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以引起关注---深入讨论---理解实践---完成目的的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在美术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关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试图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的美术类型作品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直观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展示摄影、设计、绘画、雕塑作品。同学们这些美术作品其中有你们喜欢的吗? 生:„ 师:看来这些千姿百态的美术作品深深地打动着我们。那么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二)赏析探究,深入挖掘 1.概念(创作意图):艺术家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
课件展示:毕加索《牛头》:
师:问题探究: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是用什么材料创作的?
生:立体的。现成品:自行车座和一个车把,这些现成品打了他的手里便激发了他无限的想象力,巧妙构思了一尊“公牛”。 师:多媒体展示:《泉》1917、《自行车轮子》1913 对传统美学的挑战——现成品艺术,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发现
由《牛头》等作品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态度、情感、观点、主张 2.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a.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 b.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3.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 我们知道艺术家的感受主要是来自现实生活,把这种感受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很显然现实生活和艺术主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影响最大。
其次,现实生活又可以细划成: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的个性、知识水平、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下面我们就通过两组对比来看看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 A. 不同社会和文化情境:
师:欣赏作品:西方《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和东方《丛竹图》 提问:a.作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b.哪些细节支撑着这些思想?
c.作品的情节中有没有讲述故事的开端、经过或结尾? 生: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会通过宗教题材表达他对现实的态度,而中国的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图则可能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他的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 师总结: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的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就会大相径庭。
B.同一社会形态和文化情境:
师:欣赏作品:《怒吼吧,中国》 李桦 和《离婚诉》古元
生:由于李桦成长于统治区,受到的是鲁迅传播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就意在以表现主义的风格揭露和批判现实。这幅作品概括了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下挣扎、觉醒并起而反抗的精神力量:被缚的巨人,铁骨铮铮,正欲拿起匕首,斩断绳索,他大声怒吼,要挣脱束缚,站立起来,投入战斗。这幅小小的木刻有似战鼓,唤起了千百万劳苦大众,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古元是成长于延安区的民主环境中,在精神的知道下,他的作品则意在以朴实、平和的写实风格呈现和歌颂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
师总结: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所以,对所有这些相关因素的了解都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将来同学们有机会去参观画展的时候,可以提前翻阅一些画家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知识水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等,使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较容易的把握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合理的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毫无收获的离开展览馆。
4.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分3组协作讨论、评价交流)
师: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意图或方式是不同的。 A.具象艺术(内容、形式)
鉴赏《开国大典》 油画 董希文
提示:从该作品的形象、形式分析以及时代背景等情况方面 ,去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 老师:播放国歌,创设情景,展示图片《开国大典》。提问:这幅作品表现什么样的场面? 学生一:这是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成立了的一个场面。 老师: 你怎么知道的?(顺向诱导)
学生一: 因为在画面的中心塑造了人民领袖的庄严形象,他正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说明了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画面上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领导人物的脸上也因此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学生二:作品具有喜庆的气氛,如:红地毯、红柱子、红灯笼、远处的红旗和蓝色的天空、黄色的菊花、远处的绿树,这些鲜艳色彩不仅对比强烈,而且营造了喜庆、庄严的气氛。 学生三:拍摄的《开国大典》的照片和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并不完全一致。(很好!拿照片与油画作品比较,观察的很仔细!) 老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三:照片上左右两边都有领导人物,而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把领导人物都安排到左边,另外董希文画的大红柱子位置如果是对现实的描绘的话,那么站的位置应该有个红柱子,但作品里面没有,说明作者在这里进行了主观处理。 (不错!善于思考。) 老师:那画家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四:这样可以集中表现宏大的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开阔大典盛况和宏伟的气势。 学生五:长方形的构图不仅展现出开阔、明丽的天空,而且也象征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光明灿烂。(想象力很丰富)
学生六:作者以近乎平涂的手法和单纯、艳丽的色彩表现出其对民族油画语言的追求。 本组代表总结:本作品代表具象艺术是如何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通过我组人员对《开国大典》鉴赏,由此得出必须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从此翻身的豪迈的精神风貌。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师:在意象艺术中艺术家是如何表达创作
意图体现的? B.意象艺术(整体氛围的渲染) 鉴赏《生日》 夏加尔、《荆柯刺秦王》(汉代画像石) 、《卢昂大教堂》莫奈(法国)
老师:B组的同学以汉代画像《荆轲刺秦王》和莫奈作品《卢昂大教堂》为例,说说意象艺术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 老师: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
学生一:荆轲是战国末年齐国人,因受燕国太子丹的赏识而被奉为上宾。太子丹为摆脱燕国被秦国灭亡的危险,派荆轲出使秦国,借贡献燕国地图和送上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为名,行刺秦王。画像石上描绘的就是这一事件最动人心魄的场面:当秦王接见荆轲时,荆轲献上地图,在藏于地图中的匕首即将显露之际,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刺向秦王。但未刺中,秦王急忙躲闪,慌乱中连自己身上所佩的长剑也来不及拔出来,而秦王左右的也因秦王明令任何人不得带兵器上殿,只得以衣袖扑打刺客。在这危急之际,御医夏无且急中生智以药囊掷中荆轲,使秦王有机会拔出长剑砍断荆轲左腿。 这时荆轲只得拼命将匕首向秦王掷去,结果只击中了殿中的铜柱。从殿外赶来的卫兵最后将荆轲和他的随从当场杀死。 老师:你知道哪个是秦王吗? 学生二:右边的是。 老师:为什么? 学生二:从他们的动作、戴的帽子以及匕首刺向柱子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来。(观察的很细致) 老师:作品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呢? 学生三:作品中秦王在“逃”,荆轲在“追”,说明当时的气氛很紧张。
学生四:作品中匕首穿透铜柱,显然是一种夸张,这不仅渲染了荆轲掷出匕首的力量之大,还突出了这是一场生死搏斗的激烈紧张气氛。
学生五: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着意刻画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的渲染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老师:莫奈作品《卢昂大教堂》又是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呢?
学生六:拍摄的《卢昂大教堂》照片与莫奈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作品并不完全一样,甚至莫奈所画的两幅《卢昂大教堂》从色彩上看也是不一样的,说明教堂是什么样子对作者来说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色点的融合所营造出的整体光色氛围和效果,所以作品是凭画家对卢昂大教堂的感觉来画的。 本组代表总结:根据我组人员回答由此得出:意象艺术主要侧重于画家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不必去收集和归纳形象,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直接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意想艺术作品也可以有故事情节。
师总结: 意象表现性艺术主要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具体的时空和形象的典型性,所以就不必去搜集和归纳形象,也不必着意刻画形象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就可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意图。C、抽象艺术(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 老师:C组同学以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构成》为例,
学生一:此作品是冷抽象,画家用最简单的形、色和线构成的这幅作品,他认为艺术作品应采用最简单的形和色。矩形是一切形中最简单的形状,三原色是色彩中最基本的单位,不可再分解,直线则是线条中最简单的。三者的结合,造成了最平衡、最和谐的形式和内容。 学生二:作品中没有事物、没有人物、无冲突和矛盾、无感情和思想,五种颜色全被黑线分割,形成面积大小不等的矩形方块,画面简洁、冷清的感觉。 本组代表总结:根据我组人员回答由此的出: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黑、黄、蓝构成》就是用水平线、垂直线及三原色构成,给人一种简洁、冷静、稳定的感觉。 师总结:抽象艺术的特征既不在于形象的塑造,也不在于以气氛的烘托来传达作者的感觉和情感,而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的意图的。 当代艺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综合、模糊和交叉的特征,艺术的目的常常在于表达艺术家的某种观念,但从意图的表达方面来说,更重要的是手段(媒介)的选择和实现,因为手段(媒
介)本身就已经表明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D、艺术发展的趋势——综合、模糊、交叉 《L.H.O.O.Q》 杜尚 1919
教师小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拓展与总结 图片欣赏: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简单了解艺术家是如何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的。 总结:“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终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纯正,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雨果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案
【摘要】: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在前面讲述的几课中由于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内容,例如美术的语言、艺术美和形式美等,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有不少困难,所以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本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在前面讲述的几课中由于学生接触到的一些内容,例如美术的语言、艺术美和形式美等,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有不少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
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对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中就可以找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意图,进而帮助我们理解美术作品。 1 、知识与技能:
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而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
②、帮助学生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2 、方法与过程:
本课作为美术作品鉴赏中重要的部分,理解与学习对理解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 --- 深入讨论 --- 理解实践 --- 完成目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意图”并非专门指美术作品的内容方面,还包括了它的艺术方面。也就是说,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表明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但同时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也表明
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上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又是具有现实和文化上的依据的,它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等方面。不同的艺术家由于其生存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有很大差异,这一切就构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 艺术家和我们一样创作 幻灯片展示罗丹《巴尔扎克》雕塑 (学生模仿“巴尔扎克”的姿态)
提问: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文学家《巴尔扎克》,那么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过程的故事,请大家看书上的介绍,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告诉大家。 讨论:
1. 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去?
2. 从这个故事里,让你对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有什么样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二.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请同学们看课本35也上毕加索的作品《牛头》,请学生说出创作《牛头》所使用的材料。(废弃自行车的车把和车座)
问:自行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创作出“牛头”来呢?作者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了?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不神秘,他们也生产者,
他们以视觉语言为手段,创作出艺术品。他们比一般人有更敏感的视觉,以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触动,使得艺术家有感而发,从而产生表达和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三.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我们从大的方面来分析:一是现实因素,二是艺术艺术因素。 教师出示图片《春》,(学生讨论)
“作者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创作的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有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画面中虽为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
从艺术角度来探讨的话,我们再来看看文人画,大家知道文人画主要是通过梅、兰、竹、菊或山水来表达画家的个人情趣和笔墨情趣。 欣赏中国写意花鸟的代表题材图片《梅》、《兰》、《竹》、《菊》,理解艺术表现与象征。
四.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表现方式 1. 具象作品(内容和形式)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
2. 意向作品(整体氛围的渲染) 展示图片《卢昂大教堂》系列
3. 抽象作品(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关系)
五. 学生练习(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创作也可以合作完成。)
1.用多媒体放汶川地震的编辑视频,图片配以刘欢的歌曲“从头再
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并在歌声中震撼心灵。
2.之后教师引导:“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这是一个人力不可抗拒的历史灾难!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残垣断瓦、母子分离,同时也带给我们心灵巨大的震动!” 3说明练习内容:“选择一定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灾难的思考” 教师
六. 课堂小结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是否体现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所思所想。师生互相交流,教师鼓励大家多观察、思考生活,希望以后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