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2005年我国汇改至今,人民币 对美元升值近30%,试运用学过的汇率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1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1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
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外贸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处于国际收支顺差时,说明本国出口等外汇收入增加,进口等外汇支付较少,外汇供给大于支出,同时外国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会造成本币对外升值,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说明本国外汇收入比外汇支出少,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外汇汇率将上涨,本币对外贬值。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状况,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97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2010年1-3月经常项目顺差53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42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双顺差”,从国际收支理论的观点看,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人民币存在着的升值压力。 1.2 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应相同,当人民币利率上升,导致国外资金流入,抛出美元换人民币获得利差,人民币会相对美元升值;反之,当美元存款比人民币存款提供的收益更高时,人民币会相对美元贬值。从理论上讲,利率上升将增加本外币利差,从而产生本币升值的效应。2008年以来美国维持了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2010年8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至0-0.25%的区间,维持史上最低利率政策,相对于美国的存款利率,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远高于美国的利率水平,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异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1.3 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
在外汇市场上,当本币的需求增加时,说明外商需要更多的外汇换取更多的本币,外汇的供给增加,外汇的价格相对下降,本币汇价相对上升;反之,当本币的供给增加时,说明进口商需要供给更多的本币以换取更多的外汇,外汇的需求相应增加,外汇的价格相对上升,本币的价格相对下降。随着中国经济前景的持续看好,我国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2009年8月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连续保持增长态势,2010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繁荣,大量的国外“热钱”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外商投资的增加和“热钱”的流入,在外汇市场上必然表现为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相应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1.4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汇率预期的变化能够影响现实的汇率,例如,如果我们假定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5%,那么在中国投资以美元度量的收益就会增加5%,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进而导致人民币的实际升值。由于来自国内外的多种人民币升值压力,人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增强,既有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的预期,也有人民币渐进式升值的预期,有香港媒体报道称,业内人士预测人民币兑美元2010年可望升值约3%,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只升值不足1%,预期还有2%的可升值空间。
对经济的影响
2.1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本国货币升值以后,本国生产的制造品价格上升,而外国生产的竞争性制造品价格下降,本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但是,由于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如劳动生产率、自然禀赋的差异、国内补贴等,所以,如果认为本币贬值就一定能够提高本
国产品的竞争力则有失偏颇。对外贸易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部门可分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前者如制造业,后者如某些服务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主要是贸易部门。如果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工资的上涨速度,贸易部门的出口还是有利可图,如2007年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环比增长是20%,工业部门平均工资的环比增长为18.3%,所以,在07年汇改到危机之前这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将近20%,但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减少,还增加很快。但是,2008年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环比增长仅为0.6%,而工业部门平均工资的环比增长为17.2%,由于滞后效应的存在,所以,2009年人民币汇率升值情况下,2009年1-12月,出口12016.6亿元,下降了16%。目前,随着我国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增强以及工业部门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工业部门平均工资的增长可能会略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对我国工业品的出口产生一定的冲击。 2.2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对进口的依赖度不断提高,2010年1-8月,进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5%,2009年进口占GDP的比重超过20%。在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的阶段性影响下,国内高档服装、通讯电子设备、文教娱乐等享受型消费产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品牌质量明显占优的相关国外消费品进口,同时,由于人民币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我国技术设备引进的成本,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我国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的成本下降,如航空公司可以节约相关的财务成本与费用,以及进口航油、航材等成本。此外,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价格,增强了国内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从而使商品零售类企业直接受益。 2.3 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0年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3%。,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仅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也主要是采掘工业(14.8%)和原料工业(7.8%)的价格上涨。可见,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上涨主要是粮食、能源和原料及其他初级产品带动的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原料和能源的价格传导,粮价的逐步走高,预计全年CPI控制在4%的目标压力很大。通过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等一些初级产品价格,通过汇率传导机制,,进而抑制消费品价格水平的上涨幅度。同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国外消费品进口的价格,对于缓解全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将有促进作用。 2.4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各国货币汇率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为本国民众创造就业机会的竞争,人民币如果升值,必将使中国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人民币升值等同于利率上调的作用,因此,直接的结果将是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额减少,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将尤其明显,2009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减少将会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会缩减企业的利润空间,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测算,如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出口利润普遍在5%左右,而规模以下企业毛利率就2%左右,因此,许多议价能力低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会由于亏损而倒闭。在目前城镇下岗工人、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问题的形势下,需要警惕人民升值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二、国际收支顺差如何影响国内经济?应怎样进行政策调节?结合我国实际做相应分析。
影响: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8年底近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我国面对风险的能力增加,对增强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使得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大量资金流入使得我国的货币供应增加,长期大量的顺差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3、大量的外汇盈余如果找不到适当地投资机会,会产生大量的机会成本。 4、大量资源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使得我国实质性的资源对外流失。劳动价格的低下,牺牲了人们的福利水平。 长期下去,国内的收入水平增加缓慢,内需无法扩大,贫富差距加大。
应怎样进行政策调节:
作为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调节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单一政策对单一目标的调整会引起另一目标的变动,如用紧的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由于企业负担的增加而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小,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等,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各有侧重,往往配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可能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因此,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注意时机。
结合我过实际做相应分析: 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中上缴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降低再贴现利率,使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再贴向中央银行融资数量增加,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回收有价证券,发放货币。这样均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中国出现国际收支短期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政府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
三、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原因、影响与管理 原因:
( 一) 外部环境: 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深入, 世界各国金融、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贸易额高速增长, 资本流动速度加快, 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潮流下, 我国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从国际贸易看, 在不断增加的世界贸易额中我国所占份额逐年增加。
( 二) 内部因素。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内部因素较多, 主要得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四个字不放。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 积极引进外资, 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在经常项目方面, 由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贸易顺差日益增大, 巨大的经
常项目顺差为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从而为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资本项目方面, 主要因为外商在我国的直接投资持续增加。总的来说, 由于国家实施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 全国经济运行良好, 货物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 英文缩写为FDI) 持续增长, 表现在国际收支上的连年顺差, 顺差分的外汇转为外汇储备, 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源泉。
影响:
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 一) 正面影响。近年来,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 充分反映了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更重要的是, 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意义。1.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 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坚定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心。有利于国家运用间接调控手段调节国际收支, 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2.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弥补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 为我国按期偿还外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为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国内、国外市场)和两种资源(国内、国外资源)创造了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和稀缺物资,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从而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后劲。总之,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强后盾。 ( 二) 负面影响。我国在维持这么大的外汇储备规模过程中, 付出的代价也是大的。以下三点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带来较大压力, 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在中国特色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 外汇储备累积导致了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发放的基础货币存量相应增加。基础货币又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根据货币经济理论, 基础货币H= C+ R,在二级银行体制下, 通过货币乘数m 的作用, 货币供应总量为:M= m×H; 则货币供应增加量为: △M= m ×△H。即使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央行票据和定向票据的方式对冲, 还是造成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不仅容易形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而且给政府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央行进行对冲操作的余地越来越小, 难度也越来越大。
2.外汇储备增长使得汇率政策处于两难境地。1994 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虽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实际上还是为盯住美元在范围狭窄内浮动的固定汇率制度。近几年来, 由于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 造成外汇市场明显供大于求, 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外汇储备不断积累, 从而形成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而这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压力, 增加了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进一步刺激了外资的流入, 加大了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若人民币汇率上升, 将会影响出口增长, 从而对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汇率调整进退两难:使汇率升值将加大外贸出口难度, 也将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使汇率贬值则不符合外汇市场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
3.外汇储备增长加大了央行的持有成本和风险。考察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外汇储备作为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的一类资产, 是人民银行用人民币购买形成的, 对应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为美元, 外汇储备的利用主要是投资于美国国债。而债权的收益率一般远低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另外, 外汇储备增长必然会提高外汇储备的风险。外汇储备往往投资于资产组合, 而且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 因此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是
外汇储备无法规避的两种风险。由于汇率波动较为频繁,一旦美元发生大幅度贬值,我国外汇储备势必遭受重大损失。
管理:
1.处理好外汇储备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者的关系。根据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储备管理指导》, 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是:( 1) 必须有充分的外汇储备来达到一系列被定义的目标; ( 2) 用谨慎原则来管理国际储备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 ( 3) 在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的约束条件下, 通过将国际储备投资于中长期金融工具而获一个管理收入。因此, 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原则为:“安全、灵活、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 在首先满足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条件下, 可以考虑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水平。 2.加强外汇储备币种及期限的管理。由于各国的货币汇率变化会使外汇储备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 我国应加强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安排, 根据实际情况和汇率变动情况, 适时的调整不同币种储备资产的比例, 以分散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在1997 年, 韩国货币当局由于将外汇储备借入的短期外汇资金用于长期资本运作以取得利差, 导致无法满足对外支付, 引发了金融危机。这样的教训是惨痛的, 我国应引以为戒, 加强对外汇储备期限的管理, 使外汇储备的期限结构安排与债务期限结构相适应, 减轻我国外汇储备的偿债压力。
3. 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鉴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满足其流动性和安全性所需规模的前提下, 将富余储备交由专业投资机构经营管理, 以拓展资产种类、延长投资期限, 提高其收益率, 从而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整体收益水平。现在已有不少国家是这样操作的, 如新加坡、韩国等。中国政府可以仿效新加坡GIC 以及韩国KIC 的模式, 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其筹资方式为该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 用发券收入与央行外汇储备进行置换取得外汇资产。这样将一部分外汇储备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转出, 从而有助于降低央行的外汇储备持有量。外汇投资公司使用外汇资产多元化地投资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资产 以及实物资产。其具体的潜在投资对象包括: 外国政府债、机构债和企业债; 外国公司股票; 外国直接投资; 购买能源和初级产品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