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17卷第4期Vol.17No.4

鄂州大学学报

2010年7月Jul.201015

JournalofEzhouUniversity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吴仙云

(鄂州职业大学工会,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湖北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如何抢占历史机遇,通过建立有

效的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是湖北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经济强省的战略转变,真正成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课题。该文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04(2010)04-0015-05增加值为109.90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

21.1%,居于首位;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和销售类增加值分别为103.34亿元、77.80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9%、15.0%,位居第二和第三;设计服务类增加值为69.29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

[1]26

13.3%,居第四位。

从增长速度看,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的网络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旅游休闲文化服务及新闻出版服务业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2008年网络文化服务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213.7%,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0.4%上升到4.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24.56%,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3.8%上升到19.9%;旅游休闲文化服务类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60%,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6.0%上升到9.8%;新闻出版服务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36.4%,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0.9%上升到21.1%;设计服务业和影视传媒业等其它新兴产业虽然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但由于其相对增长速度低于文化创意产业

[1]26

平均增长速度,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层别来看,2008年核心层

一、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湖北、省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思想指导下,全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发挥产业优势,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新世纪以来,湖北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优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对2008年经济普查相关行业资料核算,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520.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2005年增长35.8%,高于GDP增速22.1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比2005年的2.9%提高1.7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共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8%。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湖北省国民经

[1]26

济的支柱产业。

在产业门类构成上,湖北基本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为龙头的产业框架。2008年新闻出版服务业

收稿日期:2010-05-07作者简介:吴仙云(1957-),女,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工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16

鄂州大学学报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226.61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43.6%,主体地位仍然突出。相关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81.14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34.8%。外围层文化创意产业最小,

增加值为112.49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仅

[1]26

为21.6%。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二)新兴创意产业亮点纷呈

1.新闻出版文化传媒优势明显。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广播影视集团、湖北出版集团、湖北演出集团、知音传媒集团等“五大集团”为支撑的文化传媒创意产业集群,集中了一大批创意人才,开发了一大批精品名牌。2008年全省出版发行的报刊有136种,税收超过2亿元。其中《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知音》、《特别关注》等一批报刊在全国有重要影响。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还带动了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销售行业,形成了企业共生和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全省图书出版20281万册,杂志出版20423万册,报纸发行4759324万份。发行音

像制品1081万张,电子出版物153万张(盒)。

2.网络动画产业势头良好。湖北的网络信息产业与国内发达地区基本上同时起步,发展相当迅速。如新闻网站“荆楚网”投资5000万进入网络游戏产业,计划在3年内将游戏注册用户做到120万以上。江通动画完全原创的动画系列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获得CCTV动画“最佳造型奖”,仅在央视的首播收视率就高达4.19%。当年,该片获得国内动画界最高奖项——“美猴奖”,玩具、书包单位:亿元

等衍生产品接踵开发。2009年,江通实现销售收

入近1.7亿元,其中出口1亿元,综合实力全国排

名前五。②

“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相继落户江通,这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基地称号的文化企业。一个集动漫研究开发、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动漫制作和公共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光谷动漫产业园也已初步形成。数字媒体、古南都数码、世纪长青动画、魔素动漫等动画制作发行企业,以及讯彩科技、盛科网络等动画游戏企业均在此落户,初步形成了由动漫产品研发、原创、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等组成的产业链条。此外,2万平方米的光谷动漫城已完成规划设计,将成为动漫产品展示、体验、交易和技术交流的平台,成为国内最大的动漫城。在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光谷的武汉数字媒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与加拿大Joee公司签订协议,投资1亿元共同制作了3D动画大片《7摄氏度》。武汉光谷还在制作一部国际化标准的国内原创三维动画大片《蜜里逃生》,此片由美国好莱坞专业班底制作,被业内称为中国的《猫和老鼠》。目前,武汉市动漫产业从业人员约1万人,动画片年生产能力达5000分钟以上,年

第4期吴仙云: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7

出版发行动漫书、报刊约1000余种500万册,电视

媒体年播出动漫节目约20万分钟。

3.创意设计发展风华初露。湖北有丰富的研发设计创意资源,尤其是在武汉总部经济圈层范围内,聚集着一大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研发设计机构,具有很强的研发设计创意综合实力。研发设计创意集聚单位多。据2008年经济普查资料,湖北约有创意设计人才83000多人。研发设计创意专业领域广,设计业务覆盖了铁道、水利、电力、城市规划、建筑、船舶、煤炭、机械、医药、机电等几十个行业的众多专业。研发设计创意整体实力强。仅18家重点工业设计单位就具备国家认可的甲级、乙级资质150余种,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奖项1200余项。研发设计创意队伍不仅有“国家队”,也有崭露头角的“地方队”,人才济济且阵容整齐强大,80%研发设计创意机构的业务覆盖全国。中法合资的神龙公司在产品的环保先进性、安全节能先进性等方面,始终以领先创新的技术做支撑;近年中国钢铁冶金科技奖暨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评比中,武汉钢铁公司多项成果榜上有名;几家较大规模的汉派服装企业注重设计,其中乔万尼与法国知名设计师合作,共建工作室,定期交流;红人在意大利、深圳建起设计工作室,对接国内外流行最新资讯,这些企业原创产品逐渐增多,产销量也直线上升。工程勘察设计和建筑设计是我省强势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其实力和水平堪为中部地区之首。以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等为代表,不仅工程建筑勘察设计业务覆盖

全国,而且有很高的创意设计水平。

4.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我省的文化精品从《洪湖赤卫队》、《徐九经升官记》、《张居正》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到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从对黄鹤楼、汉口江滩、知音文化、首义文化的开发建设,到环东湖文化景区的发展规划,乃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精品打造,正显示出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产业的蓄势待发之状。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方兴未艾武汉市《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围绕建立文化强市、创意大市,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突出武汉特点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实现武汉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武汉

市面向未来、积极打造的8个“千亿产业”中,创意

产业名列其中。武汉光谷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已突破动漫基地的范畴,成为融合数字动漫、影视动漫、影音娱乐、主题乐园、展览展示以及出版教育等方面的一个发展平台。创意产业园的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0万平方米,依托高端技术、前沿理念,以软件研发、动漫原创、数字媒体、工业设计为主要业务,在短短两年内,仅软件设计产业收入即达60亿元;创意商业街将沿光谷广场、光谷步行街、SBI创业街、森林公园的新型创意商业街区,重点发展体验营销、时尚展示表演等新型业态;2008年10月,洪山区创意大道正式开街,目前洪山区有各类创意企业573家,其中软件业303家、出版广告业107家、建筑及工业设计65家、动漫网络业52家、演艺业13家、其他33家。按照规划,到2020年,该区将集中建成武汉大学珞珈创意产业园、武汉创意产业中心、李桥创意产业园等创意产业集聚区;未来10年创意产业总产出将达到400亿元至5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江岸区也将“创意产业大区”作为重要规划之一,倾力打造“五园八街”创意产业群。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发展仍不够充分,整体实力还不强。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但发展速度不快,产业总量不大。2008年实现增加值520.2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4.59%。从全国来看,处

于中等水平,与第一方阵有较大差距。

2.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由于投入有限,因此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仍处于实力较弱的低水平竞争状态,悖离了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法则。而文化企业之间多头并举、条块分割的局面,也使得企业难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3.产业链还不够完整。文化创意大部分子行业的发展还均为单打独斗模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产业链尚不完整。以动漫网游为例,一个漫画原创作品不仅可以带来本身的销售收入,更可以带动一大批衍生产品行业,如玩具、服装、电影、音乐、出版、网站资源等等,这些相关行业的相互作用,将成倍放大动漫网游的收益和知名度,而我们正缺乏类似的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和氛围,因而削弱了该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18

鄂州大学学报第17卷

4.产业发展存在人才瓶颈问题。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意产业具备一定规模的地区相比,湖北创意人才匮乏现象较为突出,几乎每个创意子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端原创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还基本停留在制造业方面,针对创意方面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够,从而造成了创意人才专业化程度不足、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创意产业的继续发展缺乏稳定的智力推动和支持,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会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5.缺乏层面引导。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不清,对文化创意产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家底不清,没有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谋划,来制定整体战略规划。大多数行业都处于自发零星发展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扶持。支撑体系也不完善。现有的相关分散而繁琐,缺乏系统的扶持措施,特别在资金、税收等方面没有成熟的支持,特别不利于中小创意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把创新转化为商品。

二、湖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和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状况,充分发挥湖北的文化、科技和人才优势,研究和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地域特点,整合文化资源,加快产业发展,是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加强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

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引领湖北未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兴产业,纳入全省发展战略,纳入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进行研究和部署。确立湖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应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根据资源可获得性、产业成长性、市场导向性、产业链延伸性以及特色差异性等选择原则。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初期必须避免高、大、全的发展模式,而应该有所

侧重、梯次推进【2】174

。要结合湖北的实际,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优势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门类。对现代传媒业、信息软件业、设计服务业和动漫游戏业等湖北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及其领域的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要积极扶持,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对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会展业等潜力产业门类要积极培育发

展。通过重点和潜力产业门类的发展打响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发挥其带动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从而带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构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行的文化经济,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执行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用地、税收、价格、信贷、融资、生产、进出口、社会捐助与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3]87。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集聚和发展,和释放文化生产力[2]193。重点支持具有市场竞争比较优势的文化创意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企业及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

(三)积极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网络、技术、产权交易、产品销售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配套支撑力度,构建开放、便利、快捷和专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提供信息资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技术支撑,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创

新创造能力【4】219

。重点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孵化器,大力支持和培育初创企业及创业者,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以及创业带就业的培训基地。建设文化创意成果储存、检索、评估及交易平台,形成社会文化创意成果的集聚,体现文化创意成果的价值。

(四)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发挥湖北文化创意产业禀赋资源和基础条件,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利益共同体的目标共识,建立和扶持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引导分散的资源和项目尽可能向园区集中。引导各集聚区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精心论证、科学规划园区内项目的布局,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过度竞争。根据不同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规划集聚区的产业结构,激励集聚区内不同企业互补合作,搭配产业链,形成规模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对进入园区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规费减免等方面实施优惠,吸引国内甚至国外文化创意企业落户园区,促进产业集

聚发展。

【2】224

(五)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文化创意产

第4期吴仙云: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9

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步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湖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总量上较少,而且掌握一定技术、能够将创意运用到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比例较高,而高端的原创型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环境吸引人才。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湖北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大专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探索和积极开展“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支持校企联合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以创业带就业并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积极举办大型设计艺术展览,打造设计师们互相交流碰撞的平台,推动设计师与国内、国际设计界进行广泛的对话与交流。营造自主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创意设计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建立和完善与时俱进、切实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创新创业绩效为取向的人才激励标准,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

【4】246

结合并落在实处。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研发补助、贷款贴息和配套资助等;与金融资本对接,开辟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探索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运作;选择金融机构,确定商业银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授信额度,创新贷款担保工作机制;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构筑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上市并做大做强。利用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民

【注

①参见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②参见湖北省典型单位调查资料,2009年.

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行多元化投

资。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作的办法筹集发展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吸纳社会资本等

【3】49

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七)培育市民文化消费观念,激发文化消费需求

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与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有机结合,推进文化创意服务提供与文化创意服

【4】253

务消费的有机结合。倡导“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生活”,使创意贴近百姓,使文化创意直接融入生活,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形成创意引导消费、消费促发创意的良性循环,不断拓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空间和消费群体。充分发挥现有场所的作用,积极通过文化创新来不断发掘新的文化题材,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吸引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消费。加强各类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发展艺术品展示、收藏、拍卖的文化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动漫、音像、广告、展览、咨询、版权等文化产品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在交易种类、交易方

【3】18

式、服务规范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八)建立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的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

尽快研究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定期发布《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度报告》等。鼓励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各种行业协会,发展经纪机构、代理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

【2】282

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渠道畅通。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影视、演艺、展览等领域的文化中介机构。规范文化中介企业的设立和运行,实行许可证及资格认证制度,完善文化经纪人与经纪组织的资格评定体系,为文化交易信息化、法制化和网络化奠定基础。释】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张兆本.新公共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李以章.现代科技与对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4]本书编写组.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学习读本[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李青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