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我怀着对教育理想的无比憧憬地走上了三尺讲台。28年来,草青了,花开了,枫红了,雪飘了……可我每天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幸福?才能让学生感到自信、有价值?才能给学生带来美好温馨的回忆?
每当我苦苦思索这一问题时,我眼前总会浮现小学班主任蒋老师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似乎寻找到了答案。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次,我的弟弟因跌倒在火盆里烫伤,父母在生产队里劳动忙,弟弟没人照看,妈妈就让我在家照看弟弟,因而我没有去上学。可是当天晚上,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班主任蒋老师却冒着严寒走了很远的路来到我家,了解我为什么没有去上学。当了解情况后,就当着父母的面夸奖我在学校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棒。并对父母说,如果孩子不上学耽误了课程会影响学习,甚至会影响一生,至于照看弟弟的事可以想其他办法。妈妈听后,决定明天就让我去上学。蒋老师说服父母后,又坚持要求给我补了当天缺的课,很晚才走。我看着蒋老师渐渐消失在寒夜里的身影,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从那时起,我就想,将来我也要做像蒋老师那样的老师,做一名让学生感到温暖的老师。如何做一名温暖的老师呢?
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是使命与服从的关系,“应试教育”更是教师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学生成了被动的知识“接收器”。教师还往往唯我独尊,容不得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另类思想,这样往往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的权利。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努
力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班门弄斧”,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设想,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敢于说“NO”!因此,老师要平视学生或蹲下来看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人格,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尊严的学习,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有进步和收获!
其次,做学生的朋友。老师在课堂上应成为学生可敬可佩的长者、良师,而在课余又应成为学生的可亲可爱的益友。老师不能只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更应在课余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用真诚与爱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敢于接近你,乐于接近你,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当学生忧愁时,你为其分担忧愁,帮助其解除苦闷;当学生成功欢乐时,你共同分享学生的快乐……对这样的老师还有什么样的学生不感到温暖呢?
最后,尊重信赖学生。教育本身也是一个信托行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信心往往来自周围有权威的人士的评价和态度,特别是自己的老师,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十分重要,甚至会决定学生的一生。老师对学生信赖的健康情感一旦传递给学生,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学生一样具有才能,对自己的缺点有改正的勇气。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友好的信赖学生的气氛,多给学生以赞扬,欣赏与鼓励。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性格粗暴,遇事易冲动,不计后果,并爱管闲事,因此经常引来麻烦,并曾因参与一起打架事件受到校纪记过处分。但该生班级荣誉感强,能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并乐于助人。因此,我对他表示了充分的信赖,我经常安排他参加班集体活动和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
安排他为班级、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做些好事。一旦他在活动中取得了成绩,我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他,也不时地对他做义务劳动进行赞扬。我发现该同学逐渐变了样,不仅活动积极,学习也认真了。该生还在班级的“每周一星”评比中,因进步最大获得“班级之星”。鉴于他的表现,学校在“一二・九”发展团员期间,我又积极推荐他加入了团组织,他劲头更足了,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遇事也能考虑后果而不那么冲动了。一学期以来,他没有任何违纪事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毕业考试全部通过,并顺利地就了业,现在因工作表现好还当上了班组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