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转变角色
李娟
【内容摘要】高效课堂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做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而要积极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策划者,让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的高位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学习。
【关键词】转变角色 高效课堂 引导者 策划者 学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①,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来衔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尽快的适应高中生活,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②
面对这样的教学目的和新的学习方式,参照现代教学理念,我认为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的重心不在于怎样去尽心尽力地传授知识,而教师们要学会科学地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都充分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且很好地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达到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的和谐统一,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一直以来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被动接受多,主动感知少”、“耗时多,收获少”的情况,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太陈旧,急需转变,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这样才能逐渐的改变目前教育界存在的 “教师‘奉送’的真理太多,学生主动地‘发现’太少” ③的现状。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开放的时代,教师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重要的知识载体,课堂也不在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唯一阵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摆正我们教师和课堂的位置呢?虽然延续100多年来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高中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我认为,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已不应该再是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的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者,如何处理现代高中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的问题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高中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一般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大致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等三种。”④那么课堂教学的“教”这一环节的主导者的教师该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角色转变呢?我认为应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的灌输式教学为“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担任起课堂主体”的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则,结合教学实践,我摸索出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自己的课堂上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在现代高中的语文课堂所施行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我认为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即教师主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角。至于教学效果如何,重点取决于学生,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在你的指导下去演绎每一节课。
教师想要成为课堂真正的引导者,首先要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而且还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这样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让他们围绕你预定的目标进行读、说、练,还原课堂的原生态。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适时的对学生在探讨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引导和点拨。例如:现在我正在进行《阿房宫赋》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吃透课本,我在一周前就布置了本课的预习,让学生首先分小组合作翻译这篇文章。这样,在课堂上,我就不要再像以前那样费工费力的给他们做具体的翻译工作了,而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来做文章的疏通工作,我只在他们把握不住的时候给以点拨。而整篇文章的学习重点我放在了文章主旨的理解上。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翻译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如,《雷雨》一课的学习,课文就是现成的剧本,很适合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我就将学生分成两个组,让他们挑选适合的人选分别扮演戏中的角色,然后两组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对课文把握的更为准确。这样学生要演好这部戏就必须吃透课文。另外我还找出《雷雨》的碟子播放给他们看,在观察和比较中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其次要正确熟练的掌握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方向,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样在引导和点拨的过程中才不至于让学生随意发挥,偏离教学内容的主题,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而不少教师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的课堂上常出现以下现象,如:为了追求课堂的气氛的活跃,摆出很多问题,又不愿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选择运用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结果一些边缘化的答案都被老师的表扬搪塞而过。还有一些错误的回答,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找其他同学代替回答。就是正确的回答也仅仅是以简单的肯定来结束。这些无疑都是教师没有找准课堂定位的表现。现在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既能放得开,也要收得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扮演好教师的引导者的角色对构建高效课堂、生态课堂很重要。
二、教育教学的策划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还是整堂课的策划者。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从他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为中心,紧扣教材来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因受到临场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有限等的限制,如若事先的设计准备不足,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纰漏。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像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课堂进程的调控、乃至于听说读写训练的内容和形式的种种具体安排,至于如何讲授课文,如何启发学生,也可以是事先策划的内容。但为了体现语文教学的“灵”和“活”的特性,我们就不应该写详细完整的教案。否则我们的教学思路就会固化,导致教学过程的僵化、一成不变。基于这样的原则,我通常在课前充分备学生、备课本的基础上只设计出总体的教学步骤和统领课堂教学的问题,这样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给我和学生都预留了空间,有了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像讲《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时候,我整堂课就铺设了一个问题, “这篇小说的真正的主人翁到底是谁?”然后围绕这个问题的解决来具体组织这堂课。在《祝福》的教学上,我就紧紧抓住“祥林嫂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这个问题结构整堂课。当然,设计的简单并不等于准备的粗糙,相反,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更加重要了。因为,只有真正的吃透了教材,才能很好的应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状况。
三、学生
学校教育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这其实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因此我们要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课堂结构,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问、教师答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扮演一回教师的角色,教师放低姿态回归到学生
中去,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达到教学相长。正如《师说》中所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每个人均可以在各种教育环境中学习,甚至可在教育社会中轮流当学生和教员”。⑤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操作,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设计成若干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师生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对某一问题达成较为一致的观点或理解,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能再固守讲台,因为它是师生共有的一块阵地。
确实,现阶段在高效课堂、生态课堂的呼唤下,教师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为了做到“教是为了不教”,积极引导学生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实现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把老师从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化、原生态化。
【参考资料】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③徐赛儿,《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http://www.teachercn.com。
④《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七版,第75页。
⑤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