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植物保护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6期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对策措施 刘文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四场,新疆呼图壁831209) 摘要总结了农六师芳草湖四场近年来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经验,旨在进一步吸取教训,找出不足,科学地指导植保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植保措施;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7—5739(2oo8)16—0154-01 我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团场,其中棉花种植面积 占总面积的80%以上。我场在植棉历史上走过了一条曲折 的道路。在20世纪9O年代初期,一直重视单一的化学防 治,错误认为化防是有效的、万能的。盲目定期打药,提出 “有虫治虫、无虫防虫、治虫不见虫、有虫无虫治一遍,见虫 就打”的行动口号,在此思想下,1991-1992年,棉花单产不 高,1993年棉花皮棉单产仅405kg/hm2。为此,我们及时总结 经验,吸取教训。经过1995-2004年的摸索,2005年全场棉花 皮棉平均单产达到1 815kg/hm2。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成 绩,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提高全员素质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我场建立了完整的植保体系和 一支素质较高的植保队伍,这是落实综防措施、有效控制病 虫草害的有力保证。1998年,总场由生产科、植保站和科委 组成病虫害综合防治指挥部,分场由场长、书记、主管农业 副场长、生产办组成防治指挥小组,连队由连长、副连长、技 术员和植保员组成防虫组,这样形成了总场、分场、连三级 埴保网络系统,层层有任务,层层抓落实,要求埴保人员必 须树立“八大意识”。即:生态平衡意识、保护利用天敌意识、 超前意识、综防规范意识、指标防治意识、防治质量意识、环 境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确保了植保技术措施到位 率和时效性。为加强各级领导和植保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 心,团植保站制定了植保工作岗位责任制,建立了7项制度, 即团举办“科技之冬”培训制度、植保例会制度、信息传递汇 报制度、农药管理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现场会制度、安全使 用农药制度。与此同时。各生产单位深入开展综合防治和强 化地头现场会练兵。不断提高植保人员素质,发动职工成为 “侦察兵”,努力实现群防群治。 2认真做好病虫调查。掌握益害比 为了掌握综防工作的主动权,通过植保人员调查天敌、 害虫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天敌控制害虫的效应等,掌握 了在我场数量多、种群大的天敌有: (1)草蛉类。以叶色草蛉、大草蛉、中华草蛉为多。根据 草蛉卵粒确定,在小麦地、苜蓿田活动多,成虫于6月上中 旬在棉田始见.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上午1O时与下午6时 活动频繁,控制害虫能力强。 (2)蓟马类。有食螨蓟马、塔六点蓟马。塔六点蓟马于6 收稿日期 2008-06-27 154 月下旬棉田始见,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 (3)瓢虫类。常见的有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等。6月初始 见,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之后随棉田生物种群的变动而消 长。 3加强虫情调查。科学生产决策 在防治病虫害时,首先加强棉田病虫害的调查工作, 在掌握病虫、天敌数量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 治措施,科学准确地进行决策,正确指导农业生产。在防治 中坚持“三查三看”的工作方法,即看气候、看作物长势、看 益害比;治前查虫情、治中查质量、治后查防效。团植保站做 好虫情信息收集、虫情反馈,不定期发出病虫情报,为防治 提供可靠依据。 4做好综合防治,狠抓关键措施,确保防效 4.1技术措施 (1)棉叶螨。在防治中主要突出“七字”防治,即:查、插、 抹、摘、拔、涂、喷,严格落实“治早、治少、治彻底”的原则。 (2)棉铃虫。采取频振式杀虫灯、喷洒生物制剂、杨树枝 把诱蛾。 (3)棉蚜。采取“调查益害比,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 (4)棉花立枯病。采取2次中耕。第1次达到“壮苗先壮 根,壮根要中耕,中耕要到根,到根要深耕,深耕要动根”,第 2次中耕坚持“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破板结。深中耕根深棵 壮节间断,细中耕防草除病有抗旱”的原则。从而提高地温, 增强防病能力。 (5)棉花枯、黄萎病。采取抗病品种,针对种子田认真普 查,及时拔除病株,保护无病田。 4.2综防措施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综防的基础,主要是秋耕冬 灌、轮作倒茬、合理布局等。 (2)室内灭蚜。这是防治棉蚜的根本措施。冬前于11月 下旬至12月上旬搞1次室内灭蚜工作,菜窖喷雾:第2年 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室内灭蚜与菜窖灭蚜工作。 原则上认真组织,专人负责。分片包干,群防群治。 (3)种子处理。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一次性完成, 全场100%进行种子处理,有效地防治了苗期病害与虫害。 (4)铲埂除蛹,清除农渠杂草。春季动员全连职工对农 渠、斗渠、条田四周的杂草进行集中烧毁,结合扩表缩埂工 (下转第15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堡 些 堇 QQ璺生箜 鱼塑 表2不同耕作方式-V/J ̄麦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地块编号 稻套麦 植物保护 表3不同耕作方式下麦田1代灰飞虱的卵量调查 调查地块编号 1 2 j 株率∥% 耕翻(旋耕) 稻套麦 10 株卵量∥粒 耕翻(旋耕) 一 0 一 11O 0 一 31O 一 1 145 515 4 3 6 8 9 1O 11 12 1 575 75 320 一 0 一 15O 一 580 一 5O 259.5 710 一 13 14 15 16 17 1 155 445 平均 600.5 注:每块田随机取样2O株,调查时间为4月28 ̄30日。 飞虱的数量从过去是别的乡镇3 ̄4倍下降到不到2倍,可 注:每块田按5点取样,共调查100穴,调查时间为5月2 ̄5日。 见铲除四边杂草的作用比较明显。 4讨论 期.原则上在收割前7 ̄10d套播为好。另外,在水稻收割时, 要用留矮茬的机械或人工收割,平地最佳,据2005年调查 显示.套种田留高茬的是留矮茬平均虫量的1.42倍。 3铲除四边杂草,清洁灰飞虱适生场所 四边(田边、圩边、沟边、渠边)杂草是灰飞虱的主要越 冬和繁殖场所之一。实践证明,我区的范集、南闸等乡镇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病问题,需要综合 的治理措施,包括品种的抗性选择、健苗强株提高抗逆作 用、灰飞虱的稻田控制及化学防治的改进等。但就目前的情 况来看。农业措施比较简便易行,且作用明显。一般情况下, 在灰飞虱虫量中等发生年份,通过耕翻种植就可以避免小 麦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配 合使用化学防治。基本上可以将小麦条纹叶枯病控制在较 小的损失范围之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废沟荒圩较多,多年来灰飞虱数量高于我区其他乡镇,通过 近3年冬前11月中旬和春后3月中旬的大范围全民动员, 对“四边”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清洁行动,效果十分显著。其灰 .+-+“+-+-+一+-+-+-+-+-+一+-+一+-+-+-+-+-+-+-+-+-+-+(上接第154页) 作,清除渠边杂草。 (5)棉花生长期的防治。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要措施。 在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不同的措 打顶时期,应遵循“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时枝不到看长 势”的原则,打顶一般于7月5日前结束。7月中上旬,正值 棉铃虫产卵盛期,通过整枝、打群尖等工作,防治漏网的虫 卯。 施防治。在化学防治虫害时,必须要保护利用天敌。在保护 利用天敌时。做到“田外保护田内用,作物前期保护后期用, 林带保护作物用,苜蓿保护粮棉用,麦田保护棉田用”,让天 敌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发展。 (7)N强化防意识,科学施用农药。在有些年份,害虫来 势猛。天敌数量少。我们必须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做好 机械与农药的准备工作。在使用农药方面,应根据高效、低 毒、污染少、科学用药的原则,减缓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同 时。做好“三防”即:防早衰、防贪青晚熟、防病虫草害。 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天敌消失, 使鼠类失去控制,而且鼠类在短时间内能大量繁殖,造成森 (6)狠抓农业技术与植保相关措施。6月下旬,正值棉花 (上接第155页) 退耕还林工程区鼠害发生一般规律为:退耕还林地造 林后不发生或极少发生;当年秋季周围害鼠迁入,退耕还 林地害鼠数量增加,鼠害初步发生,轻度危害(是防治的最 佳时期);第2年初春(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后,害鼠得到大 量繁殖,退耕还林地大部分地方发生鼠害,局部地方产生中 度以上危害;第2年秋季大部分地方产生中度以上危害;到 林鼠害猖獗。二是害鼠隐蔽性强,受外界影POI JJ,。三是造林 树种单一,抗逆性差。四是缺乏长效及高效的防治方法和技 术。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应以地下鼢鼠治理为重点, 进行全面调查与重点监测相结合,以营林措施和天敌控制为 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等各种措施, 降低鼠害种群密度,逐步降低发生面积和范围,使退耕地保 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鼠类天敌的栖息、繁衍创造有利的条 件,以增强林地的自控能力,形成可持续控制和发展的生态 林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治退耕还林地上的森林鼠害。 157 第3年春季,退耕还林地害鼠数量急剧增加,害鼠数量达到 高峰。鼠害危害严重发生,造林失败。 4结论 退耕还林工程区鼠害、兔害大面积发生并形成危害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