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语故事第一课时

来源:意榕旅游网
8、成语故事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引到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作包含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矛、盾、楚、卖、锐、壁、逼、韵”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4 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获得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三年级下学期时我们学习过一篇寓言故事,叫“揠苗助长”,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寓意,明白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自然规律。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成语都来自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谁还能举出这样的成语? 2.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三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字词检查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

(2)请你说说哪些生字词需要注意的?提醒同学注意。 “楚”、“戳”“锐”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引导学生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矛:古代用来攻击的兵器 盾:古代用来防御的工具(用PPT出示图片) 夸口:说大话。

戳穿:①刺穿 刺刀戳穿了胸膛 ②说破,揭穿 谎言当场被戳穿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随文理解)(哑口无言)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充数。滥:不好的,不加选择(泛滥)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充数;凑数(随文理解)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随文理解)

画龙点睛:比喻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家一、两句话点明中心大意,使全篇内容更加生动有力。(随文理解)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进行点评或学生互评。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古代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先夸自己的矛好,什么盾都能戳破,又夸盾好,什么矛都戳不破,围观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怎样?”楚人回答不上来了。 2、过渡:总的说来,那个楚国人一直在干嘛?文中哪一个词说明了这一点?引导学生理解“夸口”的含义(说大话,吹牛)并指导朗读,注意“夸口”的语气,读出“自卖自夸”的语气。

3、指导朗读围观者的话“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突出围观者的....嘲笑和讽刺。

4、理解“张口结舌”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换词进行理解(哑口无言、吞吞吐吐)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例子。 四、教学板书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