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福建“北水南调”工程以引用大樟溪水源为主,从闽江竹岐水源点建抽水泵站引水补充,向福清、平潭、长乐等地输水。下图示意福建“北水南调”线路。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福建“北水南调”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B.闽江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C.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 D.主要经过武夷山区,工程造价高
[解析] 由题意可知,闽江地势较低,从闽江竹岐水源引水补充,要经过泵站提水,故A项错;闽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故B项错;由图示可知沿线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故C项对;该调水线路主要在福建省内,没有跨过武夷山脉,故D项错。
2.平潭需要大量引入水源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 ②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增 ③岛屿集水面积小 ④地势陡峻,取水困难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该区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故①错;由于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大,因
此需要调水,故②对;平潭地处岛屿,岛屿上河流短小,集水面积小,淡水资源缺乏,故③对;地势陡峻,河流水不易保留,积水不易,而不是取水困难,故④错。故选B项。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制造业逐渐向海外转移,美国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等服务业,制造业不断萎缩,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致力于让制造业回归,借减税“招数”吸引部分制造业回归。据此完成3~5题。
3.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凸显( B ) A.是欧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导致美国商品贸易状况恶化 C.推动美国制造业技术升级 D.促使本国工人转向新技术产业
[解析] 国内制造业向国外转移,商品贸易对外依赖度上升,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B正确。
4.阻碍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是( D ) A.美国缺少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B.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关税的提升 C.新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 D.新兴发展中国家科技研发能力增强
[解析] 新兴发展中国家科技研发能力增强,会增强对制造业的吸引力,从而阻碍制造业回归美国,D正确。回归美国的制造业是中高端产业,需要的不是廉价劳动力,A错误。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关税的提升,会造成国外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到美国时价格较高,为占有本国的市场,进口关税提升会使这些企业转移到美国境内生产,B错误。新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增加会加速制造业向工业区位更优的地区转移,C项错误。
5.为应对美国制造业回归政策,我国政府最应采取的对策是( C ) A.致力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 B.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到美国境内投资设厂 C.尽快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D.大力促进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解析] 尽快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可以迅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C项正确。劳动密集型产业信息化技术改造无法快速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演进,A项错误。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到美国境内投资设厂,会导致我国制造业流失,B项错误。大力促进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能直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D项错误。
(2018·四川成都)近年来,乙国“客户工业”(进口原材料、零配件等,加工组装后产品再出口)快速发展,甲国是乙国“客户工业”最主要的投资国。据此完成6~8题。
6.甲国硅谷的某企业,将电子产品装配厂迁到乙国的墨西加利,其主要原因是乙国( D )
A.消费市场广阔 C.交通运输便利
B.原材料丰富 D.劳动力价格低
[解析] 电子产品装配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价格是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乙国为墨西哥,甲国为美国,与甲国相比,乙国劳动力价格较低,有利于电子产品装配厂的布局。
7.乙国“客户工业”主要集中于北部边境地区,其主导因素是( C ) A.环境质量 C.交通运输
B.廉价劳动力 D.科技水平
[解析] 乙国北部边境地区“客户工业”的客户主要来自美国,靠近边境地区布局,有利于缩短产品的运输距离,缩短交货时间。
8.乙国“客户工业”快速发展将( B ) A.导致甲国劳动力大量流入乙国 B.促进乙国的城市化发展 C.提高甲国的劳动生产率 D.改善乙国的环境质量
[解析] 乙国“客户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使甲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迁往乙国,导致甲国的就业机会减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甲、乙两国之间,人口主要由乙国迁往甲国;乙国“客户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乙国北部边境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乙国“客户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使环境污染加剧。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西北通道主要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0.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C )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2018·河南漯河)皖电东送工程是我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到达上海,线路全长656千米,共有1 421座铁塔。读图,回答第11题。
11.皖电东送工程对安徽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B ) A.改善淮南环境污染状况 C.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
B.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D.减轻公路运输压力
[解析] 皖电东送工程会加剧淮南的环境污染,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火力发电不属于清洁能源,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对公路运输影响小。
二、综合题(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对比分析甲、乙两国自然特征的相同之处。
(2)说出甲、乙两国各自出口货物所选取的恰当运输方式,并推测其主要贸易地区,简述理由。
(3)乙国自2015年起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产量的15%,分析其原因和目的。 [答案] (1)纬度位置相近,同在赤道附近,位于热带;海陆位置相近,同在大陆西岸;均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境内均河流众多。
(2)甲国出口花卉,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的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输成本较高,但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高,因此其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乙国主要出口木材,运量大、重量大,通过海运运送出境。对木材需求量较大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因而其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美、中国等地。
(3)原木的产品附加值低,获取利润少,建立自己的加工厂,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
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延缓森林砍伐的速度,保护环境。
[解析] 本题结合拉美和非洲部分区域,考查两地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异同点。 第(1)题,自然地理特征可从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考虑。读图可知,两处共同点在于纬度相近(赤道附近),海陆位置相同(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相同,河流水文特征相似。但是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形不同,厄瓜多尔地势较高,刚果地区为盆地地形,导致与之相关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差异。
第(2)题,甲国出口创汇的产品是鲜花,时效性强、质量轻、体积小、利润高,适合选择速度快、成本高的航空运输。贸易对象主要针对距离近、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国;乙国主要产品是木材,笨重且时效性不强,因此可以选择运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的海运,贸易对象是需求量较大的中国及欧美等国。
第(3)题,可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考虑。经济方面,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很有限,同时,过度砍伐森林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1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8分)
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企业,公司成立于1974年2月,专注于电子代工服务,1988年在深圳地区投资建厂,2005年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代工服务厂商。
材料一 富士康主要进驻城市与路径。
材料二 2010年三大产业比重及人均GDP 四川 江苏 山东 全国 第一产业 % 14.7 6.2 9.1 9.5 第二产业 % 50.7 53.2 54.3 46.4 第三产业 % 34.6 40.6 36.6 44.1 人均GDP (元) 21 182 52 840 41 106 30 876 (1)从劳动力与基础设施的角度对比2015年富士康在贵阳与昆山的不同。
(2)简述富士康进入中国大陆后不断迁移新址的原因并评价其对新址城市的不利影响。 (3)分析四川人口主要迁往江苏的原因并说出对四川的积极作用。
[答案] (1)贵阳的劳动力丰富,昆山的劳动力缺乏;贵阳的基础设施差,昆山的基础设施好。
(2)迁移原因:原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或中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扩大影响力,占领市场,政策扶持。对新址城市不利影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
(3)原因: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高,拉力强(或四川经济较落后,推力较大);四川到江苏交通便利;气候等自然环境相似。积极作用:减轻当地的环境压力,生态环境趋好;促进迁出地技术的引进(或收入的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1)题,结合两地地理特点回答。贵阳的劳动力丰富,昆山的劳动力缺乏,贵阳的基础设施差,昆山的基础设施好。
第(2)题,迁址的原因主要从降低生产成本和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新址城市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分析。
第(3)题,四川人口迁往江苏的原因主要分析江苏省的人口拉力。 因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高,拉力强(或四川经济较落后,推力较大),四川到江苏的距离近,交通便利,气候等自然环境相似。对四川的积极作用可以从环境、经济发展、就业和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行回答。
14.此题仅供教师参考备用,学生书没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后期斯洛伐克汽车工业岌岌可危,面临瓦解。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斯洛伐克迎来了希望,2015年斯洛伐克每千人生产汽车190辆,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占斯洛伐克工业总产值的44%、出口的40%,目前汽车从业人员12.6万人。论汽车产业水平,斯洛伐克很早就获得了德国大众的质量体系认证;论人力资源斯洛伐克的汽车产业工人的素质高于其他欧盟国家,但成本低廉。2015年英国捷豹路虎公司与斯洛伐克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新工厂将于2018年投产,年产汽车15万-30万辆。近期斯洛伐克政府提出进一步发展汽车业的思路,力争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汽车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斯洛伐克人民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1)与英国相比,斯洛伐克汽车工业的突出优势是什么? (2)简述西欧汽车工业转移对斯洛伐克的积极影响。
(3)斯洛伐克政府提出汽车工业协调发展,请你从生产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汽车产业工人技术水平高;工资水平较低;位于欧洲中部,便于开拓国际(东欧)市场;高质量的组装水平和高品质的配套零部件生产,降低了内部交易成本。
(2)汽车工业的转移可以为斯洛伐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3)注重汽车工业的设计、销售和生产制造的协调发展;重视整车生产与零部件生产的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与英国相比,斯洛伐克汽车工业的突出优势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劳动力技术水平高且价格低;二是位于欧洲中部,接近消费市场;三是汽车组装质量高且零部件生产配套好,内部交易成本低。
第(2)题,西欧汽车工业转移对斯洛伐克的积极影响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是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三是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第(3)题,从生产方面考虑,主要是汽车设计、销售和生产制造的协调发展,整车生产与零部件生产的协调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