣脱了出来,但灵魂不该背叛。我们至少要常回过头去,深情而感激地望它一眼——古老的农田,古老的庄稼,古老的人生。否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一定会染病。

⑨一件事,发生在我身上。那晚,搬进新宅的头几个晚上,在新家具和装修气味的包围中,我焦躁不安,不停踱步,不停跑到阳台上深呼吸,我知道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严重骚乱,可想不出如何平息。后来,望着一只空花盆,我明白了:我在思念农田!我需要改变这个空间的生态,改变它的成分和气息,改变它的“场”!我需要扶植一个亲信,一个灵魂上的亲信,与我为伍,一起稀释、对抗这屋子里的化学和工业气息。

⑩我突然极想干件事——亲手将一粒叫“种子”的东西埋进泥土,凝视它发芽、吐叶、分蘖……我的意思不是修饰这个房间,它不应是观赏类花草,而应是极实用和朴素的植物,有“庄稼”和“农业”的品质,比如茄子、黄瓜、西红柿。我只要一株就够了,一个亲信即能让我坚定、强大起来。这欲望从黄昏开始泛滥,到深夜,愈演愈烈。我等不及,我无法忍受这个没有播种、没有萌芽、没有改变的夜,我撑不到天亮。有盆,有残土,可到哪儿去弄种子呢?真正的“农业”种子。

⑪我困兽般踱步。突然目光里闪出一样东西,一袋辣椒,从超市买的。有了,有种子了。我开始行动,像做一件伟大的事。等一勺水浇下,泥土变湿了,花盆成了一位母亲,她怀孕了。夜,和刚才截然不同了。黑暗中,有一束微光,有一粒叫“大自然”的胚芽,它在闪烁;一微米的心脏,在跳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空间里,突然来了种小小的、异己的能量。这个原本一切物件(包括我)都正被一秒秒损耗、老化,做着物理“减法”的场地上,突然有了一股反方向的力——“生长”和“加法”……这多么令人鼓舞!

⑫有位“文革”中坐过牢的前辈告诉我,那时每天最幸福的事,即扒着窗户,专注地看墙外的一棵树,就一棵。你会看出它时时刻刻在变,也只有看出这种变,它才对你有用,才让你的目光有所安置,心思有处盛放……不同季节的树不一样,每个时辰的它也不同;偶有鸟儿落于其上,那就像过节了;夏天,夏天最妙,你不仅能听,还能用肉眼从枝叶中搜到几只蝉和蝉蜕;冬天最难熬,树秃了,就关心起枝丫和树疤,关心枯叶在风中的舞动。不幸的是,落叶总是很快被人扫走……他说,若没那棵树,自己会疯掉的。

⑬是大自然的某种“生长”,救了他的神经;是铁窗外的某种“活着”,让他活了下来。 13.阅读文章第③④段,简要概括如今的城市孩子在认知事物上存在的问题。(6分)

14.阅读文章第⑤段,说说在作者眼中的农耕具有什么特点。(6分)

15.结合文章第⑫段内容,说说为什么“文革”中坐过牢的前辈会说“是大自然的某种‘生长’,救了他的神经;是铁窗外的某种‘活着’,让他活了下来”。(6分)

16.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文章标题“种点什么”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希望。(4分)

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生活处处皆语文。逢年过节张贴的对联、商店门口悬挂的招牌、广播电视播放的广告……无不属于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为了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平台,切实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以“探究生活中的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你们小组准备围绕“对联中的美”展开研究,请你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拟写出具体的研究专题。(4分)

18.招牌是指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主要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也是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具有反映经营特色、引起顾客兴趣等作用。请你结合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店铺招牌,谈谈你对生活中这一语文现象的看法。要求:不少于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请根据下面的要求,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和戏剧除外),不要出现真是的人名和校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