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龙门山地区的地震系列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

来源:意榕旅游网
筮12鲞蓥2翅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Vb1.12 NO.2 2010年6月 J.ofInsittuteof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 .......................Jun.2010 .....龙门山地区的地震系列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 单和秋 ,蒋明先 ,王 昕 (1.广州市地震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430;2.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摘要:龙门山地震带及其附近有三类地震系列,它们是小震系列、强震系列与大震系列,都满足前震系列 公式:Ni=Ni-k/(1一b)k(其中N为地震频度,i为脚指数,k为方次,b为地震频度的变化率)。该公式的意义 在于由已知的地震频度推导出未知频度,进而推导出地震的发生周期。使用该公式预测龙门山地震带未来大 震发生的时间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三类地震系列;地震预测;汶川大震(M8.0) 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047(201 o)02—0130—07 0 引言 2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地区,龙门山地 龙门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地震频繁而又强烈 区位于南北地震带中段,南北地震带是我国东西两 的地区,远在公元前l87年就有地震的记录【引,根 大构造的分界地带,长期受到东西两大地质构造运 据记载与计算,平均约 35年一次破坏性地震。龙 动的控制与影响,历史上地震强烈而又频繁,汶川 门山地震带大地震的发生与鲜水河地震带大地震 8.O级地震就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大震系列结束后的 的发生有相互交替的现象,前者是北东地质构造, 第三年 发生的一次特大地震。它的发生与地震地 后者是北西地质构造。它们代表了我国东、西两大 质环境、全国性的大震系列的结束、龙门山地区的 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大震系列(1879--2032)及南北地震带的强震系列 由于龙门山地震带位于南北地震带中段,而南 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地震带是中国大陆东、西两大构造的分界带。因 1 龙门山地区的地震地质概况 此,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不仅与全国性的大 震系列有关(胗7.0),而且还与南北地震带的地 龙门山地震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它 震活动有关。 的南部是相对较稳定的康一滇地轴,西部是地震频 中国近代发生了三列大震系列,它们发生结束 繁而又强烈的康一孜地震带,呈“V”字型格局, 后不久,龙门山地震带内都会发生大地震与其呼 北部则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它与龙门山地糟区 应,表现了二者内在的联系。 相交,历史上也不止一次发生8.0级地震,东部则 l9O2—1932年,在中国的青藏高原的西北边 是一个较稳定地块——扬子地台区L2J,如图1所示, 区,沿北西方向,由宁夏海原、经甘肃古浪、昌马 历史上很少发生5.0级左右的地震。龙门山地区内, 与新疆富温至新疆阿图什一带,形成大震系列,它 高山深谷河流湍流。各向断层广泛分布,主要以北 的公式为:N=N — /(卜0.60) ,1932—12—26昌马7.6 东向为主。断层三角面、陡坎、倒石坝、堰塞湖发 级地震发生,该大震系列结束。结束后不久,在 育,海拔高度平均约在3 000 m以上。它与相邻的 1933-08-25龙门山地震带内发生了叠溪7.5级地 四川盆地形成明显的反差。当青藏高原大震系列结 震。它反映了两者在地质构造运动过程中的内在联 束之后,容易在青藏高原周边——龙门山地区形成 系。 地壳应力的高度集中,而发生大地震则是很自然的 1966—1976年发生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二 事。如1879年文县、武都大地震,1976年松潘、 列大震系列,它是广为人知、震惊全国上下、颇具 平武大地震与1933年茂汶、叠溪大地震等。 毁灭性的一列大震系列。该大震系列的大震空间分 收稿日期:2009-12—21 作者简介:单和秋(1972一),男,广东增城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和地震学研究工作. 第2期 单和秋等:龙门山地区的地震系列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 ・13I・ 布沿北东向横贯中国大陆东、西两大地质构造地 区,从海城,经河北宁晋、唐山至西部的松潘、平 震后,该大震系列结束。结束后不久,在2008—05—12 在龙门山地震带内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4J,它们 武与龙陵一带。根据大震系列公式: Ni=Nt— /(卜0.84)k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7.2 级地震的发生,表示该大震系列结束。结束后不久, 于1976-08—23在龙门山地震带内发生了7.2级地 之间的联系都基本相同。 笔者认为:上述事例绝不是偶然存在,而是有 其地质构造运动过程的内在联系。尚需积累事实, 进行深入之探讨。龙门山地震带的震中迁移是南北 地震带震中迁移的继续,其迁移事实是一致的,两 者都符合依次、往返迁移的特征。龙门山地区大震 的发生,绝不是孤立的,还与它周围地区地震的发 生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各大震系列发生有联系【5】。 如表1所示: 震,仍然反映了大震系列与龙门山地震带之间的联 系。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三列大震系列发生在 1988--2005年,在西部地区从云南澜沧经西藏玛 尼、昆仑山口与隆格尔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呈北 西向分布。在2005—10—08伊斯兰堡发生7.8级地 图1 龙门山地与周边的地震地质构造图 ・132.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表1 全国性大震系列与龙门山大震的关系 笫12卷 3龙门山地区的地震系列 龙门山地区内部的地震活动问题可用地震系 3.1龙门山地区的大震系列 龙门山地区的大震系列在2008—05—12汶川8.0 级地震前就出现了,自然它包括汶川8.0级地震在 列表述。研究近代的历史地震资料,发现在5・12 汶川8.0地震前存在三类地震系列:大震系列、强 震系列和小震系列。分别叙述如下: 内。龙门山地区的大震系列是从1879年始,直至 2032年。现列表2如下: 表2龙门山地区的大震(1879—2032) 它经过约153年完成此一大震系列。自然它不 使用上述大震资料,经过大震系列公式 Ni=Ni—k/(1一b)k计算后,可获表3。 (注:木代表某值的外推理论值) 能与全国性大震系列置于同一水平讨论了。 表3龙门山地区的大震系列 N 50 40 30 2O 10 0 10 2O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Ⅱ 图2龙门山地震带的大震系列的频度线 表2中,获得的结果较佳,龙门山大震系列的 公式是N=14.0+0.238n, Ni=Ni-k/(1—0.238) 第2期 单和秋等:龙门山地区的地震系列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 ・133・ 经过计算,由N3获得: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 时间是2008.03—27,它与实测的发震时间2008年5 月12日很接近。 经过计算,获得外推理论值N4=41.52*,表明 理模型的定量化的数学公式,具有深刻物理地质构 造运动过程的表现。 3.1 龙门山地区的强震系列(4.3≤f ≤6.4) 1999--2008年龙门山地区及其附近(纬度是 26。~35。,经度99。~106。)发生了很多地震, 它们的震级范围:4.3≤M≤6.4,现在列表4如下: 龙门山地区大震系列还要发生第五次大震,它的发 震时间是2032—04—29(理论值)。 上述结果:再一次证明大震系列公式的正确性 与实用性。它可以用于全国性大震系列,也可以用 于地区性的大震系列。大震系列公式是一个具有物 使用上述地震目录资料,按地震系列的处理方 法,可获得表5。 表4龙门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强震目录 .134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第12卷 续表4龙门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强震目录 表5龙门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强震系列 注: (1)在2007-2008年龙门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强震活动进入低值点,在低值点处发生了2008—05—12日汶川8.0级地 震;(2)}代表低值点外推值。 表5中强震频度理论值N’与Nj是由公式 N=6.0+0.143n与Ni=N 一k/(卜0.143) 分别计算出来 的。它们都与强震频度实测值N较接近。但是在第 五点则出现低值点,在低值点处发生了2008—05—12 汶川8.0级地震。在以前的研究工作中,如此相类 似震例曾出现过【6】。 在第五点是低值点,也是发震点,在这一点发 N 30 20 生了2008-05-12汶』II 8.0级地震。在此之前低值 点有一个变化过程,由7.9变化至1.84,然后上升 至3.43后下降至2.92这个点发震。如图4所示: 10 图3龙门山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强震系列 第2期 单和秋等:龙门山地区的地震系列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 ・135- N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08.1 2 3 4 5 ’ T 图4强震系列的频度低值的变化过程曲线 3.3龙门山地区的小震系列 油、绵阳发生了一系列的 ≤2.9级弱震 ,列表6 如下: 2007-11—2008—04在龙门山的周边地区江 表6龙门山附近地区的小震系列 从表6可以获得图5,它的公式是: N=0.24+0.78n,Ni:N 一k/(1-0.78) ,它的第五点为 低值点,此处发生了2008-05-12汶川8.0级地震。 b=O.78是不多见的 引。 N 青藏高原的地壳能量的释放及其运动方向与龙 门山地震带大地震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由青藏 高原大震系列与龙门山大震相关给与说明,龙门山 地震带是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它的地震活动还与南 北地震带有关。两者地震震中迁移特征是一致的【9】。 全国性的大震系列与龙门山地区大震的发生 有着密切关系。它们的相关性甚佳。它们受力之间 1O 的地质力学过程尚待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能量来源 主要来自周围板块的相对运动,如青藏高原隆起、 5 迁移与旋转、断裂的形成都为该地区地震的发生提 供了充分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5 lO n [1]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李善邦.中国地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1. 图5龙门山附近地区的小震系列 [3]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简目[M].北京:北京地震出版社, 4结束语 龙门山地震带的大震系列,强震系列与小震系 列都具有前兆意义。它们对于龙门山2008—05—12 汶川8.0级地震的预报是有益的,而且它们在地震 预报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般的。 1997. [4]蒋明先.中国近代大震系列与预测[J].防灾科技学院学 报,2007(4):4-8. [5]陈晓发.远东地区的强震系列及其相关性研究[J].山西 地震,2003(1): 16—18. [6]Jiang MiangXian.Earthquake series of reservoir .136. earthquake[J].ISORIS,95:卜5.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1982,4(4):47—50. 第12卷 [7]2l世纪经济报道.四川省地震局局长专访一汶川大地震 预报为何困难IN].新旅游报,2008:461(is). [9]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主编.中国大地构造概要[伽. 地震出版社,1977. 【8]蒋明先.大地震的前兆性地震系列[J].西北地震学报, The Earthquake Series in Longmenshan Mountain and Large Earthquake Prediction Shan Heqiu ,Jiang Mingxian ,Wang Xin f 1 Guangzhou Earthquake Monitoring Center,Guangzhou 510430;2.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065201)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earthquake series in the Longmenshan Mountain ̄ small earthquake series,strong earthquake series and large series.The three types are in consistency with he formula Nit=Ni-k/(1_b k.The formula USeS the known earthquake frequency to calculate the unknown frequency,getting the earthquake cycles.It is signiifcant for predicting the lrge aearthquakes in Longmenshan Mountain. Key words:three types of earthquake series;earthquake prediction;Wenchuan earthquake(M8.01. (上接第121页) [7]新疆阿勒泰为农牧民发放1.38亿抗灾保畜贴息贷 [EB/OL].[2010一O1—20].http://vn ̄w.chinanews.com. cn/cj/news/2Ol0/0卜20/2082162.shtm1. 讨与思考一一由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引发的思 考[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2):77—80. [9]唐圣华,田力.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完善[J].防 [8]罗文芳,刘贵玲.提高应对气象灾害应争服务能力的探 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2):51—53. On the Successful Shaping of Local Government Image in Blizzard Disaster: an Example of Xinjiang Blizzard Disaster in 2010 Liu Wei ,Liu Xiaolan2,Chen Haojie2 (North College ofBeijing University ofChemical Technology;2.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anhe Hebei Province 065201) Abstract:A rare blizzard broke out in Xinjia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2010.In he urtgent management of this disaster,governments at iffderent levels in Xinjiang clearly displayed satisfying management a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style in the face of emergency,thus shaping a posiitve government image.This paper chiefly nalayz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shaping a trnspaarent government image through news release system;shaping a highly eficifent government through posiitve prevention nd a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shaping a People—First government image through people—oriented measures. Key words:crisis management;government image;PR in crisis;blizzard disast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