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问题的探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成效.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概述
所谓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初中物理教学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而且要联系的合情合理,把物理知识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境,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加深物理学习效果.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些有效的生活场景,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1.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跟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找出问题的规律所在.
例如,在生活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水的蒸发”现象,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不同层面向学生渗透蒸发现象:炎热的夏季,我们向地面洒水就是运用蒸发的原理来吸收地面的热量.通过这个事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思考:夏季小狗伸出舌头来喘气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结合了学生的发言之后,总结原因:主要是因为小狗的身体没有汗腺,它是靠伸出来的舌头上的唾液来蒸发,进而起
到散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答案思考下一个问题.在沙漠地区,当夏天要对食物进行保鲜处理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所谓的“沙漠冰箱”.它是由内外罐结合在一起的,中间填充进去沙子,再不间断地向沙子那里进行洒水工作,之后把需要保鲜的东西放在内罐之中,盖上湿布密封在通风处.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原理是什么呢?其中不间断洒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密封在通风处呢?等等.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给学生传授了物理知识,还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2.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意识,就要主动理论联系实际.在物理实验中更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探究活动,不断地拉近物理跟生活实际的关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科学的真实性.如果所选择的物品原来的用途并不是用在做物理实验,这种做法就属于创新.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文具盒中的直尺做关于声学的实验.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响度跟振幅之间的关系等.还可以利用直尺做关于电学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把钢尺在头发上进行摩擦,再把直尺靠近纸屑,就会发现这个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一些轻小的物体.之后用塑料尺进行实验,比较钢尺与塑料尺的导电性能,进而说明导体跟绝缘体的相关概念.
3.生活化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明白物理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
知道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模式去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具体的物理情境体现着物理的知识和思想,也是不断发现物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就要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的定位,在保证内容的探索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踮起脚尖跳一跳”就能够摸得着.
例如,在讲“摩擦力”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学校即将举行的拔河比赛的具体生活场景,提问:假如我们班级跟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有的学生回答:参加比赛的同学要力气比较大!有的学生回答: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好!有的学生回答:参加比赛的同学要穿上防滑鞋!……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可以把几个建议作为典型问题进行分析,提问:在拔河比赛中绳子的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是什么?一个学生抢答:是对方同学的拉力以及我方同学的拉力.接着提问:我方同学的拉力是怎么来的,难道只是力气大就可以吗?假如我们班参加30个学生,对方只参加15个学生,但是我们这方的路面非常滑,我们班能不能赢得比赛呢?学生在听到这番话之后就陷入了沉思,明白了在拔河比赛中比的主要是“摩擦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化问题的探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苏玉琢.如何使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