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熔化和凝固教案(总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火柴、坐标纸、烧杯、冰块、易拉罐和松香。

【教学流程图】开始—创设情境,新课引入—引入概念,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小结—知识 讲授—拓展应用—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形成的呢? 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新课引入3’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由壮美的录像画面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入概念] 二、新课引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 固体 熔化 液体 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师:物质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吗同学们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我们把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生: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蜡烛在点燃后变成液态。 生:冬天到了,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引导他们进入探索物理知识的角色。 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研究固体的熔化过程15’ 提出问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提供给大家两种固体:冰块和松香,它们分别被装在烧杯和易拉罐中。同学们对哪种固体感兴趣,就可用实验探究这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同学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不要让玻璃泡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固体中。研究冰块熔化过程的同学要等到插入冰块的温度计示数不怎么变化时再开始加热冰块。 学生分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图像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固体熔化的规律10’ 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 教师选择一个做冰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冰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哪些特点? 教师再选择一个做松香熔化实验的组,请该组同学将他们得出的实验表格和图像绘制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松香熔化的实验记录,大家又可以发 现哪些特点? 师:这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我们都要对它加热,也就是说,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图像,大家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也就是说,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象冰这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而象松香这样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除松香外,玻璃、沥青等物质也是非晶体。 学生绘制图像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生:当冰全部是固体以及冰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要上升。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要上升。 生: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加热。 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松香的温度要上升。 培养学生根据表格、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3

[分析论证,巩固练习] 分析熔点表4’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4页——几种物质的熔点表,请问这些物质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为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熔点表,你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呀? 师:萘的熔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萘在85℃时是什么状态?萘在20℃时是什么状态? 教师再提问几种物质的熔点、表示的含义、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让学生加以练习。 生:全都是晶体,因为它们都有熔点。 生:可以知道某固体的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是气态的物质熔点很低。 生:萘的熔点是℃,它表示萘在℃时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 生:85℃时是液态、20℃时是固态。 生:水的凝固点是0℃,它表示水在0℃时凝固成冰,凝固时温度不变。 简要叙述凝固现象。3’ 液体在凝固的时候有些什么规律呢?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大家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液体在凝固时都会放热。 师: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师:请大家说说熔化、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规律应用] 熔化、凝固的应用4’ 生: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将熔融状态的玻璃在成玻璃板等。 4

师:为何可以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 师: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吗? 师:同学们知道如何避免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吗? 生:因为固体熔化时会吸热。 生:冬天时,自来水管会因为结冰而冻裂。夏天冰冻的食物放在室温下会很快熔化而变质。 生:可在自来水管上包上布以防结冰;可以把食物放在冰箱里。 【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现象

1、 2、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熔化的特点

1、 2、 3、 4、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三、熔化、凝固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进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5

同时,本节课还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课堂上仅进行了固体熔化的探究实验,固体凝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冰箱完成。新教材降低了对学生分析图像能力的要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可只要求学生根据图像看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即可。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