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太阳岛-葵花岛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地质规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 第2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G.0.D.D. 2006年4月 ・9・ 文章编号:1 000—3754(2006)02-0009-03 太阳岛一葵花岛构造带天然气成因 及成藏地质规律 郭金瑞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 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辽河油田分公司开发处+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在对太阳岛一葵花岛断裂背斜构造带构造特征和储层分布进行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 天然气类型和成因研究分析总结了该区成藏地质规律,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太阳岛一葵花岛;构造特征;天然气成因,t成藏规律 中图分类号:TEl22.1 文献标识码:A 太阳岛一葵花岛断裂背斜构造带属于辽河滩海的 大多发育短轴物源,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 东部凹陷¨J。1996年以来,由于该区不同断块、不 同井的试采结果差异很大,对天然气成因及成藏规律 2储层分布特征 认识不清,因此在对构造特征和储层分布进行精细研 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成藏地质规律,为该区的进一 应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葵花岛一太阳岛地区东一 步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至东三段地层进行波阻抗反演,重点解决砂泥岩薄互 层的反演问题,进行储层分布预测。图1是过葵花 1 断裂特征 4一太阳10一太阳9井砂岩波阻抗剖面,从图上可以 清楚地看到东二段3套含气砂层组的空间展布状况, 该区的构造活动与滩海东部凹陷整体的构造活动 其中东二段上部气层组横向上连续性要差一些,在构 类似,具有分期次、呈幕式活动的特点。多期的构造 造主体部位分布范围不是很广,但在葵花6一葵花4 运动发育了众多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走向的断 井东北部地区发育较好。东二段中部和下部气层组横 裂。它们在平面上纵横交错,在剖面上相互交切,构 向上延伸距离较远,全区分布广泛,与钻井揭示的结 成了复杂的断裂体系。其中,一级主干断层主要为燕 果基本一致。太阳9井和太阳10井在中部气层组获 南断层,二级主干断层为荣兴屯逆断层,三级断层有 得高产气层,下部砂层组电有较好的显示。 太阳10断层、辽海18—1一l断层等。研究认为,太阳 1500 岛一葵花岛构造带构造组合具有以下特点: (1)构造类型好、规模较大。沿着燕南断层下 罾 降盘一侧,发育了断裂背斜、断裂半背斜、断裂鼻状 匠2000 等构造组合,这些构造发育层系多,叠合面积较大。 (2)断裂十分发育,构造比较破碎。各构造均 发育一组近东西向呈雁列排列的次级断层,每个局部 构造上断层表现为:北侧为南掉正断层,南侧为北掉 图1萎花4一太阳1O一太阳9井砂岩波阻抗显示剖面 正断层,形成构造顶部陷落区。这些断层延伸短,断 至层位较少,一般不断至基底,大多为第二活动期断 从过葵花6一葵花18一葵花8井波阻抗剖面(图 层,它们横切构造,错移断块,形成众多以断鼻、断 2)可以看到,东二段下部气层组含气砂岩在南部地 块为主的圈闭组合。 区分布仍然很稳定,而且气层组上部发育一套大约 (3)葵花岛构造是在古断阶背景上继承发育起 20 Ills的碳质泥岩盖层,分布比较稳定,对气藏的封 来的,早期为伸展构造,渐新世为经走滑、反转作用 盖非常有利。从图上还可以看到葵花18井东三段3 改造完善的构造,构造位置好。各构造距油源区近, 套含油气砂岩的分布情况,其中在1 850 Ills处测井 收稿日期:2005.-06—29 作者简介:郭金瑞(1971一),男,内蒙古必和人,工程师,存读博士,从事油田勘探开发研究和管 T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4月 郭金瑞:太阳岛一葵花岛构造带天然气成因及成藏地质规律 ・11・ 片,覆盖于下部的水进期烃源岩层之上,是油气向上 运移的有利场所。 3.2.3具有压扭构造应力场特征的断裂背斜构造带 十分有利于天然气富集 东营晚期,受燕南一级断裂右旋走滑活动控制, 使太阳岛一葵花岛构造带具有压扭构造应力场的特 点,十分有利于天然气富集带的形成。从区域上看, 辽河盆地新生代为拉张地质背景 J,但东营末期东 部凹陷局部地区出现压扭应力环境,其主要标志是黄 金带一大平房一驾掌寺一荣兴屯逆冲断裂带的形成。 据统计,中国东部较大型气田都与局部压扭应力场环 境有一定关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条:①局部的压 扭应力地质环境必然使局部岩层中的流体额外承压加 大(尤其是生烃带常常是欠压实带),微小裂缝发 育,这增加了油气初次运移的驱动力和初次运移通 道,有利于分散烃类(包括运移至致密储层中的烃 类)的大规模排出与聚集;②局部的压扭应力环境 产生较多的背斜、断鼻和断块等局部构造,为烃类聚 集提供了有利场所。虽然浅层断层比较发育,但断距 小,且处于压扭应力场中,其封闭性优于拉张应力场 形成的断层。 3.2.4 早期、长期发育的近东西向断层为主要油气 源断层 受燕南主干断裂的早期伸展和晚期走滑作用控 制,在葵一太断裂背斜构造带发育了一系列的近东西 向的南掉或北掉断层。受早、中、晚期断裂控制,在 研究区内形成了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有 利于油气的规模聚集。其中,早期、长期发育的近东 西向断层可直接深入到生烃洼陷之中,起到连接生烃 层和圈闭的桥梁作用,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因 此,油源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 块,油源断层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控制着含油气层 位的分布。 3.2.5 多套区域性分布的优质盖层是天然气富集带 形成的重要因素 由于天然气分子小、密度低、活动性强和易扩 散,气藏对盖层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封盖层在平面 上的稳定分布情况、厚度大小、受断裂破坏程度及盖 层微观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气藏的气柱高度和富集程 度。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较小的扩散系数及塑性较 好的地层是最好的封盖层。 受燕南断裂控制,太阳岛一葵花岛地区东三期一 东一期由水进到水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其中,东三期和东二期又先后经历了由低水位体系域 一湖泛体系域一高水位体系域的体系演变,各组段内 部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次级沉积旋回,相应地在湖泛 期和湖盆萎缩期形成了以湖相泥岩和湖沼相泥岩为主 的、区域性稳定分布的4套泥岩盖层。受其控制,在 东三下部、东三上部、东二下部、东二上部形成了4 套主力含油气层。油气藏的富集程度除与岩相、油源 断层有关外,明显受其上覆盖层的质量影响。东三顶 部和东二中部的“凹”型泥岩质纯、厚度大,分布 稳定,是最优区域封盖层;东二顶部的湖沼相泥岩段 厚度大(达80—100 m),泥质含量普遍达60%~ 80%,而切割该套地层的晚期断层断距小,无法将该 套盖层在纵向上拉开,加之深部天然气在经过层层运 移之后向上的驱动力已显不足,只有主力油源断层附 近的断块才形成了浅层气藏。因此,葵一太构造带东 二段顶部广泛分布的泥岩盖层使下部运移来的油气终 止于中、浅层并富集成藏。 4结论 (1)研究区内断裂发育,早期断层控制基本构 造格局和沉积作用的发生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中 期断层是主干断裂走滑作用的派生断层,是连通深、 浅层圈闭和油气进一步运移的通道,晚期断层切割构 造使中、浅层构造面貌和油、气、水关系复杂化。 (2)该区沙三中、下部和沙一段烃源岩形成于 水进期的深湖一半深湖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高,类 型好,为I一Ⅱ 型干酪根,既有利于生油,又有利 于生气;沙三上部和东三下部烃源岩分别形成于水退 期和水进初期的滨浅湖沼泽环境,陆源有机质供应丰 富,有机质类型为Ⅱ 一Ⅲ型,以生气为主。 (3)太阳岛一葵花岛构造带的天然气按成气母 质类型划分,具有油型气、煤型气两种成因,以煤型 气为主。按有机质演化阶段划分,均为热解气,中、 浅层气干燥系数高,具有次牛气藏特征。 参考文献: [1]孙洪斌,金尚柱,刘振才,等.辽河滩海油气勘探与开发[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2]管穆兰,库国正,尹哲,等.白音 干凹陷十勾造沉降充填演化 油气关系[J].大庆石汕地质与开发,2005,24(3):7-10+ 编辑:宋玉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