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陶渊明已学作品回顾

来源:意榕旅游网
陶渊明相关作品回顾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在文中

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yān)。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huì)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非常喜欢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竟没有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娱乐,稍微表达出自己的志向。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话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的时候的百姓吧,又或者是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归园田居(其一)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

的第一首。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

候。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二十首》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一组五言古诗。陶渊明辞官隐退后,他时

常醉酒后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饮酒二十首》中最著名的一首为《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组诗中贯穿始终的消极颓废、不求进取的黄老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在复杂的现实生活面前无为退让、消极躲避的态度,是其思想矛盾的直接反映。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公元404年(晋安帝元兴三年),陶渊明已四十岁了,为生活所迫,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任。往昔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官场的黑暗已经有了十分深切的了解,口腹自役,这与作者的本性又格格不入,行经曲阿(今江苏丹阳)时,他写下了这首诗,诉说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可分四段。首四句为第一段,自叙年轻时淡泊自持之志;次四句为第二段,对自己的出仕之由就作了解释;接着八句为第三段,叙作者旅途所感;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叙作者今后立身行事的打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