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第一中学 权楠茜
时光仿似手中紧握的沙粒,溪中奔腾的流水;时光犹如茫茫星空中如箭的流光,也如十月枝头的最后一抹翠绿。仿佛可以永恒,却转瞬即逝。而记忆是岁月的刻石,任凭时光风雨侵蚀。然而,哪怕时光流淌,岁月不止;哪怕世界沧海桑田,高山低谷,那仿佛深烙于脑海中的记忆,却愈发清晰。 小时候,随爷爷奶奶居住在乡下老家。在那里,放眼远眺,到处都是那终日被雾气弥漫的翠色山峦;环顾四野,满地都是那芬芳诱人的庄稼果园。或许,有人觉得,乡村景色虽美,可与繁华的城市相比,仍然少了一分歌舞升平的华美奢靡,多显一丝孤清寂寥,可在当时还是一个幼童的我的眼中,城市的高楼大厦虽美,却比不上我故乡的红墙碧瓦;城市的车水马龙固然震撼,却比不得家乡终日伴我嬉戏的牧野牛羊;城市里由人声鼎沸堆砌的繁华,也赶不上印象中农家鸡鸣犬吠的旷远娴雅。 记忆中的故乡,每时每刻,都有着宁静沉浸其中。无论清晨,午后,亦或夜晚,都有着
一种独特而统一的魅力。犹记得我家门前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那里被爷爷视若珍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爷爷珍
宝的真实写照。小小的院落,有那慵懒的盘踞于院角的葡萄藤,她们倚着铺设的根根竹竿,就如同个个正在午休的绿衣美人。偶尔有一阵微风拂过,那巴掌大的葡萄叶便随风摇动起来,又如正在翩翩起舞的靓丽少女。同时迎风起舞的还有那葡萄架旁的几棵挺拔的橘树和桂圆,不同于葡萄藤的慵懒柔顺的美丽,属于橘树的舞姿就如同她的色泽,象征热烈的火红。春时,院中的各棵树上以及葡萄架上都出现了点点嫩绿,翠色遍布枝头,生机弥漫了整个院落。这是属于春的美丽。夏季,那原本绿的如同剔透碧石的葡萄经历了时光的冲刷,经过一季的洗礼,也仿佛完成了一次蜕变,变得紫意盎然。这是属于夏的热情。而至秋季,只只紅橘缀满枝头,使人垂涎三尺。每到那时,爬不上树又够不着诱人橘子的我,总会避开家人偷偷用竹竿去打橘子,可每次爷爷都跟踪而至,看着忙的满头大汗却一无所获的我,他总是心疼的拍拍我的头并伸手摘下红红的橘子塞到我的小手里。院里除了可解馋的葡萄,橘子和桂圆外,还有爷爷精心种植的那些花花草草,每个季节也都出来凑凑热闹。所以小小的院落,却充斥了四季的风情。身处院中,有花时看花,无花时看果,无花无果,便只看那绿意融融。 夏日的清晨,是最凉爽的时刻,宁静而恒美。那时的我总会早早的起床,陪爷爷坐在院
中。爷爷的嘴里总爱叼着一支烟杆,不时的吸着。那呛鼻的味道让我连连咳嗽,每到那时我总嘟着嘴瞪着爷爷,而爷爷总会笑眯眯的捏着我的脸蛋,缓缓的收起烟杆。我家的小猫看到
1
生气的我,便献媚的小跑过来,围绕着我的板凳连连踱着步子,不时用它软软的尾巴蹭着我的脚踝,带来阵阵酥麻的触感,逗得我发出咯咯的笑声。那笑声仿佛随着山风,飘洒到了大山的每一处。
中午与早上的凉爽不同,那是一天中太阳最毒辣的一刻。可这时,奶奶却总是要到山上去侍弄她的庄稼或果园,调皮的我,总是像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一到地里,奶奶便忙活起来,而我自然也不会闲着。目光游离于田缝间的小花,小手追随着花间飞舞的彩蝶,时而也捉捉小虫,玩玩泥巴。玩累了,便找棵大树,躺在那宽阔碧绿的土地上,透过树荫看着那蓝蓝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不知不觉的便进入了梦乡。在那里,蝴蝶飞到了我的头上,小花摇曳在我的身旁,待到奶奶忙完,便会抱起睡眼惺忪的我往家走,每每看到小脸被晒的通红的我时,她总不由露出心疼而宠溺的微笑。
爷爷下午有闲暇时,便会带着我去采那让我心心念念的野葡萄。爷爷宽厚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走在乡间的田埂上。一大一小的两道身影被夕阳的余晖拖的很长很长。
每当此时,各家各户的烟囱里便升起袅袅炊烟,宁静被不时的狗吠所打破。举目望去,山峦叠嶂,四野茫茫。整齐的房屋依傍着诱人的稻田。排列整齐的一道道田埂纵横其间。此时的农家,倒真有几分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意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晚上的农家是宁静幽远的。夜凉如水,山野迷蒙。每到这时,奶奶总爱搂着我躺在院中的躺椅上,伴随着满天的繁星,给我讲述她的那些岁月。在奶奶那近乎呢喃的嗓音中,光阴不知不觉,便已成为了韶华。
犹记得那段因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以及那片土地的存在而显得斑斓的童年。如今,我已早由当初的那懵懂孩童变成了今日的婷婷少女,早已走出了那个小山村,步入了繁华的城市。但我永远记得伴随着我成长的,有爷爷粗粗的嗓音和暖暖的大手,有奶奶慈祥的脸庞和宠溺的微笑,有常常跟在我后面的小猫,还有那春色满园果实累累的小院以及那已被光阴覆盖,静静躺于深邃河底的那个小村庄。
然而,无论光阴如何侵噬岁月的长河,那个披着夕阳余晖伴着袅袅炊烟的乡村,那有着漫天飞舞的蝴蝶以及头顶天空中朵朵白云千年不变的村庄,永远是我心中唯一的净土。哪怕,它已被岁月掩埋,早已不复存在。可那片土地,那承载着我幼年时光的那片土地,因承载着太多而变得厚重,搁在我的心里,永远深忆。
点评:乡村每时每刻都有着宁静沉浸其中,无论清晨,午后,亦或夜晚,都有一种独
特而统一的魅力。作者正是这样精心选材来抒写对那片土地的热爱,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层次井然,读后令人砰然心动(胡 静)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